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定数
作者:
江影 更新:2021-12-22 11:53 字数:2083
“而之后,只要将你那个混账母亲给弄垮,你不过只是一条狗罢了,你以为你这个太子之位能在做了这么多坏事之后还能安枕无忧?云慕林,这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罢了!”苏九冬冷冷一笑,看着他的神色中满是嘲讽和厌恶。
“哈……哈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云慕林在听了这事情之后总算是明白了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突然就大笑了起来,脸部也变得越发夸张,神色涣散无神,显然已经将近疯掉。
他身为当朝太子,每日来精打细算的想要夺取政权,甚至为此事还处理掉了许多亲信,思来想去,却永远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败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女人身上。
他本来乃是一朝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转瞬间就落得个囚下犯的结果,一切都要归根于眼前的这个女人。
或许,这就是天命,若是他当初没有招惹苏九冬,没有逼得柳芸娘自尽,那……这一切会不会变得不一样?
云慕林早已经彻底绝望,觉得自己如今身处大牢早已无力回天,就连他的母后都难逃这一劫,剩下的只想着一心求死。
忽然之间,苏九冬这个女人在云慕林的眼中仿佛就像是一个恶魔一般,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
“杀了我,杀了我,你直接杀了我不是更好么,这样你就可以给你娘报仇了!”
他不停的笑着,直到笑得全身都没有了力气,身体一个踉跄,差点儿就倒了下去,神色已经绝望到了极点。
即使是这样,苏九冬也毫无半分慈悲,只是一脸冷色的看着他:“这是给你的最后一餐,吃完好上路吧!”
苏九冬将自己带来的盒子打开——这竟然是将军府门前那些流浪狗吃的剩饭,这些食物早已经馊掉了,甚至还传来一阵恶臭的味道。
这旁边,还有一条白绫。
云慕林在苏九冬的半强迫喂食之下,吃下了他人生之中最后的一顿饭,也是最屈辱的一顿,之后悬梁而死,这也算是给柳芸娘报了仇。
看着曾经看起来高不可攀的一国太子云慕林落的这样的下场,苏九冬心中丝毫没有悲悯,她再一次想起柳芸娘的死,那是她所剩不多的亲人,却被他残忍的夺走,如果当初不是他如此残忍,她现在也不会设计他落的这样的下场。
娘,您看到了么,女儿终于给您报仇了,您放心,以后我和安儿都会好好的,您不用担心,这一辈子能做您的女儿,我真的很幸福!
……
离开了大牢之后,苏九冬再次去了温知卿那里,准备处理好接下来的一片狼藉。
皇后被废除,太子也被人弄死在了牢中,整个朝廷可算是大变了个样子,最近各位大臣都是人心惶惶。
三皇子因为犯了事情,加上原本的势力也不是很好,如今朝廷之中的主要势力都掌握在了身为丞相的温知卿手上。
如此,温知卿的夺权计谋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随着云慕林的死亡,温知卿心中也多了一个计划,如今的他算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也是时候该将自己的身份给公之于众,实施最后的计划,他没想到这一天居然会这么快来了。
当朝丞相温知卿,竟然是前皇后之子,朝廷的真正太子!
很快,这样一个劲爆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京城,甚至比废除皇后和死了太子更加让人震撼。
这样一个消息传出来之后,那整个朝廷都是一片哗然,这接二连三的事件实在是让他们有些吃不消了。
在他们的印象之中,温知卿一直都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丞相,甚至不会去争夺一分权利,每当在各个大臣的宴席之中,身为丞相的温知卿也不会参与其中。
如今,居然爆出了这样一个消息,一部分的大臣信以为真,觉得这件事情的可信度十分的高。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这件事情完全是一派胡言,没有任何的证据可言,毕竟这前皇后可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可没说过有什么皇子。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情不过是一些有心之人的操作之时,温知卿却站了出来主动承认了此事,并且拿得出证据。
为此,各个角落的猜疑声也逐渐大了起来。
原本以为只要解决了云慕林,并且为自己的母亲报了血海深仇,夺权一事就是手到擒来,却不曾想到,皇后的余党竟然用此事来做文章。
其中,还不乏一些陷害的声音,说是丞相为了夺取政权,不惜陷害了太子,并且还命人去大牢里将太子杀害,从而斩草除根。
还有就是皇上的毒其实就是温丞相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陷害皇后,扳倒太子。
朝廷中整日都充斥着这些流言蜚语,顿时乱成一片。
丞相温知卿乃是前皇后之子——墙头草们都不敢接受这个消息。
正当众人摇摆不定之时,苏云澜站了出来。
“温丞相忧国忧民,不仅爱戴百姓,而且为人善良正直,又是青年才俊,有如此一位丞相,乃是国家之幸。”
“我坚信温丞相为前皇后遗孤,并且永远站在温丞相这一边。”
如此一来,众人又是震惊。
在他们看来,苏将军虽然英勇善战,却不与朝政,每当早朝的时候,苏云澜都是一言不发,但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候,竟然会果断的选择站出来,并且毫不犹豫的站在了温知卿这边。
这无疑是说明了,苏云澜心里有底,并且能够证明这件事情,所以才会想要在这个关头巴结温知卿。
再加上温知卿和苏九冬的关系很多人都知道,通过这一点也联想到了很多。
如此一来,众位大臣们也都深信不疑。
“鄙人认为,丞相大人乃是前皇后之子。”
“在下也一直支持丞相大人。”
将近一半的大臣都是见风使舵,纷纷站了出来帮温知卿说话,表示了自己站在温知卿这一方。
有了这样一出,那些猜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仿佛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