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璀璨星辰
作者:
漠北秋枫 更新:2021-11-28 07:45 字数:4413
北漠,戍边城墙之上,坡脚老爷子黄云生伫立在城头,身边有一男一女。
女子一身大红嫁衣裳,身上红裙无风自动。
男人一身铁甲鳞光点点,目光如炬,审视着城下的整装待发的将士。
“苏叔叔,这样是不是过于大动干戈了啊!”
朱云熙有些担忧,这场战争本来不应该这个时候打的。
男人哈哈一笑,往前走了一步,一脚踏在城墙上,笑道:“迟早是要打的,再说了这一仗定然能让蛮荒天下的那群畜生吃个哑巴亏,便是你们不来,这场仗我也会打。”
寒风凛冽,天空上还飘着鹅毛大雪,城下五万将士站在寒风中,一个个身着灰黑色铁甲,手持阔刀,站立如松,不怒而威。
不多时,列阵完毕,一名身形略显清瘦的人登上城头报备。
“将军,将士们列阵完毕,随时准备出发。”
这名登上城头的斥候虽然在对着男人说话,但是眼光却时不时的瞥向朱云熙。
这名斥候不是他人,正是因为江南私铁一案被牵连的舒家旁支之人舒禾临。
舒家被发配到北漠,本是作为刑徒从事工事,但是因为眼前这位男人的照顾得以参军,免受昼夜劳逸、供人驱使之苦。
“看什么看,你小子还不赶快滚蛋。”
舒禾临点了点头,但是临走之时仍旧忍不住回头看了朱云熙几眼以及她身畔的那位坡脚老头。
他见过朱云熙和黄云生,临走之前也听闻了天子为朱、吴二家做媒的事情,不过任凭他打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二人到北漠来作甚,还是说这二人不过是长的像宣州的那两人,不过这也太巧合了,一个长的像就算了,两人都像?
待到舒禾临走后,男人再一次开口道:“这小子多智多谋,不愧是我侄儿看好的朋友。”
提到远在天边的那个人,朱云熙眼神顿时绽放出光彩,笑靥如花,“苏卿的眼光一向很好呢。”
男人长叹了一声,“北漠和其余各道不通商贾,若是我早知道我苏家的消息,或许就不会发生这般事情了。”
黄云生闻言,不屑的笑了一声,“早知道?若是你真想查,凭借你现在的身份查到苏家的门祚是一件难事,若不是苏家出了苏卿这号麟儿,你会过问?”
男人笑了笑,并不多说。
世间多有不平事,便是他如今在北漠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多事情依旧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他得到舒家带来的消息时,他激动的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苏家终究还是有人活着,至于其他什么的,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活着就好,以后有的是机会弥补。
男人扭头看着朱云熙,笑道:“你们江南的人定然没有见过北漠雄军的风范,今日可以好好欣赏一番。”
男人长呼了一口气,随后提气灌胸,声音响彻整个战场,“鸣鼓,进军!”
城下将士顿时举刀高呼,刀光粼粼,只有一个字,杀!
朱云熙目光闪烁,身畔的黄云生也是感慨不已。
天下诸多王侯禁军,只有这北漠军有这般风范。
一个杀字,敢叫天地变色。
八千铁骑开路,后方步卒铁甲重军紧随其后,待到皎月当空,五万大军行至蛮荒天下驻守的关隘,随后犹如一把尖刀一般直撕而入。
战争打响,很快,银装素裹的边关便是遍地殷红,血液溅落在雪地上,如同在冬日里盛开的梅花一般,斑斑点点,鬼魅动人。
黄云生和朱云熙二人紧随后方,静静的等到这场仗打完,随后二人便待在了满是鲜血的战场之中。
朱云熙盘腿而坐,战场之中的肃杀之气萦绕在她身畔,感觉如同刀割一般。
这一关若是度过便能成就阴神之神,若是度不过,便是沦为人间厉鬼。
黄云生已经做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剩下的只能看朱云熙自己了。
阴神四关,此关最为简单,但是也最难。
炼身之痛他人可助,但是炼心之劫只能自己扛,便是黄云生想帮也帮不上。
镇雄关城头,苏澈盘腿坐在雪地之上,身边空无一人,目光深远,不知在想些什么。
一道身影倏忽而至,一身黑衣之上有着象征身份和地位的金色线条组成的篆体秦字。
来到苏澈身畔,他便学着苏澈的模样盘腿坐在雪地上,毫无半点架子。
“这场仗不该今日打的。”
“我已经打了。”
黑衣男子叹了口气,神情颇为无奈,这是苏澈平生第一次感情用事,便是他也不便责怪,别说是他,就是他父王在这也不好多说。
毕竟眼前这位男人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猛将,北漠连年遭受蛮荒天下的进攻,这些年不但没有丢失一城一地,更是将百年前丢失的十八座城池拿了回来,苏澈如今更是亲自坐镇北漠关隘。
“殿下觉得那个姑娘能不能度过这一关?”
黑衣男子笑了笑,随后解释道:“此法塑造阴神便是我秦家藏书阁之中也没有详解,不得不说那个从江南来的修士还是有些本事,你也看到了,那位姑娘的阴神之躯已经快要凝实了。”
黑衣男子抬头看着天空的星辰和皎月,又道:“最后一关重在炼心,虽然我和那位姑娘只是翩鸿一瞥,但是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星辰大海和万丈光芒,我想她是能度过这一关的。”
苏澈扭头看了一眼身旁的黑衣男子,问道:“世子殿下来找我可不只是为了和我聊天吧。”
黑衣男子摇头笑道:“那是自然,大世重开,军中需要改革,我此番前来就是和大将军你商量此事。”
“大郦朝廷敢拿北漠开刀?”苏澈摇了摇头,直言道:“大郦只要有这个念头,我们就直接放蛮荒天下的那群畜生入关就成,那群畜生对于江南富硕之地可是觊觎已久。”
黑衣男子并没有争辩,反问道:“大将军舍得吗?”
苏澈笑道:“若是真的势不可为,送他们入关有能如何,难不成殿下背不动那点骂名,反正这北漠是你秦家的,我如何舍不得?”
黑衣男子只是微笑,并不说话。
苏澈有些无奈,摆手作罢,道:“这话你可别说给你姐姐听。”
......
宣州太湖听风阁,苏卿带着四位孩子坐上了回府的马车,留下卓不凡独自一人手忙脚乱。
临江仙,临江县,张氏才女张芷芸。
一首临江仙可以说风骚全场,毫无疑问的当选了三甲首等。
当那名才女问此词为谁所作之时,苏卿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然后指着卓不凡的鼻子说是卓不凡写的,随后又是胡绉了一番卓不凡对张芷芸爱慕已久的风流话。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留下卓不凡一人瞪眼。
回到苏家之时已是夜深,四位孩子玩累了,洗漱了一番很快就睡下了。
苏卿踏步行至后院湖畔,随后慢悠悠的开始打拳。
有着文道赐予的灵气加持,苏卿上次受的伤不到半个月就恢复的差不多了,伤好了,便是该干嘛干嘛,拳还是要炼的,虽说这个年岁炼拳是晚了些,还不能享受到药浴,但是苏卿并不在乎,他所求的不过是稍微有些护身之力罢了。
不然哪天要是遇到个不开眼的蟊贼,稀里糊涂的被杀了,那才叫无语呢。
这个点,大多数人已经睡了,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在忙活,比如说费禹和苏平二人。
这二人还在忙着帮助周家建造工坊的事情,以及原料的采购。
宣州之内采购越来越难了,别说是稻草,就连随处可见的桉树都买不到了,现有的山林都被宗家买下了,想买的话只能再等五年,等下一批桉树成材。
不得不说,宗家这招绝户之计确实高明,不管自己用不用的上,先买下来再说,反正宗家也不缺这点钱。
苏平和费禹二人没有找苏卿商量这件事,毕竟苏卿不可能事事亲为,他只需要设置一个大题的方针,只要按照这个方针的指向走下去便行。
商量的将近一个时辰,最后苏平和费禹决定到其余几州去购买原材,到时候会有周家的几位兄弟出力,毕竟他们建厂开工原材料是免不了的,苏家只需要拿出自己那一部分钱财就行。
再有就是店铺的开设,工厂之中的器械已经换好了,效率提高了三成,苏家纸坊的生产力提高了不少,两家铺子已经不够用了。
宣州地界的各个文社苏平也找人洽谈过,不过并没有愿意售卖苏家之纸的人,他们都在观望,毕竟这个行业的老大文昌阁都没动静呢。
苏平省得,只好将此事放一放,先自己开谁店铺,毕竟总是要开设的,不过开设铺子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无人可用。
苏家现如今的发展太快了,但是能信的过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费禹问道:“将黄氏的两位兄弟分开怎么样?”
苏平摇了摇头,解释道:“黄易还好,毕竟能读会写,算数也会,但是黄诚大字不识,如何能担任一店掌柜?”
费禹气氛的挠了挠头,“你这个小舅子也真是的,有先生教还不愿意学,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苏平摇头苦笑,神情也是颇为无奈,“我让黄英找他谈好几次,不也不是不愿意学,就是没那个劲头,学的都是有的没的,脑子里存不住东西。”
费禹脑海中精光一闪,问道:“黄诚和那个陈家小娘子怎么样,听说那陈家小娘子琴棋书画可是样样习得。”
苏平也是眼中一亮,问道:“你的意思是让那个陈家小娘子当掌柜,这样不好吧,咱这是纸铺,又不是胭脂坊。”
“有什么不好,崔钰不也是女子?”
“那不一样,她是......”苏平突然打住,改口道:“我们无所谓,但是陈家那边不好说啊,毕竟陈家怎么也算是一个书香世家,女子出堂终究是不好。”
费禹眯着眼,笑道:“没事,到时候让少爷出马,少爷那张嘴厉害着呢,知道的道理可比咱多了去了。”
苏平眼神之中依旧满是犹豫,又道:“那要是陈家的那个小娘子自己不愿意呢?”
听到这句,费禹也是泄气了,是啊,要是人家自己不愿意怎么办。
“算了,这事先放一放,等改日和那陈家定下了亲事之后再说。”
苏平叹了口气,说到底还是黄诚不让人省心。
若是黄诚能把他那口舌花花的劲头拿到学习上,算账认字定然不是难事。
农历三月二十九,文院下了一封昭令,《三国演义》被纳入珠玑阁。
消息一出,短短数天的功夫便传遍了整座宣州,茶馆酒楼、市井街坊之间传的都是关于苏卿的消息。
除了关于苏卿新作被纳入珠玑阁一事,还有其他关于苏卿的事迹。
不论德行,只论才华,苏卿确实当得宣州第一才子的美称。
关于苏卿的德行,大多数人还是认可的,不过因为宗家四处散播的谣言,也有不少人对苏卿的品行持以怀疑的态度。
文院下昭令,当地绅士家族都会派人送上贺礼为之庆贺,但是这一次,前来苏家拜访的绅士家族却没有多少,甚至还没有当初在靖安县的时候多。
而且真正的豪门阔户一个没来,毕竟当初苏卿得罪了吴家一事并不是什么隐晦的秘密,那些大家族自然有得知消息的途径。
毕竟那些人更注重眼前的利益,而不会去赌苏卿的未来。
对于这件事,苏卿也乐得自在,他们不来自己反而可以少很多麻烦事。
至少不必在那些家族逢临喜事的时候想着送什么礼物的好。
昭令下达之后的第五天,宣州各地文昌阁之内都开始售卖苏卿的新作,而且因为朱玉在前的缘故,仅仅开售的第一日,第一批三国便售罄。
无论是典藏版还是普通读阅版,市面上一本不剩,居然出现了三天的空档期。
这在宣州的历史上是从所未有的事情。
一连三作皆被纳入珠玑阁,苏卿已经成为了各地读书人的榜样。
凡凡种种,苏卿的名声在宣州之内如日中天,假以时日,三书传遍整个吴江府,苏卿定然会成为整座吴江读书人之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星辰。
事情按照着苏卿预想的方向发展着,所以他对此并没有太过于惊讶,在别人议论他的时候,他却悄然钻进了工坊,开始研究真正的宣纸。
徐州的谯氏商会已经将一批成材的青檀树送了过来,花费了足足一万八千多两,苏氏纸坊旁边新建的四个库房被塞的满满当当,这一批货物足够苏家使用大半年。
万事俱备,所以苏卿每日都在纸坊和绥云山下的农田之间奔走,尤其是那十亩农田,苏卿恨不得住在里边。
毕竟“农”才是改变天下的重道,能否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声望,苏卿还得指望那个“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