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推波助澜
作者:我爱毛毛      更新:2021-12-30 19:49      字数:2028
  云飞扬对张继忠没有什么好感,但是他相信张远霄能够全身而退。于是,云飞扬的计划便修正了一些细节,他要求张远霄见机行事,一旦一击不中便立刻撤离现场,保证自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张继忠,那就要能者多劳了。
  即便最终行刺失败,云飞扬仍然相信老谋深算的张继忠一定会撤退回洛阳,张继忠武功高强,不会被俘成为别人的累赘,张远霄不愿意与张继忠合作,云飞扬早就心知肚明,张继忠的人缘很差,怪不得别人,到时候,张继忠只能自求多福了。
  云飞扬和韩勍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韩勍甚至经常邀请云飞扬来左龙虎军的中军大帐里面议事,每次去见韩勍,云飞扬都会带上自酿的“透瓶香”酒,在美酒面前,韩勍立刻就谈兴大发,他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所有隐秘事情都说给云飞扬听,只为了博得云飞扬那种看似惊讶的目光和言不由衷的赞叹,云飞扬嘴上不说,心中却在腹诽着,韩勍这样的人担任左龙虎军统军一职,将来,其前途很难乐观。
  在这一点上,云飞扬不得不暗自佩服朱温的胆量,朱温为何要把左龙虎军交给韩勍?难道朱温不晓得朱友珪与韩勍的关系?一旦韩勍与朱友珪发动政变,后果可想而知!
  对于朱温,云飞扬并不像李乐平那样对朱温充满了仇恨,在云飞扬看来,朱温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他这一生的传奇经历,已经是一个盗贼出身的枭雄所能达到的最大成就了,不过,朱温这个人在本质上依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盗匪。
  朱温居然会干出爬灰的事情来,他的人品太差,注定他建立的后梁只能是个短命的政权,最后被打着复兴大唐旗号的沙陀人李存勖所灭,无论是李存勖建立的后唐还是徐知诰建立的南唐,都存续了一段时间,可是,终究都未能实现一统天下的伟业,这只能说明,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没有哪个古代的王朝能够千秋永固。
  六月的洛阳城,盛夏的酷热已经令人难以忍受,这时候,一场看不见的斗争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六月初二那天,乔装打扮之后的朱友珪穿着便装,进入了左龙虎军的大营,会见了左龙虎军的统军韩勍,韩勍也猜到了朱温的用意,他当然不希望看到朱友文继承皇位,为了保全自己,韩勍便与朱友珪密议了一番。
  “朱友珪的野心不小!”云飞扬对李乐平如是说,他已经预感到朱友珪要大干一场了。
  李乐平笑道:“既然朱友珪要和朱温撕破脸皮,父子相残,我们也就省事了,至少不用考虑怎样才能解决皇宫里的侍卫了,我们不妨推波助澜,在朱友珪的背后推他一把,如果朱温不死,我们就给他补上一刀,如果朱友珪的兄弟们不拥护他,我们就助他一臂之力,毕竟,我们还要利用他逃出洛阳城,我总觉得朱友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弄不好,到了最后反而是朱友贞渔翁得利,可是,我们也不可能帮朱友珪做太多的事情,我们没有那个必要,那根本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朱友贞或许便是那只黄雀,随他们去吧,那是他们的家事……至于我们,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云飞扬笑了笑,对于后来的历史进展,他并不想告诉李乐平,对于这个女人他还是有些忌惮的,不能全抛一片心。
  张继忠对于暗杀这种行动早就习以为常了,一个武林高手如今在和别人准备着如何暗杀别人,他隐隐地有一种期待。
  已经六月天了,成都这时候早就热得像蒸笼一样了,中原地带还算稍好一点,偶尔有一阵山风吹来,原本燥热的空气也变得有些凉爽。
  四百多名骑兵在大道上行进,但却没有打任何旗号,这些骑兵紧紧地护卫着一辆黑色马车,所有的骑兵都穿着一身链甲,手持长枪,背着强弓,挂在腰边的箭壶里插满了闪着黑光的凋翎箭,这堪称是一支武装到了牙齿的精锐骑兵部队。
  从大梁到洛阳必须路过伏牛山,这里是个山谷,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埋伏地点,峰峦叠嶂,林海苍苍,由于这里的道路越来越狭窄,这支骑兵分出了一个由十人组成的小队,先行打探前面的道路是否安全。
  坐在马车里的朱友文和万氏正在窃窃私语,他们俩此刻的心情都很不错,只要到了洛阳城,他们就将是新的皇帝和皇后了,王氏这段时间里的付出总算得到了回报,如果非要朱友文说出一个他最忌惮的人出来,他认为这个人就是朱友珪。
  朱温更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禽兽,自从他开始为了变态的欲望做出了爬灰的事情之后,朱友文就认为老家伙已经疯了,朱温是盗匪出身,他原本是黄巢的部下,做出这样令人唾弃的事情丝毫不足为奇,黄巢的旧部秦宗权还以人肉作为军粮呢,更何况朱温杀人如麻,没有人敢违拗他,这足够成为他做出爬灰这种丑事的原因。
  张远霄知道现在依然不是和张继忠翻脸的时候,所以必须精诚团结,必须把事情做好,他没有指望过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手下除掉朱友文。
  张继忠和张远霄几乎没话可说,他冒着危险来刺杀朱友文,就是希望自己多年的夙愿能够如愿以偿。
  如果朱友珪代替朱友文成为后梁新的统治者,张继忠并不在乎,为了李乐平的前途,他必须要冒险,他自认为对付一个年纪轻轻的朱友文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那群骑兵簇拥着朱友文夫妇所在的马车,顺顺利利地来到了伏牛山脚下的山谷,就在所有的骑兵都放松了戒备的时候,路边的山坡上突然有许多箭矢如同雨点般的攒射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