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故人再见
作者:萧小慎      更新:2021-12-22 04:43      字数:2080
  张孝忠在经过元载亲兵的检查后,由高崇文领着见到元载。
  元载上下打量张孝忠一番,笑着问道:“足下便是李宝臣的使者?”
  “正是。”张孝忠叉手回道。
  元载见张孝忠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心生敬佩。便道:“昔日听说足下以勇武闻名燕赵,与王武俊齐名。为安禄山麾下偏将,随其攻破九姓突厥,被提拔为漳源府折冲。后随安禄山叛乱,攻陷河洛。随李宝臣归降,深得他的信任。”
  张孝忠意识到元载是在试探,愈发恭敬的说道:“末将不幸为贼,乃是受到安禄山的蛊惑。后来幡然醒悟,追随李将军归降朝廷。在任上始终尽职尽责,以报国恩。”
  元载右手捋了一下胡须,笑道:“足下忠臣可嘉,适才本相有言语不当之处,还请足下不要见怪才是。”
  张孝忠连声说“不敢”,神情恭敬。
  元载看张孝忠应对的不卑不亢,觉得十分的难得。接着问起张孝忠此来的目的。
  张孝忠立刻拿出李宝臣的亲笔书信,由高崇文转给元载。
  元载拿到书信细细观看,说道:“李宝臣竟然为朱希彩求情,这倒是有些奇怪!”
  张孝忠道:“这并无奇怪。元相有所不知,我家将军与朱希彩素有交情。深知李怀仙为人酷烈,苛政猛于虎。为幽州百姓,未尝不叹息也。故朱希彩诛杀李怀仙,乃是顺天应人之举。”
  元载沉声道:“可是他们居然挟持郑王是何道理?”
  张孝忠道:“末将不知。但末将猜想朱希彩断不敢害郑王,请元相尽管放心。”
  元载眼珠一转,说道:“既如此,就请你们代为转达本相的意思。可授朱希彩节度使之职,但须放回郑王和左相。”
  “是。”张孝忠应了一声,见元载没别的事,先行告退。下去休息,然后于次日返回李宝臣的地方。
  而元载则是赶回长安城,等待好消息。
  相府内堂,王韫秀从元载手中接过他的披风,并听他说了遇到安思霖的事情,很是疑惑。
  “安思霖为什么要助你一臂之力?”王韫秀不解的问道。
  元载摇头道:“我也不是很了解,想来是不忍心河北百姓再次遭受兵祸。”
  王韫秀莞尔一笑:“昔日最大反贼之女,今日竟然成为心怀慈悲的道姑。真就世事无常,难以预料。”
  “谁说不是呢。”元载换了个自己舒服的坐姿,长出一口大气。
  他继续道:“有了这番献策,我敢担保郑王和左相不日即可返回长安城,而朱希彩的位置也能稳固。”
  王韫秀不解道:“如果朱希彩地位稳固,岂不是大唐的一大祸害。此人恐怕更加嚣张跋扈,无视朝廷法度。”
  元载笑道:“如果真是那样,灭亡之期不远了。”
  且说张孝忠回到恒州,面见李宝臣,并转达了元载之意。
  王武俊恼怒不已,气愤道:“我等中了元载之计!如果无法弄回郑王和左相,必定被元载怪罪。如果弄回去,则我等无形中受了王命,再难和朱希彩等合作。”
  李宝臣听了,也十分的生气。
  张孝忠却不这么看,叉手说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表面上是我们吃了亏,其实是成功向朝廷表忠心。如果我等执意对抗,恐将腹背受敌。”
  李宝臣又觉张孝忠说的有道理。
  王武俊很是生气,骂张孝忠道:“汝为节度使麾下裨将,不为节度使着想,却处处为朝廷着想,是何道理。”
  张孝忠回敬道:“我为唐臣,自然为唐谋划。但我深受大帅重恩,自然要为大帅将来打算。试问以大帅兵马,联结田承嗣和朱希彩能和朝廷对抗吗?”
  李宝臣终于同意张孝忠的话,派他去见朱希彩,请他们放李邈和王缙回来。
  朱希彩害怕朝廷大兵压境,反正能得到节度使留后,便同意了。
  该年十月,郑王李邈和左相王缙回到长安城。
  郑王被代宗狠狠的骂了一顿,不许他再出去惹事。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次年大历四年,这一年是公元769年,干支纪年为己酉鸡年。
  元载在京中接见各镇将领,正好接见了郝廷玉。
  岁月蹉跎,昔日英姿勃发的郝廷玉,今日也成了须发皆白的老人。
  郝廷玉这次入朝觐见是因为他被授予秦州刺史一职,特地入朝谢恩。
  元载见到郝廷玉就想起李光弼,不由得叹息不已。专门请他入座对饮,共叙友情。
  郝廷玉道:“末将垂垂老矣,已无能为力。怎能受到元相如此待遇,让我心中着实有愧。”
  元载道:“足下与我乃是旧交,岂能以名爵相论。”
  郝廷玉笑着摆了摆手。
  元载邀请他一起去视察神策军,看一看他昔日的部下。
  两人并辔而行,来到右神策军的军营门前。但见流民编练而成的士卒闻鼓则进、闻金则退,分分合合很有章法。
  郝廷玉激动道:“果然有临淮遗法的味道,不知是何人统军?”
  “大将李怀光!”元载笑道。
  郝廷玉捋须道:“此人的确人才难得,可以委任一方。”
  元载笑道:“你随临淮郡王大小百余战,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郝廷玉仔细回想,说道:“临淮郡王用兵甚严,闻鼓而进,闻金则退。不许任何人违反他的法度,因此用兵如神,平定叛乱。”
  元载问道:“你比临淮郡王如何?”
  “不及也!”郝廷玉直言道,“我身为临淮郡王部将,却始终难望其项背。我知道终此一生,都难以追之。”
  元载点头认可,心头想起李光弼,不由得叹息。如果他还在世的话,自己何必到处奔波,甚至要去西域。
  郝廷玉又道:“元相治军有法,施政有道。圣朝施政过宽,而公以猛纠。虽管仲乐毅,不及元相。近闻元相一直在整顿兵马,储备粮草,恐怕是要西征吧。”
  元载笑着点头。
  郝廷玉道:“如果元相西征,请带上一员小将,让他跟着元相历练一番。”
  “谁?”元载充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