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河阳
作者:最后一名      更新:2022-03-27 20:03      字数:2109
  船行三日,来到了魏国河阳城。
  河阳,故名思义,这是魏国在黑水河北岸的一座重城;魏国三府十二州,河阳是其三府之一,这也说明了这座城市在魏国的重要性。
  守住了河阳城,那么对于魏国来说,也就等于是守住了北大门。
  河阳同时也是魏国北部最大的城市,因为地靠黑水河,有便利的航运,故而也是魏北的工商业和贸易中心。
  作为魏国如此重要的大城,坐镇此城的自然是魏国的国亲,河阳太守魏羡,正是魏国国王魏无病的叔父。
  当官船停靠在河阳码头的时候,玄康就被黑水河边一座气势恢宏的楼台所吸引。
  这是一座足有九层高的楼阁,八面玲珑,雕梁画栋,碧瓦朱甍,飞檐斗拱,立于突出的河岸一座小山之上,三面环绕着黑河水,威风凛凛,好像是把宝剑,直插苍穹。
  “那是什么楼?”玄康问着边上的船老大。
  船老大道:“那是藤侯阁!”
  “藤侯阁?”
  “这是魏太守出资兴建的,他是魏国国王的叔父,被封为藤侯,所以才会叫这个名字!”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藤侯阁这个名字的时候,玄康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藤王阁来,好像那座名楼,最早也是大唐的藤王所建,只不过大唐的藤王,在爵位上已然要比这里的藤侯高了许多。
  正说之时,上岸与魏国交换通行文书的王参将走了回来,向玄康报告着:“二公子,今日河阳太守魏羡在藤侯阁摆宴,听闻二公子路过河阳,特派人来请二公子去赴宴,不知道二公子去还是不去?”
  玄康一怔,有些不解,道:“我与魏太守根本不认识,他怎么会请我?”
  王参将道:“末将也问了下来人,那人说公子的一篇《黑伏夜泊》写得极好,已然流传开来,藤侯很是欣赏,想要认识一下二公子!”
  玄康有些脸红,那首所谓的《黑伏夜泊》的诗,不过是他套用了张继的诗句,如今成了他的作品,还被人追捧,也算是意想不到。
  正想要推辞,忽然想起明月禅师的话来,他让自己这一路扬名立万,成就诗才,去藤侯阁赴宴,或许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好!我去更衣,这就随行!”玄康答应了。
  王参将转身去向太守的来使回话。
  李乐一直跟在玄康的身边,有些担心地道:“二公子,据我所知,这位魏国的藤侯虽非饱读诗书之士,却好附庸风雅,门客中很多都是有学问和诗才的才子。他们魏国自诩是文化之邦,经常嘲笑我们东齐国是粗人庸碌之地,只怕今日魏羡之请,酒无好酒!”
  “那依着李护卫的想法呢?”
  “只说年幼无知,推却掉好了,然后扬帆启航,离开河阳!”
  玄康看了他一眼,淡然地道:“你若是怕我丢脸,便不要跟着我去!我带着秋禅两个人去就好了!”
  李乐有些尴尬,他的职责虽然是保护玄康,又何尝不是为了防止他逃跑呢?
  “既然二公子执意要去,那么,我还是跟着吧!”他自己给自己下着台阶。
  玄康又特意地去问了一声师父二十三郎,当听说有酒喝之时,这位性情孤僻的大剑宗师,也乐得随从前往。
  在太守使者的带领之下,一行四人出了码头,沿着河街往藤侯阁而来。
  路上,玄康特意询问这位使者:“今日并非什么节日,藤侯为何会在此请客呢?”
  使者道:“我们这座藤侯阁三年前曾走水,近日方修缮一新,再过两天便是上元节,整个楼台都要挂上灯的,藤侯希望在此之前,广邀天下英才,为这座新楼赋诗作序,等上元节当日,便将诸位的诗作悬于灯笼之上,供大家赏析,也不失为一佳话!”
  玄康蓦然一惊,忽然想起了王勃往交趾寻父的路途,在南昌写下《藤王阁序》的故事来,那由头与今日好是相似。他不由得问道:“敢问藤侯是不是有一个有些才能的女婿?”
  “是呀!”使者道:“这一次藤侯阁诗会,便是由藤侯应崔都尉之请而办的,崔都尉,便是藤侯的爱婿,是博城崔家的才子!”
  博城崔家,是魏国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那个崔都尉,也算是世家子弟了。
  玄康已然明白,这场所谓的诗酒宴会,不过是魏羡举办来,为自己的女婿扬名的机会罢了。他心头微微冷笑,既然赶到了这里,那便也不能客气,且让这位魏太守为他来做嫁衣裳吧!
  李乐有些不解,问道:“我家公子是三天之前才写了那首《黑伏夜泊》的诗,怎么如此之快,便传到了河阳来呢?”
  使者笑道:“好诗都会流传得很快,贵公子船行缓慢,且不知昨日这首诗便已经在河阳流传开来。另外,诗人毕修也极力地在藤侯面前夸赞公子的才华,他拿着公子的手稿,不仅诗写得好,公子的字也写得好,故而当公子的过路文书递到藤王手中之时,藤王便决定要请公子来参加这场诗会了!”
  从黑伏到河阳,走陆路,快马只需要一日;便是慢些,两日也可以赶到,也就难怪毕修比他们还要早一天抵达河阳城了。
  眼见着就要走进藤侯阁,李乐拉着玄康落于后面,低声地问道:“二公子,你可想好了写什么样的诗?可别丢了咱们东齐国的脸!”
  玄康不耐烦地道:“你若觉得我可能会丢脸,此时就回船去罢了!”
  又被玄康怼了个没趣,李乐嘿嘿一笑,厚着脸皮还是跟着了。
  他的话并没有逃过二十三郎的耳朵,这位不喜欢多言的剑客悠悠地道:“有酒喝,你只管喝酒,愿意作诗,便作诗,何必这般得婆婆妈妈,瞻前顾后?”
  李乐咳嗽了一声,只当没有听到。
  一行人才走到藤侯阁的门口,玄康便看到毕修从里面迎了出来,这位曾狂傲无比的魏国诗人,对着玄康深深一揖,那种谦卑令许多的宾客,都大感奇怪,几乎所有的眼睛转到了玄康的身上,每个人都在经不住地问着:“这个年青少年是谁?为什么毕修要向他行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