这一夜,赵抃向神宗皇帝写奏章,题为《奏札乞罢各例司及诸路提举官》,夫人一旁在磨墨……
作者:
佚名 更新:2022-04-06 09:49 字数:3066
(赵抃画外声):“王安石强辩自用,动辄忿争,以天下之公论为流俗之浮议,顺非文过,违众罔民。近制置司所差官,如张次山、吴师孟、范世京等七八人,恳辞勇退,唯恐不得所请。夫要职显仕,人之所欲,彼不愿就者,盖知事悉乖戾,不敢当之。昨日安石再举西用福建提举官四员,其愎如此。上烦言者,是所谓恶辞而强酒也。近臣侍从台谏官,力言制置司不便。司马光因罢枢密副使之命,中外人情莫不怪骇。李常居家待罪多日。张觉、张戡、程颢三人,各与王安石论列中书,又悉常上殿乞罢官职。今日吕公著、范镇具请郡。”
夫人问:“老爷,王大人如此不就造成朝内人心不稳吗?”
赵抃道:“朝廷事有轻有重,体有大小。以言乎财利于事为轻,而天下之民心得失为重矣。”
夫人点点头。
赵抃又说:“以言首提举官于体为小,而禁近耳目之臣用舍为大矣。今夫不罢财利,而失天下之民心,是去重而取轻也;不罢提举官而弃禁近耳目之臣,是失大而得小也。今中外人情凶凶如此,更乞酌事之重、惜体之大,罢其轻者、小者。变祸为福,易于反掌耳。”
(旁白):“赵抃的这一奏章,自然是有道理。但是,既然神宗皇帝要利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改革,当然就全力支持王安石。就这样他不可能很快就采纳赵抃的意见。”
10、内宫 日
宋神宗正在为青苗法的去留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赵抃上前道:“皇上,目前大臣们对青苗法的意见很大,议论纷纷。按臣的意思……”
宋神宗望着赵抃问:“赵卿是何想法?该怎么办?”
赵抃说:“新法都是王安石所制定,不如等他假后回朝再作决定。”
宋神宗点头道:“言之有理。”
此时,老太监贾公公进来禀报:“皇上,王大人要求面见。”
“哦,他回朝了?”宋神宗惊异道:“快宣他进来。”
贾公公喊道:“宣王大人进宫!”
王安石匆匆进来:“叩见皇上,臣近日朝中对实施新法议论纷纷,有的甚至进行攻击。臣之见这是保守派仍然力图阻挠新政实施的阻力。”
赵抃反驳了王安石的看法,道:“我也赞成改变现状,希望朝政能够有所改进。可是,你……”
王安石嘲叽道:“你是反对我那种大胆泼辣、伤筋动骨的做法?皇上……”
“好了,好了,”宋神宗道:“新法实施究竟怎么样?众说纷纷,这样吧!贾公公——”
贾公公上前一步:“在!”
宋神宗命令道:“你带宫中太监到外地去视察调研,一看究竟!”
“是!”贾公公速速退下。
11、某酒店 日
贾公公和几个小太监坐在一桌丰盛酒席前喝酒……
贾公公边喝边说:“这次皇上要我们下来视察调研推行新法的情况,回京后你们说咋们怎么向皇上交差?”
小太监甲道:“实事求是向皇上禀报呗!新法实施以来确实有不少问题……”
“你啊,”小太监乙道:“皇上喜欢什么?皇上喜欢变法!我们回京禀报应该是皇上爱听的……”
“哈哈哈哈”贾公公似醉非醉地大笑道:“还是你聪明!你聪明——!”
(旁白):“太监们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汇报时说青苗法甚得民心,并无强迫摊派的事情……”
12、宫殿 日
上朝时,大臣文彦博反问:“韩琦三朝为相,陛下乃信太监之言,而不信韩琦吗?”
宋神宗道:“贾公公在宫多年,难道他来哄骗朕吗?”
官员们虽然心中不服,但也被说的哑口无言。
(旁白):“宋神宗坚信自己派出的使者,决心继续贯彻新政,而是三位太监说了几句不负责任的话,竟对朝廷大事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13、赵府 夜
赵抃一人正在闷闷不乐,毛彦志匆匆进来……
毛彦志问:“老爷,最近一段时间,三司各例司的情况你知道吗?”
“略知一二,”赵抃道。
毛彦志:“现在朝中人心慌慌,他对胆敢批评新政的御史臣僚一律撤职……”
赵抃愤慨道:“真是狂妄至极!”
毛彦志:“据传御史中丞吕海等一批反对变法的官员都相继被贬离京,到地方任职了……”
赵抃点点头,道:“他在一个月的光景,清除御史一共达到了十四人,十一名是御史台人,三名是皇宫中的谏官。”
毛彦志道:“他,这样搞连自己的朋友也开始背弃他了。”
赵抃站起来,愤怒地说:“王安石啊王安石,你这样搞朝廷组织的基础受到了破坏,朝政之权受到了摧残。”他长叹一声道:“你,大权独揽,排斥异己,后果多么严重啊!”
14、宫殿 日
文武百官上朝,宋神宗表情严肃。
司马光在朝廷上再次陈述道:“皇上,现在国家用度不足,灾害接二连三,节省冗费须从贵近之臣开始,应该听从两府取消对实施青苗法的奖励政策。”
王安石针锋相对道:“陛下,国家富有四海,赏赐大臣需要几个钱呀。取消奖励政策,不足以富国,反而有伤国体。况且国家财政经费不足,并不是现在最紧迫的事务,之所以财政经费不足,是因为没有找到善于理财之人的缘故。”
司马光反驳道:“所谓善于理财之人,不过是按人头征税,用畚箕收租,榨干百姓的财产罢了。百姓穷困,流离为盗,这难道是国家的利益吗?”
王安石不甘示弱:“不是这样。善于理财之人,能不加赋税而使国家财政充足。”
司马光一针见血道:“天下哪有不加赋税而国家财政充足的道理?一个国家有其固定量的财富。这笔财富不是在百姓手中,便是在朝廷手中。不论你实行什么政策,或给此政策什么名称,你只是把百姓手中的钱拿过一部分交给朝廷罢了。如果设法掠夺百姓,祸害甚至比增加赋税还严重。”他愤慨地说:“你这是桑弘羊欺骗汉武帝的话啊。”
两人争论了很久,毫无结果。
宋神宗只得看着两人的争论,没有表态。
(旁白):“宋神宗心里支持王安石,又不好批驳司马光的面子。所以没有表态,皇上没有表态,谁也不敢多嘴!司马光自知皇上倾向于王安石,便于熙宁三年(1070)向宋神宗自请离京,不再过问朝廷之事。范镇也被迫致仕归乡。”
15、赵府 日
司马光、范镇的离去让赵抃内心十分矛盾。这一天,赵抃拿出雷氏琴弹着,琴声听得出赵抃内心的重重矛盾……
夫人上前道:“老爷,今日的琴声怎会如此……”
赵抃站起来,道:“夫人,司马光、范镇都离去,我心中十分矛盾。原来,我真心希望朝政能够通过改革有所改进。但王安石大胆泼辣,伤筋动骨的做法我真不大赞同。”
夫人道:“你不是上奏皇上了吗?”
赵抃点点头:“我奏章道,制置条例司派遣青苗使者四十多人,下到各地,骚动天下。可是,王安石强辩自用,把天下公论当作流言蜚语,违背多数,欺骗百姓,粉饰过失,掩盖错误。”他无奈地摇摇头:“近来御史、谏官,多以言与王安石不合而离去;司马光也拒绝担任枢密副使而离京。朝廷的事情有轻有重,事理有大有小,财利对于朝廷来说是轻的,而民心得失向背对于朝廷来说是重的。”
夫人重重地点点头。
赵抃又说:“青苗使者一职对于事理来说是小的,而朝廷中皇上身边的侍臣及谏官御史的任用取舍对于事理来说是重大的。现在不放弃财利却轻易丢失民心,不罢去青苗使者却轻易地舍弃敢于直谏的官员。舍弃重的而获得轻的,不是国家的福。我担忧天下从此不安宁也。”
夫人望着丈夫无话可说,只得安慰道:“老爷,你已奏章皇上了,该讲的也讲了,只能让皇上去定夺。”
赵抃默默无言。
16、宫廷外 日
一群文武百官走出来。此时,御史张戬实在忍受不了王安石刚愎自用的作风,怒斥王安石道:“你等变法,实属祸国殃民之法。”
王安石不回答他,只是用扇子掩着面孔嘲笑他。
张戬愤怒地说:“你嘲笑我,但你不知道天下人却在嘲笑你呢!”
赵抃在一旁看不下去,就劝解两人道:“大家同朝为官,相互谅解一下吧!”
张戬指着赵抃道:“你不要在这里充当好人,变法之事你也逃不了干系,也不能说你没有罪过,你不也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吗?”
赵抃听了这句话,心里很是惭愧道:“的确,当初我除了担心变法不能真正根治国家的问题之外,没有反对变法。”
说着,赵抃默默地向前走去……
(第二十五集 剧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