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紫砂胎
作者:一鸣惊雷      更新:2022-03-07 01:19      字数:2202
  第二百二十三章 紫砂胎
  五百万,唐毅确实没有想到这个女人居然真的会出这个这个价。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他已经报了价了,这个女人竟然已经同意出价,那他按照规矩就不能反悔。
  交易必须要继续进行下去。
  唐毅叹了口气,开口说道:“好,这位女士你干脆,那我也干脆。”
  “贾雨晨,东西带着,和这一位女士去走合同。”
  唐毅说完就撂下了贾雨晨。
  贾雨晨看着已经走出好几步的唐毅,满脸的不可思议。
  什么鬼?怎么就自己去走程序了?
  老板是怎么回事儿?他脑袋秀逗了吗?
  这么信任我?不至于吧,这可是五百万。
  一个个问号,不断的冒出。
  但是却给这少妇打断了。
  少妇看着提着盒子的贾雨晨,开口说道:“那是你们老板?”
  贾雨晨点了点头。
  “可真够信任你的呀。”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贾雨辰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这样的咱们先去打印合同,然后走合同,对公账户。”
  “好。”
  少妇同意了。
  唐毅继续往前走,王文杰也是一脸黑人问号。
  “你这转头就五百万卖了,那小哥知道了不得气死。”
  “眼力不济,走宝也是格外正常的事情。”
  唐毅看看王文杰,开口说道:“这古玩市场好东西可不少,咱们继续转转。”
  “话是这么说,不过你还真信任你那小员工。”
  “哈哈哈,人家就在静海市,家里人也是和这一行有关的,该懂的规矩也该懂。
  至于说,要是真的没了这一笔钱,不说后果如何。
  我也算是认清了一个人,省得以后麻烦你说是吧。“
  “可以的兄弟,够坦荡的。”
  两个人继续在前边逛着,正聊着呢,王文杰就盯上了一个摊位,在摊位边上停了下来。
  唐毅也跟在他的身边,一同停了下来。
  他也看见了一件东西,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东西。
  唐毅不知道王文杰是不是也是看中的那一件,不过看到他,拿起了一件瓷器,唐毅也就放心的拿起了那一个笔筒。
  “老板,这笔筒什么价?”
  “笔筒?”这看摊子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带着金丝眼镜,穿着一身毛衣。
  活脱脱的一个知识分子,看了眼笔筒开口说道:“算你三百吧。”
  唐毅点了点头说道:“创汇时期的东西,工艺还算不错。”
  “价钱有厚道,我就不和你还价了。”
  唐毅或者就直接扫了二维码转账。
  东西是好东西,单表面上看,确实是创汇时期的漆器。
  可是他的胎不一般。
  一般的漆器,有铜胎,木胎。
  可是这一件东西,不是这两种,是紫砂胎。
  而且这是紫砂胎,还足有些年头,大概有四百年左右,明朝的东西。
  至于这一位做这个笔筒的,唐毅也算是认识,当然只是知道他的名字。
  明代爱紫砂壶,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称:“近百年中,壶黝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过前人处也。”
  明代末年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也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
  这一切原因都是来源于明代人喜欢茶。
  《茶经》中说:
  “壶性狭,壶过大香不聚,容一两升足矣。”
  《岕茶笺》中说:“或问茶壶毕竟宜大宜小?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己过。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施于他茶亦无不可。”
  这自然而然,明代的时候紫砂壶的制壶工艺,也是格外鼎盛的。
  这之中尤为以四大家为最。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董翰、赵梁、时鹏、元畅,便是明代紫砂壶“四大名家”。
  而现在只有时鹏有一件作品流传于世,其余的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而唐毅手上的这一个笔筒,不是时鹏的而是同时期的大家元畅。
  虽然这并不是紫砂壶,但是紫砂笔筒,其价值同样不小。
  更何况这是元畅流传于世的唯一一件作品。
  当然估价唐毅是不清楚的。
  更何况这一件东西,唐毅压根也不打算出手。
  之后肯定还得想办法请人清理出来,毕竟外面的这一层漆的工艺虽然不错,但是说到底,真正有价值的还是他的紫砂胎。
  本来只打算用报纸包着,却没想到这个中年老板居然给了一个盒子。
  这东西其实并不算这老板走宝,毕竟即便是现在,那些真正的大家在这里,也看不明白这一个笔筒。
  毕竟他被这一层漆包裹着。
  不过即便,没有这一层漆在,他们也看不明白。
  因为根本没有对比。
  有的也仅仅只是流传于世的图鉴。
  看过这个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唐毅都没有看过,他所了解的就只有一丁点,关于这一方面的知识。
  能看出来完全是依靠自家的能力。
  另一边王文杰,也看中了一件东西。
  这是一个瓷器。
  典型的康熙风格,但是并不是康熙年间的。
  康熙的瓷器,并不只有康熙在造。
  就像是宣德炉,从明代开始,清代也有,民国也有,现在的仿造品更是不知凡几。
  这一瓷器,也差不多,不过他却并不是现代仿品,而是小康。
  康熙瓷器分做大康小康。
  这是行内人的分法,这大康指的就是康熙本年造的瓷器,而小康就是后续光绪仿造的瓷器。
  光绪仿康熙,并不单单只是仿造器形,仿造工艺,更胜者直接把款,直接照搬了。
  而面前的这一件,就是一件件典型的小康。
  小康和康熙年间的瓷器差距可是十分巨大的,这不单单在工艺上有细微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价值。
  清代官窑瓷器,主要是清三代,作为代表。
  康熙,雍正,乾隆。
  每一位皇帝的风格都不一样,都算得上是清代瓷器的巅峰,而光绪年它并不在三代之中。
  而且大康和小康,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那么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