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作序
作者:
最后一名 更新:2022-03-27 20:03 字数:2185
崔陵和魏羡在刚才听到道道学者念出前面四句来的时候,还有些惊叹,没有想到这么年轻的少年,果然文如泉涌,出口成章。
现在又看到玄康卡在那里,久久不动,冥思苦想的样子,不由得又有些得意,看来,这一次,真得把这个小子难坏了。
“若是文二公子写不出来了,那就算了!”这一次,魏羡作出十分大度的样子,劝解着道。
在他看来,单凭着玄康写出来的前两句,就已经十分精彩了。
玄康不作理会,忽然抬头看向孟之远,问道:“敢问孟老夫子,认为古今能够称为文学大家的都有哪几位?”
这好似一个学生在向老师求教。
孟之远想也未想地答道:“吕蓬莱的文章堪称一绝,曹建安的风骨无人能及,再有就是谢允文的诗作流传千古!”
玄康不由一喜。
原来,他并不是忘了词句。
下面的句子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正要落笔,忽然想到,那两句可是有历史典故的,他如果不加思索地写下来,到时候别人问起来这两句地意思,他又如何解释呢?
所以他才会问到孟之远关于龙陆世界的文人情况,却没有想到,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还真得有叫作蓬莱、建安和姓谢的文学大家。
当下,他再不犹豫,手下的笔再一次笔走游龙起来。
道学者马上又念了出来: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玄康将手中的笔在砚台里沾了沾墨,后面的四句直接一挥而就: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写完之后,玄康丢下笔,也不去看那些满座文人们目瞪口呆的表情,径直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处,倒了一杯酒,直接饮尽。
“好诗!”他的耳边传来了二十三郎的夸赞。
他的心中暗自得意,这可是诗仙李太白的作品呀!
“好诗!好诗!”毕修第一个站起身来喝采。
“好呀!”这一次,便是一直正襟危坐的孟老夫子也不由得拍案而起,他激动万分地道:“好一个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呀!这首诗可以说是老朽几年来,所见到的最好的一首诗了,虽然有些惆怅,却也令人感慨万千!难得!难得!”
见到孟老夫子如此夸奖,那些本想要出面贬低这首诗的文人,也不好再出头,毕竟以孟之远在文学界的地位,与之唱反调,肯定会被人骂自己没有见识的。
崔陵和魏羡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一对翁婿原本是要借助这个诗宴,以达到扬名的目的,哪里知道,却是替他人作嫁妆,倒是成就了文玄康的名声了 !
魏羡咳嗽了一声,会场上又一次安静下来,他道:“文二公子的诗作的确不错,为藤侯阁增色不少。呵呵,今天的诗宴能人众多,或许还有哪位的诗作不在此诗之下呢?”
“是呀!是呀!”崔陵道:“咱们大魏可是文化之邦,文二公子抛砖引玉,在坐的诸位还需多多着墨!”他的言外之意,是想要大魏能够出个诗人,将玄康比下去,却也知道,玄康的诗作的确不同寻常,他自己知道不如,所以希望别人能够出头。
也是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这一次崔陵在说话的时候,便对玄康客气了许多,不敢直接叫嚣。
但是,满座宾朋,再无一人敢出头露面。
“毕修!”魏羡直接点着他的名字:“你也是我们河阳的大诗人,今日不来一首吗?”
毕修只得站起来,对着魏羡一揖,道:“若是没有见到文二公子的诗作,学生定然会向大家献丑!只是如今见到了文二公子的诗文,自叹不如,搅尽脑汁也写不出这等的好诗!毕修惭愧!”
魏羡很是生气,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尤其是当着孟老夫子的面,他也不便发作出来,只能又随机点了几个人的名字,这些人也与毕修一般无二,都说自己比不过玄康的诗文而自觉弃笔。
崔陵有些不甘心,起身道:“今日欢宴,也是为了这座藤侯阁重见天日,既然大家不愿作诗,那么就为这座楼阁写一篇序吧!也好让这座藤侯阁名扬天下!”
魏羡摸着自己的胡须,笑着点点头。
玄康已然明白,崔陵到底还是有后招的,毕竟写诗是雕虫小技,真正的大作,还是要靠文章来支撑的。可以肯定,既然崔陵提出要为藤侯阁作序,他当然早有准备,而且他的那篇文写好之后,也一定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否则,他也不敢这般得胸有成竹,认为自己的作品会名扬天下。
“既然我已经作了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那么,我就干脆坏人做到底吧!”玄康心道:“你想要扬名天下,我也是想要扬名天下呀!只可惜这一次的诗宴只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机会了!我可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为之的,你只不过是为了锦上添花罢了!”
想到这里,他再不犹豫,当即地站起身来:“既然藤侯想要为这座楼作序,那么,在下便斗胆勉为其难,写一遍序文,以博大家一乐!”
见到玄康不请自来地主动作序,这令许多人都很诧异。
写文章跟作诗是不同的,在这种场合下,并不是谁想写就能够写得了的,那也要看主人愿不愿意让你来写。毕竟作为序文,是要刻上石碑,立于楼前的,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殊荣。
藤侯虽然可以回拒玄康的好意,但是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真得回绝,心道:“既然这小子愿意写,那就让他写上一篇,到时我自说不满意,让陵儿继写一篇,也好打击一下他的张狂!陵儿的那篇文章花团锦簇,斟酌再三方才成稿,自不是他如此短的时间内写成的文章可比的!”
想到这里,藤侯点点头,道:“既然文二公子愿意执笔,那就请便吧!”
玄康也不客气,第三次来到了场中的桌案前,再一次提笔沾墨,开始写了起来。
这篇文章可是现成的稿,那就是王勃的《藤王阁序》。
《藤王阁序》是他上高中时的必修课文,早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哪里还用得着细思呢?
不过,为了应景时下,玄康又不得不仔细琢磨,略加改动,毕竟那篇文描写的可是秋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