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市舶新街
作者:
牧云归 更新:2022-02-03 16:19 字数:2108
检验检疫署盖完章,你还得回市舶司衙门的海事署来,你得缴纳仓储费、货物市舶司抽分,到税务署缴税,然后再去旁边的保险署缴纳保险和船上一应人员的担保费,这一整套流程走完,你的船才能出海。
这其中公据(公凭)是一式三份,一份留海事署备案,一份商人拿着,另一份交给押船的船长。
公据后面留了很多空白栏,如果有外商在外还接应,后面的空白栏就不用填;如无外商接应,自行出海,船长需将所到国家(地区)采购物品的清单详情记录在公据上,回航时交由检验检疫署,之后到海事署办理缴税以及抽分,如有夹带隐瞒不报的情况,被检验检疫署查出,没收船只,连带所属商行的一应出海关凭也收回。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项担保费,这项费用是双向收费,自行出海的得为每位船员每人出十两的担保费,如果一切顺利,船上人员没有触犯别国法令、夹带私货等情况,保险署每人退回九两五钱;如有情况发生,担保费用不退。
有外商接应的本国商人得为外国商人船员出担保费用,也是每人十两;外国船员上岸后,遵纪守法,也同样退回九两五钱,同时外国商人上岸前也得为船员出担保费,处理方式也是同样的,所以说这是双向的。
这里面当然是基于监管的考量,出外面做生意的,代表的是整个大明的脸面,跑去别地犯法,丢的是大明的脸。
同样的外国商人来大明做生意,你是做生意,不是来当大爷的,也不许犯事,犯事一律按大明律法办,也不遣送,直接在大明处置,该坐牢坐牢、该流放流放、该杀头杀头,管你是哪国人。
至于收取的五钱银子则是滞纳金,我替你保管银两也是需要人工成本的,这得收回。
白长安心里有数,他所设置的种种都是在变相的收商税。
大明王朝商税一向是根不能动的弦,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就复杂了,得从太祖朱元璋说起。
太祖上位,由于从小生活的在水深火~热的农家,他从骨子里就瞧不上那些细皮嫩肉且以剥削百姓为生的商绅,故而登基之后他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采取重农抑商和轻傜薄赋的国策,因为瞧不上商人,所以他在商税上设定了定额征税法。
明朝前期,商税一直是五十税一,就是五十两银子征一两银子税。
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因为出海的开销加大,曾经将商税调至三十税一。
之后的皇帝同样不重视商税,商税又减至五十税一。
但熟悉历史和财政的人都知道,国家的税收是重要的财政收入,农业税的基数虽然大,但架不住全国土地兼并盛行下的农业税减少,不加商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来源,也助长了不法商人偷税漏税的恶习。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明朝的执政者普遍认为加商税就是与民争利,泱泱大国与民争利乃是有损国格的大事,万万开不了这个口子。
这便是腐儒害国的一个重要表现。
这其中除了少部分是读书读傻的,大部分都是商业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反对提高商税完全不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国格,就是为了他们自己。
所以如果公然在宁波提高商税,估计太子朱载垕就是再向着白长安也弹压不住这举国利益既得者的攻讦。
白长安开放港口后在商税这块严格按照如今的五十税一制度征收,但他可以巧立其他名目呀,这费那费的,他总有一套合理的且必行的理由在等着你来辩驳,这一套下来比征的那点商税可多多了,既得利益者明知道这是变相加税却无可奈何,后槽牙都咬碎了也只能干认着。
每每白长安在外面听到那些商家私下议他奸诈的时候,他都是呵呵一笑。
这种种的措施下来,出海进海的船只越多,做生意的人越多宁波府市舶司的进项就会越来越多。
而随着宁波府市舶司新街的开通运营,主要的商业区从宁波府内城转移到了北仑港口。
在他的精心规划下,这边成了客栈云集,小商品集散地,各式各样的土特产摊贩也应运而生。
获准第一批上岸的外商们在合作伙伴们的带领下来这边游玩。
相对之前的剑拔弩张氛围,这种平和的交流方式显然更受中外两方百姓的欢迎。
广为流传的红毛鬼子喝人血、吃人肉、拿人的头盖骨做酒杯喝酒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大家这才看到,原来红毛洋人除了高大健硕一些外,看到好闻好吃的小吃端上桌也会馋的流口水,也会看到有趣的东西笑得前仰后合,与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显然更容易促进大明底层百姓对洋人的了解。
上了岸的洋人也对中华的文化感兴趣,特别是看到大明的建筑有飞檐有斗拱,百姓穿着方面,还有那带有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
这种文化的交流是白长安乐意见到的。
唯有当大明的百姓在感官上对洋人不再存在疑窦、畏惧、视为魔鬼的情况下,从洋人那里学来的技术才能被当地百姓接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放洋人上岸游览毕竟是宁波首创,部分官僚觉得公然将洋夷带入国门乃是对天朝上国的一种侮辱,特别是洋夷们见到大明的官员不像当地百姓一样双膝下跪,仅仅只是弯腰施礼时,他们觉得无上的尊严受到了挑战。
一封封弹劾折子又雪片一样飞到了朱载垕的桌子上。
对于如今宁波的变化,朱载垕一直在关注,在白长安所不知道的角落总有锦衣卫的暗探在不停将情况汇报给朱载垕。
这位历史上被评为最为仁厚的明朝皇帝其实有着别人所不能及的聪明才智以及隐忍能力。
他绝对相信白长安的忠诚,却又不想当一个聋盲皇帝,故而一边听着白长安的汇报,一边派锦衣卫收集情报。
这或许又是那位政治高手高拱的主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