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无奈脚踏两只船
作者:
任宪宝. 更新:2022-02-04 14:52 字数:1677
要学会“脚踏两只船”。
说到“脚踏两只船”,大概我们就会说,这不是两面派的做法吗?
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其一,两只脚踏两条船,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其二,我们所说的“脚踏两只船”是指在你的职场中绝不能走钢丝,而是与“一棵树上吊死”相对而言提出来的。
如果说“脚踏两只船”不对,那么,请问“一棵树上吊死”又对在哪里呢?
那个世界上有名的走钢丝的专家,法国的奥塞多维亚先生,据不久前的体育新闻报道说,已经在走两座什么山之间的钢丝时被摔死了。正是这位声名赫赫的奥塞多维亚先生,1997年曾走过固定在三峡两岸之间的一根钢丝,走过无数次世界著名高楼大厦上的钢丝,可他最终还是粉身碎骨了。
在职场中,我们不要学奥塞多维亚先生――至于其它方面另当别论。
我们不能跟定、跟“死”一个领导。因为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领导人之间的关系都极为微妙,或者变幻莫测。领导与领导之间甚至情若冰炭,势同水火,而如果你又同时与两位领导共事,你就不能不考虑“脚踏两只船”的问题。如果你不这样做,而是相反,一旦有什么闪失,那么任何的一位都足以把你“捏”死,或者用小鞋把你“逼”死。
而且,你踏两只船还要踏得巧、踏得妙,否则极容易翻船。你不能一开始就表明这样的态度:你们两个之间的事我哪边都不卷入,哪个我都不想得罪。
这样的话,他们两个可能都不会对你有好感。或者认为你明里这样说,其实是和另一方暗中“勾结”,或者认为你就像故事里的蝙蝠一样,是个骑墙观风的家伙。结果你就真变成了故事里的可怜的蝙蝠,个个都不要你,个个都不理睬你,什么好处也轮不上你了。
明智的办法应该是,要尽量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至少不要在他们中间煽风点火,扩大事态。而且要经常和他们谈谈心,表示自己很为难,受尽了“夹板气”。
如果甲领导叫你做某事,你明知乙领导会反对,那么你就主动跟乙领导谈,这是谁要我照他的意思做的,你看怎么办,或妥不妥。
在这种情况下,乙领导就很容易理解你的苦衷,即使你照甲领导的意思去做了,他也丝毫不会因此忌恨你。他会觉得,做这样的下属不容易。或者是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乙领导坚决不同意甲领导的意见和做法,那么,他也不会把这个问题推给你,他会直接找甲领导交涉。或者乙领导不找甲领导交涉,而是把这个难题推给你,那么,你也应立即与甲领导沟通意见,说明乙领导的态度,并向甲领导请示怎么办。
你只有这样“乖”一点,才不至于成为双方权力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才有可能左右逢源,为自己铺起一条金光大道。
而有的下属却不会这么做,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属于某一方,或甲或乙,然后跟定一个领导,他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弄些小人的伎俩,故弄玄虚,加剧两个领导之间的矛盾,以“邀功请赏”。既然你“生’是某方的人,那么,你“死”也是某方的鬼了。一旦你的“主子”有事,你这个做“奴才”的立即也得完蛋。或者你所跟定的领导一旦调往其它地方或单位,你也是第一个被铲除的对象,而且没有人会同情你。
既要站队,又要“脚踏两只船”,这会不会是矛盾的呢?
其实,乍听起来,“脚踏两只船”与“站队”是针锋相对的,其实并非如此。细心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是两者所讲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站队的意思侧重于你在职场上不可能置身于其特有的社会联系和这种联系的规律之外,你别无选择,必须参与。你不能像蝙蝠那样又不参加鸟的一边,又不加入兽的这一边或者自作聪明,过于投机,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为一个可怜的弃儿。
而“脚踏两只船”则侧重于要善于处理自己与两位和两位以上的领导之间的关系,善于协调、消除领导人之间的争斗、误解等各种矛盾,而不是像封建社会的臣子一样,只讲什么“忠诚不事二主”,过于强调自己与某位领导的从属性和依附性,而完全失去原则。明目张胆地搞宗派主义。搞山头主义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也会损害上级领导对你的印象。
一个简单的问题,都有着这么复杂的道理在其中。
这就是“站队”的辩证思维。
无论是“要站队”也好,还是“巧站队”也好,我们都应将个人利益和所在机构的利益、众同事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纯粹的个人主义是没有多大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