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一封家书
作者:填海的精灵      更新:2021-12-15 22:51      字数:2500
  宋江哪好意思去看人家的私信,连忙推辞:“兄长羞煞兄弟了,即是家信,弟怎能僭越?不敢!不敢!”
  赵佶呵呵一笑道:“既是一家人,怎说两家话!贤弟是怕别人说三道四吧?贤弟一心为国为民,为兄心中清楚。让你看信是让你明白信中内容,也好为以后国家发展早做打算,并无他意。”
  宋江再三推脱,无奈赵佶坚持,只好打开来看。看完信件宋江大受感动,赵佶一出手就化解了朝廷和自治区的矛盾,信中他设身处地的为百姓考虑的多了。
  曾几何时,这位风流皇帝只知道寻欢作乐,哪管人间疾苦。如今体验了国破家亡,饱览了民间疾苦,也顿然醒悟,以民为天。
  在信中,赵佶先和儿子拉了几句家常,然后比较了自治区和其余州县百姓生活的差异,并希望他做一个拯救苍生的君主,让百姓都过上富庶的生活。
  而后用词逐渐严厉,说如今他应该励精图治,建设国家,不能听信谗言孤立自治区。自治区一直就是大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治区的权限有他亲笔签署的国书为证,是合乎大宋律法的,不应该有敌视情绪。
  如今他应该派人来自治区修补国书,自治区肯定会承认建炎朝廷的合法地位,同时也会将不菲的税赋交到临安。而杀戮士大夫和上书者有悖祖宗古训,不是一个清廉皇帝应该做的事情,立刻释放李纲,厚殓欧阳澈等人,并写下罪己诏,向天下百姓道歉。
  倘若一意孤行,他必定在自治区复辟,向各州县发文,取消赵构的合法帝位。
  最后他还说,他在自治区过得很好,孩子不必挂念,如果实在想他的话就努力治理国家,等国富民强他自己去临安看他。
  语气略带责备,看来赵佶被长子忽悠了一次,长记性了,他洞穿了高宗要软禁他的意图。
  看完信,二人继续喝酒畅谈,师师在旁边心花怒发,她还怕二人有解不开的结,不想她的担心是多余的。
  喝了一阵子,赵佶有些上头,对宋江道:“贤弟以后若遇到与朝廷有摩擦的地方,尽管以为兄的名义做挡箭牌!”
  宋江不解此言何意,赵佶接着道:“为兄有师师今生足矣!荣华富贵,权势倾天又能怎么样,最终只不过是一梦黄粱。为兄谢谢贤弟把师师托付给我,今生必不负师师。倘若贤弟觉得烦躁,我女儿柔福嫁给你做妾如何?”
  宋江大囧,看来赵佶知道了他和师师之间的事情,又听赵佶要将女儿许配给他时,不由脸红,忙道:“怎么可能?你我兄弟相称,你让我娶你女儿,嘲弄我啊?不过我见柔福也不小了,该是给他说一个婆家了。花尘至今未婚,一直陪我左右,我很了解他的为人,只是花尘乃布衣出身,怕和帝姬门不当户不对。”
  赵佶闻言幽幽一叹道:“当初京城破,满门皆为戎虏所囚,生不如死时大多人心中暗暗抱怨自己的皇室身份,若是平民哪有今朝的罪孽。可见高贵的身份只是悬在人头顶的一环虚荣,顶不了吃喝,挡不了灾难,或许还会成为灾难的发源处。如今身脱牢笼,倘若还要炫耀自己的高贵身份,会显得是多么的肤浅和荒谬!我都是一名普通百姓了,我的女儿就不是帝姬,有什么门不当户不对的,一切有贤弟做主!”
  宋江暗叹,岁月就是一把雕刻刀,当把一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剃去以后,才会出现一个真正的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一刀刀痛苦的人,是不会体会到这一点的。想不到一场浩劫,竟让一位纨绔帝王悟透了一切,变成一个真真切切的人。他放下了权势,放下了荣华,放下了那份帝王的尊贵,可能唯一没有放下的便是对李师师的那份爱。
  赵佶,师师的这份爱你最有资格拥有!
  姜还是老的辣!
  赵构看完父亲的信,不由感叹,虽然南北相隔,但自己的小心眼似乎父亲都了如指掌,信中所言犹如亲见。
  唉!
  看来只能按照他的指示走下去了,不然有可能因小失大。
  因为那句类似威胁一样的话,一直在赵构耳边环绕:“倘若一意孤行,为父必定在自治区复辟,向各州县发文,取消你的合法帝位。”
  知子莫如父。
  赵佶一巴掌就拍在赵构的命门上,吓得他连大气都不敢喘,内心里只哆嗦。
  皇位这东西真怪,以前赵构没希望得到的时候,他想都懒得去想,后来有希望得到的时候,他朝思暮想,如今皇权在握,他根本不想松手,谁想夺去就要谁的命。
  这么大的事情,赵构一个人拿不定主意,他必须和他的智囊汪伯彦、黄潜善商谈。王伯彦和黄潜善更怕赵构失去帝位,那样的话他俩就不是宰相了,二人看完信后,达成共识,就坡下驴,坚决执行太上皇的指示。
  因为这封信是赵佶的底牌,底牌只能亮一次,下一次亮出来就不灵了。
  只要建炎朝廷和自治区再次修补国书,他们把税赋上交国库,就证明自治区已经承认朝廷的合法性。
  倘若赵佶再次复辟,他就是谋反,因此现在遵从太上皇的指示就是断绝他复辟的路。而且这样做还会让天下百姓看到赵构遵从孝道,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同时自治区的不菲税赋,也能让他们畅快地花天酒地一番。
  赵构听完二人的分析欣喜若狂,有几个体己大臣就是好,什么棘手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果真如此,他何必冥思苦想要把太上皇诓到江南来,哪儿凉快就哪儿歇着去吧,你又不会影响朕的皇位。
  然而这样做也会让赵构名誉扫地,必须把皇帝置身事外,罪己诏不能写,但必须有人对这次流血事件负责任。
  命令向百姓放箭的将军王渊得负全部责任,他在没有得到允许的前提下,私自下令放箭,造成百姓伤亡,使得朝廷名誉受损,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罢爵、贬官、降俸。
  死伤百姓都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其内有文采的书生还可以破格进入太学学习。
  欧阳澈等四人爱国心切,但做法太偏激,触怒龙颜,围攻皇宫,已经触犯大宋律法,才致于受刑。
  今追赠欧阳澈等四人为秘阁修撰,子孙世袭,其作品《飘然集》也允许公开刊发。
  同时不管太上皇想不想来临安,请的样子还是要做出来,迎请队伍不可缺,让天下人见识皇帝的孝心。
  赵构一听更加高兴了,连称好主意。王伯彦又说也不能让自治区放任自流,必须对自治区进行限制,暗地里给宋江使绊子。给信王许诺京城牧,宗泽许诺副宰相,让他牵制自治区,给宋江添些麻烦。
  赵构言听计从,于是送李纲,迎太上皇,去自治区修补国书的三批人合成一股,声势浩大地向自治区进发。同时京城也大作花样文章,不明就里的百姓开始感恩陛下,孰不知这只是表面文章。
  而王伯彦又一次偷偷的笑了,皇帝就是他手中的枪,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的政敌刺中。耿南仲是第一个,王渊是第二个,谁会是第三个呢?不得而知,但肯定是谁挡他的路谁就是第三个,无法逃脱,躺着也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