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无言的王通
作者:
胜郭 更新:2022-03-15 22:10 字数:2140
金纯其实是不想来的,他本来应该补的是刑部,但问题在于,蹇义推荐他到了礼部,跟历史上出现了一点点偏差。
之所以这么做,跟朱高燧有一定的关系。
别忘了朱高燧去干什么的,他去的是海外,遍“访”诸国。
蹇义是一个聪明人,要不然当初就不会被朱元璋要用他,虽然在建文朝不是太受重用,但他的位置可一直都没下去过。
因此,刚刚投靠朱棣的蹇义在得知朱高燧出海后,便将金纯推荐到了礼部,而不是原本的刑部。
刑部同样也很重要,毕竟眼下战争刚刚结束,四处都还有不少的混乱,在刑部的话,绝对更加容易立功。
但政治家从来都只能有舍有得,总不能他蹇义一气推荐两部大员吧?朱棣就算不说什么,他自己也害怕的很啊!
恰好的是,朱高燧出海,让他觉得这是朱棣在宣扬大明,那么礼部肯定就会受到大用,这个时候推荐金纯去礼部,就不会有问题了。
谋划确实不错,但很可惜的是朱高燧没有那么听话。
去了琉球,琉球灭国了……
这就算了,毕竟在那里遇刺了,好歹也是朱棣的儿子,这位对兄弟都非常不错的皇帝,对儿子肯定更加不错,蹇义忍了。
可是谁知道朱高燧压根没有停下脚步,在把琉球灭了之后,居然把目标放在了倭国。
这,就有点太不是人了。
赵王你想干什么?
我蹇义推荐金纯去礼部,那是给我自己加一定分量的,现在你他娘一点都不谈外交了,直接就灭国,要么就是受制,这他还有得玩吗?
蹇义怒了。
寻找半晌,他终于找到了朱高燧的不法之事,便想着能够让朱高燧尽快撤军,然后他再度让礼部派遣几个官员跟倭国搞好关系。
这是搞关系吗?
这是赤果果摆放在面前的政绩啊!
于是,他来了。
既然蹇义来了,被推荐的金纯自然是不能不来的,不仅要来,他还要在最前面,谁让他现在暂代礼部尚书呢?
金纯心里很苦,也根本不想按照蹇义所说的来,但却只能这么着了。
两人进去的同时,王通也被一同带了进去,好歹也是鸿胪寺卿,还是有资格在这件事上说话的。
当然,蹇义跟金纯和他王通之间所想要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后者想要的是招揽倭国王子亲贵来大明就学,以效仿盛唐,而蹇义则是要把这一战变成不义之战。
他们的想法虽然有一定的不同,但最终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
都想让朱高燧滚回来,不要继续搞事情了。
……
朱棣先瞥了一眼蹇义,而后直接将金纯略过,看向了王通:“王通,你有什么事要找俺?”
陛下,您是在挑衅臣吗?
金纯很想这么说一句,但最终想想自己没有二两肉的架子,乖乖地低下了头,俺就俺吧,反正我刚上任礼部,对很多事情都不懂……
“陛下!”
王通是要跪下见礼的,因为他位置太低,另外要说的事情也大:“臣以为,眼下当尽快召回赵王,将其圈禁,进而与倭国修好,令其王子诸孙前来我大明就学,如此一来,可效盛唐之风!”
朱棣微微颔首,算是对王通跪礼的回应。
在这年头,上朝以及普通事情是不用跪拜的,不过要是有人喜欢跪,那皇帝一般也不会太介意,只不过要还礼罢了,比如颔首,顿足之类的。
明朝风气还算开放……起码初期是这样的,按照朱元璋的规定,除了祭祀之类的大事之外,都是不用跪的,一旦人家跪了,皇帝也要跟着还礼。
看,老朱同志多聪明。
他老人家一来吸收了一部分蒙元跪礼,确定了君臣有别,又有了一个还礼存在,恢复了华夏衣冠。
“盛唐有此事?”
朱棣心动了,他又不是没看过书,当然知道盛唐时是如何的,基本上每一个国家的王子诸孙都要前来华夏就学。
这太爽了,让人想想就觉得刺激。
“有的。”
王通表情不变,如数家珍一般地道:“仅倭国有所记载的,便有数人曾在开元年间为官,其中有一人名为阿倍仲麻吕,十九岁时入唐,后于国子监学习,于业结时成就进士,先被赐予晁衡之名后,又任其为门下省左补阙,而后一路耀升,直达公爵。”
来之前他就看过历史资料,几乎可以说是倒背如流,因此说出来的时候,让朱棣都已经不仅仅是动心那么简单了,完全可以说是心都在颤抖。
纳百国之人为官,取其中有才之人为士……
朱棣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虽然有些不争气,但别忘了他老人家才刚刚登基两个多月,对于类似的东西,还是很想去追求的。
“陛下,臣有一句话想说。”
心底着急的柳浒,也不管什么规矩不规矩了,同样跪了下去,等到朱棣对他颔首,他连忙道:“既是王大人如此说了,只要陛下眼下手书一封,想必会迎来无数倭国留学之人。”
“你是何人?!”
王通不干了,怒斥之后对朱棣拱手道:“陛下,此人当诛,若是以要挟之能而取其生,何谈忠诚?!”
“柳浒暂且退到一旁。”
朱棣点点头,然后笑着看向王通道:“爱卿还有何话要说?”
完了!
我就准备了这一点,这咋办?
他狠狠地瞪了一眼柳浒,如果眼神可以杀人,想来此时此刻的柳浒,早已兄弟落地,如同为宦了。
“没了?”
朱棣也是愕然,心说俺这儿还等着你拍马屁呢,你倒是直接不说了,摇摇头,他看向了蹇义,“爱卿因何对赵王不满,说来与朕听听。”
哎,这就对咯!
金纯满脸喜悦,却又不敢表露,只能深深埋头下去,生怕会被看出了脸上的喜色。
“臣以为,大国不兴不义之师,不伐友睦之国,不征不征之国。”大帽子丢出来的蹇义,语气深沉地道:“然,赵王却不尊教诲,三条尽犯,若是天下人人如此,岂不是我大明要日日发兵,月月有战,天下百姓何来安稳之时?
因此,臣以为当尽快将赵王带回国朝,令良师栽抚,他日才可懂得礼仪,礼法,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