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王映霞:卖油郎独占花魁
作者:
默默 更新:2022-02-01 15:49 字数:3515
十四
王映霞
卖油郎独占花魁
如果没有前一个他
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
如果没有后一个他
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
历史长河的流逝
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
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我且留此一粒苦种,聊作他年的回忆
提起王映霞的名字,老一辈的杭州人都知道她曾是“杭州第一美人”。她的美貌为她带来了机会名声也带来了不幸波折。王映霞本不姓王,也许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而说起她的家庭则为更多人所淡漠。
王映霞的本家姓金,因为“锁”的繁体为金小贝组成,父亲便以“锁”字做为她的小名,暗含这个女娃娃便是金家小宝贝的意思。金锁一生下来便博得了众人的宠爱,虽然历经父亲早亡,但她仍承欢于外祖父杭州名士王二南的膝下,过继为他的孙女,自始便改姓为王。王二南亲自为她取了映霞的学名,也由此让她获得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王映霞幼年也算是承蒙家学,三四岁便进入外祖父开设的蒙馆读书,遍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启蒙书目。后来又进入了弘道教会女校接受西式教育,在她十五岁时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
当时的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可谓是中国新式女子学校的典范,许多江南名媛政界女杰皆出于此校。由于新文化伊始,北大学子毕业后多分散于外任教,所谓五四的新风和新文学也由这批北大毕业生带到了全国各大院校。浙江女子师范学校里就不乏这样的才俊名师。
王映霞的班主任便正是这样一位新文学的推崇者,在他的影响下王映霞读遍了鲁迅、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作品。也正是在她青春萌发的这个阶段,她读到了小说《沉沦》,而作者郁达夫的名字也深深地印刻在她的脑海中。
从小熟读圣贤书的王映霞对《沉沦》中大胆露骨的描写颇觉得有些难为情,而越是难为情便越对这书的作者产生了好奇。她并不知道几年后她会在偶然的机缘下见到作者本人,在世伯孙百刚的寓所中王映霞巧遇了与孙世伯同为留日同窗的作家郁达夫。
此时,郁达夫已有妻室,但面对如此活色生香的少女还是忍不住动了情。而王映霞时年未及双十年华,虽然才情赶不上陆小曼林徽因,但若论相貌姿色却丝毫不逊于她们,甚至在当时王映霞的美还让她有了“荸荠白”的称号。
郁达夫的原配孙荃也是书香门第,时年郁达夫游学日本,孙氏操持家务之余仅凭鸿雁传书维系二人感情,而那一手端正秀丽的小楷更赢得了郁达夫的多次赞誉,称其书法不知胜过多少晚清秀才。但即便是这样温雅贤淑才情兼备的女子终究还是没能拴住那位风流才子的心。
早在日本郁达夫便习惯了眠花宿柳的放荡生活,回国后几番成事不举心中正是苦闷之时,这个正值青春又活泼热情的王映霞便成了他的心之所向。于是便用情书情诗文字轰炸,果然这文字的原子弹让原本坚决不允的王映霞态度有了些微的松动。
那时三十二岁的郁达夫回国后,既没有成为鲁迅也没有成为郭沫若。他这个悲观的浪漫主义者,选择了沉吟于无数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虽有红袖添香却仍自饮自怜,过着苦闷文人的生活。在这场婚姻中王映霞是怀着几分对才子的幻想才同意厮守在郁达夫身边的,她选择嫁的是诗文里的多情才子,不过她并不知道她嫁的只是自己的一个幻想。
纵然再是“富春江上神仙侣”的才子佳人,也要回到现实的生活里。他们也曾度过一段神仙眷侣夫唱妇随的情浓时日,郁达夫依旧靠卖文过活,只是多了一份养活妻子儿女的责任。而婚后的王映霞也乐得过小日子,每日操持着饭菜为丈夫调养身体。
然而蜜月期一过,他们各自的性情也都显露了出来。郁达夫的爱酒爱寂寞同王映霞的爱社交爱热闹,便在无数偶然与突发的事件中成了这对热烈结合的夫妻关系破裂的诱因。这之间的传闻几多,时辰一久便变得人云亦云不可考证,自然大多数人怪罪的还是“红颜祸水”的王映霞。
这也是难免的,一个美人又正值青春年华,守着一个终日醉酒不归的丈夫,家中孩儿嗷嗷待哺,于是便觉得日子寥落命运不济嫁错了丈夫,找错了依托。她也曾想效仿林徽因的太太沙龙,做了个“风雨茅庐”,以期内心的孤寂能在热闹的社交生活和文人墨客的雅集中得到适当的排解。
只是男人内心总有些金屋藏娇的心理,更莫说是有些名声的文人骚客,谁堪忍得让自家的美娇娘登堂入室,让众人皆能领略到她的美艳风采。虽然最初并未有什么不堪的事件发生,但随之的猜忌讥讽便使得人物事件走了样貌,更何况王映霞婚前就是个个性开朗青春活泼的女子,虽然身为女流但也是个不肯吃哑巴亏的角色。
郁达夫越是骂得厉害,她越是如法炮制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你要说她风流,她便做定了这风流角色看你如何。终于这历时十二年的婚姻还是在一片报纸的文骂中宣告结束,王映霞最终还是离开了“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郁达夫。
我懂得把你失去的年华找回来,请你相信我
别过了名士郁达夫,王映霞的生活固然少了争执但却依然寂寞如初,虽然追逐她的名士风流从来不少,但内心里谁都不能理解她从始至终只想拥有一个幸福家庭的夙愿。纵然想一览芳华一亲芳泽的人不少,但谁都未曾想过要娶这样一个烫手山芋回家。
美貌成了王映霞的资本也成了她的负累,友人胡健中就曾说:“映霞和达夫初恋时年方二十,入世未深,因爱好文艺,又震于达夫的文名,又以达夫的抵死追求,遂坠入情网不能自拔。等到他们结合之后,现实的生活使映霞好梦惊醒,便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悲剧。”
文人的浪漫情怀演变成了敏感多疑,激情狂热遂成为寡情冷漠,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让她从一个不懂世情的少女,成长为了一个历世颇深的少妇。
和郁达夫分手后的王映霞如是总结了一个女人的心路:“对于婚姻,对于女子的嫁人,那中间的辛酸我尝够了,我看比大炮炮弹还来得害怕。我可以用全生命全人格来担保,我的一生,是绝不发生那第二次痛苦了。”
“既不要名士,又不要达官,只希望一个老老实实,没有家室,身体健康,能以正式原配夫人之礼待她的男子。”这是王映霞在接受她第二任丈夫,重庆华中航运局经理钟贤道求婚时说的话。
在两年的平淡相处中,王映霞逐渐接受了钟贤道的求婚。只因这男人允诺她,“我懂得怎样把你已经失去的年华找回来,请你相信我。”时年三十四岁的王映霞虽然蜕却了少女时代的娇羞,但天生的美人胚子却为她增添了更多成熟的风韵,她仍然惹人注目。
于是重庆社交界便盛传钟贤道拐了一个大美人的传言,众人的意思多有钟贤道便是那卖油郎独占了花魁,既有看热闹的也有真为之庆贺的。这场婚礼办得好不隆重,但凡山城有些名目的人物都一一到场,婚礼礼堂宴请了三日,往来宾客不断。
婚后,钟贤道果然实践了他的承诺,事事都以王映霞为中心无微不至,从来对己苛刻而对王映霞却舍得一掷千金。他让王映霞辞去了外交部的工作专事家政,本来便喜欢太太生活的映霞终于又可以安定了下来。“三日入厨房,洗手做羹汤”,也不必再为丈夫不归或是家中斗米愁煞了红颜。
过上平凡却踏实的生活的王映霞虽然也被人传出过与戴笠过从甚密的传言,但钟贤道始终相信妻子,也正是这份彼此的信任和扶持,让这对夫妇相濡以沫走到了生命的最后。
三十八年的夫妻生活里,无论是最初的富足还是上世纪50年代“三反”运动时的破落,钟贤道始终如一地对待王映霞,自己不抽烟不喝酒省下钱来不让王映霞受一点苦。1953年王映霞突然被拘留,起因是她在外交部工作时曾入过国民党,虽然只是口头参加,却还是让她饱尝了二十天的拘留生活。
关押期间,钟贤道竭尽所能地为夫人奔走相告探视送物,让从未受过牢狱之灾的王映霞挺过了这段艰难时期。在真相明了王映霞获解禁之后,钟贤道为了给王映霞压惊,又带她到苏杭地区旅游散心,让王映霞如同过了第二次蜜月一般。虽然筹备这次旅行让钟贤道日子拮据了许久,但他却一点也不让王映霞知晓。
用王映霞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个厚道人,正派人。我们共同生活了三十八年,他给了我许多温暖安慰和幸福。对家庭来说,他实在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祖父,好外公。”
然而无论是前夫郁达夫还是和她终老的钟贤道最终都先于她离开了人世,在人们说到那个时代的名媛才女时总是会提到林徽因张爱玲,而漏掉世俗且安于平淡的王映霞。她没有那么多的才情,也不伪装这份才情,她天生丽质却也不甘隐没在名士丈夫的淫威下,成为一个旧式妇女。
然而她的自我解放却注定是无法彻底的,同陆小曼一样,她并不想成为画屏上的女神供人瞻仰,她不是才女也不屑于做一个女强人。她要人间烟火要丰足的衣食,要男人孩子组成的茅庐之家。
她是无数普通女性的化身,却因为她的美丽又嫁给一个有名的男子,人们便硬要她背上一个贤德明妃的牌坊,偏巧她就是不买账,不要做名士夫人却做了个卖油郎的妇人,虽受万人指责却也乐得甘之如饴。王映霞,她便是这样活得真实且自在的女子,爱美爱物质也不假装文艺。最终她既得到了现世的安稳又让后人记住了她的芳名,比起那些乱世流落的红颜她实在是幸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