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介绍文
作者:紫禁城下      更新:2022-03-24 02:30      字数:2890
  弘农杨氏则不同,一直是试图维持摇摇欲坠的后汉王朝,最后一起没落。弘农杨氏起于关西孔子杨震,杨震一生最悲壮的时刻,就是失势后愤怒自杀,把自己从一个被中央排挤出的三公、政治失势者扭转而成了一个拒绝与贪腐朝廷相媾合的壮烈士人,更在士人阶层中给弘农杨氏建立了极高的起点和社会声望。此后弘农杨氏历代,都保持了清名,一直都家门严谨,立身甚正,不与外戚宦官同流合污,始终名节高洁。杨震子杨秉自称有三不惑:酒、色、财,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大将军梁冀执政时,杨秉称病拒绝与之合作。杨秉为河南尹时,即弹劾五侯中的中常侍单超,为太尉后,更是弹劾中常侍侯览、五侯中的具瑷,天下肃然。杨秉乃桓帝时作为士人阶级的柱石,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不过是其后辈。杨秉子杨赐为灵帝帝师,其时经历两次党锢,宦官势力强势,但杨赐还是上疏希望灵帝斥退佞臣,为中常侍曹节、王甫所忌,以辟党人免。杨赐子杨彪则在为京兆尹时,诛杀了权倾天下、杀了窦武陈蕃的中常侍王甫,一时天下惬心。
  董卓入京后,东汉帝国上下解体。世家大族或者如汝南袁氏一般走到前台争霸天下,或者如颍川陈氏、颍川荀氏、颍川钟氏一样自寻明主以发挥其政治理想,或者如次一些的豪族吴郡顾陆朱张结境自守。而以杨彪对代表的弘农杨氏,则一直跟随在献帝左右,始终保持对后汉的忠诚。杨彪“尽节卫主,崎岖危难之间,几不免于害”,同时,其余杨氏宗族成员也都保持了对后汉朝廷的忠贞。侍中杨奇与黄门侍郎钟繇一起策反了李傕部将宋晔、杨昂,使得献帝得以东归。杨奉一系的杨众,以谒者仆射从献帝入关,累迁御史中丞。献帝东归后,夜走度河,杨众率领百官步行跟随,拜侍中。
  曹操迎奉天子之后,杨彪被罢免为闲职,弘农杨氏的政治地位也被颍川世家大族的荀彧、钟繇、陈群等人取代,失去了对政治的直接影响力,退出了政治核心,所以显得不如汝南袁氏在三国时显赫。也即弘农杨氏从来不曾追求过变成乱世军阀的野心,依然在乱世尊奉汉帝。至于来自三辅士人扶风耿氏耿纪、冯翊吉氏吉本、京兆金氏金金祎、京兆韦氏韦晃这些忠于汉献帝的叛乱背后,有没有弘农杨氏的身影,就见仁见智了。弘农杨氏累世清德,四叶重光,虽至杨修之死而中衰,可依然保存了长久的生命力。即使衰落于三国,但族大宗盛,深植于乡里,很快就以西晋三杨控制朝政而重新扶苏,然后再次迎来一波族灭。
  杨家四世三公没错,但杨修的杨家是弘农杨氏,上有皇室,下有董卓,他敢在地方上招兵买马吗,就算敢,哪来的人跟他。汝南袁家地盘在河南,自古以来多的就是人多,人才更多,袁术这货是嫡系,但不幸得是人才跑光了,不然豫州光颖川这帮人就能打天下了。袁绍跑到北方,灭了韩服和公孙赞,基本上统一黄河以北,不是官渡,真的可以一统天下的。回到你这问题上,杨修身份太低了,四世三公只是血统,袁术嫡系血统,一方诸侯都比不了袁绍,更何况他呢。顺便他老爸在他死后混到太尉,也是顾忌到弘农杨氏地方势力,三国演义扯淡讲曹操看他死了儿子伤心,什么什么的给他个太尉虚衔
  世家大族与世家大族的追求是不同的,弘农杨氏一直是后汉的忠实拥护者,最后带着一批衣冠旧族与给后汉王朝陪葬,汝南袁氏则是第一个给后汉王朝挖坟的。
  汝南袁氏自袁安登上公位后,就走了与其他公族不同的一条路。袁安与专权的外戚窦宪针锋相对,为皇帝朝廷所倚赖,成为朝臣领袖。但之后其家族成员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结果就是久历后汉末年的政治变乱而不倒,同时声望崇高,因为各支系之间会相互关照,互为表里。大将军梁冀执政时,袁成为左中郎将,贵戚权豪自大将军以下皆与结好,言无不从,京师谚曰:“事不谐,问文开。”等到桓帝诛灭梁冀时,是光禄勋袁盱持节收其印绶。袁成、袁盱两人是堂兄弟。
  梁冀覆灭后,宦官势力独盛,中常侍袁赦“以逢、隗世宰相家,推崇以为外援”,至党锢之祸,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郭泰得免是由于其从不做过激的言论,而汝南袁闳得免盖因其“从父逢、隗并贵盛”,即使是当时气焰滔天的宦官势力亦不敢逼迫汝南袁氏。袁逢、袁隗兄弟,车马僭越,富奢甚,不与它公族同。
  与袁闳类似的还有袁忠,其与汝南范滂为友,俱证党事,但范滂死在狱中,袁忠却活蹦乱跳,到献帝时他的族兄弟袁绍、袁术诛灭宦官,他得以复出为沛相、卫尉。袁绍、袁术兄弟,公族游侠,利用汝南袁氏积累数代的人政治资本,迅速转化为了军阀,袁术即对袁绍说: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后汉朝廷失去对天下的控制有两次关键事件,其一是董卓外兵入京,外戚与宦官同时被铲除;其二是袁绍等人在山东起兵,正式争霸天下。而这两次事件,汝南袁氏都是核心。第一次袁隗玩脱了,董太师根本就不是能受控制的,第二次则正式宣布了汉末三国时代的来临。汝南袁氏到袁术、袁绍这一代,已经不再满足于累世公辅,准备谋求帝位了。
  弘农杨氏则不同,一直是试图维持摇摇欲坠的后汉王朝,最后一起没落。弘农杨氏起于关西孔子杨震,杨震一生最悲壮的时刻,就是失势后愤怒自杀,把自己从一个被中央排挤出的三公、政治失势者扭转而成了一个拒绝与贪腐朝廷相媾合的壮烈士人,更在士人阶层中给弘农杨氏建立了极高的起点和社会声望。此后弘农杨氏历代,都保持了清名,一直都家门严谨,立身甚正,不与外戚宦官同流合污,始终名节高洁。杨震子杨秉自称有三不惑:酒、色、财,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大将军梁冀执政时,杨秉称病拒绝与之合作。杨秉为河南尹时,即弹劾五侯中的中常侍单超,为太尉后,更是弹劾中常侍侯览、五侯中的具瑷,天下肃然。杨秉乃桓帝时作为士人阶级的柱石,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不过是其后辈。杨秉子杨赐为灵帝帝师,其时经历两次党锢,宦官势力强势,但杨赐还是上疏希望灵帝斥退佞臣,为中常侍曹节、王甫所忌,以辟党人免。杨赐子杨彪则在为京兆尹时,诛杀了权倾天下、杀了窦武陈蕃的中常侍王甫,一时天下惬心。
  董卓入京后,东汉帝国上下解体。世家大族或者如汝南袁氏一般走到前台争霸天下,或者如颍川陈氏、颍川荀氏、颍川钟氏一样自寻明主以发挥其政治理想,或者如次一些的豪族吴郡顾陆朱张结境自守。而以杨彪对代表的弘农杨氏,则一直跟随在献帝左右,始终保持对后汉的忠诚。杨彪“尽节卫主,崎岖危难之间,几不免于害”,同时,其余杨氏宗族成员也都保持了对后汉朝廷的忠贞。侍中杨奇与黄门侍郎钟繇一起策反了李傕部将宋晔、杨昂,使得献帝得以东归。杨奉一系的杨众,以谒者仆射从献帝入关,累迁御史中丞。献帝东归后,夜走度河,杨众率领百官步行跟随,拜侍中。
  曹操迎奉天子之后,杨彪被罢免为闲职,弘农杨氏的政治地位也被颍川世家大族的荀彧、钟繇、陈群等人取代,失去了对政治的直接影响力,退出了政治核心,所以显得不如汝南袁氏在三国时显赫。也即弘农杨氏从来不曾追求过变成乱世军阀的野心,依然在乱世尊奉汉帝。至于来自三辅士人扶风耿氏耿纪、冯翊吉氏吉本、京兆金氏金金祎、京兆韦氏韦晃这些忠于汉献帝的叛乱背后,有没有弘农杨氏的身影,就见仁见智了。弘农杨氏累世清德,四叶重光,虽至杨修之死而中衰,可依然保存了长久的生命力。即使衰落于三国,但族大宗盛,深植于乡里,很快就以西晋三杨控制朝政而重新扶苏,然后再次迎来一波族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