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适合的部队
作者:风雪云中路      更新:2020-05-18 07:54      字数:3614
  抗日之我为战神最新章节!
  李明峰眼下虽说没有突袭北宁线的想法,但是虚张声势,大范围的调动敌军还是他的重要思路.兵力同样有限的日军只有调动范围越大,暴露出来的弱点才越多。一向都是人为攻击才是最佳防御的李明峰,是不会老实的按照上级的命令,将战场限制在努鲁儿虎山区的。
  对于李明峰这个本身就是不安分的家伙来说,将战场局限于某一地,尤其是过于靠近自己后方,等于变相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兵力有限的自己,如果一味的争夺浅纵深,争夺前沿地带,那么在这么大的战场区域,自己得需要多少兵力,才能够满足需要?
  打出去,利用敌军在辽西纵深战场上兵力同样不算充足。在此次反击之后,纵深敌军整体部署态势,已经由线转变为控制点。整个纵深防御,已经留下相当多的空白,调动一支部队深入敌后,大范围的穿插调动敌军,创造更大的战机。将整个辽西变为他的战场,才是他最真实的想法。
  而实际上对于这种向敌军纵深穿插,独立活动的战术,在李明峰看来,挺进军出身的部队无疑是最适合的。这些部队久在敌后作战,独立生存能力强,干部的独立作战意识也强。即便遇到危险,将拳头松开在攥起来的能力,就连当初分散游击的老抗联都远远不如。
  手机看哪家强? 手机网
  能打能跑,能分散但更能集中。再加上高级指挥员的独立作战意识,以及极佳的甚至连抗联也比不上的山地长途奔袭能力,几乎这种大纵深穿插作战的首选。挺进军部队的长途奔袭能力,李明峰可是亲眼所见。
  去年年底,挺进军在整训的时候,曾经在一次战术演习之中,一个团携带全部的武器装备,在山地情况之下一天一夜强行军二百四十华里。虽说背包都丢掉了,但是全部的武器弹药全部携带着。
  就连加上枪架八十多公斤的九二式重机枪,都没有丢掉不说,还携带了两门八二迫击炮。这些武器和配置的弹药,都是靠着人力携带的,并没有依靠任何的马匹。当时李明峰在得知这个数字之后,吓了一大跳。
  要知道即便他的一师随机抽出一个团,一天一夜在山地强行军二百余华里,也并非是做不到。但是恐怕在没有畜力的配合之下,高射机枪以上的武器都只能暂时放弃。即便是抗联制式的十二毫米高射机枪的总重,也就与九二式重机枪差不多。
  这么长途的奔袭,各级指挥员必须要考虑到部队的体力,能不能在抵达作战区域之后,立即完成展开。一旦体力耗尽,抵达作战区域无法完成立即展开,那么这种长途奔袭对于作战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战局历来都是瞬息万变,不能展开反倒是很容易被敌军反包围的。
  但挺进军的这个团,在奔袭途中虽说也有大量的掉队人员,但是在抵达目的地之后,建制保持完整,部队依旧有立即转入作战的能力。这一点,让李明峰相当的佩服。至少他的部队,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长途奔袭以及敌后分散活动能力极强,都是李明峰认为挺进军部队,是最适合这种敌后穿插作战的主要原因。至于他手下的抗联部队,更为适合正面突击,与浅纵深的穿插迂回包抄作战。
  最关键的是这些部队,常年的敌后复杂环境之下活动。对敌占区短时间之内的政治动员和宣传能力,远不是现在已经有了完整的,现代化征兵制度的抗联可以相比的。这一点从去年热河战役期间,挺进军在热河战场活动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动员了大批新兵可以看出来。
  抗联的补充兵员制度,是建立在完善的户籍制度之上。根据地内所有的青壮年,无论是学校还是工厂,乃至所有的乡村,只要在户籍上的四十岁以下,十八岁以上身体健康的青壮年,都要受严格的义务军事训练。
  在完成第一年累积两个月的基础军训时间之后,全部编入预备役名单。中学生在中学一年级开始,便有军事体育课程。待到年满十八周岁之后,在编入预备役名单。如果持续升学,除非被选派出国留学,否则这名单上他的名字一样要保留到四十岁。
  当然按照抗联的规定,不到最后一分钟,大学生、高中以上的毕业生、各级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一律不在每年征兵的名单上。这些人的名字在预备役的名单上,实际上是单独列出来的。
  同时乡村以村为建制,设立民兵排。以乡、区两级,视当地人口数量设立民兵连、营,以县建制设立民兵团。在城市也以街道和工厂为建制,分别按照工人数量的不同,设立民兵营连排等建制单位。
  乡村在乡一级,城市在街道一级,工厂超过五十人以上,都设立有连级武装工作部。县一级,设立有营职武装部,由地方军分区负责。统一负责新兵动员、民兵也就是预备役人员的训练,储备武器弹药以及军装。
  这些武装工作部,所有的干部都是现役官兵。这些官兵虽说基本上都是因为伤残,或是其他某些原因,已经无法在上战场,但是都实际作战经验丰富。在部队之中至少担任过班长职务,熟悉作战、带兵。
  而所有民兵建制单位的人员,都是预备役名单上的人员,平时作为民兵参加训练。一旦需要,立即成建制的补充进入部队。即便未征兵,但每年也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轻武器的拆卸、射击、白刃战战术,基础的步兵战术,都要进行训练。
  一旦形势恶化到总动员的态势,这些预备役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补充进入部队。每年征兵数量,由抗**部根据部队作战伤亡,以及部队扩编需要,拿出一个完整的数字。在统一按照各地人口基数可以承担的数量,分配给各个省、专区、县。
  而一旦在战场上解救出大量的劳工,则从中动员一批之后,在总数上减去相对应的数字。抗联的征兵,有着完整的体系和规定。正是有了完整的征兵体系,抗联各部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再自行招收兵员。规定也不允许自行招募兵员,所有的新兵都是由总部统一分配。
  这种情况可以保证部队得到稳定的补充兵员,部队的建制统一。不至于出现有的部队兵力过多,三千多人的团,上千人的营。而有的部队兵力不足,同一个建制单位,兵员数量多少不一样的情况。
  一个团该有多少兵力,就有多少兵力。而不是搞的有的一个团兵,甚至有其他部队两个团多。有的团却是实打实的,就是一个团的建制数量。所有的补充兵员数量,全部由总部军务部统一掌握。
  即便外线作战,按照总部要求动员作战区域民众参军的时候,也要在返回的时候,将这些新兵统一上交总部。为了避免因为某些原因,在这方面工作出现懈怠的情况。每次外线作战,参战部队都要按照建制分配动员新兵数量。
  这种政策,在抗联已经实施两年。虽说保证了部队补充兵员及时,部队兵力数量均衡,没有出现建制相同的部队,兵力数量却天差地别的情况。但也出现了另外一个情况,两年的时间下来,抗联各部几乎都丧失了挺进军各部那种突击动员扩军的能力。
  所以李明峰非但不在乎建平西战场的那个旅,未经请示擅自将原计划佯攻叶柏寿后续计划由虚变实。甚至还给那位疯子老兄,变相的在原有的计划上加了一部分码。大笔一挥,将原来直插叶柏寿的想法,改为实攻叶柏寿,进而威逼并钳制朝阳。
  将原来的留下来警戒建平县城方向的一个营,也命令其南下配合正面作战。他这么做,除了是为了更大范围的调动敌军之外,其实更多的还是为了新惠部队隐蔽偷袭北票,创造一个有利的,尽可能速战速决的战机。
  既然有人主动送上门来,来执行他大纵深穿插的想法。那么早就这个想法,但是总是担心挺进军两个旅搞出太大伤亡,不好向一号交待。而抗联在热东战场兵力又不足,始终没有敢兑现的李明峰,如果不借坡下驴,那就不是他李明峰了。
  不过多少有些不放心的李明峰,给突袭北票和叶柏寿的两支部队回电的时候,都再三的告诫他们。在行动上,一定要快猛结合。该进的时候,要大胆的进攻。该收缩的时候,一定不要拖拉。无论在任何情况,都要注意当机立断四个字。
  该撤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快。无论是那一个方向,行动都要果断。无论是攻坚,还是撤退,下决心的时候都要果断,绝对不要被敌军黏住。眼睛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敌军看,在作战的时候,要多向自己周围看看。一旦战事不利,立即撤回来。
  拳头能不能打出去不是问题,关键问题是在需要的时候,能不能快速的收回来。这一战,李明峰别的担心没有,就是担心放出去的部队会不会让敌军给黏住,这是他唯一的担忧。至于别的方面,只要奉天西北战场还在打,他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既然整个战场现在已经是乱战一团,那么就干脆的将这已经被搅浑一汪水搅合的再浑一些,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浑水摸鱼。至于建平战场,既然日军主动上门来找茬了,那就集中兵力先打建平东北战场上的日军。
  而对于李明峰上报的作战计划,杨震与郭炳勋并无任何的异议。当初将这个家伙派到热河战场,就没有指望他老实的呆着。他能老实在热河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算是很难得了。况且他这次想要将动静搞得大一些,也符合总部的战略意图。
  杨震给李明峰的回电上边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将动静搞得越大越好。但要求他注意尽可能减少部队伤亡数字,不要将部队伤亡搞的太大。同时提醒他,总部现在无后备力量增援他,也无法给他提供空中支援。也就是说热东、辽西战场,就只能靠他李明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