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突袭
作者:我爱毛毛      更新:2021-12-30 19:47      字数:2028
  对于这些贫穷的农夫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赚钱的过程,在这兵荒马乱的世道,生活不易,他们没有什么赚钱的门路,遇到这样难得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以前,云飞扬总以为何西都是个银样蜡枪头,近期,在训练乡勇们的时候,云飞扬才发现何西都居然耍得一手好刀,由此可见,何西都年轻时必定是个练家子,他的武功还是很不错的,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他欠缺谋略。张远霄则是云飞扬请来的外援,虽然张远霄并不擅长在山地作战,但是他很善于使用弹弓。
  云飞扬曾经亲眼见识过,张远霄玩起弹弓来甚至可以做到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此刻,张远霄一点也不胆怯,反而有一种莫名的新鲜感,他的心情很欢快,两条长腿不知疲倦地在山路上腾挪。
  在张远霄的身后紧紧跟随着十几个乡勇,每个乡勇都背着弓箭,足蹬多耳麻鞋,他们的腰间还有一把县衙提供的制式横刀,他们主要肩负着远程攻击的任务。
  由于有霹雳弹这么一种恐怖的大杀器傍身,云飞扬对于这次战斗信心十足,不过,霹雳弹这东西并不多,只有区区几个而已,能动用霹雳弹的只有云飞扬。
  张铜山和榆大牛押解着秃头盗匪,紧紧地跟着云飞扬,秃头盗匪已经成为了这支队伍的向导,他将玉屏山上的情况供认不讳之后,就被张铜山割掉了舌头,免得他上山后突然给那些山贼示警,云飞扬相信,经过这次战斗,一定会抓到许多活口,秃头盗匪的利用价值已经所剩无几了。
  榆大牛瞥了一眼俨然成为这支队伍指挥者的云飞扬,心中很有些羡慕嫉妒恨,听说他与柳家大小姐的关系非同一般,张青青为什么对他还是那么亲昵?这次上山剿匪,自己一定要立下大功,那样的话,张青青以后或许就会对自己高看一眼。
  其余的乡勇,每人手中都持有一杆铁头竹枪,其实,即便是不使用铁头的竹枪,竹子削尖之后的杀伤力也是很惊人的,对于人体的伤害并不亚于铁头竹枪,相对于其他兵器,竹枪的制造成本很低,在瓦屋山一带有的是竹子,竹枪在油里面过一下就可以变得很硬,还可以在竹枪尖上涂毒,如果把竹枪尖部的中间凿通,刺入敌人的身体之后,放血非常容易。这些乡勇原本都是瓦屋山一带的农夫,这样的山间小路,他们从小到大不知道走了多少回。
  张铜山一边走,一边对云飞扬眉飞色舞地炫耀道:“想当年,我家祖上便是当年三国时期蜀汉无当飞军的最后一任统帅张嶷将军,那无当飞军在山地作战之中无人能及,天下闻名!现如今,老子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也来过一把打仗的瘾!”
  云飞扬闻听此言也不由得有些神往,非常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一支像无当飞军那样的劲旅,可惜,他对于行军打仗几乎一无所知,唯一的优势就是从后世里影视剧中了解到的一些军事知识,现如今,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云飞扬的后背上背着从后世带来的那个双肩包,里面放着几颗霹雳弹,他心里盘算着,必须在这次剿匪中多捞些战利品,不能让这些乡勇们徒劳无功。
  由于昨晚下过一场小雨,泥泞山路的越发难走,铺满枯黄落叶的山路非常湿滑,云飞扬有好几次险险摔倒,就连裤子上都溅满了泥水。起初,云飞扬还能勉强跟上张远霄带领的先头部队,到了后来,他这半个山里人渐渐地就没办法和那些经常靠一双光脚板在山中走路的当地人相比了。
  看着榆大牛有几分讥诮的目光,云飞扬面不改色,咬着牙跟在张远霄等人的后面,虽然他看起来狼狈不堪,那些乡勇却觉得满身泥水的云飞扬与他们打成了一片,这个细皮嫩肉的读书人令他们不得不间肃然起敬。
  到达山寨大门的不远处,已经到了弓箭和弹弓的射程,众人便暂时停住了脚步,云飞扬对张远霄打了个手势,张远霄会意地点了点头,取出了他的弹弓,他的弹弓大体上与弓箭的弓很相似,区别在于弓箭的弦是一根绷紧的直线,而弹弓的弦则是多了一个可以包裹弹丸的皮兜子,这种弹弓比树杈形状的弹弓威力更大,弓弦也能拉得更开,此刻,张远霄用的是金属弹丸,其杀伤力可想而知。弹弓的弹丸射出后的声音远远小于箭矢,非常适合用于偷袭。
  一个三连发之后,张远霄就得手了,把守山寨大门的三个山贼就连一声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就倒在了地上,众人见状顿时士气大振!
  “好了,赶紧冲过去,大家准备作战!”云飞扬将手一挥,当先冲了出去。众人立刻紧随其后。
  那三个山贼都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其中一具尸体仍然保持着怒目圆睁的狰狞表情,那脖子上有个弹丸大小的圆洞,鲜血汩汩流出,想必是被弹丸击中所致,另外两具尸体的脑袋被弹丸击穿,白色的脑浆和红色的血液正在缓缓地流出来,看起来触目惊心,张铜山看了之后差一点呕吐出来。
  云飞扬没有多说话,只是对张远霄竖起了大拇指,众人纷纷握紧了兵刃,由那秃头盗匪带路,继续快速前进。现在,玉屏山上依旧非常安静,或许直到这一刻,那些山贼们还不知道乡勇们已经摸上山了。
  没过多久,一座竹索桥便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据那秃头盗匪供认,穿过这座竹索桥,对面不远处便是匪首刘穿山的老巢了,这一点也得到了扶摇子的确认。
  古时候,在西南地区,有很多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湍急不易制做桥墩的陡岸险谷,常用的做法是在两岸都设置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以粗绳索平铺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