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一路的足迹
作者:刘海峰6      更新:2022-01-10 00:32      字数:2454
  为期两天的云南昌宁思源现场会终于开完了,江海泽在会场上,不时的给老师们讲解他们的智慧课堂,双师课堂,由于他讲的激情澎湃,非常忘我,倒是吸引了很多老师驻足停留,越是人多,他就越是更加激情澎湃,负责现场拍照的摄影师看着江海泽如此投入的样子,赶紧拍下一张张照片,照片里的江海泽,正在双师课堂的易拉宝前给几个老师连比带划的用手势讲述着双师课堂,虽然,他对双师课堂并没有朱老师专业,也没有人教过他该如何去讲双师课堂,但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以及之前听朱老师讲过几次双师课堂,江海泽依旧是自信满满的讲解,他的气场倒是征服了在场的几个老师。
  按照之前的计划,在会议结束后,思源体系的销售和售前要开现场会进行复盘,但江海泽却接到了一个任务,不得不提前离开云南去海南,刚刚入职的销售王鹤在海南陵水有一个朋友,朋友跟当地教育局主管教育信息化的副局长关系很好,这次他的朋友也来了云南昌宁思源现场会,对未来教育的公司和产品很是认同,决定趁机带着王鹤去拜访海南陵水的教育局副局长,看看是能够做一些项目,而陵水刚好有一座思源学校,王鹤跟柳丹沟通后,决定派江海泽作为售前前去支持,一是陵水思源的事情,要给学校的校长进行专业的汇报,二是配合王鹤一起给教育局副局长进行沟通交流。
  江海泽乘着从云南昌宁到保山的大巴车,又从保山坐大巴车到大理,他已经把时间都计算好,下午可以游览一圈大理,晚上再从大理坐高铁到昆明,第二天早上,从昆明直接飞海口。
  从客运站出来,江海泽打了个滴滴车,让司机带着自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关于大理的记忆,江海泽停留在许巍和郝云的歌里,这些满腹情怀的歌手写下《温暖》,《去大理》,江海泽曾经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听着这些歌走过那一段段最为艰难的日子,他因此对大理充满了向往,觉得那座城市有他想要找寻的自由和理想,这座未曾蒙面的城市,曾给了他很多的精神温暖。
  他记得曾经在上学的时候,看到过大理的崇圣寺三塔,他还记得大理的洱海是景色很美的地方,以及大理的古城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只想去这三个地方看一看,一下午的时间,他真的把这三个想去的地方都逛了一遍,这次出差云南,算是再次了却了他的心愿,对于云南所有渴望的地方,他都一一的去过了,他觉得如今的这份工作对于自己最大的意义,就是可以借出差之名,把自己想去的地方都走了一遍,只不过这一路的所有美景,都是他一个人欣赏。眼中所有的美景,都不会再有人可以一起分享。
  跟着销售王鹤在陵水待了三天,江海泽已经感觉到王鹤的项目根本就不靠谱,就连陵水思源学校他们都没有进去,校长根本就不想见他们,因为没有商务上的关系,王鹤都无法联系上校长,两个人站在学校门口苦等了一上午,也没有踏进学校半步。江海泽呆在宾馆里无聊,他一直想去三亚看一看,而陵水到三亚坐高铁只需要半个小时,他便买了一张票,到了三亚,他再次看到了大海,看到了蓝天,而三亚的大海和蓝天,简直美丽的不像话,这些美景他之前都是通过别人的朋友圈看到,而如今,他终于可以自己亲眼所见。
  那些你所渴望的事情,都会在以后的岁月里,慢慢的实现。
  从海南回到北京后,江海泽开始写江西赣州信丰思源的标书,果真如王大龙所言,这个项目,柳丹还就真的给了王大龙,这样可以保证王大龙三个月内完成了两百万的业绩,可以留下来了,只是这个项目比较特殊,不用走公开招投标,走的是单一来源采购,只需要写一份标书,走个形式就可以,简单的很,江海泽在北京把标书写好,与王大龙一起打印封装好标书,两个人又从北京飞到江西,完成投标,晚上学校领导班子请江海泽和王大龙吃饭,江海泽吃了几口,又打了个车,从赣州赶往武汉,因为明天下午,他要和柳丹在孝感碰面,一起去大悟思源学校给局长汇报,江海泽之所以选择今天晚上去武汉,是因为他还从未去过武汉,刚好可以借这次机会去武汉,晚上到达武汉后,他又一个人沿着武汉的长江大桥从江的这头走到那头,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武汉大桥长江两岸夜晚灯火辉煌,江海泽的足迹,再次踏上了一座从未到达的城市。虽说一天两个省份和城市的奔波,但江海泽喜欢这份疲惫感,他珍惜每一次到达一座新城市的机会,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凌晨1点的晚风吹走了江海泽一身的疲惫,远处的高楼大厦上,激光灯闪耀着红黄蓝的醒目大字:武汉欢迎您!
  第二天早上,一个很早就在网上读江海泽小说的粉丝早早的来到江海泽的酒店,他要跟江海泽见一面,他欣赏江海泽的才华,几年前,自己就已经读了江海泽的处女座小说《那些年我追过的女孩》,后来加了江海泽的微信,两个人时不时的聊聊天,得知江海泽来武汉,说什么也得和自己崇拜的作家见见面,粉丝请江海泽吃了一份武汉的早餐小吃,又带着江海泽来到了黄鹤楼,江海泽看着面前的滚滚长江,看着身后的黄鹤楼,他想起了唐朝诗人崔颢的诗《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在他上学的时候,曾经跟着老师一起学这首古诗,那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以后的自己,真的会站在黄鹤楼的脚下,千百年前,诗人崔颢没准也跟他一样,站在过同一个地方,依江而望黄鹤楼。
  读者对江海泽很热情,关于江海泽的第一部小说,他依旧记忆犹新,追着江海泽问小说里的场景:“泽哥,小说里的那个苏兴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还有那个夏丹,她为什么会那么喜欢你?”
  江海泽倒是被这个读者问的有些感动,这部完本于几年前的小说,没想到他都可以一一的细数出小说里面的人物,而且可以清楚的说出里面人物的名字,场景。看样子,他真的用心读这部小说了,就连江海泽自己,也对这部小说有些淡忘了,这只不过是他多年以前的一些记忆和故事,而这些故事时隔多年后,竟然还会有人再次提起。
  他终于知道,写作的意义对于他来说,就是可以有人喜欢,有人铭记,有人感悟。
  读者把江海泽送到武汉站,笑嘻嘻的看着江海泽:泽哥,下次来武汉,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吃顿饭,喝一次酒,欢迎你再来武汉呀!“江海泽跟读者告别:“谢谢你今天能够抽出时间来跟我见面,早知道你是请假出来的,就不应该麻烦你了。”
  列车徐徐的驶出高铁站,江海泽回头看了看武汉,这座城市,他也算是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