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朝
作者:朱立春      更新:2021-12-07 16:18      字数:11578
  一、元朝
  一代天骄
  南宋北伐屡屡失败的同时,金国也因内部腐败而渐渐走向衰落。这时,北方的蒙古族却日渐强盛起来。
  铁木真出生于蒙古孛儿只斤氏族。曾祖合不勒统一了蒙古尼伦各部。后来,叔祖忽图剌和父亲也速该也相继做了尼伦的乞颜部首领。
  也速该英勇善战。在成吉思汗出生的那一天,也速该征讨塔塔儿部凯旋。为了纪念出征的武功,他给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真”蒙语的意思是“精钢”。青少年时的铁木真武艺超群,才智过人,远近闻名。为了重振家业,铁木真去找父亲的安答(结义兄弟)克烈部首领王罕。在王罕的庇护下,铁木真开始积聚力量,势力迅速壮大。后来,铁木真迁居到怯绿连河上游的桑沽儿小河,建立了自己的营地,铁木真被推举为部族的汗。
  成吉思汗像
  1196年,铁木真联合王罕,配合金国军队,在斡里札河围歼了反叛金国的塔塔儿部,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战后,金国封王罕为王,任命铁木真为招讨使,铁木真名声大振。此后,他又战胜了篾儿乞等部,攻取呼伦贝尔草原。1202年,铁木真彻底歼灭塔塔儿部,占领了西起斡难河,东到兴安岭的广大地区。1203年,王罕与铁木真反目,大战于合兰真沙陀(今内蒙古乌珠沁旗北境),铁木真大败。随后,铁木真重整旗鼓,发动突然袭击,大败蒙古族最强大的克烈部,王罕父子逃亡后被杀。
  1204年,铁木真征服蒙古草原上唯一能和自己对抗的乃蛮部的首领太阳汗。1206年,统一了西起阿尔泰山,东到兴安岭的整个蒙古草原。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头举行盛大集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随后,成吉思汗开始建立蒙古汗国的国家制度。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是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集团,拥有全部的土地和百姓。他按照分配家产的方式,将百姓和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弟亲族。成吉思汗推广了千户制度,将全蒙古的百姓划分为95千户,任命蒙古的开国功臣以及原来的各部贵族担任那颜(意为千户长),世袭管领。为了维护自己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成吉思汗还建立了一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人数达1万人的常备护卫军。这支强大的护卫军成为巩固蒙古汗国、进行对外战争的有力工具。
  成吉思汗还根据畏兀儿文字创造了蒙古文字,用这种畏兀儿蒙古文发布命令,登记户口,编订法律,大大加强了统治,推进了蒙古文化的发展。
  成吉思汗又任命自己的养子失吉忽秃忽为大断事官,负责分配民户,后来又让他掌管审讯刑狱等司法事务。成吉思汗还制定了蒙古法律“大札撒”,作为全部蒙古人民都要遵守的准则。法律的制定,对于安定社会,加强蒙古政权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蒙古汗国建立之后,成吉思汗开始向外扩张。他先后三次入侵西夏,迫使西夏称臣纳贡,并随同蒙古一同进攻金国。1211年,成吉思汗南下进攻金国,1215年,攻占了中都燕京(今北京市)。
  1219年,成吉思汗踏上征讨花剌子模的万里西征之路。1221年,成吉思汗占领花剌子模全境以及中亚的许多地区。1220年,成吉思汗连破花剌子模的要塞不花剌、撒麻耳干等城,花剌子模逃往里海一带,成吉思汗穷追不舍。1222年,血洗花剌子模中心城市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库尔尼亚乌尔根奇市)后,派军深入巴基斯坦、印度追击逃敌。之后,大军继续西进,征服了阿塞拜疆,横扫伊拉克,并于1223年跨过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打败俄罗斯与钦察联军,随后长驱直入俄罗斯境内,一直打到克里米亚半岛、伏尔加河流域、多瑙河流域。1224年,成吉思汗决定东归,1225年,回到蒙古,这场持续7年的西征终于结束。成吉思汗的西征,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蒙古灭金
  蒙古各部在金初一直受女真贵族建立的金国统治,金国统治者经常向蒙古部族勒索各种贡物,激起了蒙古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蒙古汗国确立奴隶制以后,奴隶主贵族掠夺财富的欲望不断膨胀;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开始发动南侵金国的战争。
  1211年农历二月,成吉思汗率众南下,开始了对金的侵略战争。蒙古军首先突袭金军要隘,金军士气低落,无力抵抗,金军守将仓皇撤兵。蒙古军顺利占领抚州(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东)后,成吉思汗率众继续追击,经过3天鏖战,金军损失惨重。十月,蒙古军过紫荆关、居庸关,前锋部队直逼中都(今北京市)。1212年春,蒙古军攻打中都时,遭到金守将完颜天骥的埋伏和夜袭,蒙军被迫撤军。
  1212年秋,成吉思汗再次南侵,攻打金的西京府(今山西大同市)。蒙古军队与金援兵元帅左都监奥屯襄部发生激战,金军全军覆没。蒙古军在围攻西京时,遇到金左副元帅兼西京留守赛里的顽强抵抗。成吉思汗在作战中身中流矢,再加上一时也攻不下西京,只好撤回阴山。
  1213年秋,成吉思汗又从阴山南下,一直打到怀来,与金尚书左丞完颜纲10万军队展开激战,金军精锐全部溃散,损失极其惨重。成吉思汗率军乘胜进攻,相继占领河北、河东广大地区,直抵黄河北岸。然后又向东攻占山东诸地,直到海滨,对中都形成包围之势。金国无奈,只好提出议和的要求,蒙古大军携带掠夺来的人口和财富得胜而归。
  1214年农历五月,金宣宗不愿再受蒙古军队的骚扰,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成吉思汗又立即派兵南下,进占中都。同时,蒙古木华黎部攻占金东京(今辽宁辽阳市)和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金国实力大减。
  1217年八月,被封为太师兼国王的木华黎,率兵出征,接连攻克太原、汾州(今山西汾阳市)、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潞州(今山西长治市)、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1221年,木华黎大军直指陕西,进攻延安,金延安知府固守城池,蒙古军只好撤退。1222年八月,木华黎转攻被金国收复的太原府,太原再次失守。不久,蒙古军攻占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
  成吉思汗放鹰捕猎图
  这是一幅中国丝绸上的绘画,狩猎是蒙古人重要的生活内容。在狩猎时,鹰是猎人的向导,它负责搜寻猎物,引导方向,所以蒙古人出猎时往往将鹰带在身边。
  1223年春,木华黎决定亲率大兵10万,先攻打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再取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但是在进攻的过程中,却遭到沉重打击,只好撤兵。
  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1229年八月,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窝阔台继位后,大举侵金。此次用兵,窝阔台旨在消灭金国。
  蒙古人征服史
  1205年~1209年,成吉思汗征服了西夏帝国,从1211年起,又开始了征服金帝国的战争。1218年,他打垮了屈出律。屈出律是原乃蛮汗之子,逃亡后,篡夺了地跨天山山脉的黑契丹的统治权。1220年~1221年,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剌子模王朝的领地(除花剌子模以外,还包括粟特、吐火罗和阿富汗)。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朝鲜于1231年被征服,对金帝国的征服也于1234年完成。1236年~1241年的一系列战争,又为蒙古帝国增加了欧亚大平原的整个西半部,还有伏尔加河畔的保加利亚人以及俄罗斯各公国(仅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和加利西亚除外)。1243年,拉姆的塞尔柱人被击败,并成为蒙古人的属国。开始于1251年的对宋帝国的征服,于1279年完成。与此同时,南诏于1253年被吞并,越南北部(一度)于1257年~1285年被吞并。伊拉克和伊朗的西南部在1256年~1258年间被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征服(1258年巴格达陷落并遭到洗劫,阿拔斯哈里发帝国至此灭亡)。在东南方更远处,占婆(越南北方南部的一个印度化的国家)于1283年~1285年间成为蒙古人的属国。缅甸北方在1287年~1303年间也被占领。
  庆阳之战、卫州(在今河南境,治所在辉县)之战、潼关凤翔之战后,1231年五月,窝阔台分兵三路合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中路窝阔台率兵攻陷河中府,左路斡陈那颜进兵济南,右路拖雷出凤翔,攻破宝鸡,直指汴京。经过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三峰山之战,金国军队主力损失殆尽,主要将领大多战死,元气大伤,灭亡指日可待。1232年一月,蒙古军队围攻汴京,虽然金国军民奋力保卫汴京,但金哀宗却逃到了蔡州(今属河南境),汴京、中京(今河南洛阳市)相继陷落。
  1233年,蒙古与南宋达成协定,协力围困蔡州。蔡州被困3个月后城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蒙哥即汗位
  1246年,太宗长子贵由即位,1248年初,他率大军离开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境内),向西征伐拔都。三月,贵由突然暴死于行军途中,其妻斡兀立海迷失摄政。1251年,忽里勒台大会,诸王按拔都的提议,共奉拖雷之子蒙哥为大汗,引起窝阔台系诸王愤恨。蒙哥将失烈门、脑忽、也孙脱等准备发动政变的三王下狱,溺死了斡兀立海迷失,巩固了权位。从此窝阔台和察合台两系力量受到打击。
  旭烈兀西征
  旭烈兀第3次西征,渡阿姆河,进入波斯境内。十一月平木剌夷。接着,于1258年二月,终破报达城,哈里发及其长子被处死,阿拔斯朝第37代至此国亡。其时由于蒙哥去世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旭烈兀决意不回蒙古,在所征服地经营,建立起一个新的蒙古汗国——伊儿汗国。这次西征也随之结束。
  四大汗国
  蒙古汗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发动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战争,在几乎整个13世纪,蒙古铁骑踏遍了东自黄河、西至多瑙河的欧亚大陆,使各国人民蒙受严重的战争灾难。这些战争,大致可分为西征和南下两个方面。成吉思汗在1219年~1225年亲自西征,在占领整个中亚细亚和南俄罗斯草原后,把这些地区分封给他的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成立独立的汗国。术赤的儿子拔都在封地上建立了金帐汗国,后来,在蒙哥汗统治时期,其弟旭烈兀出兵伊朗、巴格达、阿拉伯等地,在他征服的地区又建立了伊儿汗国,这4大汗国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征服大理
  蒙哥三年(1253年),忽必烈受命率师远征大理。当年冬,到达大理境内。大理相国高祥屯兵大理城固守。在蒙军的包围进攻下,大理城破,国王段兴智奔善阐(今昆明市),高祥逃至统矢逻(今云南姚安)被追杀。忽必烈迅即指挥四出略地,占领了除善阐以外的大理国土。1254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返,留下兀良合台率军戍守大理,继续征服尚未归附的部落。同年秋,兀良合台攻占善阐,俘获段兴智。大理至此灭亡。
  贾似道误国
  蒙古、南宋联合灭了金国以后,南宋出兵想收复开封、河南一带土地。窝阔台借口南宋破坏协议,向南宋发起进攻。从这以后,蒙宋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到窝阔台的侄儿蒙哥即位后,派他弟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军云南,占领了西南地区。1258年,蒙哥分3路进兵攻打南宋。他自己亲率主力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川),忽必烈攻打鄂州(今属湖北),另一路由兀良合台率领,从云南向北攻打潭州(今属湖南),3路的进军路线,都直指临安。
  警报一个接一个送到临安,南宋朝廷震动了。宋理宗(赵昀)命令各路宋军援救被忽必烈围困的鄂州;又任命贾似道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去汉阳督战。贾似道,字师宪,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嘉定六年(1213年)生于官宦之家。他少年时整天游荡赌博,不思上进,后来靠父亲的关系,荫补为嘉兴司仓。他的姐姐做了宋理宗的贵妃后,贾似道开始官运亨通,一两年内便由正九品籍田令升为正六品军器监,并于嘉熙二年(1238年)中进士。理宗还特别召见了贾似道,予以勉励。新任丞相的他,原本是个不学无术之徒,这一回,宋理宗派他上汉阳前线督战,他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忽必烈攻城越来越猛。贾似道眼看形势紧张,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了一个亲信到蒙古大营去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称臣,进贡银绢。正巧这时候,忽必烈接到他妻子从北方派人送来的密信,说蒙古一些贵族正准备立他弟弟阿里不哥做大汗。忽必烈见汗位要被弟弟占了,就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订下了秘密协定,赶着回去争夺汗位去了。
  贾似道回到临安,瞒着私自订立和约的事,还抓了一些蒙古兵俘虏,吹嘘各路宋军大获全胜,不但打跑了鄂州的蒙古兵,还把长江一带的敌人也全部肃清了。
  宋理宗听信了贾似道的谎言,认为贾似道立了大功,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赞赏贾似道指挥有方,给他加官晋爵。贾似道由此进一步掌握了大权。他随即使人编造左相吴潜罪状上奏理宗,吴潜被罢相。贾似道进而清除朝中异己,一手把持了政权。从此,贾似道在理宗、度宗两朝独专朝政长达15年。
  贾似道隐瞒求和真相,骗取权位,陆续对抗蒙有功的将士给予打击。贾似道又实行所谓“打算法”,只要在抗战中支取官物作军需的人,一律治罪。贾似道控制御史台,反对贾似道的官员都被御史台以各种罪名予以免官。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赵昀养子赵祺即皇帝位,即宋度宗。次年,度宗加封贾似道为太师。赵祺认为贾似道有“定策”之功,每逢他朝拜,也定回拜,称贾似道为“师臣”,而不呼其名。朝廷百官都称贾似道为“周公”。
  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稳定了内部以后,在1271年称帝,改国号叫元,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借“南宋不履行和约”的名义,派大将刘整、阿术出兵进攻襄阳,把襄阳城整整围了5年。贾似道把前线来的消息一一封锁起来,不让宋度宗知道。有个官员向宋度宗上奏章告急,奏章落在贾似道手里,那个官员马上被革职了。最终,襄阳还是被元兵攻破了。消息传来,南宋朝廷大为震惊。这个时候,贾似道再想瞒也瞒不住了,就把责任推给襄阳守将,免了守将的职了事。
  元世祖见南宋这样腐败,便决定一鼓作气消灭南宋。他派左丞相伯颜率领元军20万,分兵两路,一路从西面攻鄂州,另一路从东面攻扬州。这时,宋度宗病死了,贾似道拥立度宗4岁的幼儿赵显做皇帝。伯颜攻下鄂州后,沿江东下,直指临安。贾似道一面带领7万宋军驻守芜湖,一面派使臣到元营求和。伯颜拒绝议和,命令元军在长江两岸同时发起进攻,宋军全线溃败,贾似道逃回扬州。到了这个时候,南宋灭亡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襄樊之战
  1268年,忽必烈纳宋降将刘整,下决心拿下襄阳,而后浮汉入江,直趋临安。九月,忽必烈派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军进围襄樊。针对宋军长于守城和水战的特点,蒙古军依据襄樊宋军设防在城西,便南筑堡连城,切断城中宋军与外界的联系,完成了对襄樊的战略包围。阿术还建立水师以防备宋水军援襄——刘整造船5000艘,并日夜操练,以改变战术上的劣势。
  蒙古军修筑的鹿门堡、白河城使襄阳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宋军几次反包围,都归于失败,伤亡惨重。1269年七月,宋将张世杰率军自临安来援,与蒙古军大战于樊城外围,被阿术打败。八月,宋将夏贵率军救援襄阳,遭蒙古军和被改编的汉军夹击,兵败虎尾洲,损失2000人及50艘战船。1270年春,襄阳守将吕文焕率军出城攻万山堡,阿术诱敌深入,而后令部将张弘范、李庭反击,宋军大败,退回襄阳。九月,宋援军范文虎水军又为蒙古水陆两军击走。翌年初,元气恢复的范文虎卷土重来,阿术亲率大军迎击,宋军大败,损失战舰100余艘。3年中,宋蒙双方在襄樊外围反复争夺,宋军终未能突破包围圈。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随即采取措施加紧对襄樊的围攻。1272年初,元军对樊城发起总攻,三月,阿术率军攻破城郭,增筑重军,并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宋军退至内城坚守。四月,宋名将李庭芝招募荆楚等地民兵3000人,派张顺、张贵兄弟率领驰援襄阳。临行前张顺激励士卒说:“此次援襄任务艰巨,人人都要有必死的决心和斗志。你们当中若有人贪生怕死,就请趁早离开,免得影响大家。”3000士卒群情振奋,皆表示愿拼死报国。五月,张顺、张贵在高头港集结船队,每只船都安装火枪火炮,结成方阵,备好强弩利箭,张贵突前,张顺殿后,驰入元军重围。在磨洪滩,3000勇士强攻密布江面的元军舰只,将士先用强弩射向敌舰,靠近后再用大斧猛砍敌人,元军被杀溺而死者不计其数,张顺、张贵军冲破层层封锁,如愿进入襄阳城中。这一行动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襄阳军民抗敌的信心。张顺在这次战斗中战死,几天后,襄阳军民在水中找到他的尸体,只见他依然披甲执弓,怒目圆睁。军民怀着沉痛和敬佩的心情安葬了他,并为之立庙祭祀。
  张顺、张贵带来的大批军用物资缓解了襄阳危机,但在元军重重封锁下,形势仍很严峻。张贵与郢州殿帅范文虎相约南北夹击,打通襄阳外围交通线。范文虎率5000精兵驰龙尾洲接应,张贵率所部出城会合范文虎。张贵按约定日期辞别吕文焕,率部顺汉水东下,临行检点人数,发现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遭鞭笞的士卒,他知道计划已泄露,决定迅速行动,在元军采取措施前实现与范文虎会师。张贵军乘夜放炮开船,突出重围。阿术忙遣数万人阻截,封死江面。张贵军接近龙尾洲时,遥见龙尾洲方向旌旗招展,战舰无数,张贵以为是范文虎之接应部队,遂举火晓示,对方即迎火光驶来。等至近前,张贵才发现:哪里是什么范文虎,尽是元军,他们接宋军叛卒告密,早占领了龙尾洲,专等张贵。于是两军在此处展开激战,由于元军是以逸待劳,宋军是长途跋涉,极度疲惫,结果宋军失败,张贵被俘,不屈就义。元军令4名宋降卒抬着张贵尸体到襄阳城下昭示宋军开城出降,吕文焕杀掉4个降卒,将张贵与张顺合葬,立双庙祭祀。
  1272年秋,元军为了尽快拿下襄樊,决定先攻樊城,襄、樊唇亡齿寒,樊城一失,襄阳即指日可下。1273年初,元军从3个方向进攻樊城,忽必烈又遣回族炮匠至前线,造炮攻城。元军烧毁了樊城与襄阳间的江上浮桥,使襄阳宋军眼见樊城危急却只能望江兴叹。刘整率元军战舰抵达樊城城下,炮击塌城西南角,元军弃岸鼓噪而入城内。宋将牛富率军与元军展开巷战,终因势孤力单,牛富投火殉国。另一宋将天福见城告破,痛不欲生,拒降元军,也入火自焚,樊城失陷。
  樊城沦落,襄阳更加危急。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苦苦支撑。吕文焕数次遣人突围而出向朝廷告急,但宋朝奸相贾似道当权,对告急置之不理,却在皇帝耳边大言“天下太平”。1273年二月,元骁将阿里海牙炮轰襄阳城。由于孤立无援,敌人攻势猛烈,城中人心动摇,城中将领纷纷出城投降。吕文焕自感大势已去,遂开城投降。
  文天祥抗元
  元军乘胜南下,眼看就要打到临安了。4岁的皇帝赵自然无法处理朝政,他祖母谢太后和大臣们一商量,赶紧下诏书,要各地将领带兵到临安救驾。诏书发到各地,响应的人寥寥无几,只有赣州的州官文天祥和郢州(今湖北钟祥)守将张世杰两人立刻起兵救援。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招募了3万人马,排除种种干扰,领兵到了临安。右丞相陈宜中派他到平江(今江苏苏州)防守。这时候,元朝统帅伯颜已经渡过长江,3路进兵攻取临安。其中一路从建康出发,越过平江,直取独松关(今浙江余杭)。陈宜中得到消息,马上命令文天祥退守独松关。文天祥刚离开平江,独松关已经被元军占领,想再回平江,平江也在这时陷落了。
  谢太后和陈宜中惊慌失措,赶紧派了一名官员带着国玺和求降表到伯颜大营求和。伯颜却指定要南宋丞相亲自去谈判。陈宜中害怕被扣留,不敢到元营去,偷偷地逃往了南方。张世杰不愿投降,一气之下,带兵出海去了。谢太后无可奈何,只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陈宜中做右丞相,让他到伯颜大营去谈判投降。
  文天祥答应到元营去,但是他心里却另有打算。他带着大臣吴坚、贾余庆等到了元营,根本不提求和的事,反而义正辞严地责问伯颜说:“你们究竟是想跟我朝友好呢,还是想存心消灭我朝?”
  伯颜说:“我们皇上(指元世祖)的意思很清楚,没有消灭宋朝的打算。”
  文天祥说:“既然是这样,那么请你们立刻把军队撤回。如果你们硬要消灭我朝,南方军民一定会跟你们打到底,那样对你们也不会有好处的。”
  伯颜把脸一沉,用威胁的口气说:“你们再不老实投降,就饶不了你们。”
  文天祥也气愤地说:“我是堂堂南宋宰相。现在国家危急,我已经准备拼死报答国家,哪怕刀山火海,我也毫不畏惧。”
  文天祥像
  文天祥的气势把伯颜的威胁顶了回去,周围的元将个个都惊呆了。之后,伯颜让别的使者先回临安去跟谢太后商量,却把文天祥扣留了下来。
  随同文天祥到元营的吴坚、贾余庆回到临安,把文天祥拒绝投降的事向谢太后奏报了一番。谢太后一心想投降,便改任贾余庆做右丞相,到元营去求降。伯颜接受降表后,把文天祥请进营帐,告诉他宋朝廷已另外派人来请降。文天祥气得痛骂了贾余庆一顿,但是投降的事已无法挽回了。
  1276年,伯颜带兵进入了临安,谢太后和赵出宫投降。元军把赵当作俘虏押往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也被一同押走。一路上,他一直在考虑怎样逃脱。路过镇江时,他和几个随从人员商量好,趁元军没防备之机,逃出了元营。
  后来,扬州的宋军主帅李庭芝听信谣言,以为文天祥已经投降,便悬赏缉拿他。不得已,文天祥等人日行夜宿,历尽千难万险,从海口乘船到了温州。在那里,他听说张世杰和陈宜中在福州拥立新皇帝即位,就决定去福州。
  文天祥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景炎二年(1277年),他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后因寡不敌众,败退广东,依旧坚持抵抗元兵。景炎三年(1278年)十二月,他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投降元朝的张弘范劝说文天祥招降张世杰,他写了《过零丁洋》诗作为答复。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威逼利诱,文天祥不为所动。后来,大臣陆秀夫背着南宋皇帝赵昺投了海,张世杰也以身殉职,南宋灭亡。
  南宋灭亡以后,张弘范又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嗤之以鼻。到了元朝的大都以后,南宋的前丞相留梦炎、受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赵前来劝降,都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文天祥的慷慨陈词、义薄云天让所有的人都无计可施。从这以后3年当中,他一直被关在阴暗潮湿的监狱中。在此期间,他读到投降元朝的弟弟和在监狱中的妻子儿女的来信。但他没有被百般的折磨吓倒,没有被千般的利诱迷惑,更没有被万般的亲情感动,始终没有投降,表现了自己的气节。1283年农历一月八日,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进行最后一次劝降。文天祥回答说:“我是大宋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我只能是死,不能活。”第二天就慷慨就义。
  文天祥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前期的诗文大多是应酬之作,赣州起兵以后,风格迥然不同,诗词散文都悲壮刚劲,被人传诵至今。
  元代军制
  元朝的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
  蒙古军以蒙古人为主;探马赤军以蒙古人为主,但后来又混入了不少色目人和汉人;汉军是由收编的北方汉族军阀的部队和金国降军;新附军是招降的原南宋军队。蒙古军和探马赤军主要以骑兵为主,而汉军和新附军主要以步兵为主。
  按照他们承担任务的不同,又分为中央宿卫军和地方镇戍军。
  中央宿卫军主要由怯薛军和侍卫亲军组成。怯薛军主要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保卫宫城和皇帝的大帐。侍卫亲军主要负责元大都(今北京市)和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的安全和中书省的镇戍。
  地方镇戍军根据兵源的不同,屯驻设防的地域也不同。蒙古军和探马赤军主要屯驻在淮河以北、辽东和西北等战略要地,而淮河以南则由汉军和新附军屯驻。
  另外,在边疆地区还有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驻守本地,称“乡军”。
  马可·波罗来华
  元世祖在位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慕名来中国观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飞·波罗是威尼斯的商人,兄弟俩常常到国外去做生意。有一次,忽必烈的使者在布哈拉经过,见到这两个欧洲商人,感到很新奇,便邀请他们一起来到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忽必烈听说来了两个欧洲客人十分高兴,把他们召进行宫,进行亲切交谈。
  马可·波罗像
  《马可·波罗游记》书影
  忽必烈从他们那儿听说了一些欧洲的情况,要他们回欧洲给罗马教皇捎个消息,请教皇派人来传教。两人就告别了忽必烈,离开了中国。他们在路上走了3年多,才回到威尼斯。那时候,尼古拉的妻子已经死去,留下了已经15岁的孩子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听父亲和叔父说起中国的繁荣景象,心驰神往,央求父亲带他一块儿去中国。
  尼古拉兄弟拜见了教皇,随后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来。路上又花了3年多时间,在1275年到了中国。那时候,忽必烈已经即位称帝,听说尼古拉兄弟来了,便派人到很远的地方迎接,一直把他们接到上都。
  尼古拉兄弟带着马可·波罗进宫拜见元世祖。元世祖看着英俊的马可·波罗,连声说:“你来得太好了。”当天晚上,元世祖特地在皇宫里举行宴会,欢迎他们。后来,又把他们留在朝廷里办事。
  马可·波罗聪明伶俐,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见他进步这样快,十分赏识他。没有多久,就派他到云南去办事。马可·波罗每到一处,都留心观察风俗人情。回到大都,就详细向元世祖汇报,元世祖高兴地夸奖马可·波罗能干。马可·波罗在中国整整住了17年,被元世祖派到许多地方视察,还经常出使到国外。
  马可·波罗回国后,向人们讲述了东方和中国的情况。有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罗讲述的事记录下来,编成一本叫作《马可·波罗游记》(一名《东方闻见录》)的书。在这本游记里,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著名城市都做了详细的介绍,称颂中国的富庶和文明。这本书一出版,便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
  从那以后,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之间的来往更加密切。阿拉伯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来;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也传到了欧洲(中国的另一个大发明造纸术传到欧洲要更早一些)。
  红巾军大起义
  元朝从成宗以后,又传了9个皇帝,皇室斗争日趋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百姓纷纷起来造反。
  河北有个叫韩山童的农民,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百姓,烧香拜佛,后来慢慢发展成了白莲会(一种秘密宗教组织)。韩山童对他们说:佛祖见天下大乱,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
  正巧这时黄河在白茅堤决口,两岸百姓遭受了严重的水灾。1351年,元王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属今河北)等地民工15万和兵士2万人,到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
  韩山童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起事。他先派几百个会徒去做挑河民工,在工地上传播一支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民工们不懂这首歌谣是什么意思,开河开到了黄陵冈,有几个民工忽然挖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来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都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中传开,大家心里想,民谣说的真的应验了,既然石人出来了,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也来到了。
  不用说,这个石人是韩山童事先派人偷偷地埋在那里的。百姓被鼓动起来了。韩山童便挑选了一个日子,聚集起一批会徒,杀了一匹白马、一头黑牛祭告天地。大家都推举韩山童做领袖,号称“明王”,并约定日子,在颍州颍上(今安徽阜阳、颍上)起义,起义军用红巾裹头作为标记。然而正在歃血立誓的时候,有人走漏了消息。官府派兵士抓走了韩山童,押到县衙杀了。韩山童的妻子带着他儿子韩林儿,逃脱了官府追捕,到武安(今河北武安)躲了起来。
  韩山童的伙伴刘福通逃出包围,把约定起义的农民召集起来,攻占了颍州等地。在黄陵冈开河的民工得到消息,也杀死了河官,纷纷投奔刘福通。起义兵士头上裹着红巾,百姓就把他们称作“红军”,历史上称作“红巾军”。不到10天的工夫,红巾军已经发展到10多万人。
  刘福通的红巾军陆续攻下了一些城池。江淮一带的农民早就受到白莲会的影响,也纷纷响应刘福通起义。
  1354年,元顺帝派丞相脱脱动用了西域、西番的兵力,号称百万,围攻占领高邮的张士诚起义军。起义军正处在危急存亡之时,元王朝突然发生内乱,脱脱被撤掉官爵。元军失去了统帅,不战自乱,全军崩溃。
  第二年二月,刘福通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亳州(今安徽亳县)正式称帝,国号宋,称韩林儿为小明王。
  刘福通是反抗蒙古统治战争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率领新兴的武装力量,打击了军事力量强大的蒙古帝国。元朝把亳州大宋政权看作是心腹大患,令丞相脱脱率大军前往镇压。为了避开元军的攻击。1358年,刘福通攻陷汴梁恢复宋的首都后,分三路向蒙古进兵,发动总攻。其中毛贵的东路军一直打到元大都城下。刘福通亲自率领大军攻占了汴梁,然后把小明王韩林儿接来,定汴梁为都城。
  元王朝不甘心失败,纠集地主武装加紧镇压红巾军,致使三路北伐军先后失利,汴梁重新落在元军手里。元王朝又用高官厚禄招降了张士诚。刘福通保着小明王逃到安丰(今安徽寿县)后,受到张士诚的袭击,1363年,刘福通战死。北方红巾军失败后,南方红巾军还在活动。蒙古帝国和韩宋的力量相互完全消耗,元朝的灭亡近在眼前。
  处于南北红巾军之间的朱元璋,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按照徽州老儒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自1356年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后,先后削平了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势力,势力扩张到苏南、浙江、安徽一带。刘福通战死后,朱元璋救出皇帝韩林儿,将其迎往滁州(属今安徽省)。1366年,朱元璋命令廖永忠迎韩林儿至应天府(今江苏南京),途中将其沉入江中溺死。最后,朱元璋命令大将徐达挥师北上,推翻了元朝统治,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