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奏折送京师
作者:乌鸦大婶      更新:2022-02-14 01:43      字数:2086
  造福一方百姓!
  这是多少读书人未做官之前立下的宏愿,可当他们真正为官之后,最终能够坚守本心的却少之又少。有些人是抵挡不住功名利禄的诱惑,有些人则是迫于上下左右传来的压力,还有的人对跟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甘之如饴。更有甚者,会找一个我这么做是为了将来官位更高更好的造福百姓的理由,冠冕堂皇的自欺欺人。
  而那些少数能够坚守本心的官员,要么就是一辈子窝在一个把酒品的位置上不能挪窝,要么就是被奸人构陷罢官而去,要么心灰意冷之下辞官归故里。少数可怜人则为了那点没几个人看重的本心丢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宦海沉浮近二十载的李斋对官场上那些明的暗的,见得光的见不得光的事知道不少,所以他不希望愣头青一样的徐童会步他的后尘。
  只可惜,他们这种认死理的人似乎对某些触及自身底线的事情执拗到了骨子里。
  苦劝无果的李斋打算离开之前留下了一句好自为之。
  但他的步子刚迈出去,就被徐童给叫住了:“李大哥,留步,还有一事得劳烦李大哥。”
  “何事?”李斋头也不回。
  徐童道:“请李大哥代写奏折一本,密信一封。”
  李斋回头,狐疑的问:“奏折我能听明白,密信又是送给京中何人?”
  徐童指了指书桌,笑而不语。
  奏折自然是写给朝廷的,徐童属于吏部管辖的官员,因此他的奏折只能直接送往吏部。吏部的人员通过筛选之后,将选出来的奏折送到吏部尚书的案头。等吏部尚书过目之后,再送往左右二相的值房。
  所有的奏折都要等左右二相看过之后,觉得实在是自己无法定夺的,才会递交给皇帝看。
  这样的流程,让皇帝变得轻松了不少,却也让下面的文臣多了不少的权限,有些事甚至被被瞒报。
  所以徐童的奏折,可以说是直接送到京城交给卢升之看的。如若卢升之都没有通过这个奏折,那么就不可能有开互市的举动。
  当李斋按照徐童口述写完奏折之后,徐童又让他写密信,密信的开头第一句话便是:“吴都督敬启。”
  “你是稽查司吴恪的人?”李斋停下笔,满脸写满了不相信。
  徐童道:“我其实不是任何人的人,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权宜之计,李大哥愿意信,就将密信写完,若是不愿意相信,小弟也无可奈何。”
  李斋的毛笔在空中停顿了好一阵之后,才用眼神示意徐童继续说。
  一封密信写完,李斋将墨迹吹干后道:“我想你应该要给我一个能够让我满意的解释。”
  徐童道:“左相需要一个能够在西北打开局面的文官,但是又不想将自己的心腹丢到这种苦寒之地来。因为相爷很清楚,一旦来了做出功绩还则罢了,若是做不出功绩,朝廷必定问罪。
  赶巧我因为替兄应考而被左相揪了出来,一番交谈之后,相爷惜我有三分才气,便想着让我来西北重建西北三镇。
  吴恪知道相爷的想法,而太后那边没几个文臣,即便是有,也是一些无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朝堂之上每次相互攻讦,后党都不是对手。吴恪作为太后最为忠诚的鹰犬,自然想要替太后招揽人才。
  相爷看重的人,吴恪当然想要替太后争取一番,所以他设计让我跟月荷楼的清倌人有了一夜夫妻,然后以此要挟,想要让我替他卖命。
  只可惜,不管是相爷还是吴恪,都低估了我。我虽为蝼蚁,却有鸿鹄之志。乾坤未定,他日谁知我不能飞黄腾达?
  我徐童是个读书人,受的是圣人教化,这一生,可以是天下苍生的人,可是黎民百姓的人,再次一些,也可以是朝廷的人,但绝对不会是某党之人。
  我跟李大哥解释这些,大哥可信?”
  二人相识以来,还从未如此剖心置腹的聊过,今夜徐童和盘托出,李斋再无怀疑的理由。
  他默默的点点头,将奏折和书信收起来后道:“早些休息,养好身体,西北三镇还等你主持大局。东西我会命人用快马送往京城,你无须担心。”
  徐童点头道:“密信交给吴中,他知道该怎么做。”
  李斋没说话,迈开大步走了出去。
  听了徐童的一席话,连李斋这种曾经身居高位的人都觉得自己如同燕雀一般可笑,此时的李斋心中所想,便是如何帮助这个年轻人走向更高的位置。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徐童一飞冲天的样子了。
  半月后,京中吏部以及稽查司一前一后收到了徐童的书信。
  卢升之的书房内,就他跟王介甫两人相对而坐,卢升之手拿奏折久久没有回过神来,半晌后才将奏折放下,询问道:“介甫,你怎么看?”
  王介甫沉思片刻后回答:“年兄,咱们无意中散下去的棋子,看样子并不甘心做一颗棋子呀!此子心志高远,若是真的能够促成此事,未尝不是一桩美谈。但朝中文臣多数都憎恶柔然人,而且太后那边,只怕不会答应呐!”
  卢升之叹了口气,重新拿起信纸,然后放下,如是几次之后方道:“文臣方面,还不是你我二人说了算?他既然不想当棋子,那他就得拿出下棋人的本事。若没有执棋的能耐,就只能乖乖的当一颗棋子。至于太后那边,自然会反对,他们怎么反对,咱们不用去管。徐童这小子想要开互市,自己就得将这些困难一一扫平才行。”
  “年兄的意思是......答应他?”王介甫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卢升之也曾是最反对开互市的人之一。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卢升之的小儿子以前是边军中的录事参军,惨死柔然人之手。
  “犬子已丧多年,总不能因为这些个人仇恨,背上一世骂名呐!”卢升之感慨的说了一句。
  他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鬼使神差之下决定试一试,连他自己都没有想明白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