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加快良渚文化旅游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2022-04-06 05:16      字数:10095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于2019年7月6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申遗时代,做好世界文化遗产良渚遗址的保护利用传承工作,当好良渚文化的“保管员”、“研究员”和“推广员”,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杭州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分析良渚遗址本体及其周边人文历史与自然生态的旅游资源优劣势,借鉴国内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先进旅游发展经验,通过分期规划建设,整合良渚文化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中华文明朝圣地和中国文化展示地的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夯实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基础,充分发挥其长三角良渚文化核心区作用。
  一、加快良渚文化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良渚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即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良渚遗址保护研究利用传承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后申遗时代,保护、利用、传承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当好良渚遗址的“保管员”、“研究员”和“推广员”,打造杭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群落”,让世界遗产成为杭州的文化标识,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这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杭州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在杭州大城北区域开发建设的背景下,良渚遗址正在加快融入杭州新的城市规划布局,成为“北秀”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渚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通过梳理良渚文化旅游资源,完善良渚文化旅游开发规划,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样板,进一步擦亮良渚文化这张中国文化“金名片”,让她融入当代、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良渚遗址的可持续保护研究利用传承。
  二、良渚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
  (一)主要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调查和分析
  1.良渚古城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既包括面积约为14.33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瑶山遗址和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等遗产区,也包括面积约为99平方公里的周边缓冲区。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区。
  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点区域,面积为6.31平方公里,堪称“中华第一城”。现已建成开放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点展示莫角山宫殿遗址、反山“王陵”、南城墙考古发掘点、居址与作坊区、何村考古体验区、雉山观景台、西城墙遗址等重点区块。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部已建成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良渚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供公众考古体验、参观、学术交流使用。
  瑶山遗址是良渚古城遗址年代较早的遗迹,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一处祭坛和一组高等级的墓地,两者呈叠加状态,时间上墓地打破祭坛。瑶山遗址位于城址东北约5公里,依托一座海拔约35米的自然山丘建成,高出周围农田约35米,山顶平面呈不规则形状,遗存占地面积约为0.043平方公里,目前考古已发现的墓地分布面积约为300平方米,祭坛面积约为800平方米。据考古研究,营建时间约为公元前3300年,即良渚文化早期。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由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组成。谷口高坝位于城址西北约11公里处,沿东西向分布于山体间的两座谷口中。目前共发现6座水坝遗址,东西相距约2.3公里,可分为东、西两组:东组包括岗公岭、老虎岭、周家畈等遗址;西组包括秋坞、石坞、蜜蜂垄等遗址。遗址总面积约为0.076平方公里,各坝体现存最长处约100米至200余米不等、最宽处60余米至160余米不等,横截面略呈梯形。各坝体坝顶现存相对高度约1.4-15米、海拔高程约25-40米。据碳14测年结果,谷口高坝约修建于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00年,约连续使用至公元前2600年,属于良渚文化中期至晚期早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文件》,2018年1月版,第75页。]。平原低坝位于谷口高坝南约3.5公里的平原孤丘之间。目前共发现4座水坝遗址,东西相距约2.4公里,连接了栲栳山以西的连续孤丘,包括梧桐弄、官山、鲤鱼山、狮子山等遗址。各坝体长度依孤丘间距而不同,最长处140余米至400余米之间,最宽处80余米至140余米不等,横截面略呈梯形。各坝体坝顶现存相对高度约6米、海拔高程约10米,遗址面积约为0.1112平方公里。据碳14测年结果,平原低坝约修建于公元前2950年-公元前2850年,略晚于谷口高坝,约连续使用至公元前2600年,属于良渚文化中期至晚期早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文件》,2018年1月版,第81页。]。山前长堤又称塘山遗址,位于城址以北约2公里的大遮山山前,北距山脚约100-200米,东起卢村,向西至毛元岭后折向南至小港沿,总体呈东西走向的曲尺形,现存全长约5公里,宽20-50米,坝体横截面约呈梯形。坝顶相对高度2-7米、海拔约12-20米,遗址面积约为0.6384平方公里,是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中最大的单体遗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文件》,2018年1月版,第85页。]。
  优势: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遗存丰富,其宫城、内城、外城的三重城结构体现了良渚先民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瑶山遗址是良渚早期中心遗址,结构清晰,自然景观优美,其上发现的祭坛遗址是良渚文化精神信仰的重要依托;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其中秋坞遗址、石坞遗址自然风光优美,周边环境较好;老虎岭遗址可见草裹泥堆积,考古视觉体验较强,其他坝体气势恢宏;塘山长堤现存一定高度,双坝气势宏伟,周边现存部分水域,景观怡人。
  除此之外,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边交通便捷,可通过104国道、祥彭线、瓶仓大道、华兴路等主干道自驾车或乘坐公交车抵达;地铁2号线良渚站有社区微公交换乘,可直达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劣势:由于良渚古城遗址是土遗址,不能进行想象性复原,无法展示其使用时的原真性,可观性、可游性较差;瑶山遗址展示区域较小,内容单调;外围水利工程遗址距离良渚古城遗址较远,不能进行整体性展示,沿线现代村落密集,与其他遗址不能形成整体展示效果。
  2.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是良渚文化展示普及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9月,正式建成开放。截至2017年8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0余万人次。2017年8月起,良渚博物院闭馆,进行陈列改造。2018年6月,良渚博物院陈列改造后重新开放。良渚博物院是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浙江省省级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活动基地,重新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80余万人次,成为展示良渚文明、讲好良渚故事的重要窗口。
  优势:良渚博物院毗邻国家4a级景区美丽洲公园,周边环境优美,参观体验舒适度较高;周边交通便捷,自驾车、乘坐公交车、乘坐地铁换乘均可抵达;目前,游客以18-35周岁的年青人为主,占游客总数的70%;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国外游客的数量日益增长;国内各省市区领导、专家调研考察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良渚博物院赢得了较高的公众评价。
  劣势:良渚博物院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距离较远,不能形成整体展示效果;周边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有待完善,停车场、餐饮、住宿、休闲购物等配套设施欠缺;游客期待了解良渚文化,希望感受到良渚遗址的价值,对讲解人员、志愿者、自助导览设备等有较大需求,目前这方面的配备还有较大缺口。
  3.南山摩崖造像
  南山摩崖造像位于瓶窑镇西南之南山,由东向西延绵360米,分布在瓶窑南山东南山腰间的十三尊镌刻于元代的摩崖造像,是元代僧徒利用前期采石壁面,请工匠凿出浅龛,浮雕而成。这些造像躯形高大,造型端庄,其中3号、11号佛像的左侧有题记,是江南极为罕见的古代古刻群。南山造像的主要部分刊造于元代中期,造像的内容分为道教造像和佛教造像两部分,是研究中国佛教与道教发展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杭州市余杭区档案局(馆)编:《余杭历史文化名镇》,杭州出版社2016年12月版,第155页。]。南山摩崖造像于199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优势:南山摩崖造像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有一定的可观性。
  劣势:造像数量较少,原有寺庙已毁,不足以作为一个单独景点开放。
  4.安溪古镇与沈括墓
  安溪古镇(现为良渚街道安溪村)坐落在东苕溪畔,始建于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安溪古镇的街道是以原广济大桥为中心,南北沿苕溪各向东西延伸百米左右,民国时溪南、溪北又各自为镇,称为“安溪南镇”和“安溪北镇”[ 杭州市余杭区档案局(馆)编著:《余杭历史文化村落》,杭州出版社2015年10月版,第157页。]。沈括墓位于良渚街道安溪村太平山南麓,沈括殁后归葬于此。沈括(1033-1097),字存中,钱塘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的一生在政治和科学领域都有很高成就,著作甚多,其中《梦溪笔谈》一书,为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沈括的《梦溪笔谈》,分十七门二十六卷,包括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沈括墓于2009年被确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优势:安溪古镇地理格局保存较好,半月形环古镇水系完整保留;沈括墓距离瑶山遗址较近,墓前有石像生,形象可观。
  劣势:沈括墓位于精神病医院内,普通游客不能入内,难以参观,且内容单一;安溪集镇现代建筑密集,历史建筑难以保留,不能体现古镇风貌。
  5.良渚文化村
  良渚文化村环境优美,宁静和谐,村内有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雄山、随园嘉树养老公寓、玉鸟流苏街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是现代中国和谐社区、人居典范。
  优势:交通便捷,地铁和公交车均可通达;环境宁静和谐,高端养老设施齐备;靠近良渚博物院,文化气息浓厚。
  劣势:与良渚文化主题关联度不大,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
  6.非物质文化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瓶窑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良渚鼓韵》大气磅礴、振奋人心的鼓声传递出瓶窑镇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的自信与气魄;石濑花灯如龙舞,五彩风筝上青云,精彩绝伦的“非遗踩街”彰显出瓶窑镇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瓶窑镇的镇花为凌霄花,寓意坚韧的凌霄花代表着瓶窑人民的品格。
  7.瓶窑老街
  瓶窑老街,曾是瓶窑最热闹繁华的地段,这里保留着“老底子”的风貌。关帝庙、官口桥、桥上桥、茧站等凝结了一段时光,是当地百姓永恒的记忆。如今的瓶窑老街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文旅街区、非遗展览馆、窑山公园及小镇客厅四大板块,而是外延至南山公园、下洋湿地,其文化底蕴与内涵更是独一无二。2019年11月23日,瓶窑老街重新正式开街,掀开了瓶窑镇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了更好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瓶窑镇以每年11月23日为瓶窑文旅小镇纪念日。
  (二)主要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和分析
  1.山水资源
  东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溪古镇北侧,南临东苕溪,处于良渚遗址边缘。公园由东明山林区和康门林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为6954亩,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园内有东明寺遗址、群仙道观遗址、孟将殿、龙眼泉、九洞岭、古隘道等景点。东明山是安溪古镇最为著名的名胜。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禅宗大师马祖道一的弟子紫玉道通禅师在吴越云游,来到了安溪的灵妙山,他在山上开设道场,弘扬佛法,后来成为杭州的著名道场。当地的老百姓改称为“古道山”。公元1408年,临济宗第二十三世东明慧旵禅师来到安溪,经过三年时间苦心营造扩建寺院。公元1431年,又得到当朝皇帝明宣宗的御赐“东明禅寺”,即以慧旵禅师的字号“东明”赐为寺名,这就是今日东明寺的真正来历[ 杭州市余杭区档案局(馆)编著:《余杭历史文化村落》,杭州出版社2015年10月版,第158-159页。]。
  东苕溪,位于良渚遗址区北部,从窑山南面进入良渚遗址区,流经良渚古城遗址片区的西、北两侧与塘山遗址、姚家墩遗址和瑶山遗址等重点片区的南侧。该水系由西南向东北穿越了整个良渚遗址群。东苕溪水系由南苕溪、中苕溪和北苕溪在余杭区瓶窑镇汇合而成,与位于湖州市的西苕溪汇合成苕溪后注入太湖。
  优势:东明山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休闲游、体验游和文化旅游的开发潜力巨大;东苕溪水质良好、河道宽广、延绵较长,是杭州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和自然生态保护地。
  劣势:东明山森林公园看点较少,景观较为平淡,周边房地产开发对景观造成一定破坏;东苕溪汛期集中,是杭州城北的重点防汛区段。
  2.良渚水乡湿地景观
  良渚遗址保护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目前主要以水稻与水生作物种植为主,其间水系较多,属于人工和自然湿地。在良渚遗址分布区内,保留有下溪湾(白鹭营巢地)、舍田湾(自然和人工湿地)、大悲庵洋(自然和人工湿地)、东枉塘(自然湿地)和小塘河(自然湿地)5片湿地生态特色景观。尤其是良渚街道北部的大悲庵洋、下溪湾、舍田湾等连片的“漾”,面积达4.3005平方公里,可以做足良渚“渚”的文章。
  优势:人工和自然湿地水域面积较大,湿地景观保存较好,农业休闲游、观光游的开发潜力较大。
  劣势:各湿地景观之间有一定距离,其间村落错杂,农田分割占用,不能形成统一景观,尚未进行统一规划。
  3.生态休闲农业园
  良渚遗址分布区内及周边有较多生态休闲农庄,如野芦湾生态休闲农业园、金都生态园、中亚园林等。其中,野芦湾生态休闲农业园坐落于良渚街道石桥村,园区湖光水色,四季果蔬满园,生态环境极好。游客日接待量4000人次,2016年旅游接待量150000人次。中亚园林同样坐落于良渚街道石桥村,它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现代造景的手法完美融合,亭、台、楼、阁、廊、榭、桥搭配水、石、花、木、草,风格独特,环境优美。
  优势:生态休闲农业园环境优美,各有特色,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基础。
  劣势:生态休闲农业园规模较小,各自为阵,尚未整合形成协同效应。
  三、国内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一)殷墟遗址的遗产保护展示优势
  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的洹河两岸,以小屯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是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3月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殷墟遗址具有良好的保护与展示。它的展示形式主要有:地下封存,地上抬高模拟展示、原址原貌原形复原展示、异地搬迁保护展示、殷墟发掘史展示、殷墟博物馆文物集中展示和考古学知识的科普展示等。这些展示方法既保护了土遗址,又提高了土遗址的观赏性、参与性、互动性。
  (二)西安大明宫遗址文化旅游开发优势
  唐大明宫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名族协和万邦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从唐太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安大明宫遗址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有:一是重视文化体验产品的开发,并为其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文化体验对于遗址旅游是一个新的思路和模式。同时,投入硬件建设、完善旅游规划、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同样重要。二是深入了解唐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文化体验产品。通过历史知识有奖问答、亲手搭建建筑模型、演出唐乐舞、品尝唐代特色美食、参与娱乐活动和亲身体验考古乐趣等方式,增强文化旅游的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满足游客丰富的文化旅游需求。
  四、加快良渚文化旅游发展的若干思考
  良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应抓住申遗成功契机,借鉴先进经验,在推进良渚遗址“新10大工程”[ 良渚遗址“新10大工程”:智慧旅游工程、遗址公园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遗址公园保护展示提升工程、遗址公园景观照明工程、遗址公园外围主要道路景观提升工程、良渚文化艺术走廊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工程、遗址公园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遗址公园开园系列活动、与故宫博物院互办展览项目、浙江省文化考古展示园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统筹谋划良渚文化旅游发展事业,打造全域旅游新区块。根据目前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水平建设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升良渚文化旅游体验满意度
  1.做好良渚古城的遗产阐释和展示,讲好良渚故事。良渚文化旅游发展以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为核心区,以“神与王的国度,水与人的家园”为主题,在不影响遗产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植被的再梳理、水乡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优化、考古发掘现场的公众参与、原始农耕和手工业的互动参与、水路游线的打造和科技展示等方式,提升遗产现场展示的可观性、可游性和体验互动性,满足游客更好地了解、认识良渚文化的需求,提升游客游览的满意度。
  2.提升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服务设施配套水平,营造舒适游览环境。在现有南入口、何村、雉山、反山服务点的基础上,建设东入口和西入口,疏解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边交通,为瓶窑和杭州主城区方向的游客提供便利。加强祥彭线(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段)沿线道路环境整治,优化沿线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提升区域交通便捷度。推进安溪集镇环境整治,引入民宿、休闲购物、娱乐等服务业态[ 根据《关于印发〈瓶窑镇文创旅游(产业)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瓶窑镇明确重点发展区块,建设以塘埠村、奇鹤村和彭公村等为主的民宿(农家乐)群,鼓励这些民宿创业者与种植基地、采摘园、旅游公司等行业联动发展。目前,瓶窑老街招商区块分为文旅老街、非遗展示馆(文创街区)、窑山公园等。截至2019年11月,文旅老街商业运营共计22幢,约17000平方米,业态主要以零售、小吃、餐饮、长租公寓为主。文创街区共计11幢,约8000平方米,已完成陶艺、风筝、纸伞、玉雕等4个非遗项目的入驻。窑山公园在建精品酒店一家4900平方米,6幢现代建筑2300平方米,已引进相关商户。],既增加原住民收入,又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满足游客的休憩、休闲、消费需求。建议将沈括墓(原墓地为迁建)迁移至安溪集镇,并建设沈括祠堂、沈括公园,展览介绍沈括的生平和成就,打造沈括主题文化展示园,增加安溪集镇的文化氛围。
  (二)优化全域旅游资源配置,打造全域旅游新区块
  1.充分挖掘遗产区周边旅游资源。良渚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南山造像,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东明寺塔院遗址,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沈括墓、瓶窑窑山窑址等其他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东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良渚水乡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良渚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区周边,西有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西南有北湖湿地公园。建议加大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力度,整合区域内外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线路组织,串珠成链,实现史前和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在瓶窑老街众创空间,引入良渚玉雕、风筝灯彩、余杭纸伞、陶艺制作等非遗项目,以现有入驻项目招引更多更好的创意人才来瓶窑老街创新创业,发挥“良渚文化”效应,创建省市级产、学、研营地,打造良渚文化传承及创意基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集江南鱼米之乡景观、农耕民俗、文化艺术长廊和现代人居典范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综合体,这必将有利于讲好良渚故事,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2.谋划区域内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综合体,必须统筹规划区域内外交通组织、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交通组织方面,连珠成串,串点成线,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为引领,开辟良渚文化旅游公交线路、优化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加强轨道交通接驳设施建设,解决旅游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节假日开放公共机构停车场,缓解旅游景区停车难问题。旅游服务方面,整合中亚园林、金都生态园、野芦湾生态休闲农业园等现有餐饮民宿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景区沿线集镇、村落进行环境整治,引进其他服务业态,满足游客的休闲、观光、消费需求。
  (三)发展良渚文化特色产业,激发良渚文化保护传承动力
  产城人文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良渚文化是杭州之“魂”、余杭之“根”,应当做大做强良渚文化特色产业,为增强杭州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1.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是在最小干预原则的指导下,营造当时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让公众身临其境地体验良渚文化,在游玩中感受良渚遗址的魅力,发展良渚文化特色旅游产业。二是制作体现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纪念品,结合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文化旅游纪念品产业。三是编排《良渚千古情》歌舞剧、《良渚》交响乐等文化艺术节目,发展良渚文化演艺产业,构建良渚文化大ip群。四是推动美丽洲公司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公司定位,主营良渚遗址的旅游设施建设与维护、游览设备的销售、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与经营、遗址公园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旅游收入的保值增值、等等,打通产业链,主动转型升级。五是发展良渚古城外“农家乐”和家庭旅馆,利用良渚古城遗址外未拆迁农房发展旅游餐饮民宿业,丰富业态,引导原住民借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之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大规模走出去”。推动良渚文化产品走出去,借助国内外大型会展等平台载体,向国内外积极推介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提升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影响力。在国外出版发行良渚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推广以良渚文化为主题的电影电视节目,开通良渚文化纪念品网上商城,开办良渚文化知识系列讲座和培训班,举办良渚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展,建设良渚文化主题游乐园,发行良渚文化纪念邮票、贵金属纪念币和企业股票,设立良渚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入良渚文化传统元素,等等。
  3.加强与文创企业的合作。由宋城集团编排的文艺表演节目《宋城千古情》的开场即是“良渚之光”,起到了潜移默化地宣传良渚遗址的独特作用。有鉴于此,一是以良渚玉文化产业园为平台,大力发展玉器加工、展示、销售等业态,繁荣良渚文化特色产业。二是加强与余杭布艺品牌的合作,在布艺生产与销售中融合良渚遗址元素,借余杭的产业优势,发展良渚文化布艺业态。三是联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推广、销售等领域开展合作,让良渚遗址搭乘互联网时代的风帆,扬帆远航。四是与电影电视、喜庆摄影、广告公司等企业合作,创作体现良渚元素的音乐、书画、舞蹈、文创产品,为有需求的公众提供背景平台服务。
  4.“文旅+”赋能。以良渚文化为玉,瓶窑镇积极探索“金镶玉”的发展模式,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将瓶窑老街的文化内容转化为旅游产品,将瓶窑老街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旅游体验,将瓶窑老街的文化特色转化为旅游品牌,实现“五千年古城”联动“千年古镇”同绽光彩。一是开辟旅游线路。与杭州市知名旅行社签订“良渚古城-瓶窑古镇”旅游推广联盟合作协议,开辟以展示良渚文化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日游、二日精品旅游线路。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瓶窑镇以浙江省4a级景区镇创建为契机,以良渚文化、苕溪文化、非遗文化、家风文化等为内容,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镇,以景点的要求建设城乡,实现文旅融合中城鎮与乡村的互动发展,以“瓶窑老街”为圆心辐射周边文旅体验游,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优化瓶窑老街周边环境,推动南山、北湖草荡的综合保护与开发,推动樱花、油菜花、桃花、鸢尾花、芦花“五朵金花”等特色旅游项目扎实开展,形成城镇与乡村、人文与景观、农业与产业,互联互通、互荣互享的文旅发展新模式。
  (四)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良渚文化旅游发展
  1.近期(2019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展示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良渚古城遗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建成开放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一步提升良渚遗址阐释展示和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谋划布局良渚遗址保护利用传承的新篇章,对照世界遗产标准,做好遗址保护文章;聚焦文明圣地,做好传承利用文章;积极推动效应放大,做好联动激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