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斗诗
作者:
最后一名 更新:2022-03-27 20:03 字数:2473
在崔陵坐下之际,便有一名道学模样的人走过去,拿起了那张诗作,大声地念了起来:“《登藤侯阁》,黑水东流环中洲,烟云缭绕河阳楼;莫非天峰拔地起?却是英武魏藤侯!”
他刚刚念完,马上喝采声齐齐而起。
魏羡喜滋滋地捻着自己颏下的山羊胡,喜笑颜开。
这其实就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诗,虽然写的是藤侯阁,又何尝不是在吹捧魏藤侯呢?
这个说:“好一个英武魏藤侯呀,真是诗境意达,贴切万分!”
那个说:“也只有藤侯有这样的气魄,能够建成如此得高楼!”
“不过是马屁诗罢了,好个屁!”玄康的身后,二十三郎不识好歹地嘟囔了一句,对于他这样的江湖豪客,早就已经看不惯这些文人骚姿弄首。
尽管二十三郎的声音不大,但是却令许多人听得真真切切,尤其是离着他们不远的崔陵。他豁然站起,对着玄康一拱手,道:“既然二公子觉得我的诗写得不好,那么就请二公子执笔,也写一首登楼诗好了!”
“是呀!是呀!”
“来一首吧?”……
马上,座下的众文人齐声附和着,甚至还有人不忿地道:“东齐人都是徒有虚名的,我怀疑那首《黑伏夜泊》是他写的吗?”
“就是,这么小小年纪,一点儿也不懂得谦逊,这般儿狂妄,倒也是他们东齐人的风格!”
玄康皱着眉头。
马屁不穿,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虽然对崔陵的诗不屑一顾,却也没有想到要诋毁他,只是刚才的话出自二十三郎的嘴巴,这些家伙们统统算在了他的头上。
他知道再不作声,已然不行,只得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当下,向着藤侯和众人一拱手,道:“既然大家如此盛情,那么晚生就不推辞了!”
他说着,也走到了桌案前,拿起了那支笔,略一思索,狂蛇乱舞一般,写就完毕,淡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早有道学者拿起了他的诗作,念了起来:“《登藤侯阁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立时,楼中一片的寂静。
这些文人中,大部分还是有些水平的,而且很多人都有怀才不遇的经历,人生在世如意者不过一二而已,所以当听到这首诗的时候,无不感怀心伤,仿佛是在说着自己。
只是,这种寂静也只是持续了片刻,马上有人跳了出来:“这……这也算是诗吗?”
“是呀!是呀!”有人反应过来,跟着道:“这诗也不押韵,队仗也不工整,这怎么能叫诗呢?”
“还有,说好的是写藤侯阁的,通篇连一处都没有提到,根本就是失题!”
听着这些不懂装懂的议论,玄康也懒得多费唇舌,他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孟老夫子,不急不缓地道:“我这诗算不算诗,大家可以问一问孟老夫子,他老人家博学多识,通今博古!”
此言一出,众人齐齐把目光投向了孟之远。
孟之远知道此时必须要自己说话了,只得点了点头,所有的人都停止了非议,竖起了耳朵。
“要说这首《登藤侯阁歌》,写得的确苍桑豪迈,念人闻之感触颇多!在意境上要胜过前诗许多!”他说着,咳嗽了一声,并没有去看面露不快的藤侯,接着道:“要说失题,却是非也,虽然未提藤侯阁一句,但是诗题已然注明!至于这算不算是诗——”他说着,拉着长音,却并没有下文。
崔陵忙追问着:“老夫子快说!”
孟之远笑笑道:“自古诗文皆无定数,远古时三字可为诗,再后,四字可为诗,接下来才有的五言,六字和七言。如今大家通用七言,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多于七字,或少于七字,就不称其为诗了。只要朗朗上口,人皆喜爱,便可流传百世!”
玄康忽然想到,他所来到的这个龙陆世界里,并没有《诗经》,也没有《楚辞》那样的上古经典诗文,如今的这些所谓诗人,拘泥于七字之间,也便不足为奇了,这些人只不过是井底之蛙,没有见识过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虽然孟之远并没有直接回答玄康所作的就是诗,却也间接地算是承认了。
但是,还是有人依然不服:“不管怎么说来,文二公子的这首诗,还是有着许多的瑕疵,虽然意境不错,但是终究难以服众!”
“是呀!是呀!”又一片的附和声。
毕修站了起来,对着藤侯和孟老夫子一礼,又冲着玄康道:“文二公子的确才华过人!既然如此,何不依着大家的习惯,重写一首,以封众人之口呢?”
对于这些文人而言,能够在这种场合中,写出一首佳作,已然不易;若是再写一首,那根本就是在强人所难了!
所以,当毕修提出这个建议来的时候,许多人马上也跟着随声附和着,分明是想要看玄康的难堪。
二十三郎在玄康地身边低低地道:“你若不愿意,直接回拒即可,莫将这些愚腐书生的话当真!”
玄康一笑,道:“师父,徒儿别的本事没有,这作诗的本事,在整个龙陆,只怕没有谁能比得了的!”他说着站了起来,十分自信地再一次走向场中的桌案,又一次拿起了笔。
的确,在穿越之前的那个交错时空,他参加过高考,最终成为一名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所读过,背过的古诗文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了,随便找出一首应景之作,并不难。
这一次,玄康略微思索的时间长了一些,整个会场中一片的寂声,大家都想要看着这位十五岁的少年,是如何地失态。
见到玄康没有马上下笔,崔陵笑道:“文二公子莫要勉为其难了,若是一时写不出来,认输便是,多吃盅酒,给大家赔个不是,没有人会嘲笑你的!”
他的话好像十分客气,但是在李乐和秋禅听来,分明就是污辱。
玄康看了崔陵一眼,并不答话,手中的笔已然在纸上龙蛇般地行走起来。
“《藤侯阁感怀》”这一次,不等玄康写完,道学者便迫不及待地念了起来,这又何尝不是为了给玄康一种无形的压力呢?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开篇这两句一写完,楼中所有的文人都为之一惊,纷纷在想着,为什么这样好的诗句,不是出自自己的笔下呢?
毕修和孟之远却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来,他们也觉得这起首的两句十分的好,但是又觉得玄康犯了刚才那样的错误,并没有入乡随俗地去写七言。
“长风万里送归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玄康在这里,将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稍作了修改,毕竟此时并非秋天,而是过完年的晚冬早春时节,所以将“秋雁”,改成了“归雁”。
听到这两句的时候,毕修和孟之远的眉头才舒展了开来,这说明玄康意识到了什么,所以在诗作上,回归了常态。
只是,玄康写完这两句之后,却停笔在空中,无法落下,好像是卡在了瓶颈处,接不了下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