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赠词
作者:
最后一名 更新:2022-03-27 20:04 字数:2200
桃花堂中,许多的质子也曾有过玄康般的不幸,如今却又有着相同的境遇,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情,再无人喧哗,也再无人取笑。
男儿有泪不轻掸,只是未到伤心处。
便是一直与玄康作对的三太保吉存礼,五太保吉存信和六太保吉存温,也低头默然,玄康的伤痛,他们也曾有过,如今总算是明白了这首诗的诗意,也深有感触。
实际上,在大将军吉昌的十二个太保中,有六个都是他国的质子,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在这场专为各国质子举行的酒宴上的原因。
吉昌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这十二个字为他的十二太保命名。
大太保吉存仁是追随吉昌战死的一员部将的遗孤,自小被吉昌收养。
二太保吉存义,实是吉昌的侄子,也是十二太保中唯一与吉昌有血缘关系的义子,因为吉昌没有儿子,所以从自己的大哥那里过继来了一个。谁都相信,在吉昌百年之后,这位二太保会继承吉昌的一切。
二太保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吉国世子。
吉国,自然是吉昌的封地,是吉昌攻灭前韩国和晋国后,分别从这两个诸侯国各划出了一半的土地而成立的诸侯国。因为吉国正将洛京包围其中,所以吉国的国都也便在洛京,大将军府也是吉国的王宫。
吉昌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吉国的国王。
只是,在世人的眼中,此时的吉国,已然与大虞朝密不可分了,也就无所谓哪里是吉国,哪里是大虞朝了。
三太保吉存礼,四太保吉存智,五太保吉存信,六太保吉存温,再加上十一太保吉存忠和十二太保吉存孝,分别是西蜀国、南越国、北燕国、东海国、宋国和栾国的质子。
这六国的质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吉昌的义子,除了他们本身长得魁梧英俊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六国都是吉昌的追随者,唯吉昌马首是瞻。吉昌认他们的质子为义子,也是对这六国的一种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太保吉存孝,他是栾信的幼子,当初闵秀屠杀栾信一族的时候,栾信只有两个儿子幸免于难,另一位就是此时的栾国国王栾零。
吉昌的七太保、八太保、九太保和十太保,都是吉昌军中表现十分优秀的青年将领,这四个人自从成为吉昌义子之后,在军中的职务提升得很快,与大太保吉存仁一起,成为拱卫洛京安全的五支主力部队的主将。
大太保吉存仁是御林军的统帅,七太保吉存良是洛京东面旭日军统帅,八太保吉存恭是洛京西面落日军的统帅,九太保吉存俭是洛京南面安国军的统帅,十太保吉存让是洛京北面定国军的统帅。
至于其他的太保,除了二太保吉存义之外,都是御林军的军官,担任要职。二太保吉存义掌握的是吉国十万主力军,拱卫在洛京的外围。
吉昌看着堂上众人默不作声,知道他们也是触景生情,马上道:“都这么闷闷不乐做什么?今日可是花朝节,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春之际在花朝,桃花都开了,马上各种花都会开,如今天下太平,大家高兴起来才是!”
“是呀!是呀!大家高兴起来才是!”皇帝虞昀当先地附和着,此时在玄康的眼里,仿佛吉昌才是皇帝,虞昀这位皇帝倒像是跟班。
“凤娘,唱一首欢快一点儿的歌!”吉昌命令着。
“诺!”凤娘十分大方地向着堂上深施一礼,重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拨起了琵琶来。
琵琶声响,丝弦流转,蓦然如疾雨将至,狂风怒吼,转而又一弦如钢丝般刺穿苍穹,接着逐渐婉转,变成了林中的溪流,原野里的菜籽花,充满了阳光和活力。
凤娘的歌喉再一次唱起,却是魏国诗人毕修的成名作《陌上桑》。这一曲要比刚才的《草》节奏上快了许多,所以听起来了显得欢快活泼,从凤娘的嗓中唱出来,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
一曲完毕,又是满堂喝采,一时间大家将刚才的忧郁一扫而光。
接着,凤娘又唱了一曲《凤还巢》,也是获得了大家的赞许。
三曲唱完,凤娘起身拜谢。
吉昌十分满意,命人对凤娘进行赏赐,凤娘却拜下施礼,对着吉昌道:“民女多谢大将军恩赐,但是民女不想要这些金银!”
没有想到,还有人敢在自己的面前讨价还价,也许这是第一遭,虽然吉昌有些不快,但还是怀着好奇心问道:“你既然不要金银,那想要什么?”
“民女只想要玄康公子能够赠一首小诗!”
此时玄康可是诗仙之名,能够获得他的诗赠,是万千人梦寐以求的。
玄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来。
所有的人都看向玄康,吉昌点了点头,问道:“玄康,你意下如何?”
玄康只得起身来,道:“大将军,对于我来说,作诗也要有情怀,今日虽是欢宴,但玄康内心酸楚,家国故人历历眼前,一时难以自拔,只怕作不出好诗来!”
众人只当他还在想念他的兄长玄华,便是三太保等人,也没有再随之起哄。
凤娘道:“玄康公子的心境,民女感同身受,但,以诗叙情,无论悲喜,也无论好坏,民女若能得到诗仙的馈赠,当是受宠若惊。只怕今日一别,再无求讨之时!”
玄康不由得发出一声苦笑来,没有想到这位凤娘竟然是自己最坚定的粉丝,而且胆子还这般壮实,当着大将军和皇帝的面,毫无畏惧。
他想了一下,道:“我有一首《虞美人》,这是长短句,也不敢说赠与姑娘,只是我内心此刻的感受!希望姑娘不要嫌弃!”
“若是玄康公子的诗作,必定会传唱开来的!”
桃花堂中一片的安静,都等着玄康的诗出来。
早有侍者拿过了笔墨纸砚,抬来一张桌子摆在堂中,玄康走过去提笔挥毫,笔落之时,一气呵成,很快成词一首,心里默念着:“李后主莫怪,玄康只是借用一下你的词!”
凤娘迫不及待地拿起这张纸,朗声念了出来: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桃花堂上,再一次无声,仿佛一切都已经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