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有旨东来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9:01      字数:3150
  潭州,位于荆湖南路,如今令人谈之色变的洞庭湖就在潭州的正北面。
  善化是潭州的治城,后世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曰长沙。
  因为杨太率领的乱军彻底控制了洞庭湖,所以紧邻洞庭湖的潭州也就成了摩尼教造反祸乱的重灾区。
  一度,就连善化城都被乱军所占领。
  不过,这一切在朝廷重新启用了名臣李纲之后,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别看李纲在皇帝和大臣眼中像块又冷又硬的钢铁,人缘差的不行,但他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可是不折不扣的好官。
  杨幺率领的当地乱军,一直视官吏、士子、富绅、僧侣为仇寇,每道一处必然要对这些人赶尽杀绝,但占据潭州的乱军头目听说朝廷任命李纲来潭州赴任,竟然带着手下放弃了善化,一口气逃到了北面的湘阴。
  李纲轻车简从,只带着儿子李宗之前来赴任,所到之处,民众竟然夹道欢迎,没有一个人敢于对他不利。
  所谓天地之间有正气,在李纲的身上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此时,流民溃卒在荆湖江、湘之间为盗,数量不可胜计,其势大者有数万人。
  李纲到任后,尽力安置失去家园的民众,将盗匪和百姓进行严格的区分,然后果断的从民众之中提拔官吏,协助他管理州县,然后依靠民众的力量,很快就将善化周围百里内的乱军和盗匪扫荡干净。
  从李纲安抚治理潭州的做法来看,跟隔着洞庭湖的张浚如出一撤!
  张浚到当阳的时间,与李纲到善化的时间,差不多是前后脚。
  当时秦颂虽然未随张浚同行,但却向张浚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策略,张浚到了当阳之后,基本上都是按照秦颂的建议在展开部署,虽然看似见效不快,但却胜在稳扎稳打,如今已经对杨幺乱军形成了极大的限制和威胁。
  李纲是三朝老臣,论资历自然是比张浚要高许多,但他并非妒贤嫉能之辈,所以时时关注着一湖之隔的北面张浚的动作,当他事后听说张浚在当阳附近打败了杨幺亲自率领的十万乱军之后,曾私底下对儿子说:“朝廷若用张浚宣抚处置荆湖两路,不需三年,必平矣!”
  也是巧了,李纲这话说完没有多久,来自朝廷的几道重要任命便相继的抵达了善化和当阳。
  前来善化宣旨的大臣,是礼部侍郎尹焞,年纪比李纲正好大了一轮,随他同来的还有接替李纲的潘良贵。
  实际上,李纲虽然是三朝老臣,但真的不算老。
  他今年才五十岁,比吕颐浩小了十二岁,比朱胜非小一岁,比赵鼎大两岁,正是当宰相的黄金年龄!
  只要想一下宋廷对待李纲的做法,就让人觉得齿冷。
  用一句难听的话说,典型的卸磨杀驴。每次都是局面糟乱到无法收拾的时候,才想起李纲这位能够治乱的干臣,但只要危急解除,马上就找个借口将李纲闲置。
  然而,即使朝廷如此不仁,但李纲从来不会撂挑子,只要朝廷有所差遣,必然马上挺身而出,从不讲价还价。
  就像这一次,尹焞宣布了朝廷对他的最新任命之后,李纲既没有喜形于色,也没有嗤之以鼻,而是耐心的询问了尹焞朝廷近期发生的变动,然后再将潭州这边的局面和接下来需要注意的事项耐心细致的对潘良贵交待了一番。
  屋内只剩下尹焞和李纲之后,尹焞对李纲说道:“伯纪老弟,我如今是孤家寡人一个,所以也有太多的顾忌,有些话想说就说了。只是,你这个刚直火爆的脾气,需要往回收一些才好。这次官家能够听从胡尚书的提议,拜你为端明殿学士,尚书左丞,是朝中诸位力主抗金的大臣极力争取的结果。”
  “伯纪老弟匡扶社稷的本事,无人能及,但若是没有这次金州大捷和天水大捷让官家对抗金生出了一些底气,没有新进翰林秦辅仁的极力鼓动,只怕想要返朝也是渺渺无期。”
  “此去江北督阵,需要协调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这四路军马的行动,除了岳飞好一点之外,其余几路将主,都不是省油的灯,所以如何掌控调度,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官家担心你的身体吃不消,特意委派进士出身且治兵的陈最从旁协助,此人博学而多才,脾气与你有些相似,我就担心你们两人闹出矛盾,反倒不美。”
  “原本,兵部的吕尚书极力建议官家把秦翰林派给你的,结果被官家断然否决。以我看,官家身边有秦翰林这位懂兵的帮着出谋划策,反倒是件好事。”
  李纲很有耐心的听完了尹焞的劝解或者说是提醒。
  别人可能不知尹焞的悲惨身世,但李纲却是一清二楚。
  尹焞是唐朝工部尚书尹思贞的十三代孙,宋初刑部侍郎尹崇瑞的五代孙,世居河南洛阳,为著名理学家程颐的直传弟子。
  靖康元年,金军再次南侵,次年攻陷洛阳,尹焞全家遇难。尹焞死而复苏,被仆人救出,辗转流落到四川。
  宋廷南渡临安之后,朝廷将尹焞召回,历官徽猷阁待制、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讲。
  尹焞跟金国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所以绝对不可能是议和派。这一点上,跟秦颂一家非常相似。
  所以,尹焞私下里对于李纲说的这些话,都是发自肺腑,绝对不是出自朝中哪位官员的授意。
  李纲向尹焞承诺说:“彦明兄放心,你说的这些话,我全都听懂了,也都铭记在心。此去江北,李某定当以抗金大计为重,绝不辜负皇帝和朝中大臣的信任与重托!”
  李纲以最快的速度跟潘良贵完成交接,然后与尹焞一起东行,先进入江南西路,绕过湖湘乱军控制的地区,再从鄂州一带渡江奔赴抗金前线。
  作为李纲的副手,陈最已经提前一部直接从临安出发,直接赶往淮南东路。
  当李纲还在赴任的途中时,坐镇当阳的张浚也迎来了朝廷宣旨的官员。
  相比于李纲的仕途浮沉,如今才三十六岁的张浚在仕途上要顺利许多。
  当初,苗刘兵变的时候,张浚二十九岁,便已经升到礼部侍郎的高位。
  当时,赵构已经被苗傅、刘正彦逼迫着退位,软禁在一座寺庙中。张浚挺身而出,组织吕颐浩、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打败了苗傅、刘正彦,使得高宗复位,从此成为皇帝最为信任的文臣。
  如果不是相信张浚,赵构又怎么可能把一位三十岁出头的文官派到远离朝廷中枢的关陕,而且还授予了他宣抚处置使这样的大权。
  时隔五年,原本让人觉得受了冷落的张浚,再次迎来了宣抚处置使的任命。
  上一次,他是川陕宣抚处置使。
  而这一次,他成为荆湖南北两路处置使。
  大宋的疆域本就远远的小于强汉盛唐,而在靖康之乱后,一下子缩水了近乎一半,朝廷将荆湖南北两路全权交给张浚处置,等于是将现有国土的近三分之一交在了张浚的手中!
  朝廷这次的任命,比之当初的任命,分量一点都不轻。
  荆湖南北两路位于大宋的腹心,东接江南经济最为繁华的沿海地带,西接四川和汉中,如果不能把这块地方给摆平了,朝廷就没办法统合全国之力,进行大规模持续性的北伐。
  因为这是近期朝廷的所有官员任命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所以朝廷派来宣旨的官员的身份也非常高。
  前来宣旨的官员是廖刚,现任工部尚书。
  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居士,顺昌谟武人。少时拜于理学家杨时门下,亲历两朝荣辱兴衰,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
  廖刚忧国爱民,对外力主抗敌御侮、对内全力慰抚百姓,性格刚正不阿,忠直敢言,敢于硬怼蔡京和童贯,也是难得的能臣。
  廖刚的年龄比张浚大了二十七岁,比吕颐浩还大一岁,让一位年过花甲的大臣跋山涉水的前来宣旨,皇帝和朝廷对于张浚的重视可见一斑。
  看到当阳城内正在加紧操练的数千士兵,廖刚有些担心,就凭这点兵马真能摆平洞庭湖的十几万水匪?
  张浚看出了廖刚的担忧,笑着向他解释说道:“廖公不用担心,您所见的城内士兵,只是一少部分,另有大部主力藏于山中。
  廖刚问张浚:“不知德远可有了平贼之策?需时几年?”
  张浚露出自信的笑容,答道:“上次吕尚书来当阳时,我便将详细的平敌策略向他汇报过,这段时间经过了修改和完善,更加的有把握,今日正好向廖公做一汇报!”
  接下来,张浚站在一面挂着的大幅地图之前,先是介绍了洞庭湖附近乱军的分布区域,接着分析了杨幺本部和各水寨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暗中招降部分乱军作为内应,逐步削弱杨幺的外围力量,像剥洋葱一般解决乱军的方案。
  看着成竹在胸的张浚,廖刚心中暗叹,收个好学生真是令人羡慕,就看张浚站在地图之前的举止动作,跟大朝会上对着群臣分析军情的秦颂,完全就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