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还不赶紧跑路
作者:水木燕洛      更新:2022-01-25 05:01      字数:2777
  牵扯太多,杨铭是不能说走就走的,否则很容易被认为是叛出师门,那乐子就大了。
  想来想去,杨铭还是觉得,得有一个给自己背书的。
  老姜。
  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上,老姜都是自己的养父,那是要养老送终的!而且十几年下来的感情,除了老姜沉默寡言了一点,两个人相处的绝对没毛病。
  有件事一定要说一下,就是那把黑背短刀——老姜的绝活,至少是其中一部分,被他给弄到手了。
  为什么说是“一部分”呢?
  因为老姜的战斗力其实真的不好说,一身本事都在刑名功夫上,据说最绝的是一手“千刀万剐”的绝技······没办法,杨某人有些偏科,谁让老姜是从劈柴开始教的,杨铭独得了“一刀两断”的真传,也实在是可惜了。
  多插一句,杨铭觉得这玩意儿比长枪好用多了,至少阴人很方便。
  嗯······
  话说回来。
  杨某人属于那种,制定了计划就乖乖执行的人,想好了就去做。
  当天晚上,杨铭就借着跟老姜独处的机会,把事情挑拣着说了。
  当然自己静极思动去作死之类的事情不能说,只说是看不惯东洋人云云,现在又不想连累啥啥的······
  沉默~
  长时间的沉默~
  估计老姜也没想到,一个事十五岁大的熊孩子,居然能做下这等事来。
  受限于交际圈子,杨铭有很多消息都不知道。
  比如说:近藤顺二在异人界还是很有牌面的,他死之后,不知有多少异人在背后有过较量,又掀起了多少波澜······
  倒也不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程旭的身份比较敏感,从奉天巡捕房探长,到一个人只身远去,也是因为时间太巧,很是吸引了一部人的目光。
  但偏偏又没人能找到他,下面没有了······
  谁也没想到一个“身家清白”的十五岁的孩子身上去。
  结果现在倒好,老姜似乎也没想到,自己还有破案的一天。
  嗯······
  杨铭解释了很多,老姜其实都没怎么说话,但总的来说,有一点老姜还是同意的。
  “你不能在这呆了。”
  老姜颇为复杂的看着面前这个半大的孩子,他比杨铭更清楚现在外面乱成了什么样子。
  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当年有浪人当街挑衅杀人,划地为擂。
  当时的八卦门掌门还是宫先生的师兄,一人一刀,让个龟儿子血染当空,震惊一时······此后还不是再无踪迹?
  异人是修行之人,却不是修仙者,没有移山填海的大能,不可能自绝于世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最后还不是付之一炬?
  宫家既是异人世家,也是世俗门派,很多事也无能为力。
  先不管宫先生是不是愿意这么干,目前就杨铭和老姜两个人看来,总不能为了杨铭一个人,把整个宫家搭进去吧?
  正经人干不出这种事。
  那怎么办?
  还不赶紧跑路?
  第二天,老姜给宫先生拍了一封电报过去,具体的一句没提——这也不能在电报上说。
  毕竟电报这玩意儿,保密程度只能用“呵呵”来形容,价格也实在坑爹。
  好在宫先生这边也颇有默契,回信说,让杨铭到津门修行一段时间。
  总结一下,四个字:避避风头。
  谁知道东洋人那边是怎么查的案?万一就没他的事了呢?
  至于为什么要去津门······
  一来,津门离着京城很近,朝夕便至。
  二来,咱师父津门有人啊。
  形意、八卦同门之中,宫先生也是有几个拜把子兄弟的,“据说”都是过命的交情。
  真的是“据说”。
  据说是迫于时局,兄弟们各自打拼,如今分布各地······
  反正其中一位“五爷”离得算近的,就在津门。
  这位“五爷”师承八卦秘传,算是门中宿老,在津门武行坐头一把交椅坐了近十年,名声显赫······
  反正他没见过。
  。。。。。。
  两天后。
  杨铭独自一人,拎着一个皮箱,身穿一套样式普通的便装,隐在人群中,默默的登上了去往津门的火车。
  火车很快就启动,车厢里已经坐满了旅客。
  这个时候的火车一般分为一等车厢、二等车厢、三等车厢。这三种车厢舒适度、待遇、票价等差别明显,车厢设施当然也有差别。
  而从客车排列上来说,三等车厢一般紧挨着火车头,其次是二等车厢,最后是一等车厢。
  原因很简单,离火车头越近,震动越厉害。如果火车发生意外,也是越靠近车头越危险;此外,离火车头越近,火车煤灰飘得越多,弄得灰头土脸。
  所以有些身份地位的人,都不会去选择做二等或者三等车厢。
  能够在一等车厢就座的自然也不是平头百姓,这个时代的人地位非常悬殊,所以在等级上有很明显的区别。
  相对应的,一等车厢票价昂贵,简直坑人,如果没有意外,绝大部分百姓是负担不起的——包括杨某人。
  好在从赌坊转一圈出来,杨铭就不缺钱了,金钱开道,拿到一等车厢的车票自然是轻而易举。
  多说一嘴,平康赌坊还在营业,其中内幕深深,简直让杨某人脑洞大开······
  收。
  在这个时期,世道不清,来往之人财不外露的大有人在,车厢中倒是没人对杨铭中规中矩的衣着打扮有什么非议,自顾自的做着自己的事。
  毕竟是掏了钱的,这些旅客大多还是有些知识和文化,有些人拿出报纸和书籍,有些人低头不语,车厢里并不闹腾。
  民国时期的蒸汽机车并不慢,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大概也能有个一百多公里的时速。但是很可惜,奉天到津门一线还没到那个程度,火车的车速相对较慢,具体时速杨铭也没算过,但估计也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到地方。
  闲来无事,趁着旁边没人注意,杨铭的身体逐渐紧绷起来,借着衣物遮挡,在身体和火车座椅之间拉开一条缝隙,隐隐的扎了一个马桩,随着火车的“咣当”声轻轻起伏。
  他也实在是闲的无聊了。
  话说,这次离开奉天,这第一步就算是走出去了,从此可能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也可能是一步一擂台,总之再也没有这样安逸的日子了。
  他倒也算豁达,偶尔也安慰自己说,树苗要长成大树,就要跟其它的大树保持距离,固然将得到更多的养分,也要从此独自面对风雨。
  所以说,没事你说你装什么b呢······
  咣当咣当咣当咣当……
  呜……
  这个时节,天很早就已经大亮,
  津门的清晨,一辆火车照常驶进了车站。
  顺着人流走出来,杨铭打算先随便找一家旅店住着,再去拜访五爷。
  这个年代没有网络地图和手机导航,更没有网上酒店预定,离开了这些东西,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城市的杨铭,跟一个路痴没有两样。
  好在无论是哪个时代,这个城市里都有一群对街头巷口熟门熟路的劳动者们存在,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们为:老司机。
  摸摸兜里的钱,杨铭果断叫了一辆黄包车赶路,他倒也不挑,故意做出一副阔气嘴脸,张嘴就是“最好的”云云。
  拉车的是个相对年轻的车夫,精瘦而木讷,不善言辞,道路倒是很熟,拉车技术也不错。
  坐在车上,杨铭还有心情打量一番四周的环境,免得再来的时候分不清东西南北。
  1860年之后,津门就成了对外窗口之一,每天都有大量人口往来。
  当时的对外通商口岸大概有一百多个,这代表了多少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但凡有识之士都要骂娘......
  或许是时代的原因,杨铭却并没有那种感同身受。
  他总是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个局外人,这个时代对他而言,永远都罩着一层纱,停留在历史书中。
  所有的感情,都是一种直视历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