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中华饮食
作者:
任宪宝. 更新:2022-02-09 17:04 字数:4843
韩国近年来举国宣传、推行“身土不二”的口号和运动,其含义实际上是渗透了中华民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传统思想。我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如包子、饺子、馅饼、馒头、面条、米粉、馄饨、元宵、粽子,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拉面、扬州蛋炒饭、武汉热干面、延吉冷面、天津嘎巴菜、潍坊的朝天锅等,都是供应快捷、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滋味美好的中华民族快餐。不难看出,吃来吃去,最适合中国人健康的,还是我们民族自己的饭菜。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时,初到之日的招待晚宴是黄油、面包、牛排等,次日早饭还是西餐。他对秘书说:“吃饭也学美国人,中国人不吃中国饭,我不习惯,你去商量一下,换成中餐。”当改成中餐后,他高兴地说:“对嘛!中国人还是应该吃中国饭的。”这不仅是他生活习惯的反映,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坚持民族膳食结构的深邃的饮食观!1956年,毛**在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曾说:“中国的豆腐、豆芽菜、皮蛋、北京的烤鸭有特殊性,别国比不上,可以国际化。”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当得知美国贵宾对中国的烹饪文化赞赏不已时,毛主席说:“我相信,一个中国菜,一个中药,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
中国传统饮食提倡食品种类多样化,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之间的互补。众所周知,“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蔬为充”的膳食结构,具有广杂性、主从性和匹配性。这种膳食结构不仅适合人类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和人体生理全面营养的需要,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和种族繁衍;更重要的是能缩短人类食物链,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提高食物的资源效益。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农业为了增产的单一目标,滥用化肥。这种耗能型的化学农业不仅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每增产一倍粮食投入九倍的化肥),而且使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减少,土质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华民族通过自觉、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积累了一整套中国独有的、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与平衡的理论、方法和措施,建立了以耕、耙、耪、锄为中心,施用农家肥,保持水土,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倒茬,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这比欧洲出现的绿肥与轮作的农业整整早了1200多年。难怪西方有识之士以羡慕的语言赞美中国传统生态农业“是世界上已知的最为惊人的成就之一”。我国传统生态农业使用种类繁多、养分齐全的农家肥料,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营养丰富,内涵充足,质量上乘。食用大量不同种类的生态食物,这正是中华民族如此聪明智慧的原因之一。
祖国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古代名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至宋朝,《太平圣惠方》中列出了对28种疾病进行食疗的具体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已设有“食治”专篇,收载药用食物154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
有不少中药,人们也常当做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薏仁、金银花、西洋参等。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当做食物,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例如,牛肉作为食品,能补脾胃,益气血,古代医家就把牛肉的功效与中药黄芪画上等号。《韩氏医通》就曾直言:“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羊肉甘温,益气补虚,名医李东垣认为:“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将羊肉之功与人参并列。近代也有学者将海参、狗肉的功用比做红参,《五杂纷》云:“海参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
中国自古以来的“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包括蔬菜、谷物、肉类在内的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人体营养的平衡,也就是利用食物具有的药效调整人体健康。中国古代就有“以食代药”的主张,提出了世代传诵的“药补不如食补”的名言,前人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是很丰富的。根据食物的性味进行科学搭配,就会成为具有“食养”和“食疗”效果的膳食。在运用“食补”的过程中,对“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也十分重视,尤重保养脾胃之气,如服桂枝汤后“燥热稀粥”,即取其培补汗源(脾胃)之功。又如白虎汤中用粳米,也在于保养胃气。十枣汤中用大枣,同样是取其甘温养胃补中之功。用食品保养胃气的例子还有很多,“食药同源”“凡膳皆药”的理念贯穿在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发挥了重要的健康作用。
每天该吃多少肉
《吕氏春秋》一文中指出:“肥肉厚酒,……命之曰烂肠之食。”就是说进食动物性食物过多,膏粱厚味,肥甘酒酪,往往酿成湿热,蕴结脾胃,造成肠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胃脘痞闷。美国洛马·琳达大学医学院在“第七日创新计划”中,对272名美国居民进行的研究发现:爱吃肉的人比素食者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要高一倍,显示长期过量食肉对大脑健康不利。
牙齿结构凸显人类食肉量
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所限,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百姓膳食中动物蛋白和脂肪摄取量偏低。于是在一些人眼中,似乎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就是生活水平高,以肉食为主的“洋快餐”备受推崇。某儿童电视节目的编导说,由于“洋快餐”的错误导向,孩子们都成了“肉食动物”,不仅不吃蔬菜,主食也吃得很少,家长对此都非常担心。那么孩子吃多少肉才合适呢?答案来自人类的牙齿结构。因为人类消化系统在各个方面都与肉食动物截然不同,同人最相像的是有杂食习性的动物。古生物学家在判断动物摄食种类时,首先分析牙齿结构。人有32颗牙齿,其中臼齿20颗,用于磨碎谷物、豆类和其他种子类食物;切齿8颗,用于咬食膳食纤维丰富的果蔬;惟独4颗犬齿是为了撕咬肉类所用。按照不同牙齿的比例,臼齿∶切齿∶犬齿=5∶2∶1。依此推算,人类正常食物结构中植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应为7∶1。正是这个神秘的比例凸显了人类合理的膳食结构,这无疑是在数百万年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b1、生物素和泛酸的来源。适量食肉有利脑发育,因为脂肪类物质被列为脑的“第一需要”,蛋白质则列为“第二需要”。上述的这些健脑物质在鱼肉中高达30%~70%,猪、牛、羊等畜肉中含10%~20%,因此,荤素搭配的食谱才能符合健康的需要。鱼、虾、肉、禽、蛋类在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应当显著低于西方膳食结构。畜、禽、肉类每日摄取量为50~100克(1~2两),英国营养学家则主张每日肉食以85克为宜。每餐进食时千万别忘了,一定要搭配有足量的蔬菜。
“高肉食”危及民族生存
1994年8月23日,美国一家报纸刊出了题为“中国的人**炸将导致世界食品短缺”的文章,其中写道:“中国的高速工业化导致食品产量和需求迅速增加,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肉消费国。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但耕地面积却不断缩小,到2030年估计人口将达到16亿!如果食品消费维持当前的水平,到那时就需进口3.05亿吨谷物。由于每年失去85万公顷耕地,加之水源短缺和污染、土壤侵蚀与温室效应的影响,到2030年将会引发严重的食品危机。”
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5.2亿,食物消费量接近日本现在的膳食构成水平,即人均年消费粮食175千克,蔬菜、瓜类120千克,水果45千克,干果2.5千克,食糖10千克,植物油9千克,动物油3千克,肉类40千克,蛋类15千克,奶类30千克,鱼产品15千克。中国现有人均农业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21世纪,人口过多与农业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将更为尖锐,我国农业将面临空前的严峻困难和挑战。预计2030年,中国粮食需求总量接近7亿吨,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出口资源仅为2.1亿至2.3亿吨,因此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赖斯特·布朗在他写的《谁来养活中国人》一书中,得出“中国无法养活中国人”的结论,所以“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成为西方喧嚣一时的话题。
本世纪中国居民肉类消费持续增加,而生产1斤鸡肉和猪肉需要分别投入约3~7斤粮食,这种耗粮型的肉食生产无疑将给我国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众所周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5年美国能源消费按石油换算达每人每年7905公斤,而中国仅为707公斤。如果我国人均消费达到美国的水平,那么就几乎需要整个地球的资源。面对人口众多、耕地日减,不可能有更多的粮食转化为肉类食品的严峻局面,中国人的消费欲望不能太高,在吃的方面绝不能盲目西化、仿效欧美“高肉食”、营养严重过剩、不健康的膳食方案。中国人民必须振奋民族精神,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保持艰苦奋斗和节俭勤劳的优秀传统,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世代相传。
“沙发土豆文化”威胁人类健康
1997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报告指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沙发土豆文化正在威胁人类健康。”意指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炸薯条等零食的不良生活方式危害人类健康。
医学研究发现,边吃饭边看电视,容易摄取过多的“垃圾食物”,从而缺乏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导致的不是肥胖就是营养不良。儿童边看电视边吃的零食,常常是炸薯条、点心、糖果、汽水等营养不均衡的食物。电视中绝不会出现蔬菜、水果的广告,孩子们看到的都是快餐食品,正是电视推销的速食文化,剥夺了儿童的健康;正是“沙发土豆文化”使美国家庭中看电视多的儿童比较少看电视的孩子从肉类摄取的热量超出6%,从零食中摄取的热量超出5%以上,从饮料中摄取的***竟高出一倍。电视对儿童饮食习惯和活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边看电视边吃饭人们不会注意到究竟吃下了什么食物,甚至不知道早就吃饱了。调查发现,在电视机前吃晚餐的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中有50%体重超重。所以要向家长们大声疾呼:用正餐时一定要关掉电视,同孩子一起在餐桌旁进食,把注意力集中在用餐上,建立起健康的家庭饮食习惯。世界各国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沙发土豆文化”的危害,英国《泰晤士报》2002年2月2日以“普京要在俄罗斯消灭懒散的人”为题,报道了普京总统在俄罗斯发起的全民健身运动,弘扬健康的生活方式,他提出“把懒惰的人从沙发上赶到体育馆去!”普京同时批评俄罗斯人花在烟酒上的钱比用于运动的多。现在俄罗斯约70%的男性吸烟,而年轻男性常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就打开了啤酒罐,因此俄罗斯男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9岁。
饮食不平衡健康会流失
有资料表明,一个人一年吃的食物加上水,大概总重有一吨!所以,如果我们不平衡膳食,那我们每天都在流失健康。从这个方面来讲,饮食的作用可想而知。那我国国民目前的健康状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平均年龄是71.5岁,而我们的健康寿命是62.3岁,排世界第81位。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大概有9年半的时间处于带病或残疾生活状态。
人晚年的医疗费用占了我们生活的40%,而相当一部分的钱是什么时候花的呢?死前28天花的。去年我们国家临终关怀就花了好几十亿。所以健康的结果是什么呢?个人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有一项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花一块钱,就可以节省8块5的医疗费和100块的抢救费!
1988年1月,全世界一流的学者、全世界诺贝尔奖得者,在巴黎开会的时候发表的一项宣言中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农作物、自然环境与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2001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了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这个会议得出了一致的学术观点,就是“食物是最好的药物”。最后,我想引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话作结尾。孙先生说:“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闻名各国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