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工科男人
作者:
方歇 更新:2022-02-20 22:17 字数:2260
“嗯,那是当然。我们就当什么都不知道,不会去你们老师那里告发你的。”
“那我回去取了,明天再来还……”说完王轩转身就要走。
“别走,不差这一天半天的,你先带我们去看看那处坏了的墙面。”柏小龙一把拽住了他。
几人说着就又回到了b实验室,穿过一排排的实验桌,走到实验室最后面的那面墙,几个人都吓了一跳。
“你是谁?”柏小龙大喝一声。
背对着几人正蹲在墙边的那个人,听见动静缓缓转过头,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人民服,头发是贴着头皮的那种特别板正的三七分,带一个大方框的黑色眼镜,两道极深的法令纹像两条深沟,将他的脸孔隔绝出一个冷漠不近人情的样子。
他只是转过头看了几个人一眼,又将头转过去,既没有回答柏小龙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其他的问题。
柏小龙还要再说,被刘氢给拦住了。
刘氢朝他摇摇头,而此时的王轩早已经吓得腿软,他心里已经大致猜到了这大半夜蹲在这里的奇怪男人是什么东西。他控制不住地发抖,眼泪也就这样不争气地流了出来,太害怕了。
“你在做什么?需要我们帮忙吗?我们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对这个实验室比较熟悉。”刘氢弯下身拉近了与男人的距离,语气平和。
男人又回过头来,看了一眼刘氢,半晌后说:“我在找东西,我设计的银元和卷尺不见了。”
听见男人的回答,站在后面的王轩咣当一声,倒在了地上,翻着白眼晕了过去。
柏小龙连忙将人扶到凳子上,拍了拍他的脸,试图叫醒他。
王轩依旧闭着眼睛,只是虚弱地祈求说:“大师,让我晕吧。”
“是这个卷尺吗?”刘氢拿着卷尺在男人面前晃了一下。
“给我。”男人连忙站起身,伸手去拿。
刘氢躲开了,说:“这个卷尺是我捡到的,你要是能证明它是你的,我就还给你?”
“我的银元是不是也被你拿走了?”
刘氢没说话。
“还给我,那个东西是为国家设计、要有大用途的。你拿去也换不了钱花。”
“那些袁大头是假的?”柏小龙此时突然灵光乍现,悟出了男人话里的重点。
“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男人警惕地看着柏小龙,面目变得狰狞起来,“把东西还给我。”
他脸上青筋暴起,朝着刘氢扑了过去。
男人的速度很快,刘氢堪堪躲过。
柏小龙见这男人说动手就动手,也连忙过去加入战局,帮着刘氢。
柏小龙抓住男人的胳膊,男人大力挣脱,导致衣袖被柏小龙扯掉一半,柏小龙看着手里抓到的半截袖子愣了一下,那边男人已经又朝着刘氢过去。
柏小龙赶忙扔掉袖子,再次扑向男人后背,这次他死死地从后背抱住他,让他不能行动。
刘氢趁着这个空挡,从袖中拿出符咒,按在了男人的头上。
男人的动作瞬间停了下来。
刘氢和柏小龙两人刚松了一口气,那边男人就又动了起来,他伸手把头上贴着的符咒给摘了下来,看了一眼后仍在了地上,不屑的说道:“小年轻不学好,净搞这些封建迷信。”
柏小龙和刘氢面面相觑,柏小龙问:“这什么情况?”
刘氢赶紧掐指算了一下,惊道:“怪不得感觉不到他身上的鬼气,他已经是半仙了。”
“那怎么办?”
“讲道理吧。”柏小龙很严肃地说。
“啊?”
刘氢又把阴阳尺拿了出来,朝男人说:“这个破卷尺一点也不准,你说是你的,就还你吧。”说完就把卷尺扔了过去。
男人接过卷尺,宝贝的看来看去,见完好无损,才安下心来。
“我发明的东西就没有不好用的,你这个小娃娃不会用罢了。”
“你说它准,那你用它量一量他脚下的鞋是多大。”刘氢指着柏小龙对男人说。
“我这个卷尺是搞科研用的,你竟然让我用它量鞋?”
“既然能搞科研,那量鞋这种最基础的操作一定更容易,怎么,你怕量完的数据不准?”柏小龙往前走一步,把右脚伸了出来。
“我这个卷尺就从来没有出错过。”男人哼一声蹲下身,拉出卷尺测量起柏小龙鞋子的大小。“27.5厘米,这个鞋是45码的。“
“错,我这个鞋是42码的。”柏小龙为了证明自己没说谎,把脚抬了起来,让男人看自己鞋底上写的码数。
“不可能,你这个鞋码写错了。你这鞋就是45码。”男人说完弯腰去量自己的鞋,之后拿着尺子上的刻度给两人看,说:“你们看,42码的鞋子换成厘米是26厘米,我的鞋子是42码,分毫不差。”
“这把尺,量你自己的鞋自然分毫不差,因为你已经死了。”刘氢直白的说。
“你说什么?”男人不敢置信的看着刘氢。
“你已经死了,你手里这把尺子跟在你身边,吸收了不少阴气,已经变了性质。成了一把专门测量阴间事物的尺子。”刘氢打量了一番男人的穿着,说“看你的穿着,你应该死了有几十年了。”
“我死了?”男人想起了自己从楼上跳下去的那一幕。
是从那一刻起,就死了吗?
1966年7月,比往年夏天要冷一些。在大学实验室里埋头搞科研的他,根本不关心外面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大事。
谁谁谁被打倒了,和他没关系。谁谁谁被批斗了,和他没关系。谁谁谁被剃了阴阳头,挂着破鞋游街,也和他没关系。
他只关心自己的那些公式定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析、牛顿的第二定律、德布罗意方程组……
除了公式以外,他最最喜欢的还是测量。
他坚持地认为一门科学脱离了可观测量便无从谈起,而不使用数学的学科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成熟的学科。并且,他会把这一思想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过年擀饺子皮会先尝试不同的角度和力度以及擀动次数,找到最佳方案后便记下来,以后照着数据来。
比如煮饭,米和水的比例严格遵循1:1.8,如果他做1杯半的米,水就放2.7杯。
后来他又发现在淘米的过程中水会有残留,一杯米大约残留20ml,于是这20ml水是每次都需要扣除的。1.2杯米扣除24ml。
他唯一能和普通人聊的话题,可能就是煮饭了。
他常说,我做的米饭软硬适中,绝不会一会软一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