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运用计谋
作者:任宪宝.      更新:2022-02-09 05:00      字数:9463
  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用声东击西的方法来进行伪装,麻痹自己的真实意图。“风流将军”蔡锷巧妙逃脱袁世凯的魔掌,组织护国军讨袁就是利用这种招术。他到底怎么实施他的声东击西计划呢?在袁世凯面前,蔡锷有时装聋卖傻,故意语无伦次,一问三不知。一天,袁世凯的一个心腹从书店拿出一本赞成帝制的“题名录”,有意放在蔡锷面前,以试探蔡锷对袁世凯恢复帝制的态度。蔡锷对恢复帝制深恶痛绝,但他不能表露出一丝真实的心理,他装成非常高兴的样子,挥笔大书“赞成”二字,把自己打扮成帝制的拥护者。还经常与一班帝制派人物厮混,打得火热。然而,袁世凯仍对他存有疑虑,派心腹暗中监视蔡锷。蔡锷在受到袁世凯监视期间,为了早日逃脱袁世凯所设置的樊笼,他想出了最绝的暗度陈仓之计,他装作意志消沉,涉足青楼柳巷,结识了当时的京城名妓小凤仙。小凤仙原是清王朝一旗人武官的女儿。父亲死后,她无依无靠,沦落风尘。她粗通文墨,喜吟歌词,更兼有一副侠义心肠。小凤仙慧眼识英雄,对蔡锷另眼相待,交往久了,蔡锷也对小凤仙有所了解,遂结为知己。从此以后,蔡锷天天泡在红楼,与小凤仙打情骂俏,小凤仙也似乎曲意奉承。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一个干柴烈火,一个含情脉脉,一时成为北京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都议论英雄难过美人关,堂堂大将军,整日埋在脂粉堆里,不能自拔。当“风流将军蔡锷”的风流韵事传到袁世凯耳里,袁世凯异常高兴,他暗自冷笑着想:这就好了,终于又少了一个敌手,看来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因此,他借机送给蔡锷一些金银细软,以供他风流潇洒。袁世凯中了蔡锷“暗度陈仓”的计策。蔡锷正是利用小凤仙为掩护,麻痹袁世凯,使其放松监视。小凤仙不愧为巾帼英雄,她积极为蔡锷逃离虎口而四处奔走。蔡锷在小凤仙的帮助下终于出逃,离开北京回到云南,组织了讨袁护国军,打响了向袁世凯**进攻的第一枪。不管是在战场、商场,还是人际关系处于像蔡锷将军那样的险恶之中时,这种“暗度陈仓”的计策都是时时可见,处处可行的。当然,还得看你如何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地运用,有的人干得非常漂亮,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有的人则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你呢?是否有两手?努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行业人员接触,并学习其他行业的知识,是取得胜局的基本保证。如果只固守在自己的同行之中,无法建立多层面的人际关系。虽然你具备了完整的专业知识,但在这复杂的社会中,只具备自己工作领域中的知识是不够的,这样并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生意人。若一点儿也不了解其他行业的人的想法与行动,就无法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心胸狭窄的人无法交游广阔。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与感性,或情感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就不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吸收自己本行的专业知识,这是不用说的事,但藉着了解不同性质的行业中的不同生活方式,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见闻,更可以交到许多不同的朋友,这更是重要的交际技巧。日本的综合性贸易公司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就是因为这些综合性的贸易公司不只是销售产品,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供应。由于他们能够提供多元化的知识与商品,所以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吸引更多的顾客上门。除了自己的本行之外,交往的对象更必须扩及其他各式各样的职业高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及关系。然而,这并不是说特意地结交各种行业的人。最简单的而可行的是和自己的中学或大学同学及以往的故友保持联络,所以必须踊跃地参加同学会。只可惜现代人多居住在空间狭窄的都会区,没有更多的机会与人交往。为了积极地与人们交往,应多参加各项活动,及利用孩子学校中的活动都是可行的做法。直接从事业务活动及旅行业,可以借着与顾客密切地往来,轻易地与顾客建立起友好的情谊,而从事内勤工作的专业人员,就很少有机会和公司同事以外的人接触。这时,就得利用自己的另一半――丈夫(或妻子)。或许你的另一半是个不擅交际的人。若是这样,那就得努力地培养兴趣或运动,多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或旅行、野营活动等都是很好的办法。无论如何,具有一项专精的嗜好是一个积极者不可或缺的要件。利用嗜好建立起的人际关系,更远远超过年龄、职业、地位的效果。即使是因为工作关系而结交的朋友,如果能够有共同兴趣,就容易在下班的时间以轻松的心情在和谐的气氛中交往。俗话说,为人一师,再生父母。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有一位恩师能够指点迷津,提携你共同走过漫漫人生之路,那么你的内心将不再孤独,你的前途就会充满光明,在这一点上,清代著名的官僚曾国藩就有他一套成功的做法。曾国藩在早年间官运亨通,他自28岁被点中翰林之后,居京十年,官位七适,一直做到二品大员。若问他为什么官职稳中有升,曾国藩在日记中透露了底细,那就是:“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都要以老师好友为榜样。”说到好老师,曾国藩真可以说是把它用活了。因为拜什么样的老师,是大有学问的。在今天看来,曾国藩的恩师可以分为两类:其一,能够作为晋升仕途提供帮助的权力之师。相传曾国藩会考的那一年,总考官是穆彰阿,当时是朝廷很有权威的重臣。为了利于今后的发展,曾国藩对他以恩师相称。当时在考试交卷后,穆彰阿曾向曾国藩索要应试诗赋,曾国藩马上飞也似的赶回住处,整整齐齐地誊清,然后恭恭敬敬地送到穆宅,而这一次拜访就是曾国藩日后飞黄腾达的起点了。从此,穆彰阿对曾国藩处处关照,非常器重和赏识,就连皇帝召见时所问的内容都透露给了曾国藩。说来曾国藩也还有些本事,但他对皇帝召见仍然是十分紧张的。因为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一旦卡了壳,会给皇帝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当他住在穆宅、惶恐不安地等着皇帝的召见时,穆彰阿对自己的得意弟子开始面授机宜,他问曾国藩是否注意过宫中墙壁上悬挂的字幅,见曾国藩答不上来,穆十分失望。失望之余,他又指使自己的仆人带四百两银子到宫中去,收买太监,以便连夜秉烛代为抄录字幅的内容,回来让曾国藩背熟。第二天,皇帝果然问的是字幅的内容,那是历朝皇帝留下的圣训。早有准备的曾国藩当然倒背如流,使得皇帝另眼相看。皇帝问曾国藩为什么这样熟悉,曾国藩按穆彰阿所教的话回答说:“我虽愚笨,但对所遇到的事情总是非常留心注意的。”说得龙颜大悦。试想,一个人若得到这样的恩师,还会没有前途吗?其二,能够增进知识见识的学问之师。在治学和修养问题上,曾国藩更多的是向唐鉴、倭仁等人请教。他深深地懂得,做学问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能在世间立足。但要立足,光有知识和才能还不够,而要首先立德。为此,曾国藩遍拜诸师,广求学问。唐鉴是道光、咸丰年间的太常寺卿,一生信奉和研究程朱理学。他告诉曾国藩要做到敦品治学,即先要端正人品,进而要在义理上痛下工夫。在他的影响下,曾国藩一生都在研究儒家的义理之学,并把儒教的精神升华到了灵魂深处。倭仁身为大学士,在当朝之时就被称为老夫子,他也是京师出了名的理学大师。对于儒家精神,倭仁是身体力行,非常用功,每天他都把自己从早到晚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记录下来;心中若有私心杂念,就更要自我批判,悔过自新。他的这一习惯给曾国藩带来巨大影响,在后来的数十年中他始终仿效执行。不仅如此,他还将所写日记定期送给倭仁审阅,请他在上面作些眉批,指出不足,以便改正。试想,这样虔诚的行为能不令其师感动吗?这样自讼自责的态度能不使自己的行为变得严谨吗?由此可见,人们在闯入社会之初,往往有许多问题搞不明白,要摔几个跟头,交一些学费才变得成熟起来,这时,如果虚心地拜几位恩师,学一点知识,得到一些呵护,那么,立足就会快些、稳些。一般来说,凡是举止威严、诚实通达的人,就可以尊他为老师;如果仅仅是博学典雅,会做文章的人,则可以与他结为朋友。这样,你的人生道路就能够变得平坦而光明。在兵法中,有“先发制人”之计,其目的是掌握主动权。办事之道,亦然。“先发制人”是指比对方抢先一步,也就是“快打慢”的手段。但怎样打法呢?那就得看看要打的是什么人,环境怎样了。比如你想发展某人为客户,想引起他对你的注意,“先发制人”往往胜数要大些。尤其是对偶然性的机遇,你更是要抢先一步,因为时机不会等人。佐佐木基田是日本神户的一位大学毕业生,他毕业后在一个酒吧打短工时,遇到一位中东来的游客,二人说话很投机,于是游客慷慨地送给他一只很有特色的奇妙的打火机。这只打火机妙就妙在:每当打火,机身便会发出亮光,并且随之出现美丽的图画;火一熄,画面也便消失。佐佐木反复摆弄、玩味,觉得十分美妙,新奇。于是他向游客阿拉罕打听这种打火机是哪里生产的,阿拉罕回答他是在法国买的。佐佐木灵机一动,心想要是能代理销售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欢迎,肯定还能赚一大笔钱。他一面想,一面就行动起来。他想办法找到法国打火机制造商地址,写信给他,十分恳切地要求代理这种产品。最后他花1万美元获得了这种打火机的代理权。当佐佐木“搞定”打火机代理权时,日本也有几个商人想获取法国打火机的代理权,结果让名不见经传的佐佐木捷足先登取得了。若佐佐木没有“先发制人”,他很可能竞争不过其他有代理商品经验的商人。在推销打火机的过程中,佐佐木不停地想想这,想想那,受这种神奇打火机的启迪,他的灵感再次触动,想到了成人玩具,于是下决心发展成人玩具事业。他从探究法国打火机的诀窍人手,先掌握其窍门,再进行改造,并由打火机推及到水杯等,设计制造了能够显示漂亮画面的水杯产品,大受日本人欢迎。他造出的这种水杯,盛满一杯水时便出现一幅美丽逼真的画面,随水位的不同,画面也发生变化。人们用这种杯子品茶闲谈,简直是一种享受,于是都对这种杯子爱不释手。佐佐木积累资金后开办了一个成人玩具厂,专制打火机、火柴、水杯、圆珠笔、钥匙扣、皮带扣等带有奇妙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市面上不是没有,但佐佐木总是先人一步,在某项功能或某种款式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总之,要弄得有别于他人。他凭着才气和灵活的头脑,赤手空拳闯天下,终于由一个穷书生变成了腰缠百万贯的富翁。奇妙的打火机引导着佐佐木走上了神奇的发家之路。没有条理、做事没有秩序的人,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都没有成功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一位商界名家将“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工作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够。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他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由于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因而浪费了大量员工的精力和体力,是吃力不讨好,最后还是无所成就。大自然中,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涩味。除去柿子涩味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时间来熬熟。如果你不等一定的时间就打开,就没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涩味。这么说来,叫猴子去等柿子成熟,似乎不可能。因为猴子会经常打开来瞧瞧,甚至咬一口看看,于是它就没有希望尝到甜柿的滋味了。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的意思。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总要不慌不忙、沉静地等待其他更合适的机会到来。假如过于急躁而不耐心等待的话,经常会遭到破坏性的阻碍。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绪,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假若连最起码的等待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和猴子也没有两样。一位企业家曾和我谈起了他遇到的两种人。有个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是一团槽,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另外有一个人,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显不出忙碌的样子,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也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一片生机盎然之象。工作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绝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也极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厨师用锅煎鱼不时翻动鱼身,会使鱼变得烂碎,看起来就觉得不好吃。相反的,如果只煎一面,不加翻动,将粘住锅底或者烧焦。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摇动锅子,或用铲子轻轻翻动,待鱼全部煎熟,再起锅。不仅是烹调需要秘诀,就是做一切事都得如此。当准备工作完成,进行实际工作时,只需做适度的更正,其余的应该让它有条不紊、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人的能力有限,无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对准备工作尽量做到慎重研究、检讨的地步,至少可以将能力做更大的发挥。总之惟有那些办事有秩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而那种头脑昏乱,做事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的人,成功永远都和他擦肩而过。怎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呢?有下列方法可供参考:(1)要掌握读与记的技巧对于现代人来说,能有时间尽量多阅读一些书报和杂志,无疑是一件美好而必要的事情。其实,只要具备了某些技巧,便可大幅度地节省时间,比较一般阅读者与速读者的差异就清楚了。一般人阅读速度,大约是一分钟三四百个字,然而,经过速读记忆法训练的人,能使书上的文字由“读”逐渐成为“一跃飞入眼帘”。一分钟读20万字,亦即一分钟读一册书,而且理解的效果等同于、或者超过精读。这是在现代分妙必争的竞争社会中,欲把握时间不可或缺的技能。(2)要培养随时记录的习惯搜集创意、数字,以及各类有用的信息,加以整理后记录下来,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知识更加广博,用很少的时间学到许多活的有价值的东西。如此看来,创造时间的办法之一,是应该在会议及重要会谈时,带着笔记本,趁着记忆还很鲜明清晰的时候,把要点赶紧记下来,这样不但能够节省时间,还可以避免错误。(3)要果断地采取行动无论创建伟业还是做平凡小事,优柔寡断的结果就是失败。明明一刻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拖下去就不是一刻钟能解决得了的。干事业的人,要时刻提醒自己:把充裕的时间留给特别困难且有意义的问题,不可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耗费在与事业关系不大的一些问题上。(4)要善于利用电话办事电话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当我们忙得无法抽身与对方会面时,只需拨通电话,便能把想讲的话讲清楚。想得到有关信息或了解有关情况,电话的确是最直接也是最简捷的工具。但是,如果电话使用不当,反而会浪费时间,诸如电话闲谈、聊天等,也许是大或不必去费神打电话的。因此,若没什么重要事情,就应避免多打电话。此外,打电话之前,要先检查手边的资料是否齐全,比如说,电话号码簿,谈话内容的准备,记录用的笔和纸等。(5)要尽量避免与人杂谈谈话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有人估计,人们每天除了8个小时的睡眠以外,其余的16个小时中,约有70%的时间都在进行相互交往并沟通信息。谈话所进行的直接交往,不仅可以交流社会上的各种消息和情报。而且交流思想、情感、观点。交谈中往往包含许多生动的细节,如谈话的气氛,谈话的表情和手势等对于我们了解某些情况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成功的谈话,还有联络感情,增进了解和友谊,消除疲劳和紧张,使心情愉快的作用。所以对于成就事业来说,适度的交际应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应该有限度,假如交谈的尽是些无补于事业与身心的话题,那么,就应该理智地终止。(6)尽量让邮差去跑腿写信的功能是不可计数的,能够慢一点才办的事,只要写封信就解决了。与电话一样,写信能帮助我们节省时间,无论是购物还是汇款,都能以投递的方式来进行。只是要注意对收件人来说,时间同样是宝贵的,故而写信时文字应力求简洁,尽量避免使用容易让人误解的文字,下笔前也应思索一下如何表达得更明确,写得越短越精越好。下笔前,问自己要写的那句话是否有删除的必要,能删则毫不吝惜。(7)多多利用空闲时间还在19世纪,马克思在谈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时就曾经写道,在这个社会中,成为富足的标准不是工作时间,而是业余时间。当代法国著名的未来学家贝尔特郎?德?茹维涅里甚至指出,在未来社会里,人感到最主要的不是能用于买到一切的金钱,也不是商品,而是业余时间――这种时间可能给人们以知识和文化。因此,学者们纷纷预言:在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由个人支配时,必须设立如何安排、利用空闲时间的课程。于是“余暇消费”的概念应运而生,对余暇的合理利用和创造性利用已经成了时间专家们探讨的专门领域。倘若我们只把人的一生按70岁计算,除掉学龄前的7年,如果一天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或工作2小时,就相当于多活了15年,该能做多少有意义的工作!(8)要留意与工作有关的事珍惜时间并不是让人们变成只是忙于各种具体事务,而没有时间对它们的真正价值进行客观估价的低效率的工作狂。创造时间的方法之一,就是要人们懂得在行动中更多地进行思考,而不是排除思考,尤其是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厌倦时,容易被其他无关紧要的事吸引。比如,有的人从事写作,写作中要查阅某种资料,尽管他的案头资料很齐全,但他有可能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个与目标无关的问题上,分散了精力,这或许不是好现象。自己作为自己工作和行动的主宰,要先把不得不做的工作整理出来,各个击破,方为上策。(9)要先做重要的工作不少人认为,提高工作效率就能避免浪费时间,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模糊而且错误的观念。实际上,效率有别于效果或效益,与效能更是不能同日而语。高效率并不一定说明效果好或效益好,更不见得就节省时间。严格说来,时间的利用率只能与效能相关,效果和效益两者加起来才称为效能。亦即,效能=目标x效率。这就是说,目标方向正确,再提高工作效率,才会出现效能,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的那种“时间与行为”的分析,试图把一切事情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动作来完成的研究未必能提高效能。对我们来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去减少工作中的困难,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且确实重要的工作,然后以最佳方式去完成它。这比高效率地去做偶然碰上的随便一件事情要重要得多。(10)要寻找可能的替代者人们从事某项事业,完成某项工作,并不是事无巨细,凡事概不求人,单凭一个人独往独来。高明的时间运筹者,不仅善假于物,而且善于用人。如果可能的话,请他人帮忙,也许会替你找出另一个节省时间的方法。美国某大企业一位年轻的老板就曾经请求一位效率专家为他咨询,他刚从父亲那里接替工作时,尚能轻松地经营,但后来即使每天晚上把公事带回家,都无补于堆积如山的工作,效率专家跟他一起到办公室,了解了他的工作方式后,很快将问题的症结告诉他:任何事情你都尝试着自己做,别人根本没有插手的余地,你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琐事上,反而把重要的经营工作忽视了。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以后,年轻的老板才逐步摆脱困境。这对我们或许是有启发的。(11)要做到休作有时会工作的人往往都是会休息的人,大凡成就卓著者都有独特的休息方式。很多伟大的、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不仅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且还有时间从事业余爱好。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大师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音乐活动而影响其科学工作;数学大师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等人每天散步大大有益于数学研究。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连续工作时间太长,会丧失头脑的清醒和独创性。大多数人的休息是娱乐或变换兴趣,以防止变得迟钝、呆滞和智力上的闭塞。这比那些忙忙碌碌的低效劳动者不知赢得了多少劳动奋斗的时间,更不要说那些因长期疲累而积劳成疾的英年早逝者!如果平日适度的休息能够让他们多活10年、20年,那么由休息而获得的这段不算短的工作时间又何尝不能说是创造时间呢?关于人的懒惰的特性,古今中外都以之作为人的共性之一加以鞭挞,不少君子以只争朝夕而自勉,对许多“今日复明日”的懒惰行为提出批评和讽刺。为此,古人指出,人要成为君子,就要努力克服自己在品行上的缺点,身体力行地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要成为君子,就要以勤奋作为行动的第一要则,克服各种人性的缺点,实现人格的圆满和完善。所以君子不以小恶而不改之,不以小善而不坚持。如何克服人的懒惰心理呢?克服懒惰的最好办法就是强迫自己去做懒得去做的事情,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尽快做出决定,让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迟疑和退缩;二是将你要做的事情公诸于世,利用周围的人和大众舆论来监督自己。尽快决定的方法对于习惯拖延的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老张是个50岁的中年男人,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凡事都拖延。本来他极想成功,但什么事都不能准时完成,结果经常为积压下来的工作而痛苦,最后几乎因为拖延这个恶习失去了工作。但几年以后他却成了一家旅游公司的总经理,别人问他使用了什么计谋,他娓娓道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坐在一家避暑旅馆的走廊上看书,无意中听到一个人在和他的家人谈话。这位做父亲的人决定不了,该在当天下午还是次日上午去驾船,这天气候很好,第二天或许更好。孩子们很想立即出发,而那父亲却还是唠叨着,现在去还是明天去。这个人的犹豫让我感到不耐烦,心里骂他:‘为什么还不快做决定,这个美丽的下午就快过去了。’忽然我一下想到,这不也正是自己的毛病嘛。我办事不成功不在能力方面,而是在做决定上。有些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复杂。意识到这一点,我从此改变了行为方式。我对自己说:‘要是我不愿意立刻就做一件事,那么我就要求自己立刻去做并决定在什么时候才做,而到时就非做不可!’几年来,我就是这样督促自己,用‘赶快决定’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使自己获得成功。”老张说得不错,正因为生活复杂、千头万绪,所以尽快决定自己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取得成功的道路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公之于世的方法特别适合于那些因为胆怯和退缩而最后懒于行动的人,日本的滑雪运动员三浦雄一郎就是这种人。因此他被朋友们讥为“吹牛皮的阿雄”。他从一开始就大言不惭地到处找人吹牛皮,说什么“我要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我要从富士山的最顶端滑下来”等等。他的牛皮越吹越大,他的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完成自己的承诺,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真的完成一次次壮举。对此他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其实我对自己毫无信心,心中老是充满着懒惰、懦弱、退缩的念头,这个时候我就不得不开始找人吹牛。”只做不说,能真正做到这点的人可能太少了,就连三浦雄一郎这样的优秀运动员也不行。一般的人不具备超强的坚韧性和巨大的行动能力,很难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因此,不妨学学三浦雄一郎的做法。为了克服虽下了决心,但在困难时却因没有人约束而最后放弃的弱点,可以在别人面前宣布的目标,这可算是一种能使决心真正付诸实践的有推动性的技巧。懒,是人们对于行动退缩和迟缓的概括,其实,真正因为害怕出力而变懒的人不多,绝大多数懒人是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畏惧和顾虑,所以,治懒的办法应该是根据懒的心理原因加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