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机遇靠把握,失之不再来
作者:
任宪宝. 更新:2022-02-09 05:01 字数:35696
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成功而执著追求,奋斗不止的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人都会说这句话,但有很多人只有等到机遇从身边溜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急得上蹦下跳。有灵活头脑的人在面对机会的时候一定会好好把握的,绝不会让它轻易的从自己身边溜走。把握住了才叫机会,没把握住什么都不是。 陆肇天夫妇是60年代从中国内地到**的移民,既无第二代创业者多少得到父亲和良好的现成社会关系基础,又无本地创业者已在商场血战多年积累的经验,完全是披荆斩棘,历尝艰辛,闯出道路,白手起家,最终创业有成。 陆肇天刚到**时,由于内地资历**不予承认,所以被迫出卖体力,做小生意。最后他从一笔刀片订单中开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终于办起了陆氏实业公司。 陆氏实业公司第一次腾飞是在1976年。当时正是电子计算器萌芽之时,许多大厂家看到这一新产品,但是拿不准,犹豫不敢上手,想观察清楚再下决心。但陆肇天的小公司却没有那么多顾虑犹豫,看准这是投入电子计算器市场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抓紧生产液晶电子计算器。正因为他及时下手,把握了机遇,竞争者少,在市场上放缰驰骋,获得成功。等到群起效尤,市场饱和,陆氏已饱食远飓,积累了经验和资金,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新的基础。 机遇又一次来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陆肇天得力于来自内地的生活经验,看准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进行合作的有利时机,看到了内地劳工成本低廉和深圳蛇口近在阳尺,以及对外资优惠的有利条件,立即与内地开展合作。 陆肇天当时便看到电视机是内地人民生活电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庞大的需求市场,而率先生产黑白电视机,大量投入当时的内地市场,从而取得极大成功。及至内地人民生活要要求提高,他又及时转产彩色电视机。由于已建立起的内地市场良好关系,公司营业额――直稳步上升。产品拥有广阔、稳定、可靠的内地市场。营业额中,85%来自内地。年产量已增至80万包供应电视机套件给内地装配的厂家亦由7家增至12家。当年纯利润3430万元,可见业绩不凡。同时还不断在设计上推陈出新,如方形机身、平面直角、立体声等吸引客户,成为较早与内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得到有力支持的**电子业先驱。他的业绩证明其眼光之准、动手之快。 有人说,**好赚钱,于是争相来港投资插足。也有人说,**近20年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才智之士,纷纷发达成名,各路英雄占尽关隘要津,各行各业已经“捞到尽”,新人已插足无缝了。这些看法,各有其观察角度,言之成理而又不尽然。因此,这是不同的人对机遇是否存在的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评论陆肇天,说他像个冒险家。但从陆氏的经历可以说明他有敢冒风险的创业者精神,但决不是个冒险家。他的创业精神和鹰一般的眼光是从生活磨练中升华的结果,既得力于先天,更成熟于后天。艰难的生活,海阔天空住其驰骋的环境,最能磨练人,造就人,发挥人的才干。陆氏实业创新的经过在**、在内地都是个很有说服力的善于把握机会的典范。 要想得到机遇,必须首先正确地认识机遇。机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是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所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种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坐等机遇,守株待兔的方式是注定要失败的。 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成功而执著追求,奋斗不止的人。 机固然重要,但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更重要。因此在平常做有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学多干多观察,去寻找机遇,主抓住机遇。 机遇的确来之不易,一旦抓到了机遇,一定不能放手,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所带来的好处。 历数当今风流人物,非商界巨子而莫属。追溯他们的起家,大都是两手空空,白手兴业。于是,人们似乎对他们的财富并下是那么感兴趣,而想去深究的,则是他们何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创造出哪么多的财富。 机遇都降临到了他们知上,并且被他们牢牢地抓住了。 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每个人以相同的机遇。但是有的人成功了,一跃成为商业巨人、上层名流。而有的人终日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有人抓住了机遇办成了事有的人却让机遇轻易溜走。 时常用自己的心去度朋友之腹,结果得到的是自己的误解。也用不着去埋怨被谁给欺骗,骗自己的其实正是自己。 马来西亚文人朵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答应不是做》。作者在总结人们的应酬交际活动时,提出了一个值得交者反思和重视的现象。文章写道: 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别人办事,他们的反应是:“好的,好的。” 年轻的时候,我听到朋友这样回答,就非常放心,并且感动得很,因为有些朋友实在是才结交不久的。 然而过不多久,便发现自己的心放得太早了。 当人们点着头说“好的,好的”时,他只是在口头上说好,至于真的去实行,如果十个里有一个,就是你的幸运了。 作者说,这类交际者“承诺时,态度看起来非常诚恳,日子走过,把说过的话当成风中的黄叶,刹时便无影无踪。” 作者在宽慰和谅解朋友的同时,自己也陷入了这样的误区: 自以为纯纯的我,究其实,是蠢蠢的我。在这个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年代,居然妄想朋友听见你的要求,就抛下自己手下的事务不去处理而特别为不在他眼前的你去奔波?时常,用自己的心去度朋友之腹,结果得到的是自己的误解。也用不着去埋怨被谁给欺骗,骗自己的其实正是自己。大家都说:“答应并不表示做到。”大家可以答应你任何事,但是没有一次替你做,就连我自己。在社会上混了几十年,也已经学会了这种滑头的应对手法。已经世故圆滑得叫10年前的自己来认也认不得自己了。 然而,终于有一件事,使作者认识到了自己是陷入了做人的泥淖之中,那是一种很少见面很少交往。也从没说过什么知心话语的朋友,他在4个月前说过要帮忙,而他居然真的去做了! 作者说,这件事让她汗颜,让她惭愧。她说原来的想法做法是要不得的作风,像政客们的做法,往往在选举前不断许下各种不管能不能实现的诺言,等到一旦当选时,做法却是另外一套。她提醒人们,做朋友不要做得像个政客。 读完朵拉的这篇散文,我们也豁然感受到了一种同样的指责。反省自己,我们无法不对自己对号入座。难道日常的生活中,对朋友、对同事、对父母妻女,这种“好的,好的”的答应,过后就全然没有这回事了的次数还少吗?我们的哪次承诺不像天上的云。折射着太阳的光彩,而当一阵风吹过,便飘得踪影皆无了?朋友一次次失望,为了面子,他们没有指责过我们,也许他们习以为常了。我们也有过脸红的时刻,那是天真不可欺的孩子一次次责问我们:“今天答应带我去公园,明天答应带我去书店,怎么老说话不算数?” 也许我们的工作太忙,事太多。可是朋友亲戚托付给我们的也都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呀! 其实,承诺是一种信誉,一种责任。我们全然忽视了它的重要意义。答应帮别人做的一点小事,是没有必要签合同的。 承诺的结果是应诺,履践诺言。真正的应诺有时像美丽的童话。让人感动得心灵震颤。 一则异国的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时玩打仗游戏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了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伊人在他的《培养》一文中有这样一情节:大学生林克有着超群的才气和很帅的貌相,系里有不少女同学拼命追他,他都不动心。原来他在老家早已找了个“土”姑娘。那姑娘说不好丑俊,眼睛挺大,只是里面缺点东西,让人感到空洞洞呆愣愣的。碎花连衣裙,有些土气,林克说,她是大集体工人。同学们见了都“啊、啊”为林克惋惜,那语气满含着惊讶,不解,都苦口婆心地劝林克,什么“不能心血来潮”啦,“要考虑以后的共同语言和志趣”啦……林克只是笑笑,末了才说:“答应了人家,总不能当儿戏”。 好一个“答应了人家,总不能当儿戏!”平淡,质朴,严肃,一言九鼎。林克终究是林克,婚后的日子,他竟将这位“土”妻子培养成了举止大大方方,言谈不落俗套,打扮淡雅得体的成熟鲜艳的少妇。 也许有人会挑剔这两则故事,说孩子太天真,说爱情太神圣。其实生活的全部意义正来自于这普通而平常的生活。这特殊,只不过是普通平常中的典型。 承诺是一种信誉,更是一种信念。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答应了没有兑现,失去的不仅是信任。而且是生存的空间。“他这个人,答应的挺好,可过后就不办事,上次我托他办的那件事,到现在连个音都没有”,这样的话在朋友中传播开来,今后将何以处世? 答应人家的,比欠人家的还重要。 不能办到,不要承诺。 既然意识到这是误区,就要努力走出。 即使是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只要弄懂并应用某些成功的原则,他就很容易地得到他所想所要的东西。 成功者眼光敏锐,及时发现机会,把握时机,发挥优势,进退自如,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提起卡西欧(casio),中国的许多消费者恐怕都知道它是日本一家大电子公司的产品牌号,卡西欧正是被日本人称为计算机之王的�尾四兄弟所创办的�尾计算机有限公司的产品。 �尾计算机有限公司创业之初是一个只有十几名员工。50万日元资金的小型企业。�尾四兄弟抱着“开发即经营”的思想,从1947年决定研究电子计算机,历经失败的磨难,到1955年才终于完成了“直列程式核对回路”计算机的设计。1956年�尾计算机有限公司才正式宣告成立,1957年12月举行了“卡西欧14――型”计算机的发表会,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件产品。不久,“卡西欧14――型”以它的独特的表示方式、较快的演算速度、简单合理的操作程序、自动累计功能等特点,赢得了顾客,�樱尾四兄弟的创业之路从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型”诞生后,他们又先后开发出“14――型”和“301型”计算机投放市场,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效果。这时�尾公司遇到了最强劲有力的竞争对手――声空公司。1964年由声空公司推出的台式电子计算机,一鸣惊人,震惊世界,产品极为畅销,所向无敌,�尾公司的销售额急剧下降,库存日益增多。恰在这时,他与他的总代理内由洋行在如何改进销售上各持己见,导致最后的分道扬镳。 面对种种困难,�尾四兄弟没有屈服、气馁,他们在寻找对付声空的秘密武器。最后,他们选择了继续开发新产品,并积蓄自己的力量,以此来对付声空的竞争思路。他们专门成立了电子技术研究部,l965年“卡西欧81型”、“卡西欧电晶体计算机001型”先后通过试销,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试销的成功,增强了�尾公司上下的信心,鼓足了与声空公司较量的勇气。 �尾公司始终没有放松新产品的开发、1961年7月,他们按照国际商用现格开发新产品“卡西欧101型”计算机,使他们悄悄地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西德、瑞士及澳大利亚成立经销处,在瑞士专门成立了�尾公司驻欧洲办事处,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卡西欧计算机。 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甜,经过10余年的激烈竞争,到1975年,�尾公司以高质量、低价格为手段,打败了日本的数10家计算机公司。然而,市场经济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1977年,第二次竞争浪潮再次袭卷�尾公司,营业额和利润呈直线下降趋势。�尾兄弟没有改变自己的竞争思路,随即开发出“迷你卡门”微型计算机,并以物美价廉取胜,短短3个月就售出30万台。�尾公司在竞争中又占有了优势地位。但他们并没有停止,不断开发出新产品销往各大洲,到1984年,�尾公司已拥有员工2500多人,资金达1000多亿日元,年销售额近2000亿日元,真正成为世界电子企业的“巨人”。 只要提到机和大哥大,人们就会下约而同地想到摩托罗拉,保罗・高尔文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和缔造者。成功后的高尔文,常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每当这时,高尔文就总会讲起自己小时卖爆米花的故事。高尔文就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户平民家庭。十岁那年,高尔文在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念书。 哈佛镇当时是个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都要停留在这儿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便趁机到火车上卖爆米花,一个个获利颇丰。 高尔文感到在车站上卖爆米花是个不错的买卖,于是,上课之余,他也加入了卖爆米花的行列。为了争夺顾客,孩子们常常会爆发一些“战事”。但每当“战火”烧到高尔文身边时,他总是能很快与对方和解,他常常告诫对方:“我们这样搞下去,谁也做不成生意了。”除了到火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销量、他搞了一个煤米花摊床,用车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镇下了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在了这里,高尔文就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车上去卖。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饥饿的乘客们仍抢着购买。高尔文没有趁机敲竹杠,事后,高尔文一算账,惊喜地发现,公平的获利仍让他发了一笔小财。 夏天到来后,高尔文义创意搞了一种新产品,他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用吊带垮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半加仑冰淇淋,箱边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去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欢迎,生意非常火爆。 在火车上做买卖很快成了一个大热门,不但镇上的孩子们纷纷加入竞争行列,而且铁路沿线其他村镇的孩子也纷纷效仿。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太久,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退出了竞争。不出所料,不久之后,车站就贴出通告,禁止一切人进入车站和在火车上做买卖。 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保罗・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也成了他日后经营生涯中赖以制胜的法宝。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某些产品或销售进行不下去时,高尔文就会向他的同事们讲述这个“卖瀑米花的故事”。 努力获得你梦寐以求的东西。 记住,如果你有值得追求的目标,你只须找出为什么你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理由就行了,而不要去找出为什么你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几百个理由。 你想获得你所想要的东西,就要做到,一旦看准了目标就立即行动,并且要“多走些路”。克里曼特・斯通自述的亲身经历可以说明这两条原则: 弗兰克和克劳迪娅是居住在墨西哥城的一对夫妇。克劳迪娅说到自己的愿望的时候说道:“我盼望我们在加丁区能够有一所房子。”(加丁区是这个美丽的城市中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你们为什么还没有呢?”一个朋友问她。弗兰克笑着答道:“我们没有这笔钱。” “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那有什么关系呢?”朋友接着问道,未等回答,朋友又提出一个问题: “顺便说一下,你是否读过一本激励自己的励志书?” “没有。”这是回答。 于是那个朋友就告诉他们一些人的经历,这些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读了一些励志书,听从书中的意见,然后就付诸行动。 甚至告诉他几年前我以自己的条件――首次付款为1500美元的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套价值30000美元的新房子以及怎样如期付清的房款。他的朋友答应送给他们一册我推荐的书。 弗兰克和克劳迪娅下了决心。 就在这一年的12月,当他的朋友正在书房里学习时,接到克劳迪娅打来的电话,她说:“我们刚刚从墨西哥城来到美国,弗兰克和我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谢你。” “感谢我,为什么?” “我们感谢你,因为我们在加丁区买了一所新房子。” 几天后在吃饭时,克劳迪娅解释道:在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弗兰克和我正在家里休息。有几位从美国来的朋友打电话来,要我们用汽车把他们送到加丁区去。 “恰好那时我们两个人都相当疲乏。此外,我们在本周早些时候已送过他们到那里。弗兰克正准备说‘请求原谅’。这时这本书上的一句话闪现于他的心中――多走些路。” “当我用汽车送他们通过这人造的天堂时,我看见了我所梦想的房子――甚至还有我所渴望的游泳池。” “弗兰克买了它。” 弗兰克说:“你可能很想知道:虽然这个房产的价值超过50万比索,而我的存款只有5千比索。但我们住在加了区新居的费用比住在旧居的费用还要少些。” “这是为什么呢?” “晤,我们买了两套房间,它们在财产上相当于一所房子。我们将其中的一套租了出去,那套房间的租金足以偿付整个房产的分期付款。” 这个故事毕竟并不十分惊人。一个家庭买了两套房间,出租一套房间,自住另一套房间,这是很普通的事情。使人吃惊的是,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只要弄懂并应用某些成功的原则,他就很容易地得到他所想所要的东西。 一个人不可能孤孤单单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尽管活着对谁都不容易,但要很好地活着,却不能少一点宽容与善良。没有宽容的情怀与善良的心境倒底不能使一个人生活的如意。中国人常讲的“万事如意”,可谓是头绪繁多而且意愿美好。但是要成事就少不了多做几回及时雨,因为有雨之后,才有晴天。这都是谁要期望的。 《水浒传》中有一个宋公明,人称宋江的便是。这个人最初只是一个小衙吏,在当地算是个土财主,凭这微末的道行,到水泊梁山坐第一把交椅似乎不好理解,他有什么本事?那一百零七将都是何等人物,但是,怪得很的是,大家都拥护他,拿他当皇帝一样供着,他说一就不二。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他给晁盖们报了信儿,那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他在江湖的威望就算立住了。可见。这及时雨比什么都值钱。 宋江是聪明的,人家审时度势,干出的是让人竖大拇指的事。可有些人不,他们在事后发表自己的高见,每当你办事不利,他就会说出一车埋怨话,埋怨你为什么当初不跟他商量,那架势让你感到自己惭愧得了不得。可是,你如果真有什么事跟他商量,他又是半点主意都拿不出来,你逐渐就知道了,他们一共也说不出几句话来,那大抵都是,“我说什么来着?”“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呢?”诸如此类,乏味得很。 这被人们称为“马后炮”,这种炮没有任何价值。有一种比赛有点这炮的味道。这种炮质量不错,能够把体现大学生广博学识和缜密思维的辩论活动同体现高科技的大众传媒结合起来,创意实在不错。 但是,最近几年,辩论赛的质量却是逐年滑坡。直至发展到斗嘴的程度,我不得不认为这是一种悲哀。特别是这种比赛还被当作节目搬到晚会上去,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一切辩论所需要的逻辑能力、知识能力、谴词能力、配合能力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生活话题的嬉闹。 大学生辩论活动从1993年复旦大学“狮城舌战”引起社会广泛反响至今,也已经有六、七个年头了。它的目的毋庸置疑,一方面想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进取意识;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我国国民的思辩性与口才锻炼。大学生们在辩台上应以逻辑领导理性。以严密要求技巧。辨证地阐释观点。让我们感喟到具有高度逻辑性的知识通过雄辩的方式展现,是不可战胜的。 可是,没有真理就没有深刻意义上的赢家。 类似辩论场上主持人一句“两支队伍不分胜负”不折不扣地为此做出了注解。观众们终于感到,原来电视上那帮大学生假模假样地就是在游戏呀!那些所谓的理论不过就是纸上谈兵而已吧?体现“以退为进、守柔处弱”等中国哲学大智慧的辩论活动,本来于学术和做人都是有益的,现在,却无话可说。这种沉默构筑了马后炮的后果,谁有工夫听你叨咕没用的啊,已经够烦的了,你在那不成不淡地说些废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不是病态吗? 所以,做人一定要做及时雨,关键时候给人伸出温暖的手,人家但凡有点儿良知,就不能忘了你。 千万别拿别人求你的事儿不当一回事,帮人等于帮自己。你不拿人家当回事儿,人家也犯不上总理你,谁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求人的时候,你别给自己树立一大堆敌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尽心尽力帮别人解点儿忧,别总是在背后说废话,你以为你是太阳啊?说那些没用的臭氧层干啥呀与其这样你还不如装哑巴。是个人就得发出有用的声音,这一点你务必要牢记,否则,别人给你几个白眼也是活该。 对于一个死者来说,任何帮助已无济于事,所以,对人的帮助应当在一个人活着的时候。 大凡成大事的人士,无不慧眼辨机,他们在机遇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 对那些随遇而安的人来说,机遇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也把握不住。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看你是否是一个有心人,是否能够机敏地发现并灵活地把握。那些成大事者自然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而使他们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 如台风带来海啸一般,机遇常与风险并肩而来。一些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这种人往往在机遇来临之时踌躇不前,瞻前顾后,最终什么事也干不成。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地冒险,但机遇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因为怕风险就连机遇也不要了,无异于因噎废食。 大凡成大事的人士,无不慧眼辨机,他们在机遇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 美国金融大亨摩根就是一个善于在风险中投机的人。 j・p・摩根诞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后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可以说,约瑟夫・摩根是靠胆识发家的。一次,纽约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慌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他还清了纽约大火赔偿金,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投保者还是纷至沓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净嫌15万美金。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摩根则以开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族,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颇富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部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大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顺风迎时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寸能。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左右世界风云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克查姆――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摩根新结识的朋友,来与摩根闲聊。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什款的方式,购买回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皮鲍狄黄金汇款之事泄露出去,而**军又战败时,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一切按计划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趁混乱之机又狠赚了一笔。 这时的摩根虽然年仅26岁,但他那闪烁着蓝色光芒的大眼睛,看去令人觉得深不可测;再搭上短粗的浓眉、胡须,会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深思熟虑、老谋深算的人。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摩根家族的后代都秉承了先祖的遗传,不断地冒险,不断地投机,不断地暴敛财富,终于打造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摩根帝国。 机遇常常有,结伴而来的风险其实并不可怕。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逮止机遇。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遇赢得成功。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成大事者会不经过风险的考验。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去冒风险,又怎能把握住人生的关键呢。 机遇稍纵即逝,犹如白驹过隙,当机遇来临,善于发现并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谨慎的犹豫好得多,犹豫的结果只能错过机遇,果断出击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 1975年初春的一天,美国亚默尔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正躺在沙发上看报纸,突然,一则短讯让他双眼圆睁; “墨西哥将流行瘟疫。” 这位老板立刻推测,如果墨西哥有瘟疫,必定从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两州传入美国,而这两州又是美国肉食供应的主要基地。这两地一旦瘟疫盛行,那么全国肉类供应必定紧张。 于是,在证实了这个消息的可靠性之后,他倾囊购买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的生猪和牛肉,并及时运往美国东部。 不出所料,从墨西哥传来的瘟疫蔓延美国西部几个州。美国**立即严禁这些州的食品外运。于是美国全境一时肉类价格暴涨,肉类奇缺。 亚默尔公司数月内净赚900万美元,一时占尽风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能灵活把握时机者,必将一事无成,遗憾终生。而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机遇只偏爱那些能灵活把握机会的头脑,做个有准备的人要在乎时就做个有心人,这样才会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命运,才会比别人收获得更多。那些平常无心的人,对一切事都放任自流,必然会错失许多东西。 生活就是这样,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与其说她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不如说有准备的人能灵活地抓住机遇,亚默尔公司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对那些随遇而安的人来说,机遇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也把握不住。 机遇有时是需要冒风险的,更要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去挖掘风险中的机遇。如果让我们读到报纸上那则消息,你会发现那个商机吗? 你不会永远有特权去做你高兴的事,但是你有权利从你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最多的乐趣。 我在出任心理治疗专家的14年中,简直没有花过一点点功夫对那些愉快的、精神健全的人进行咨询服务。在当今这个有史以来最为神经过敏的社会中,这些精神健全的人一定是倍感孤独的。不曾有一个电视专题节目探讨他们应付生活的能力,杂志里也没有一篇文章对他们强健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当那些情绪易于波动的人流迷于舞会上的狂欢滥饮之中的时候,这些人却冷静地坐在角落里,他们与那些人是格格不入的。 然而,这些情绪稳定、精神健全的人并不是不会受的侵犯的。只要不加提防,他们也会变得问题百出,也会深感愧疚,从而酿成多种多样的神经系统的疾病。只要落人下列无事生非的陷阱,就会使那些与众不同的人变得和我们大家一样可悲可叹。 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那么它很容易就化为乌有了。请试试让问题安营扎寨,让它们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下去。 最会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的: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比如,在婚姻关系中,把你的忿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会积聚起足够的压力来拆散你们的关系。 反比斯利之道而行:这个方法是以我的二个亲密的朋友罗德,比斯利的名字命名的。他坚决反对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结果,他在制造问题方面是个毫无指望的败将。有一次,我们俩同乘的一辆汽车正要靠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停车指示牌前,他还没来得及把车停稳,我们后面那辆车里的司机就开始按喇叭了。那个家伙有点耐不住性子了。我说。 比斯利一面让车慢慢向前滑行,一面环顾两边的路,说:“那是他的问题,我的问题是要在继续通行之前,确保这个十字路口是安全的。” 比斯利就是拒不承担本应属于别人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找到一个自寻烦恼的最聪明的方法。你可以假想某个人不喜欢你,然后就把责任归于自己。那么你要不了多久就会忧郁成疾:这都是我造成的。这样你就代人受过。引咎自责吧! 盯着消极面,不遵从实事求是的积极原则:真正有力量的是消极的思想方法。要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你可以对自己说:我总是被所有的人曲解和欺负。“要提防脑子里出现那些愉快的事情。如果你竟然会想到你自己有什么优点,那就赶快记起一件与此相对应的弱点。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能熟练地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制造出烦恼以至忧郁等种种症状。”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这个意思是要告诉你,如果你预料到有什么坏事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兑现的。比如说,你准备参加一个舞会,你料想自己一定会十分难堪和狼狈,于是你就孤伶伶地站在一旁,呆若木鸡。后来,你就可以为没人理睬你而叹息了。 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我认识的最可怜的一些人是那些惯于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的人。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吧! 我曾经为一名妇女提供咨询服务。她正在修两门大学课程、学弹钢琴、照看三个孩子并照顾两个体弱多病的亲戚一一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她的固定工作之外的。她还补充说。如果学习成绩达不到甲等,她会很不满意。你们看。这真不愧是一个专家! 蠢人的黄金定律:简而言之,这条定律就是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运用这条定律的关键是首先嫌弃自己,对你自己说:我是不堪造就的,我是毫无价值的。一旦你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会觉得其他人也同样浅薄,于是便对他们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样,保管你会变得众叛亲离的。 制造隔阂:如果你发现你与妻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在不断发展。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坚持照几条普普通通的原则去办,马上就会在你们融洽的关系上重新筑起一道屏障。 首先,决不要赞扬别人,确实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辞。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作。最终,行使你的经济制裁。告诉你的孩子们:“只要你开我的车,吃我的东西,住在我的房子里。你就得照我说的办。”他们的忿恨和不满马上就会形成一道令你满意的代沟。 以殉难者自居:把自己比作殉难者总是能找到适当的机会的。母亲们可以过度地承担家务劳动,然后对自己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对我们家来说,我不过是一个仆人而已。”父亲们也能采取同样的方法:“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谁也不把我当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 把自己放在受苦受难的地位上不仅利于制造自己的恶劣情绪,而且还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这样会使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以上自寻烦恼的陷阱清楚地说明了我们有能力支配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仅能够,而且的的确确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制造问题甚或病痛。 如果你在上列各条原则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我希望你能够猛然悔悟:“嘿!我就是这样做的。以后我可不能这么办了!” 在生活中,你不会永远有特权去做你高兴的事。但是你有权利从你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最多的乐趣。你能够无事生非、自寻烦恼。同样,你也能克服它们。这个选择权就在于你自己了。 愚蠢的人等待机遇智慧的人创造机遇! 成功的人最主要的落脚点不是等待机遇,而是用行动去创造机遇。伟大的成功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于奋斗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而且你应该知道,创造机遇永远比等待机遇快,永远比等待获得更多的机遇。 有个懒人靠在一块大石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奇怪的东西,它周身做发着五颜六色的光,七八条腿一齐运动,使它的行走十分快捷。 “喂!你在做什么?”那怪物问。 “我在这儿等问机遇。”懒人问答。 “等待机遇?哈哈!机遇什么样,你知道吗?”怪物问。 “不知道。不过,听说机遇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只要来到你身边,那么,你就会走运,或者当上了官,或者发了财,或者娶个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极了。” “嗨!你连机遇什么样都不知道,还等什么机遇?”还是跟着我走吧,让我带着你去做几件于你有益的事吧!那怪物说着就要来拉他。 “去去去!少来添乱!我才不跟你走呢!”懒人不耐烦地撵那怪物。 那怪物叹息着离去。 这时,一付长髯老人来到懒汉面前问道:“你抓住它了吗?” “抓住它?它是什么东西?”懒人问。 “它就是机遇呀!”“天哪!我把它放走了。不,是我把它撵走了!”懒人后悔不迭,急忙站起寻呼喊机遇,希望它能返回来。 “别喊了,”长髯老人说,“你刚才已经把它放弃,让我告诉你关于机遇的秘密吧,它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家伙。你专心等它时,它可能迟迟不来,你不留心时,它可能就来到你面前;见不着它时,你时时想它,见着了它时,你又认不出它;如果当它从你面前走过时你抓就住它,那么它将永不回头,使你永远错过了它!” “天啊!那可咋办呀,我这一辈子不就失去机遇了吗?”懒人哭着说。 “那也未必,”长髯老人说,“让我再告诉你另一个关于机遇的秘密吧,其实,属于你的机遇不止一个。” “不止一个?”懒人惊奇地问。 “对。这一个失去了,下一个还可以出现。不过,这些机遇,很多不是自然走来的,而是人创造的。” “什么?机遇可以创造?” “对。刚才的一个机遇,就是我为你创造的一个,可惜你把它放跑了。” “太好了,那么,请你再为我创造一些机遇吧!”懒人说。 “不。以后的机遇,只有靠你自己创造了。” “可惜,我不会创造机遇呀。”懒人为难地说。 那么,我教你。首先,站起来,永远不要等!然后,放开大步朝前走,见到你能够做的有益的事,就去做。那时,你就学会了创造机遇。 机遇什么样,没有人见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机遇是可以创造的。只要你相信这一点并且不是懒人,而是灵活的人,那你就一定能做得到。 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敌人的人生太寂寞。”这位先哲真是好大的口气,试想谁希望以敌人的存在来充实自己的人生经历?其实。如果仔细想想,你的敌人是谁呢?是不是从出生开始就有敌人存在或存在的仅仅只是你的假想敌人?敌人本来并不存在,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才出现。或者是原来的朋友反目成现在的敌人,也许将来还会变成朋友。不打不相识,你们为什么不能彼此间成为朋友呢?把你的敌人看作你的朋友,坚持感情的输入,坚持礼让的美丽内涵。如果你这样做了,说明你正在一点点地提高自己,开阔自己。 但是,礼让并不是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并不是对所有的事都保持沉默。不要以为这样你才有深度、有内涵,是一个襟怀博大、有容人之量的人。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你这么做,别人只会把你看作是懦弱无能,愚笨无知的代名词,绝对不会正视你的存在。不要以为你守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信条不放,你就能胸襟开阔,从而心宽体胖。在某些时候,你不得不去争取,去辩论,去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去批评、反击自己认为是忍无可忍的事情,别人绝对不会说你肤浅狭隘。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做,别人又怎么会知道? 例如,一个人的辞锋十分厉害,人人对他退避三舍,惟恐被他当众取笑一番。碰上这种人,不管你反唇相讥或沉默不语,别人只会隔岸观火,含笑欣赏这一幕闹剧。 最难缠的人物,莫如那些生性浅薄而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们以攻击人家的弱点为乐事,得势不饶人,叫你丢尽面子才肯罢休。如果在你的周围刚好出现这样一个人物,他说话的声音特别嘹亮,每句话像飞刀一样直插听者的心中,令人又惊又怒,你应该如何做出适当的反应,让对方晓得你并不好欺负,而又不失自己的风度? 喜欢逞一时之快,嘲笑别人,以求达到伤害对方自尊心目的的人,都有一个通病――欺善怕恶。由于缺乏涵养,认为别人无言以对,把对方踩在脚下:自己便会升高一级,增加自我的价值,结果慢慢地便形成一种暴戾习气,对人对事一味挑剔,还自认为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见识过人,别人越是显出畏惧,他们越是得意洋洋,什么尖酸刻薄的话,都不吐不快,毫不知道收敛。 面对这种以为自己口才很好,却是神憎鬼厌的人时,你既不要随便示弱,也无须自我降格,跟他针锋相对,你应该这样做: (1)当他正在喷口水,心情兴奋,口若悬河地把你的弱点一一挑出来取笑时,你只须平静地定睛看着他,像一个旁观者,兴趣盎然地欣赏眼前这个小丑的每一个表情,对方便会难以再唱独脚戏。 (2)当他实在太惹人讨厌,总是找你的麻烦,每句话都是针对着你时,你要尽量抑制怒气,装听不见,切勿中了对方的诡计,跟他唇枪舌剑。如果你根本不理会他,他便无法再独自下去,他的弱点会因此而暴露无遗,有目共睹,同时更显出你的涵养功夫,非比寻常。 (3)在对方说得起劲,更难听的话也冲口而出的时候,你实在不必再忍受这样肤浅的人,你可以站起来礼貌地说:“对不起,请继续你的演说。我先走了。”如果对方还存有一点自尊的话,他应该感到羞耻。不要以为世界上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处事有条不紊,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有进取心,喜欢讲道理、求和气,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有些人是天生的“疯子”,你对他的所作所为非常厌恶,但又无可奈何,你只能用“不可理喻”四字来形容他。如果他特别针对你,像一只疯狗似的到处吠你,穷追不舍,你的烦恼自然大大增加,他甚至可能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你既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跟他周旋到底,以牙还牙,看看鹿死谁手,又不愿与这种人纠缠下去,以免降低人格。面对这种矛盾的情形,什么才是最明智的处理方法? 或者,你会说:“我不会跟这种人计较,不愿为他徒然浪费我的宝贵光阴,我想他疯够了便会停下来,永远对这个人敬而远之才是。” 你也可能会说:“我会找他出来当大家面说清楚。请其他朋友主持公道,看看谁是谁非,我不要自己蒙上不白之冤。”其实人之所以可恶可恨,完全是他们心术不正,满脑子是害人的歪念,以致面目也变得奸险狰狞,看见受害者摊上麻烦、心绪不宁,他们便乐不可支。对付这种卑鄙小人,你不能动真气、讲道理,或妄想以情义打动他们的心。你要记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方故意跟你过不去,除了自叹遇上恶人,你所能做的,便是对着镜子作一下深呼吸,长吁一口气,承认你交错这样一个朋友。尽管内心隐隐作痛,还是要努力控制情绪,表面上不动声色,从此对这个人不存半点希望,不让他再有机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任由他到处乱吠乱叫好了。既然他已失了常性,你又何必跟一个疯子苦苦理论? 如果你对某些不可理喻的人已经束手无策,无奈之余只得说一声“我不生气”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要掌握一些技巧来正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呢?我想你肯定有这个愿望,那么你又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呢? 在公共场合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受欢迎的人物,例如:在电影院里,年轻人忘情地大叫大笑,高谈阔论;在音乐会中,邻座的观众不停地讲话,令你十分苦恼,你想出声请他们安静下来,却碍于礼貌,不愿当众指责对方破坏公共规则,只有强自忍受。这样,你会变得越来越内向怕事,不敢据理力争,凡事得过且过,以低调子生活。 你不要欺负人,也不可随便让别人踩到你的头上,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一味迁就自私的人,容忍对方对自己造成的间接伤害,没有人会因你的仁慈而心存感谢,相反,懦弱无能或许是人家对你的形容。一个真正有涵养的人,面对上述情形的时候,他会有这些表现:当对方的行为实在太过分,令人忍无可忍之际,他不害怕挺身而出,告诉对方他带给他人的不良影响,由于其态度是诚恳而义正辞严的,对方会感到惭愧。 如果你出言不逊,大声怒道:“你这个自私自利的人,知不知道你说话的声音太大,惹人讨厌。”对方的反应必然是怒目而视,反唇相讥,不但不会合作,反而故意跟你作对,引起激烈的争执。你应该这样说:“先生,请你说话小声一点好吗?”或者“请你保持安静,谢谢。”与其直斥其非,不如清楚地告诉对方你想他怎样做,更能使他明白自己带给人家的不良影响,乐意与你合作。 培养说话技巧,在不伤害他人自尊心的情况下,而能达到你心目中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他的言行大多数会犯错,无论何时何地,你必须切记这一点。 牛津大学的威廉弗沙博士,是当今知名的心理学家,他说:“你有什么需要,不妨大胆提出。如果对方做了些你不喜欢的事情,告诉他,若你觉得很生气,须保持冷静。”不要让他人剥夺你的权利,是保护自己权益的先决条件,怀着正确的人生观,才有实力与冲劲干一番大事业。 (4)坚持原则,厌事尊人。 交往中免不了会遇到这样的人物,他当面奉承你,转过身去却嗤之以鼻;他为了取得你的好感,事先就送上一两下掌声;为了取得你的“庇护”,他整天低声下气地围着你打转;他对你心怀不满。但当面总是笑脸,背后到处拨弄是非。这类人物,有着两张脸皮,有着双重人格,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必然会感到艰难。 的确,有些人就是这样的圆滑、世故,八面玲珑,喜爱耍弄手腕,甚至是吹牛拍马,两面三刀,有事没事就放两支冷箭。对此类行为若处理失当,很可能会使交往“触礁”。 我们都会期待着比较纯洁的交往关系,而你一旦发现遇上了诸如圆滑、世故、两面三刀之类的“暗礁”,又怎么可能立即撕破脸皮,跟人断交呢?所以,仅仅对此类行为厌恶、回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类交往对象有一个比较深的了解。 一般说来,比较圆滑、世故的人,甚至包括那些吹牛拍马、两面三刀的人,都是一些善于保护自己的人。他们对自己看得比别人要重得多,所以在交往过程中穿上了重重的铠甲。其实,善于保护自己并不是什么错,问题是把交往对象全都变成了防范对象、算计对象,所采用的保护手段又违背了真诚友善、坦诚相见的道德规范,就会使自我保护变成了损害正常交往关系的行为。 我们可以厌恶这种行为,但不必厌恶行为者本人。具体说来,我们在反对不正派行为的时候,不要去伤害人家的自尊心,不要损害他们如此费心地保护着的那个“自己”。比方说,他为了赢得廉价的喝彩声才对你奉上掌声时,你不妨先冷静下来,真诚地向他申明,在需要得到人家的支持这一点上,你们是一致的,但是。要想真正获得别人的支持和赞美,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在他为寻求“庇护”才围着你打转时,你也不妨帮助他认清自己的力量,鼓励他培养独立的人格,走自己的路,切不可简单地拒绝所谓肉麻的奉承。简单拒绝只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加速你“触礁”的进程。鼓励他的自尊心,帮助他建立起独立的人格,帮助他完成真正自我保护,满足他的要求,你会得到他的真诚“掌声”。 一个人做事不能优柔寡断,否则到最后只会一事无成两手空空。因为优柔寡断能让时机立即从身边跑掉,让别人得到先机! 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那些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有些人一旦遇到了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这种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 有些人简直优柔寡断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种种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对自己的决断产生怀疑,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使他们自己美好的想法陷于破灭。 所以,对于成大事者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伤害你、破坏你、限制你一生的机会之前,你就要即刻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犹豫,决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要逼迫自己训练一种遇事果断坚定的能力、遇事迅速决策的能力,对于任何事情切不要犹豫不决。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常识和知识,进行最后的判断。一旦打定主意,就决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断绝自己的后路。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时常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卓越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有这样一个人,他从来不把事情做完。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给自己留着重新考虑的余地,比如他写信的时候,如果不到最后一分钟,就决不肯封起来,因为他总担心还有什么要改动。他时常在把信都封好了,邮票也贴好了,正预备要投入邮筒之时,又把信封拆开,再更改信中的语句。最令人可笑的是有一次他给别人写了一封信,然后又打电报去,叫人家把那封信原封不动立刻退回。这个人是个社会名人,在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才能与品格,但是正是由于他这种犹豫不决的习惯,使他很难得到其他人的信赖。所有与他相识的人,都为他这一弱点感到可惜。 还有一个令人尊敬的妇女,也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当她要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她一定要把全城所有出售那样东西的商场都跑遍。当她走进了一个商店,便从这个柜台,跑到那个柜台,从这一部分,跑到那一部分。她从柜台上拿起了货物时,会从各方面仔细打量,看了再看,心中还不知道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她看了又看,还会觉得这个颜色有些不同,那个式样有些差异,也不知道究竟要买哪一种是好。她还会问各种问题,有时问了又问,弄得店员们十分厌烦,结果,她也许竟一样东西也不买,空手而去。 她要买一样取暖的衣帽,不喜欢穿戴着大笨重,又不喜欢过分暖热。她要买一样衣物,既便于夏天,又便于冬天,既适用于高山,又适用于海滨,不仅可用于礼拜堂,又可用之于影剧院。心中带着这几种不现实的苛求,还能从哪里买到这样的东西呢?万一碰巧她买到了这样一件衣物,她心中还是怀疑所买的东西是否真的不错?是否要带回去询问他人的意见,然后再向店中调换?无论买哪一样东西,她总要调换两三次,最后还是感到不满意。 主意不坚和优柔寡断,对于一个人来说,实在是一个致命的缺陷。有此种弱点的人,不会是有毅力的人。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可以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大大有害于他的全部精神能力。 果断决策的能力,与一个人的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果断决策的能力,那么你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一叶孤舟,永远漂流在狂风暴雨的汪洋大海里,永远达不到成功的目的地。 美国拉沙叶大学的一位业务员前去拜访西部一小镇上的一位房地产经纪人,想把“销售及商业管理”课程介绍给这位房地产商人。 这位业务员到达房地产经纪人的办公室时,发现他正在一架古老的打字机上打着一封信。这位业务员自我介绍一番,然后介绍所推销的这个课程。 那位房地产商人显然听得津津有味。然而,听完之后,却迟迟不表示意见。 这位业务员只好单刀直入了:“你想参加这个课程吧,不是吗?” 这位房地产商人以一种无精打采的声音回答说:“呀,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参加。” 他说的是实话,因为像他这样难以迅速作出决定的优柔寡断的人有数百万之多。 这位对人性有透彻认识的业务员,这时候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但接着他采用了一种多少有点刺激的方法。下面这段话使房地产商人大吃一惊。 我决定向你说一些你不喜欢听的话,但这些话可能对你很有帮助。先看看你工作的办公室,地板脏得怕人,墙壁上全是灰尘。你现在所使用的打字机看来好像是大洪水时代诺亚先生在方舟上所用过的。你的衣服又脏又破,你脸上的胡子也未刮干净,你的眼光告诉我你已经被打败了。 在我的想象中,在你家里,你太太和你的孩子穿得也不好,也许吃得也不好。你的太太一直忠实地跟着你,但你的成就并不如她当初所希望的。在你们刚结婚时,她本以为你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 请记住,我现在并不是向一位准备进人我们学校的学生讲话,即使你用现金预缴学费,我也不会接受。因为,如果我接受了,你将不会拥有去完成它的进取心,而这些人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人失败。 现在,我告诉你你为何失败。那是因为优柔寡断的你没有做出一项决定的能力。在你的一生中,你一直养成一种习惯:逃避责任,无法做出决定。错过了今天,即使你想做什么,也无法办得到了。 “如果你告诉我,你想参加这个课程,或者你想不参加这个课程,那么,我会同情你。因为我知道,你是因为没钱才如此犹豫不决。但结果你说什么呢?你承认你并不知道你究竟参加或不参加。你已养成逃避责任的习惯,无法对影响到你生活的所有事情做出明确的决定。” 这位房地产商人呆坐在椅子上,下巴往后缩,他的眼睛因惊讶而膨胀,但他并不想对这些尖刻的指控进行答辩。 这位业务员道声再见,走了出去,随后把房门关上。但再度把门打开,走了回来,带着微笑在那位吃惊的房地产商人面前坐下来,又说: “我的批评也许伤害了你,但我倒是希望能够触怒你。现在让我以男人对男人的态度告诉你,我认为你很有智慧,而且我确信你有能力。你不幸养成了一种令你失败的习惯。但你可以再度站起来。我可以扶你一把,只要你愿意原谅我刚才所说过的那些话。” “你并不属于这个小镇。这个地方不适合从事房地产生意。赶快替自己找套新衣服,即使向人借钱也要去买来,然后跟我到圣路易市去。我将介绍一个房地产商人和你认识,他可以给你一些赚大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教你有关这一行业的注意事项,你以后投资时可以运用。你愿意跟我来吗?” 那位房地产商人竟然抱头哭泣起来。最后,他努力地站了起来,和这位业务员握着手,感谢他的好意,并说他愿意接受他的劝告,但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他要了一张空白报名表,答应报名参加《推销与商业管理》课程,并且凑了一些硬币,先交了头一期的学费。 3年以后,这位去掉了优柔寡断弱点的房地产商人开了一家拥有60名业务员的大公司,成为圣路易市最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之一。 天下本无事,庸人白扰之。譬如说猜疑,它常常平白无故地惹出一些令人费解的事端。 容易误事和坏事的心理障碍其实就是猜疑。猜疑是各种不确切的信号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中汇聚而成的疑惑。它有时可以济事和成事,有时可以误事和坏事。对某些难以把握的事情有一点猜疑之心,使自己对生活中某些不测之灾早有心理准备,常能避免一些盲目的蛮干和冒然行为。但问题严重的是,有一些人似乎神经过敏,动不动就捕风捉影地胡乱猜疑别人。怀疑了许多本不该怀疑的人和事。也相信了许多本不该相信的人和事,把怀疑一切和相信一切都绝对化,这便陷入了涉足社会的心理误区。陷于这些误区也就很有可能陷入了人生败局之中。 有位伟人曾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猜疑之心令人迷惑,乱人心智,甚至有时使你辨不清敌与友的面孔,混淆了是与非的界线。使你的家庭和事业遭受损害和失败。 人家本来对你怀有好感,或曾经还是好友,你却以人家的某一句无意识的话。某一细小的无意识的动作或一个眼神。便怀疑别人在搞你的名堂,在暗中捣你的鬼,在议论你,在说你坏话,从而对他生出偏见。或中断与他的交往,断绝与他的友谊。你还可以把一对男女的一次极为正常的交往,猜疑为偷情。你可以把所有女人给你丈夫的信都疑为情书,或者把所有男人给妻子的信都疑为情书。如果没有任何把柄,就疑为精神恋爱。所以,对一个家庭来说,好猜疑往往是造成夫妻不和、家庭分裂的原因之一。因夫对妻或妻对夫之间无端猜疑引起、本来无事却生出了事、本来忠贞的因被怀疑不忠而导致后来果然不忠的事时常发生。或者,因一方无法忍受另一方长期的无端猜疑而产生厌恶和烦恼,以致最后决裂的事时常发生。 没有几个人愿意与一个好猜疑别人的人交往。害怕引出一些无端的麻烦,他们大多对你避而远之。故好猜疑者多为孤独者,而你的孤独却不是哲学家高雅的孤独,要去世俗之外寻找新的生命和思想。你是处在得不到别人帮助的孤独,一种卑贱的孤独。你会处处行路难,其生命的能量无法施展,其智力和才华也无法展开,事业很难有成。 行动迟缓,遇事犹豫不决,经常使人陷在进退两难境地。好猜疑又行动果敢的人是极罕见的,培根曾说亨利七世是一个这样的人。更多的好猜疑者伴随着胆怯和畏惧的个性,这更加要命,不克服这种个性缺陷,你只能去凄凄惨惨戚戚地经营人生。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譬如说猜疑,它常常平白无故地惹出一些令人费解的事端。 好猜疑之人,不止一味心思地去揣测、怀疑别人,而且经常捕风捉影般地猜疑自己,白日做梦般地担忧灾难即将临头。 疑心病便是一种自我担扰的毒瘤。脉搏少跳了一下,怀疑自己的心脏出了毛病;有人患小儿麻痹症,自己的颈子有点僵,就害怕得要命;略微有点热度,就愁眉苦脸。幸而大多数人的这种忧虑只是不长久的。但是真正患疑心病的人,无时不在忧愁自己生病了。他们到处求医,反复进行各种身体检查。虽然检查结果并不支持任何躯体疾病的诊断,但是他们却不相信这无病的报告,仍坚持以自己躯体症状的自我感觉作为疾病的证据。甚至自己胡乱地买来一些自以为对症的药物大量吞服,直至缠绵床笫这才心安。 成语“杞人优天”是说古时候杞国有个人。夜间走路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星星会掉下来砸在自己的头上。因此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夜晚不敢出门。非洲麦加圣地的一伙***教徒总疑心星球大战即将爆发,人类毁灭大难临头。为避免未来耳闻目睹那残酷的“莫须有”的景象。竟逃到山林里去集体自杀。怀疑一切和相信一切在这里已经走入了无以复加的极端绝对化境地,竟极容易地把虚假相信为真实。以至闹出了如此让人费解的荒唐笑话。 某大学曾对3200名男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个问题是:“在生活中,你最害怕什么?”有2800多名学生回答是:“怕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如此高的比例,说明了――个道理,大多数青年总是猜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这反过来讲,就是青年人在社会交往中又总是对别人有疑心。 有这种猜疑心理的人对别人总是抱有不信任态度。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生带有很大的虚伪性。因而很难有什么信任度可言。于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总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人,对人存有戒心,自己不肯讲真话,戴着假面具与人交往。这种人实际上是不可能交到至友,往往会显得很“夹生”。因此,疑心是交友的大敌,它会使双方之间经常处于怀疑他人的紧张戒备状态,防范犹恐不及,哪里还有精力和心思去增进相互了解。 疑心,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多由于其生理气质没有健康正常地发展。没有乐观通达的处世态度和坚强的自信心理,忧心忡忡,一步一步地内向化,经常处在自我封闭状态。他不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完整的个性世界,哪里会人人都有闲功夫专门搬弄你的是非呢?他总是用一己的狭隘偏见为尺度去衡量所有的人,即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人人都像他一样的思考。一样的见解。 其次是“心私则生疑”。这里的私主要是指自我意识太强,对周围人们的议论比较敏感,担心别人背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于是便疑神疑鬼的,陷于一种自我恐惧的错误的自我防卫。渴望尊重和评价,又怕得不到,患得患失,无端的猜疑。再次是误会。大干世界,万事万物,错综复杂,即使双方感情、友谊深厚,也难免有时会发生误解。于是错误地理解他人的言行,轻信流言蜚语,造成疑心,形成裂痕。 总之,不了解人、不了解世界、缺乏判断力,是造成好猜疑、神经过敏、判断错误、发生误会的主要原因。 因此,克服多疑,克服神经过敏的缺陷,就得从走出自我中心开始。把自己从内向的趋势拉转到外向的趋势,面向外部世界,面向他人,多去交往,多去了解,以获得对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 在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培养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气质,形成乐观通达的开朗个性。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不能理解的,没有一件事是不能理解的。 你如果怀疑某个人、某件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与那个人交谈。坦诚而友好地与他交流自己的看法,获得真实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解。一旦理解了,你就不会再挂在心中,不再记恨那个人了。 消除误会的办法就是面对面的交流。这比任何旁敲侧击,迂回了解、间接道听途说都省事而见效。 相信别人,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走出神经质和绝对化的阴影。这样你才会拥有那份轻松快乐的心情,你才会拥有和谐完美的人生。 直路虽短,但未必好走。前路不通时,绕道而行,可能会更省时省力。 在路途中,遇到大石头挡道,我们一般都会想办法绕过去。其实,这种走弯路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我们的做事过程中。有时候,有些话不能直言,我们便可以兜着圈子去讲;有些人不容易接近,我们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如果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就要投石问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使对方放松警惕,减轻办事难度,我们都需要使用迂回战术。 1、用感情做铺垫 在朱熔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对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说:“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多少感到有些为难,心想:“我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当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起来。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她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委婉,说完她便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了敬一丹一下,笑了,他接过纸和笔,欣然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 敬一丹的感情铺垫可以说做得恰到好处。她在请求题词前,先把在外“四处奔波”、“非常辛苦”的记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做了一番渲染,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另外加上她语气诚恳,表述又贴切委婉,于是打动了朱熔基总理的心,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题词。 2、在言语上下套子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取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腐败的人”的意见。若直接提问,阮文绍肯定会矢口否认。聪明的法拉奇当然不会这么做,她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曲折地达到了采访目的。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关于上面问题的肯定回答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洗清这一“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少许家产”。阮文绍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腐败,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奢华,已昭然若揭,听众自然也会从他所罗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3、巧妙设局 张某的一张借据找不到了,非常着急。于是,他妹妹帮他出了个主意,几天后,借据果然就“补”回来了。原来,张某照妹妹的主意发了一封电报给借款人,要他快速寄还2100元。实际上对方只借了他1200元,看到电报后,对方很生气,回信说:“我只借了你1200元,正准备还你,现在怎么变成2100元了?”其实,张某故意把1200元写成2100元,露出破绽,就是等着借方更正,主动承认借款,这也就等于补写了借据。张某有了这样一张“借条”后,心里也就有底了。 4、假意帮忙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儿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上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 生活中不少人做事情总是“一根筋”,为人处事不知变通,“不碰南墙不回头”。这样的人是难成大器的。在遇到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就应该让自己的思维多绕几个圈圈,学学走弯路的方法,迂回接近目标。 对念了十几年书的人说来,毕业后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自我感觉肯定是良好的。然而,就在这种一厢情愿的热忱中,很多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初涉工作岗位的误区。 过分看重自己,强调“发挥特长”年轻人的特长,应当成为适应环境的“催化剂”,而不该首先成为挑剔工作的“资本”。 把自己看得十分出色,至少不是一个“庸才”。要求从自己所谓“特长”出发,做到“人尽其才”,这是不少年轻人初涉岗位很容易走进去的误区。 小田头一天到广告装潢公司报到,对经理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求专业对口,而且要“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长”。这位在大学美术系因为专业成绩不错而大受青睐的能人,很坦率地要求让他到广告设计部门,以为这才能发挥他的优势。 可是,公司经理首先让他到策划部门实习,再根据情况决定。 小田听后觉得不开心,认为这样做难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到了策划部门既不安心,又不虚心学习,结果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年轻人刚到工作岗位,是应当发挥特长。但这个特长只是个人所“认可”的,有时候并不是单位所立即需要的。因为每个单位都有个结构完整、最佳结合的问题。个人特长,只有让单位了解,并作为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时,才真正是需要发挥的特长。 年轻人的特长,应当成为适应环境的“催化剂”,而不该首先成为挑剔工作的“资本”,应该是特长服从需要,而不是需要迁就特长。这个关系要摆正,否则就会不顺当。 埋怨安排不当。企望“一步到位”有许多过来人都说,初涉岗位的第一份工作,到后来想想都是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工作岗位“定”在哪里?这是初涉工作岗位的人所关心的,总不愿“大门走对,小门走错”吧。 在大学新闻系素有“才子”之称的小沈,在校时已有许多篇文章问世。而且有的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 毕业时,小沈和其他几位同学一同被分配到报社。他有些想当然,以为一定会分在“要闻部”,至少当“记者”。可是一宣布,他被分到总编办公室,而另两位同学倒被安排在要闻部当实习记者。这下,他有些失望了。 他开始埋怨“安排不当”,开始怨言领导不识“货”。实际上,领导上这样安排,并非不了解他,而是想让他全面了解报纸的运转过程,了解全局,以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 实际上。对初涉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先在被安排的岗位上积累些经验。对将来是有好处的。有许多过来人都说,初涉岗位的第一份工作,到后来想想都是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这话值得寻味。 还有一些年青人的毛病是:轻视眼前工作,企求“远走高飞”。 对创业者而言,眼前的工作尽管比想象的要“差”,但比理想中的更为“现实”,就凭这一点,也应该干好它。 看轻眼前工作,以为“大材小用”,心里“好高骛远”,这也是初涉人世者容易犯的“毛病”。 文士从一所电子中专学校毕业后,被安排在一家银行。他学过电脑,会编程序,可谓是“玩”计算机的一把好手。不料,他被“发配”到银行下属的一个支行,做柜台的出纳。这下他有些“懵”了。整天与客户打交道,一笔又一笔收进付出,真让他感到枯燥。 领导知道文士是学电脑的,也想让他担负起一个支行的、电脑管理的业务工作,之所以先安排“下基层”――做出纳、会计,意在让他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对年轻人来说,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应该去掉狭隘的“对口”想法和求高不就低的不实际要求,不能把专业对口所需要的“外延岗位”或“边缘岗位”都误作不搭界而舍弃。要明白。胜任一个职位,需要了解比该职务更广泛得多的知识。 对创业者而言,眼前的工作尽管比想象的要“差”,但比理想中的更为“现实”,就凭这一点,也应该干好它。因为是大材还是小材,事实最有发言权。 安不下心,总是“好高骛远”。 许多情况下,没走进去的想进去,走进去的想出来,这种“围城”现象也迷惑了不少人。 安不下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想“远走高飞”,这是为数不少的初涉社会的人对不理想岗位的突出反应。 肖翔从职业技术学校领到文凭后,就开始在人才市场上“遨游”了,一会儿去应聘宾馆电路保养维修工,一会儿又上电脑公司当推销员,没多久,又被中外合资企业吸引住了。他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心里总想应该有一个比现在更好的职位,所以没有哪个单位能拴住他,一般只干两三个月,一年多下来,工作岗位换了好几个。 当然,不能排斥肖翔会找到理想岗位,但这种“转法”,至少表明不成熟和不周全。初到一个工作岗位,首先要安下心,要耐得住寂寞。安心,既是初涉人世者胜任工作的需要,也是给人好的印象的开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顾条件地去“跳槽”,这并非有利。刚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多少资历与经验,要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老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虽有新鲜感,但难以正常地积累。 再说,“远走高飞”的目的地,也并非处处是好开垦的“处女地”,是摘得下果实的“果园”。许多情况下,没走进去的想进去,走进去的想出来,这种“围城”现象也迷惑了不少人。而且在社会上有很高知名度和众人看好的职位对于你可能并不合适。因为各人的水准、适应面是不一样的。重要的在于谋取一份经历,通过一个阶段稳定的工作,来判断适合与否。一味热衷“跳槽”,以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这种看法是有缺陷的。 要走出初涉工作岗位的误区,也并非难事。 首先,要有从底层做起的思想准备。正像高楼大厦平地起一样,要极有耐心地从砌一块砖、一堵墙做起。一心想速成一个“建筑师”,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砌墙加瓦中才会学到真本领,踏上理想的坦途。 其次,要有安于工作的现实态度。不企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对眼前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视之为理想岗位的“阶梯”。学会在平平淡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别人感受到真才实学。 再次,随时调整自己,即使碰到不顺利也能调节自己来重新获得平衡。 当事业的地平线刚刚出现时,初涉人世都要脚踏实地,要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努力,使事业的开拓如冉冉升起的太阳喷薄欲出。 一个人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行动都离不开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才能从平凡中发现机会,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狭窄处创造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纷扰繁复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机会。而要觅得机会,把握机会,就必须勤于思考,把所闻所见不断地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鲁班是我国建筑业的鼻祖,他发明过许多方便实用的工具,锯子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锯子的发明应归功于他的勤于思考。 鲁班作为一个工匠,他经常到山上去寻找木材。路上,他看到工人们一斧头一斧头大汗淋漓地砍着树,觉得他们实在太辛苦了。于是他就想,能不能发明个什么东西代替斧头,让砍树更省劲呢?这个念头一直在他的脑中盘旋着。 一天,鲁班又出门上山去。在爬一段比较陡峭的山路时,他滑了一下。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忽然他觉得手指被什么东西划破了,抬手一看,鲜血都渗出来了。他俯身凑到茅草跟前仔细观察,只见茅草的边上有一排细细的利齿,正是这些利齿把他的手指划破了。突然间,鲁班脑中灵光一闪,他一下子联想到了这些天来自己一直费神思索找个什么东西代替斧头砍伐树木的事。他想,这么细小的茅草都能将皮肉划破,那么应该也有东西能将树木轻易砍倒。 鲁班兴致一来,便忘了疼痛,又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他用草边在手背上轻轻一划,手背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鲁班若有所思地站了起来,他想,我何不让铁匠打制一些边上有细齿的铁条,放在树上来回拉动? 根据这一想法,鲁班制成了第一批锯条。经过试用,果然比斧头省事多了。到现在,木工们仍在用着鲁班发明的锯子。 人的每一种行为,每一次进步,都与自己的思维能力息息相关,离开了思维,人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了。既然我们被自然赋予了“思维”这样神奇的力量,我们就应该积极开发我们的大脑。脑子是越用越灵的,我们每一次的思维都是在给脑子加油,经过润滑的大脑更能适应自然的变化,人也才会具有更强大的生存本领。 为什么有的人成就了伟业,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一辈子?其实成功的机会无处不在,只是她更青睐于善于思考的人。别人成功了,我们却没有,并不是别人运气好,而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多了份观察,对自己的生活多了份思考。就像有人说的:这个世界不缺少能干活的人,缺少的是会思考的人。 所有的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当然,成功也不是胡思乱想就能得到的。真正的思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大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需要坚持不懈地总结积累经验、博览群书不断“充电”;需要耐得住寂寞,于“闹”中守静;需要放弃安逸的念头,牺牲娱乐时间……另外,思考也贵在“恒”,贵在“勤”,要多思考,常思考,勤思考。只有经历一番“痛苦”之后,才能在某一刻顿悟,品得甜美的果实。 其实人与人之间,谁比谁聪明、谁比谁幸运并不是最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在于谁思考得多、思考得深、思考得对。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遇到事情要勤于思考,对于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去解决;对于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努力想到并实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话虽稍显夸张,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是有一定道理的。善于思考的人永远不会被困难阻挡,即使前面荆棘丛生,他们也能披荆斩棘,奋勇直前。 人的发展永远都离不开机会,要想自己能够把握机会、迎合机会、创造机会,那么我们就必须不停地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否则我们就有可能会被时代淘汰。 通常人们由于表现出自损形象的态度和做出一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而常使自已陷入困境,从而给自己带来厄运。 生活就像漫长的、激动人心的旅行,它引导我走过了许多地方:在耶鲁大学法学院与希拉顿・罗德哈姆・克林顿一起谈笑风生:在白宫采访里里查德・尼克松;在华尔街起草股票计划书;在好莱坞写作并演戏达18年之久。在工作中以及在剧场里。我曾见到过不少成功人士,诸如隆・皮尔曼,贝福隆山庄的亿万富翁和诺曼・利尔,最伟大的电视制作人之一,还有著名演员尼古拉斯・凯吉,他们凭藉努力奋斗已攀上事业的顶峰。 但是,还有许许多多人也像他们一样,虽然精明睿智却未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为什么有的人数钱数不过来而有些人却在对着那些该死的账单诅咒?当然,运气是一个原因。但是,通常人们由于表现出自损形象的态度和做出一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而常使自己陷入困境,从而给自己带来厄运。 虚妄的想法。不成功人士常常在生活中欺骗自己,我曾想,那些经常表现不诚实的人是不会获得成功的。遗憾的是,我听说过相反的例子。一个人对其他人表现出完全的不诚实时。他至少在钱财方面是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但是,对人们来说,他们想要就他们一生中所处的地位、达到目的的前景以及他们的不足之处等问题欺骗自己,并且一直欺骗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我的一个邻居每天只用部分时间教授艺术,这作为一种嗜好当然并不坏,但是这份工作不会给她带来足够的钱使她过上她所渴望的中产阶级生活。尽管她老是抱怨她如何的穷困潦倒,但她似乎无法理解,为何非全日授课,不然是得不到能维持普通家庭生活的最低工资的。 不去创造。我一再地告知那些没有学到有用技能的人,世界上有人肯出大价钱换取这些技能。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人们所以能够获得报酬,是因为他们能够做些什么。而且他们不明白一种必然结果,人们由于能够干某些使价值大量增值的事而获得很高的报酬。这意味着,医学、法学、写作流行歌曲、金融或别的什么职业将有助于改善自己的境况,或者赚到大钱或者使自己感到愉快,或者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等。如果你的目标是在钱上获得成功,你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去生产或创造别人想要的东西,丽不应将其仅仅停留在你的梦想之中。我的父亲是一个经济学家,他告诉我说,生活中所有的报酬,不论对金融资本来说还是对人力资本来说都会自然增长。金融资本往往作为遗产被继承,你无法控制它们。但人力资本,比如一种有市场销路的技术,可以通过训练和自身努力去获得它。 伤害朋友。不成功人士往往有种习性,他们会对那些对他们并无多大益处的人(如政客、歌星、名人等)表示友好和感激之情,而对那些善待他们的人却表示出蔑视和不领情的态度。我惊奇地发现,这种人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我的一位亲密朋友曾一次又一次地获得好莱坞工作的机会。这主要得力于他的两位在不同电影制片厂工作的相当有实力的朋友的帮助。他们在很久以前就把他推上了成功的轨道。但是,在几乎2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看不起他们的公司,怠慢他们的友谊而同时却去追随那些只不过把他当作门口的擦鞋垫子看待的有权有势的名演员们。毫不奇怪,他直到47岁依然是一个没有生活方向、负债累累的人。 失败者往往认为,他们的朋友为他们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坏习惯。不成功人士日常生活中还常表现出粗俗无礼。他们不会适时地对那些赠与他们礼物和给予他们帮助的人表达感激之意,也不会对自己的轻慢态度和做错事情向人道歉。 我喜欢用我请的家宴客人会迟到多久来推测他是否是个成功的人。一个拥有好工作、非常忙而又责任感很强的客人会准时赴宴。一些整日无所事事的人会很晚才到,甚至干脆不露面。一个干低层次工作且无处可去的人将会如何呢?大约会迟到15分钟至1小时。我在好莱坞最早结织的朋友之一曾有过一段做制片人的很有前途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涯开始摇摆不定。他由于令人惊异地缺乏礼貌和风度而从他事业的顶峰一下子跌落下来。此君从未因我对他的款待、替他弄到各种演出的通行证以及为他介绍工作而感谢过我。最终,我也用任何其他认识他的有在很久以前就采取了那种办法去对待他:干脆不再为他做任何事情。如果一位演员因为他的粗鲁无礼而使人们对他疏远的话,他就不再可能继续演戏了。 本末倒置。不成功人士不能确定什么是应该优先考虑的事。在首都,有一个我小时候的同学,他很英俊潇洒。他父亲是个大人物。而他却很可怜。一直在一幢公寓房子里当管理员。然而,当我建议他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以便通过民用服务考试时,他坚持说他没有空。各种嗜好占用了他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从1996年起,他就一直这么对我说! 事实是,人们从来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每一件事情,哪怕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放弃不太重要的事情而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一种牺牲。 悖于常理的逆向思维可以让你突破思维禁锢,为你开创一片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现实的生活中,当人们解决问题时,时常会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这是由于人们往往只会朝一个方向看问题造成的,如果能换一换视角,逆转思维来考虑问题,情况就会大大改观,事情也会变得更有弹性,甚至让人获得意外的惊喜。 1966年中国内地爆发了*****,并很快波及**。1967年底,北京又发生了“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由此触发了**的“五月风暴”。一时间,关于**前途渺茫的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从而引起了二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房地产业一直是**经济的核心,移民潮使得**地产业转入迷雾笼罩之中。许多房屋售价低得教人难以置信,众多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地产商、建筑商全都焦头烂额,一筹莫展。李嘉诚长江集团旗下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照当时的房地产价格来算,李嘉诚可说是全军覆没了。 处在惊涛骇浪中的李嘉诚,临危不乱,沉着应变。他仔细分析局势,不相信**会就此垮掉。他认定动乱是暂时的,中国肯定很快就会恢复稳定,**还将进一步繁荣发展,而房地产的价格必然会回升。基于这样的分析,李嘉诚毅然做出了“人弃我取,趁低吸纳”的惊人决策,并把它看作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在整个地产行市都在抛售的大势中,他逆流而行,不动声色地大量吃进。 朋友们知道后都为他的“逆势而行”捏着一把汗,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同业的地产商,也在等着看他的笑话。但李嘉诚毫不动摇,他依然不改初衷,继续逆潮流而行。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做法是明智的,他又一次获得了成功。20世纪70年代初,**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李嘉诚从中获得了200%的高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亿多港元,成为了**最大的华资房地产企业。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把别人臆想的灾难变成了自己成功的机会,其原因主要在于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最危险的地方是人人都惧怕的地方,但是反过来想,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最危险的地方,正是众人纷纷腾出来的“空档”。有眼光的拼搏者往往能够在众人的思维上空,冷静观察,转变思维,把握全局,扭转乾坤。有很多的成功者都能够想人之所不敢想,到危险的地方去寻找安全,到众人纷纷撤离的地方寻找商机,并且非常稳妥地实现了最大的成功。李嘉诚就是根据这个道理,顶住压力,以其独到的眼光,人舍我买,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有利的时机随时都有可能变为不利的,不利的条件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变为有利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这一变化的关键就在于你的思维方式,就在于你是否有按照逆向思维行动的勇气。 很多人不敢逆向思维,或者说不愿意逆向思维,这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标准已经固定,这使得他们常常根本就想不到要用逆向思维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实际上,一旦我们把同一问题颠倒过来考虑时,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收获很多新的成就。 事物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既可以由因及果,也可以由果及因,具有顺推和反推的交换作用,突破习惯思维定势的束缚,就可以获得认识上的自由。逆向思维要从结果入手,反向思考,步步深入,直到得出正确答案。综观历史,凡是有逆向思维的人,无不创造了不朽的功绩。如“破釜沉舟”的项羽、“背水列阵”的韩信、施“空城计”的孔明等等。 逆向思维法就是要从对立、颠到、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逆向思维有许多种具体的方法: 1、反转型逆向思维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状态关系等方面作反向思维。 例如,用锯和刨来加工木头时,一般都是木头不动而锯子和刨子动,那么反过来,可不可以用木头动而锯子和刨子不动的方法来加工呢?通过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后来人们发明了固定的电锯机和电刨机,实现了木头动而机器不动的设想。 2、转换型逆向思维。 这种方法是指在思考一个问题时,由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受阻,因而转换思考角度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的思维方法。 例如,圆珠笔刚发明的时候,往往芯里的油还没用完,圆珠就被磨坏了,弄得使用者满手都是油。人们认为是由于圆珠的磨损造成的,因而在强化圆珠硬度、耐磨性上下功夫。但是尝试了很多材料都没有成功。就在大家认为圆珠笔将被淘汰时,有人抛弃了改进圆珠的作法,改换思路,把笔芯变小,让它少装些油,使油在珠子还没坏之前就用完。于是,棘手问题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3、缺点逆用思维。 这是方法是在事物原有缺点的基础上扩大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 例如,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 逆向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勤动脑,多从事物的反面思考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我们的做事效率。 人就像一棵棵树木,必须负起攀爬在它身上的许多负担一样,任何生命都逃脱不了这个法则,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进而上升为胸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责任。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得到了家人及社会的关怀与关注,我们便拥有了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直到我们开始受教育起,没有人要求对这些恩赐进行回报。没有人要求我们对家人、对社会尽什么责任。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这样,当我们有了独立生存能力时,我们必须对家人,对社会尽一定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责任,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承受自己。 “承受自己”,接受我们现在的样子,包括一切过错、缺点、短处、毛病以及我们的资产与力量。很多人坚决地认为他们等于“错误”。因而丢弃了健全的“自我接受”。你或许会犯一个错误,但这并不是说你等于一个错误;你或许不能适当而充分地表达自己。但这并不是说你就是“不好”。 (二)接受真实的自己。 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赢得大奖。如金马奖、诺贝尔奖或金球奖等,大奖总是保留给那些少数的精英分子。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当上领袖的机会,但是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人只有羡慕别人当上这职位的份儿。 不过我们都有机会得到生活“小奖”。比如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封爱的信,或者只是一个就在大门口的停车位!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小的喜悦,也许只有一杯冰茶,一碗热汤,或是一轮美丽的落日。更大一点的乐趣与奖项也不是没有,但生而自由喜悦就够我们感激一生的了。这许许多多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这些小小的快乐,让我们的生命更可亲,更眷恋。 如果生命的大奖落到你头上,务必心怀感激。但即使它们与你失之交臂。也无须嗟叹。尽情去享受生活的小奖吧! (三)脱下面具。 我们为何经常要躲在面具的后面?我们踌躇于表现自己和保护自己的冲突之间,我们也长久在追求功名、保持隐私之间挣扎与矛盾。 当贝蒂・福特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时,她即以坦白率直闻名,紧迫不舍又惟恐天下不乱的新闻记者问到她对各种问题的观点时。她总是直率而坦白地回答。 有一次,一个冒失的记者甚至问她和丈夫**的次数,当时她竟能从容不迫地回答:“尽我所能的多。”另外,她也不想隐瞒有关她早期精神崩溃及服用药物、酒精等不怎么“名誉”的过去。拥有像福特夫人这种坦诫个性的人,一定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我不能保证坦白会使你获得普遍的欢迎――有些保守团体就对福特夫人的观点持反对的看法――但你愿意坦白,自然会有人爱你。 教皇保罗八世之所以到处受欢迎,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完全不掩饰。他一生都很胖,而且出身于贫苦的农家,但他从不掩饰外貌与出身的缺陷。在他当上教皇后,有一次去拜访罗马的一所大监狱,在他祝福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是为了探望他的侄子。很多人认为他是那耶酥的化身,除了他知道怎样分享别人的苦乐。另一原因就是他“不戴面具”。 你是否曾有过和某人一见面,便不由得心情愉悦,并有和他进一步交谈的动机呢? 有些人对他人的交游广泛,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博得人缘的秘密,除了实力这个因素外,就是在于一个人是否有魅力。 魅力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营造而成,它是由许多因素共同构成,但最重要的是从体谅别人的心去学习成长,如此必能得到众人真心的喜爱。要达到这个目标,说穿了其实也不容易,先决条件就是“脱掉面具”吧! (四)保持自己的个性。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文人,他满腹才学,却无心功名八股,安心做个靠教学评书养家糊口的“六等秀才”。在独尊儒术、崇尚理学的世风中,他偏偏钟爱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稗官野史,被人称为“狂士”:“怪杰”。他对此全不在意,终日纵酒著书,我行我素,不求闻达,不修边幅。当时人记载,说他常常饮酒谐谑,谈禅说道,能三四昼夜不醉,仙仙然有出尘至极。 清顺治十八年二月清世祖驾崩,哀诏至金圣叹家乡苏州,苏州书生百余人借哭灵为由,哭于文庙,为民请命,请求驱逐贪官县令任维初,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哭庙案”。清廷暴怒,捉拿此案首犯18人,并处斩首。金圣叹也是为首者之一,自然也难逃灾厄,但他毫不在乎,临难时的《绝命词》,没有一个字提到生死,只念念不忘胸前的几本书,赴死之时,从容不迫,口赋七绝。《清稗类钞》记载,他在被杀的当天,写家书一封托狱卒转给妻子,家书中也只写有:“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 人生活在世间,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所谓的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拘约,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别,又何尝不是乐事? 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小企业开创了“无人推销”的方法,结果使名不见经传的产品走向了大市场。“免去推销员、采用函销法”就是这个山区小企业的新式经营之道。 最开始的时候,公司也曾安排一些推销员,跑河北,奔河南,去山东,进山西……可是一年下来,产品没销出去多少,差旅费却花掉10000多元。由于公司经费不够,传统的推销方法覆盖面太窄,结果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职工发不出工资,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上下挖空心思想出了“函销”的办法,希望能使公司走出困境。首先,公司买来《中国邮政编码大全》,接着列出全国多家工厂、车站、矿山、油库等单位的地址,发出5000封带有产品广告的商业信函。没想到反响十分热烈,不出10天,回信的、亲自来厂订货的客户纷至沓来。 新的推销方法给企业带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没多久,库存产品就销售空了。由于商业信函不仅覆盖面广、信息快、还节省了资金,公司索性取消了推销员。随着公司影响的扩大,产品的销路越来越广。 长期以来,许多人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喜欢“照葫芦画瓢”,看到别人怎么做就马上跟着怎么做,从来没有自己的思维,从来不考虑要靠自己想出新的办事方法。这种人的事业是注定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因为思维是改变自我的内在基础,好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工具。只有运用头脑,积极思考,不断开拓出新的处事方法,你才能够在社会中发现、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改变自己的生活。 一般人都认为没有钱是不可能做房地产买卖的,但是日本角田建筑公司的董事长角田式美却把它变为了现实。角田式美是一个有创新思维,懂得不断开拓新的办事方法的人。他在事业起步前,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在没有资金或资金很少的情况下赚大钱。”最后,他想出一套“预约销售”的办法。 角田式美的“预约销售”其实并不复杂。当他从社会上得知有人要以80万日元卖掉一所楼房时,他马上设法找到了有可能购买这栋楼房的买主,向他们透露有限的信息。从而搞清了他们要买类似这样一栋楼的价格倾向在170万日元左右。于是,他就同他们中的一位签订了代购合同,约定在此后两个月内帮助寻找合适的房屋。 然后,他到房屋卖主那进行洽谈,最后敲定以80万日元的价格成交,并立即办理手续,3日内付清款项。如果3日内不付钱,则由角田式美负责在10日内代理将楼房售出。过期将由他赔10%的罚款。其实角田式美根本就没有钱,以上只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剩下的工作是关键的,就是要找一个中间买主,他要这个买主买下这座楼房,然后由他代办出售,保证买主能在两个月内赚到一成利润,超过的部分则归角田式美。对中间买主来说,两个月赚一成利润,要比银行一年得息高许多,而且有人给予担保,安全可行,所以这种买主很容易找到。在朋友的担保下,角田式美很快就办妥了对中间买主的的代买代卖合同。这时,同卖主定好的3天时间已过,正好由代理中间买主把楼房买了下来,完成了第一环节的预约购买。然后,他马上回过头来去找原先预约好的真正买主,通过洽谈以170万日元的价钱将楼房出手,完成了原先预定的销售。这样,前后不到一个月,角田式美就净赚74万日元。 不断开拓新方法,解决新难题的过程,是提高办事能力的过程。要想开拓新方法,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就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它要求思维主体不断开拓发现若干个原先完全不同且彼此分离的事物之间的新的有机联系,并对思维活动实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由此及彼产生多种思考,从正向向逆向,从纵向到横向,从一个现象联系到其他现象,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突破性。它是人脑思维活动的高级层次,是智慧的升华,是人脑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态。 要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 1、挖掘自身的想象力,敢于大胆提出设想,并及时记录一些大胆的想法; 2、要勤于思考,经常自己提问自己,面对司空见惯的不起眼的事物也要深入思索; 3、要努力打破固定的思维方式,采取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方式思考问题; 4、永远充满着创新的渴望,有了新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