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独家买卖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9:04      字数:3262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确实是军旅中常见的做派。
  不过,秦颂现在是文官,而且他还有很多重要的话说,所以不能让梁红玉和她带来的两个女将主导了这次饮宴的话题。
  王德和王胜两个,对于秦颂临时将米酒换成烈酒的做法很是认同,虽然不清楚秦翰林从哪里搞来的烈酒,但闻着香气就令人垂涎,可以蹭一顿美酒美食,回头跟别人吹嘘起来,也是不错的谈资。
  用小酒盅喝烈酒,看起来有些娘气,但真正懂酒的人都明白,这种慢悠悠的喝法,才最是考验个人的酒量高低。
  秦颂从梁红玉开始,逐个的向众人敬酒。
  “韩将军和夫人为国戍边,不辞辛劳,堪称吾辈楷模,我这第一杯酒,先干为敬!”
  秦颂说完,举杯满饮了一盅,只觉的喉咙里从上到下都开始热了起来。
  这些烈酒,是兴荣商行在杭州置办的酒坊刚试产出来的,因为做酒只是幌子,主要目的是暗中给太医院提供药用酒精,所以在度数方面不是一般的高,情况紧急的时候,烈酒可以直接当做药用酒精使用。
  秦颂前来楚州,出发时虽然是轻舟简从,但等他到了之后,后续的人马便分拨抵达,所以携带了一些既可以当成商品出售,又可以临时作为药用酒精应急的烈酒。
  今天这个酒宴,秦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给即将组建的楚州商会定规矩,做规划,其中有一项生意便是以楚州作为桥头堡,通过走私的方式,向北方贩售高度烈酒。
  越往北,冬季越长,气温越低,人们对于高度酒的需求就越大,楚州因为地处交战的前线,加之农业受到的破坏严重,所以不适合大规模的酿酒,但可以借助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商货贸易。
  女真士兵作战虽然勇猛,但在做生意这方面却连当初的辽国人都比不上,而女真贵族内部全是一群贪婪之辈,对于走私这种事情,向来是睁只眼、闭只眼,所以只要楚州商会建立,就不怕找不到来自北面的合作者。
  梁红玉本就是豪爽的性格,见秦颂主动敬酒,马上端起酒盅饮了一杯,然后哈出一股酒气,大声的说:“哈哈,这酒果然够烈!我很喜欢!”
  秦颂又向王德敬酒,口中说道:“我来楚州,给王将军添了不少事情,还请多多包涵和体谅。”
  王德急忙端起酒盅,诚惶诚恐的说道:“秦翰林可千万别这么说,您能代表官家来楚州看望大家,还替我出谋划策,这是王某最大的荣幸!您要是对我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开口,就算骂我几顿都成!”
  两人对饮一杯,秦颂接着向王胜敬酒。
  “我与你初见之时,还是在真州,那次对付孔彦舟,你起的作用很重要!”
  “秦翰林谬赞啊,当时我被带到你的面前时,吃惊的连话都不会说了。”
  “哈哈,王胜你么大胆的人,也有结巴的时候?”
  在大家善意的哄笑中,秦颂与王胜对饮一杯。
  “汤女将,方才你敬了我一碗米酒,现在我回敬你一杯烧刀烈酒!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祝愿你和家人能够好好的生活下去,不仅要为大宋贡献力量,也要让汤家这种为国赴难的精神传承下去!”
  秦颂对着汤映秀说这番话时,语气很诚恳,以汤映秀女汉子一般的性格,竟然红了眼眶,泛出泪水。
  “奴家记住秦翰林这番教导了,今后一定不让您失望!”汤映秀用敬语说完之后,仰头喝下浓烈的烧酒,只觉的胸中有一团烈火忽然被点燃。
  秦颂最后笑着对曹兰说道:“刚才我没让你喝到米酒,现在我敬你双杯,作为补偿!”
  顿时,又是一阵哄笑。
  曹兰虽然不习武,但性子也够泼辣,竟然真的陪秦颂连干了两盅,而且还大声赞扬这种烈酒够味道,以后不喝米酒,专门喝烧酒。
  酒宴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下进行,不知不觉到了半场时间,众人都喝得有些醉意,说话的声音不自觉的大了起来,少了一些拘束和顾忌。
  “秦翰林,虽然以前我们常常听到各种有关你的传闻,但毕竟不如听你亲口说起来过瘾,今夜时间尚早,你便给大家讲一讲当初你与金军作战时的故事呗!”
  汤映秀一脸崇拜地看着秦颂,大声的央求说道。
  曹兰跟着起哄,附和说:“汤姐说的对,我们就想听你亲口说一说当初那些战事!等回去之后,姐妹们都要围着问呢。”
  秦颂不是喜欢炫耀的人,如果不是场合需要,他很少在人众之地讲述以往的战绩,但遇到今天这种情况,如果不说上几段,显然是无法过关的。
  趁着大家还没有彻底醉倒,秦颂首先讲述的便是他初到黎州时,如何尽快适应当地的环境,然后想办法替保靖军站稳脚跟,与黎州当地官府进行合作,逐步壮大的过程。
  这一段虽然没有刀光血雨,不够惊心动魄,但却是日后一万土兵转战金州的前提和基础,秦颂之所以首先从这里开讲,目的就是为了启发梁红玉和王德等人,让大家意识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重要性。
  刚开始的时候,几人心里都有些不以为然,但碍于秦颂的面子,也不能明着说出来,只能耐着性子听秦颂讲他如何招募当地的民众拓建汉源城,如何与当地的土著部落周旋。
  等秦颂讲到相岭寨盟会,以及后续的土兵招募和训练,大家的兴趣越来越浓,等秦颂讲到他带着一万土兵边行军边训练时,王德忍不住称赞说:“艺高人胆大,秦翰林敢在行军途中操练部队,却不用担心士兵难以忍受劳累辛苦而逃散,这份手段和本领,某不如也!”
  对于王德的恭维,秦颂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摇头说道:“都是被形势所迫,如果没有事先做好沿路的后勤储备,没有兴元官府的大力支持,单凭我个人的本事,哪里做得到如此快速的行军。两国交战,看似只有前方将士在相互厮杀,实际上是两个国家全方位的比拼,每一天都在烧钱啊!”
  “谁说不是呢。女真人如果不是得了两次南下攻宋的巨大好处,又怎么可能将大宋逼到如今的地步。”梁红玉感慨说道。
  “自靖康之乱后,楚州疲敝已有数年,刘光世在淮南东路时,只知搜刮,不知建设,如今终于换了体恤百姓的韩帅,只要大家心里想着百姓,秦某一定在临安和朝堂为你们呼喊奔走!”
  终于说到这次聚会的主题,秦颂面露严肃之色,再无半分的轻佻浮华。
  “按照我与韩帅此前在滁州时的约定,由我们几方合力,组建楚州商行,既为韩家军筹措军费,亦为恢复淮南东路的民生……”
  “楚州地处淮河下游,有运河之便,有盐城之利,东有射阳湖,西有洪泽湖,除了可以大力发展南北商货贸易,我觉得在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方面大有可为,只要把这两河两湖带来的潜在之利全都开拓出来,韩家军和楚州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秦颂抽丝剥茧,将他对于楚州商行的发展规划粗略的说了一遍,桌上几人听的热血沸腾,仿佛已经看到了原本凋敝破败的楚州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恢复往昔的繁荣。
  除了秦颂,像王德、王胜和梁红玉这几人,虽然并非治理地方的文官,对于如何发展经济民生也没有多少经验,但只要统一了思想认识,今后尽心的配合秦颂,或者说支持楚州商行的发展,自然可以见到实际效果。
  在这个距离工业化还有很远一段时空间隔的年代,想要恢复战争创伤,既容易,又不容易,关键在于楚州的守军能否给民众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而繁荣发展的楚州经济又可以反过来给守军提供更多的支持。
  这几年,楚州本地的人口流失严重,许多富户和家境殷实的人家都已经迁移去了南方,留下的是一些穷苦之人,还有一些则是从北方冒死渡过淮河的流民。
  这种情形,其实对于楚州商行的发展是有利的。
  大量低价出售的土地,甚至是撂荒的土地,可以用来安置更多的流民,这样就可以实现土地与劳动力的高效结合,避免了被大小地主从中食利。
  楚州如今属于军镇,意思就是大小事务得由本地的驻军说了算,只要能够守得住防线,余下的事情,朝廷基本上不会过多的干预。
  楚州商行虽然是非官方的组织,但因为有韩家军的入伙,只要组建起来,就是一个垄断性的商业组织,虽然有吃独食的嫌疑,但在这种非常时期,却是能够最快见效的一种途径。
  如果完全是由韩家军的人来做这件事情,很难说最后会不会跑偏和走样。
  一支军队,如果从上到下都把心思用在如何赚钱盈利上,就会很快变得没有斗志和勇气,腐化堕落的速度绝对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刘光世的部队,就是最好的例子。
  秦颂提供的这种合作模式,只需要韩家军为商会提供正常的安全保障和各种运输交易的便利,并不需要韩家军安排大量人手进入商会参与实际的运营,这就让商会既有自主运营的权力,又有强有力的保护,可以迅速的打开局面。
  楚州商会肯定不能照搬照抄兴荣商行的那一套,但可以借鉴的地方也不少,只要最初的本钱能够到位,赚钱只是多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