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春天六
作者:富春山居      更新:2022-03-23 01:28      字数:3304
  笪继良说的大明版计划经济虽然有些简陋,但是对于朱由检来说却是一听就明白了。其实计划经济这种事情,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有着雏形的,其中做的最为出色的当属于管仲,毕竟这位可是用着经济手段就消灭了两个邻国的存在。
  而从春秋进入战国之后,各国对于农业上的计划种植就更为看重了。否则秦国动不动发兵数十万攻打别国,没有一个高效的农业种植和劳动力管理计划,估计敌国还没攻下来,自家的经济就已经被拖垮了。
  只不过随着儒家的兴起,诸子百家的衰退,不管是学术、科技和制度都在退化。儒学空谈经义不讲实用的特点,使得自汉往后,中国的文明就一直在衰退。战国末期,秦国能够组织起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但是到了大明朝,军队已经不能组织起10万人的作战了。
  名将如李成梁,也只是靠着数千家丁包打天下。也只有戚继光摸到了一点近代军队的组织制度,但是随着他的下台,戚家军也就迅速弱化为了一只小于万人的精兵部队。10万人的军队和组织10万军队作战,这完全是两回事。
  组织制度和计划管理,永远都是起于军队,而衰亡于太平盛世。比如太祖朱元璋就下令过,民有田5—10亩的,必须要种植半亩桑、麻、棉。10亩以上者,这些经济作物应当按照比例追加,这就是最简单的农业种植计划。
  不过到了今日,官府除了征税派差之外,谁还管农民种什么。所以江南之民户有全部种植经济作物而不种一粒米的,也有西北农户只种粮食不种棉、麻的。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国家管理不了农业,也就意味着无法掌握乡村,掌握不了乡村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个国家人数最多的农民阶层的忠诚。
  当然,对于地方士绅来说,这样的社会状况正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天不变,道亦不变。士绅的后代永远是士绅,农民的后代永远都是农民。就这一点来说,东西方的缙绅、贵族们还都是相当有默契的。
  所以呢,原本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的组织制度和计划管理,每隔一个朝代,我们就会重新发明一次,而且是一次不如一次。
  毕竟在儒家大师的眼中,这些就是歪门邪道,是兵凶战荒时不得已而用之的奇技淫巧。一旦到了太平盛世,就应该与民休息,以经书和礼乐纲常治理国家,才是正道。
  如果不是女真人兴起,西南土司连续叛乱,光宗、熹宗连续去世,朝中党争不断,大明面临着内外交困的险境,文官们不得不寻求突破困局的办法,支持了崇祯的改革。这样的大明版计划经济,恐怕是很难出现的了。
  就在崇祯心中大为感慨时,看到皇帝久久不出声,方岳贡不得不从旁进谏道:“陛下,如今这大明各地的农业种植已经到了不得不管理的地步。
  过去三年中,我国仰赖海外的粮食进口,方才勉强度过了难关。但是,从去年的气候变化来看,这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恐怕差不多应该过去了。
  而一旦大明开始风调雨顺,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就会恢复正常,这样一来国外生产的粮食就会冲击国内的粮食价格。根据户部的测算,现在从南洋运到上海的粮价,几乎相当于两湖地区的粮食产地价格。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大明的纸币在国内虽然贬值了,但是在海外因为我国出口货物畅销的关系,币值一直比较稳定。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规划好棉花、甘蔗、桑、麻等作物和粮食种植的面积,那么即便迎来了丰年,对于农民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朱由检自然是清楚这两年国内的农业发展的,如果不是因为气候的缘故,凭借着农科院培育出来的良种,研究出来的堆肥、积肥方法,还有对泥炭和鸟粪石的利用,再加上这些年的河道和水利建设,大明朝的粮食年产量早就突破历史记录了。
  而且因为自然灾害的缘故,北棉、南蔗和粮食争夺田地的矛盾还不算突出。但是一旦气候好转,国内粮价下跌,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肯定会快速上升的。所以制定一个粗略一些的农业种植计划,对于大明来说是有好处的。
  户部官员们能够预见到丰年海外粮食对于国内农民的伤害,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干吏了。朱由检觉得,他当初派遣这些户部官员去海外开荒,也还真是一个明智之举。
  稍稍夸奖了一下自己,朱由检便把心神收敛了起来,对着方岳贡、笪继良两人正色说道:“你们两人讲的这个农业种植规划还是有道理的,海外的粮食产地的确应该成为我大明的粮仓,以补充国内粮食生产的不足,但不应该变成损害我大明农户的存在。
  所以,光规划国内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将海外各属国的农作物种植也一并规划起来。
  比如,红河中下游平原,一向都是越南人的粮仓。不过你们也知道,越南人一向不够安分,即便现在打服了他们,一旦他们恢复了元气,就又要跳出来挑战我大明的权威了。
  这几年我国因为自然灾害的缘故缺粮,所以越南生产的大部分粮食都运回了国内,而越南人自己反而粮食不足,自然也就无法招兵买马反抗我们。
  但是,一旦我国恢复正常,粮食价格回落,越南的粮食就会囤积起来,这也许就会成为越南人用来反抗我们的军需。所以想要越南人保持对于我国的恭顺态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改种甘蔗和棉花。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湄公河、湄南河、吕宋的粮食去控制越南人,而他们生产的甘蔗和棉花,又可以成为大明工厂所需要的原材料。至于那些越南地主,他们也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更要依赖于我。
  如果朝鲜、日本及南洋各国,都能够照着我国的规划去种植农作物,那么只要我们控制了粮食的产地和海上运输,他们就将会成为大明最为忠实的臣属。因为失去了大明,他们就吃不上饭,也卖不出收获,自然也就用不起大明出产的各种日用品。
  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我们不使用武力…”
  方岳贡和笪继良从西苑精舍出来时,看到这位同僚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心情正好的他不由出声问道:“笪侍郎这是在担心什么?难道刚刚我们同陛下谈论的内容还存在什么问题不成?”
  笪继良看了看脚下坚实的水泥路,又抬头看了看路边竖立起来的路灯,这才皱着眉头向方岳贡回道:“和陛下谈论的内容,咱们户部都研究了快一年多了,和你也讨论过快三个月了,方方面面都已经设想的很周全了。即便有问题,也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只是我心里担心的是,陛下把我们的农业计划种植管理引申了更进一步。可想而知,今后海外之财富将会源源不断的涌入我国,但这对于大明来说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过去国库空虚之时,陛下可谓是节衣缩食,宫中的享用器物都使用的前代旧物,余尝闻陛下一日三餐不过三菜一汤,还不及江南普通富户之饮食。而前年灾荒大起之时,陛下更是下令自己的饮食改为一日二餐,每餐不过二菜一汤,且去掉菜单中的鱼肉之味。
  陛下生活之简朴,余以为大约只有太祖时期可以相若了。也正因为陛下如此克己奉公,我大明这十余年来才能扭转国衰,内忧外患而渐渐远去,宫内的太监们如今在外也低调而守法了起来。
  然而现在国家形势刚刚有所好转,宫内就对西苑大兴土木。而听陛下之意,这海外的农业种植规划和属国、属地之经营,内务府是肯定要插上一脚的。日后国外的财富源源不断涌入内府,陛下将会把这些财富用于何处?
  而且按照陛下的规划,从此海外之臣民,恐怕也将时时处于疲惫不堪的境地,到时他们又如何会真正臣服于大明?一旦外部形势有变,海外恐有不忍言之事啊。”
  方岳贡一边听一边看着路边被白雪覆盖的树木,即便是在白雪的遮挡之下,这些树木也还是造型优美,显然是有人平日里精心管理着的。
  对于笪继良的担心,他却有些不以为然的回道:“笪侍郎这是多虑了,昔日我在松江担任地方官员时,想要效仿海盐等地修筑石塘,以防备海潮冲毁民田。
  当时有人这么跟我说,修筑石塘捍卫田地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又如何能够保证石塘修好之后,这些被保护下来的田地能够留在小民手中。
  须知道,现在海边的田地因为有被海潮冲毁的危险和逐年被海水浸泡而产量低下,这才不为士绅大户放在眼中,给了小民拓荒垦殖的机会。
  可一旦石塘修建了起来,那些被石塘保护起来的土地立刻就会成为士绅大户眼中的肥肉,跑来此地开荒的小民必然会被士绅们驱离出去。于是动用全县百姓力量修建起来的石塘,最终不过是肥了一些士绅大户,而损害了平民百姓的利益,这样的工程修不如不修。
  笪侍郎可知,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吗?”
  方岳贡突然就停下了脚步,认真的注视着对方发问道,笪继良也同样停下了脚步,对着方岳贡一双精光外露的眼睛看了半天,方才拱了拱手说道:“不知方尚书是如何回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