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作者:源子夫      更新:2022-01-19 19:35      字数:2052
  楚王府世子疑惊变 武昌城茂坚审冤案(3)
  方三儿歌声清澈,裂石穿云。在场的官员都是寒窗苦读出来的,听着曲子里的意思。也都不由的暗自嗟叹。
  而张炳忠却不咸不淡地顶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楚王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眼看着张炳忠想要往死里整楚王府。朱英耀灵机一动,将桌子上的酒壶拿了起来,拔掉了盖子,一股脑地都倒进了嘴里。瞬间酒意上涌,晃晃荡荡地走到了方三儿的身边,十分促狭地搂住,做了个嘴儿,在场的人或吃惊打怪,或掩面而笑。不一而足。
  朱英耀喷着酒气对朱显榕说道:“父王,今天诸位大人都在,我斗胆向您讨要方三儿,”说着,不等朱显榕回话,就拉着目瞪口呆的方三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一把按在了自己的膝盖上。
  经此一事,酒宴变得毫无趣味,朱显榕当着众人也不敢发作,只是一味地吃闷酒。而咄咄逼人的巡按御史张炳忠,也识相地闭上了嘴。
  方三儿被安置在了西厢。她是乐户出身,不管是王爷赐给世子,还是指配给哪个家人,都是她的命,反而没有什么反应。在朱英耀的书房里,却是另外一番情景。朱英耀看着屏风上的百蝶图,仿佛陷入了沉思。而作为幕僚兼好友的宋景荣,则摇着纸扇,反复思量着今天的事情。
  “世子,依我看,这件事还不算完,巡按御史张炳忠为了这一年的考绩,也会死追着不放的。这些御史们也是良莠不齐,乖觉的很,张炳忠就是这类人,在朝的官员他不敢惹,只敢欺压藩王。同样是御史出身,四川荣昌的喻茂坚,则更有御史风骨。敢硬着胆子碰大学士的霉头。所以,张炳忠这样的御史比较可怕。”
  “我所虑的是父王那里怎么说,今天虽然是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但是父王疼爱方三儿,是王府尽知的事情。难保父王不会大发雷霆。”
  “该来的躲不掉。又到了晚上请安的时候了,你不妨对王爷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我想,王爷权宜之下,也不会为难你的。”
  有了宋景荣的鼓励,朱英耀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衣袍,走出了别院,来到了父亲的书房。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朱显榕的书房却安静极了。朱显榕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父王,儿子给您请安了!”
  里面没有任何声音,也没有叫进去。朱显榕觉得心里没底,又说了一句:“父王,儿子给您请安!”
  “进来吧!”书房里传来了朱显榕不耐烦的声音。
  坐在书房里的朱显榕一脸的脾胃不和,他瞟了一眼朱英耀,语气又刁又蛮地说道:“当着外人的面,跟我要方三儿,现在方三儿在你的别院了,你还来做什么?”
  “父王,晨昏定省,这是规矩,今天也是事出紧急。我才出此下策。方三儿是父王的禁脔,等事情平息之后,自当完璧归赵。”
  “一个乐户而起,你若是喜欢,就送了你又何妨?我想问的是你的心!你是不是觉得我已经老迈,而你的弟弟尚在年幼,你惦记着我楚王的王位吗?”
  朱英耀原本还满脸的愧色,但是此刻,却忽然忽然被勾起了火气,他站直了身子,大声地说道:“父王,您可以剖出我的心看一看,到底是红的还是黑的,我一直在说,这王位我向来看不上,我也知道,您喜欢二世子。我这么做,纯粹是为了楚府世代的稳定!”
  “黄口小儿,你懂什么!当今万岁就是藩王入继,对于藩王的处境了如指掌,所以我被沈宝诬陷的时候,陛下圣明烛照,还我清白。而今年元旦,又下发了通谕,褒奖了我在封邑的作为。这些都是在宗人府记档的。你才吃了几年的白米饭,竟然敢管我的事?”
  “父王!此一时彼一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年在安陆府,当今万岁大才,尚且沉湎金石之术以自秽,如今已经是万乘之君,对于藩王想的什么更是一清二楚,安知元旦的通谕不是告诫和惊醒?”
  “你狂妄!你给我滚出去!我既没有屯练兵马,又没有网罗名士,不会招皇帝的忌讳。更何况,他在安陆府潜邸的时候,还曾豢养了三四个幕僚书伴。凭什么怀疑到我的头上?你给我滚出去。”
  朱英耀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父亲,楚王朱显榕,根本就没有将以藩王入继的嘉靖皇帝朱厚照放在眼里。自己的担心,他根本就没听进去!
  碍着父子之伦,朱英耀也是徒呼奈何。只能一揖到底,转身出了楚王的书房。
  从这一天开始,朱英耀劝谏自己的父王不成,只能是暗中行事,用一己之力护佑楚王府的安全。关于世子朱英耀的传闻,更是通天下都晓得了。什么彻夜欢歌不敬父亲,在花园中下象棋,以家丁为棋子,惹得王府天怒人怨。更有一些市井说书的,将汉江夺爱之事添油加醋,将方三儿说成是楚王朱显榕的侧妃。朱英耀欺父妻娘的说法,更是甚嚣尘上。
  果然,到了这一年的年底,御史张炳忠实在没有找到把柄,奏了一个“武昌知府接召谕前未曾净手”了事。
  然而,最让朱英耀挂心的,就是这一年的元旦日。照例,皇帝会通过宗人府下达通谕,训诫皇室藩王世子,这是题中应有之意。而今年的宗人府通谕,却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嘉靖皇帝先是十分诚恳地嘉许了诸藩诸王,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上,敬天守时,对下,教养子弟。朱氏后代繁衍开枝,不违太祖圣命,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紧接着,着重点了晋王府、秦王府和蜀王府,大肆地赞扬了一番。而最后,却话锋一转,说道:“楚王府世子朱英耀,我素知之,虽行事荒唐,但瑕不掩瑜,实乃朱氏后人的楷模。”
  看完了通谕上的考语,朱英耀像是丢了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