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居成为生活方式
作者:林夕      更新:2022-02-01 04:54      字数:1243
  当同居成为生活方式
  桑桑与男友在一起生活已经3年了,周围的人早已把他们当成夫妻,两人在家也老公、老婆的叫着,但是对外总是以男友、女友相称。问及他们何时结婚,两人笑着打呵呵,说为什么要结婚啊?这样不是挺好吗?大有将同居进行到底之势。起初,桑桑的父母担心她吃亏,一个劲摧婚,但并不见结果,反而惹得她不高兴,回家频率骤然降低,父母亦无可奈何,最后只得睁一眼,闭一眼,认可两人的同居生活。
  曾几何时,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还只是少数人的另类行为,被占强势地位的传统文化所不耻,只能偷偷摸摸限制在“地下”范围,但现在-仅仅几年时间,人们的观念大为改观,像桑桑这样不结婚而和男友一起生活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一个群体,一种生活方式。虽然目前来看,还远不能取代传统婚姻成为主流生活方式,但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给人以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因而越来越为年轻人所接受,成为婚姻生活的前奏或替代。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和赞同同居生活的人数比例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而在欧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个比例已接近半数,大有与传统婚姻平分秋色之势。
  与传统婚姻相比,同居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好处。首先,在享受两人世界欢愉的同时,给了双方必要的自由。同居不是一锤定音,而是双方互相磨合、适应的过程。磨合的好,可以继续,考虑正式结婚。当然,也可以不结婚一直同居下去。如果磨合的不好,彼此不能适应,那就及早分手,好和好散,省去法律上的麻烦。当然,感情上的创伤是省略不掉的。其次,同居是以“相爱”为基础,而婚姻是以“合法”为基础。没有那张受法律保护的“产权证”,同居双方需小心翼翼,用心呵护、维系二人关系,不能像国企员工,出工不出力,或消极怠工,除非你想被对方炒鱿鱼。第三,从经济学角度看,符合规模化、低成本原则。两人一起生活,可以共用一套房子、家具、家电,也就是说,享受婚姻生活的经济实惠,而又不必承担家庭成员的责任。譬如—节假日不用双双拜访姻亲,对方亲友的婚典也可以不出席,不仅省去应酬的麻烦,还可节省一笔礼金。
  前不久,一家调查机构在北京各大学抽样调查,对同居生活持赞同态度者占64%,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还高,这一点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从前一谈到同居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属于吃亏的一方,因此也就比较保守,多站在反对者阵营。现在女性一反从前,对那张曾一度视为安全与保护的“证书”反应漠然,这也说明女性解放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
  当然,就像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同居生活除了上述“利好”的一面,也有其不足和缺陷。譬如因为过于自由、缺少法律束缚而增加移情与背叛的机会,也会给某些游戏人生、不负责任者纵容、玩弄感情以借口,还可能带来私生子数量增加等社会问题。尽管如此,同居生活仍可看作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产物,经济的多元化必然带来观念的多元化,观念的多元化带来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无论是做为婚姻生活的前奏还是替代,同居生活都是男女双方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理性选择,其生活质量相对高于恋人直接步入婚姻这一传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