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天要收人
作者:瘾与小巷      更新:2022-01-11 19:16      字数:3078
  二月十三日,艳阳高照下的白沟河,垂下的“明”字旗,忽然被西南风吹得阵阵乱舞,且发出一阵阵急促的破风之声。
  在连绵百里、隐于山林溪涧之中的五军大营,其中军大帐虽然此时诸将云集,但帐内却异常沉默。
  这是由于诸将,正在消化斥候带来的“李景隆已率军过了紫荆关,正朝大军而来”的谍报。
  额头冒出细汗的张玉,听到了西南风吹进中军大帐所发出的异响。他心中的焦虑,顿时就少了许多。
  只见张玉气定神闲地对大帐中满头大汗的将领令道:“北平运来军资已在早上抵达军中,尔等立即去督促各营钱粮官(军需官),必须得在天黑之前,发放至每个军士手中”。
  待诸将应诺而去,张玉对仍跪在大帐的斥候令道:“你即刻前往水师大营,告知横海将军张武:北平今天送来的物资,令他在明天日出之前,必须将其发放至全体水师官兵手中”。
  斥候应诺告退而去后,张玉来到案前,拿起了今日白天收到的世子来信。
  再看到信中说:“虽然冬衣粮草早已准备,但之前没预估到鞑靼、瓦剌会在此时侵边,以北平、湖广以南(湘王地盘)、福建现有的军械制造速度,无法供应两场战争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而军械库的盔甲、兵器、弹药的库存,已经见底……”。
  以己方的物力,张玉清楚世子能做到源源不断为漠南、大同以及主力所在的白沟河提供军需物资,已是常人所不能及。
  张玉一直想不明白,世子究竟如何做到在战争期间,让北平的财政出现盈利。
  数字作假,绝无可能。
  在北平暂时征用商铺之后,为了商贾们继续力往一处使,世子早已将账目在大商贾的范围内公开。若作假,根本瞒不过这些行家里手。
  而且现在大商贾们还积极配合世子,若不能跟着一起发财,这对多数之事求财的商贾来说,不可能会有这种积极性。
  只能理解为世子的理财能力,世人所不能及。
  感慨完,张玉就开始调整,原来将李景隆军一举歼灭的计划。
  鉴于只有打一场伏击战的物力,而根据己方与敌方的优劣,再设计出一个让己方能以最小损失获取最大利益的伏击打法,对张玉来说,不是难事。
  张玉很快就酝酿出一个伏击战的初步方案。
  嘘了口气,觉得帐内闷热的张玉,走了出来。到了帐外,抬头看了一眼夜幕下的天空,发现其为彤色,嘴角绽放出笑容的张玉,用手抚顺了被越来越大的西南风吹乱的胡须。
  张玉已确定自己用不着再将精力放在建文军身上,他转而开始分析鞑靼。
  一生都在军中,张玉深知鞑靼内部此刻虽然矛盾重重,但是鞑靼完全可以借战争,来缓和内部矛盾。
  在历史上,以战争来缓和内部矛盾之事,屡见不鲜。
  而且在和林之时,张玉就知道在和林有不少人,余生的心愿便是复元成功。张玉不觉得,鞑靼内部那些意欲恢复前元统治的强硬分子,看不出此时正是他们恢复故元的千载难逢机会。
  鞑靼可汗坤帖木儿,也不可能想不到自己若是战胜燕军,他不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威望,还甚至可能成为中兴大元的明君。
  这种诱惑,对尚未服众的坤帖木儿来说,会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在坤帖木儿这种态度与强硬分子的支持下,鞑靼趁明内乱而全力南侵,张玉敢断定这是大概率之事。
  至于瓦剌,张玉认为其首领猛可.帖木儿派他们三个儿子率军前来,其目的绝非表面上的争夺部落。
  在张玉的了解中,猛可.帖木儿是一个相当务实的枭雄。
  这么说吧,若鞑靼能一举击溃燕军,张玉敢断定,瓦剌必是将来元军南下的主力;若鞑靼无力大破燕军,猛可.帖木儿就能归降于主上。
  因为向主上投降,不仅能借助主上去削弱鞑靼的实力,为瓦剌成为大漠最强积蓄力量外,还能得到主上实实在在的赏赐。
  至于降明会被人说成叛元,这种名声会有损失之事。张玉比谁都清楚,对猛可.帖木儿这种注重实际的枭雄而言,压根就不是什么事。
  所以张玉认为接下来的重心,得围绕着联合瓦剌,来应对鞑靼可能的大举来犯。
  想到这,想出去透透气的张玉一边向帐内走去,一边向守在帐外的亲兵道:“跟我来”。
  帐外守卫的张玉亲兵,一进来,就听到张玉令道:“速去开平,令我儿,不得公开或暗中去招揽开平城中、城外的瓦剌部落”。
  亲兵应诺而去后,张玉转向身后的地图。当他将目光停在地图中的大同之时,张玉心中问道,面对此时局面,主上会如何破局?
  在战与不战这种军国大事之上,鉴于自己只有建议权,定夺权在主上,觉得没必要在定计前就去细化的张玉,正准备去睡一会之时,他却听到帐外传来斥候越来越近的“紧急军报”之声。
  不待斥候进账,张玉便对门外亲兵令道:“再传各将,进账议事”。
  左军主将朱能与右军主将李彬一前一后进来,就在他们刚刚坐下,丘福、陈亨等将也一并进账,看到李彬既不跟他人打招呼,也没有任何人向李彬打招呼,张玉向李彬问道:“质文,右军将士的吃穿物资,可发放到位”?
  “回总兵,皆已到位”李彬起身抱拳回道。
  “坐下说话”,见自己眼神所致,其他将领纷纷站起回话都已到位,张玉点头地道。
  “此时已是子时,在午时时分,开平会率先点起狼烟”。张玉说完,见除了丘福、陈亨、朱能、李彬、火真、李远外,其他将领皆有色变,他又接着道:“此次若李景隆没有进入我口袋阵,我方不可主动出击”。
  李彬见张玉不再说话,率先问道:“总兵,若李景隆既不进入口袋阵,又不退兵,我们是否会与之相持?若与之相持,没有援助的漠南防线,能抵挡北元多久?若北元与李景隆联合起来,我们该如何破之”。
  看到众将齐刷刷地看向自己,张玉微微点头,他道:“此次李景隆出兵,多数兵士仍无冬衣。不管他是否进入我方口袋阵,是否就近与我相持,他都得面对他最大的敌人,即两三日后的特大寒潮”。
  “同样,这场特大寒潮,也势必影响鞑靼的动员能力。如特大寒潮过后,鞑靼若想大规模动员,在他们将无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牲畜死亡之时,他们压根就没有这种能力”。
  “至于你说,李景隆会不会与北元联合攻打我们?在京师那帮人认为他们对我们,可稳操胜券之时,他们不会答应的”。
  “那些人在冬衣都无法置办齐全之时,何以能对我们稳操胜券?”细想张玉的回答后,李彬再次问道。
  “各种谍报,都发放至各军主将手中,你们谁可以来回答质文这个问题”?见丘福不语,又见众将一脸疑惑,张玉看向了朱能。
  朱能多少有些得意地道:“去年十二月伪朝户部夏原吉已向兵部齐泰交付了全军物资,但这批物资有五分之一落于我方;至少五分之二被那些道貌岸然的奸臣贪了。
  “再加上军官死扣,这匹物资只有五分之一,落到贼军军士手中”。
  “而这些事,建文肯定不会从他信任的那帮奸臣口中得知。他继续稳操胜券,理所当然”。
  见朱能了解得如此透彻,李彬心中有些不舒服,就在他有话要说之时,听到张玉言:“各种谍报,陛下都要我等来读,就期盼着我们能做到事无巨细,而有备无患。”
  “所谓军国大事,实则是每一件小事汇总而来”。
  李彬平生只服四人,一为先帝,二为燕王,三为颖国公,四就是张玉。所以平日最烦他人说教的李彬,此时却罕见的一脸受教。
  “此时立春不久,但天气炎热得异常,这绝不正常。又鉴于中午突起的西南风,此时的彤色天空,完全可以断定将有特大暴风雪来临”。张玉脸上的儒雅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事出反常必有妖,贼军主将李景隆见天气炎热,见主上攻打大同,居然不顾冬衣不全,贸然率军来犯。”
  “之后我军坚守不出,让凌冽的白毛风,再给这个娇生惯养的无知小儿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再下这道军令之时,张玉脸上布满了骇人的杀气。
  “尔等最近养精蓄锐即可,待二月十八日,主上从居庸关回来后,我等再给贼军致命一击”。张玉下了最后一道军令。
  “末将遵令”,诸将齐声应诺。
  正值此时,特大暴风雪已临漠南。有在漠南水边的军士、牧民、商队生平第一次看到,河水正以他们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结冰。
  “天要收人了”。漠南不少人都如此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