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章上苍都在怪朕坐上这个位子
作者:梅梅桑      更新:2021-11-07 13:54      字数:2209
  她哪里来的这么多钱?这不是他应该干的事吗?她买下来算什么事啊。
  紫月忍住想要摸头杀的冲动:“我有的是钱,以后我养你,不用你作画卖钱,往后你做的画,都是我的,不许你再卖给其他人。”紫月往两个小碟子里加了醋和酱油,一碟放在自己面前,一碟推到戚向明面前。
  戚向明现在有了一种上了贼船的错觉。
  但是,好开心、好幸福,完全不想下了贼船。
  ……
  沉浸在愉悦心情里的戚向明,第二天就被请到了尚书台,诏令发下来了。
  郁今歌把诏令给他时,沉沉地打量着戚向明,昨天娄小姐说不回来了,好像是在他家过夜的?
  这个认知叫他怎么都对他好不起来,能心平气和地把诏令颁完,已经是他最大的忍耐了。
  他都还没对自己的情感有充分的领悟,也不懂对娄小姐到底个什么感情的时候,就有一个男人把她从身边抢走,这样的感觉不要太憋屈?
  “你跟在太宰身边,能学到很多东西。”干巴巴地说完,郁今歌就让他下去了,眼不见为净。
  戚向明抱拳,礼貌地说:“多谢大司寇提携。”
  人家表现得那么清朗霁月,可自己却藏着龌龊心思,郁今歌默默在心里对自己狠狠打了个耳光,然后敛去一身不悦,以长辈的心态,诚恳地告诫道:“太宰为人直爽,但有些过激,你心思缜密,性格平和,与他一文一武,派你们两个去,可以互相调和,互相制约,我和摄政王都很放心。若是你与他意见相左,不要正面起冲突,听他的就是,若你觉得不好判断,可以飞鸽传书。凡是多思考,多看。”
  “多谢尚书令提醒,下官谨记在心,凡是以太宰为先,尽量不与他发生冲突。”戚向明多看了一眼郁大司寇,才离开了尚书台。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和东方叡、戚向明一起去的,还有主动请缨的圣姑紫诀,她向陛下谏言:“黄河水患,尸横遍野,数万之人死于非命,怨气颇多,积怨颇重,臣愿前往灾区,为死者开坛做法,祭祀祈福,助他们早日超脱,通往极乐之地,轮回转世;臣愿为生者祈福,愿他们平安顺遂,安然度过这一浩劫。”
  西门瑶再三劝阻,却被她一一反驳,她悲天悯人的神色与菩萨的面容出奇的一致:“若有危险,也是臣该得的劫难,黄河水患是天灾,是大祸降临大楚国,我曾发下宏愿,要为亡者超度,此刻便是我实现宏愿之际,请圣上不要阻止。”
  说完,她又重重叩首,道:“此去灾区,生死难料,臣在这里,愿陛下福寿绵长,平安喜乐。”
  西门瑶豁然站起,瞳仁猛地颤动着,这是要走?还生死难料?她这是想做什么?
  似乎是感觉到了什么,国师面色肃穆,语气急切地说道:“陛下,请让臣也和圣姑一同前往灾区。”
  “朕不信鬼神,不尊神佛,二位卿家,到底有何难言之隐,不能告诉朕的?”他俩的表情出奇的一致,一副要去送死的决绝,今天好像就是来告辞,且永远不再相见?西门瑶面色沉冷,心底里透着紧张。
  宋茗音也不明白到底所为何事,但看到紫诀那般决绝,便知有问题。联想起,昨夜紫诀来他府上相谈,大抵的意思是劝他不要前往灾区,而紫诀今日又当着他和圣上的面主动请缨,一副可能小命不保的样子。他说不上来害怕的是什么,但是务必要和她一同前往,这样他的心里才有个底。
  “此次黄河水患并非人祸,十年前堤坝就重新加固过,可保百年黄河无忧,可才短短十年过去,就有水患来临,死伤不计其数,臣夜观天象,发现此次的水患乃天灾,天降神罚,是大凶之兆。”
  紫诀的声音肃穆凝重,西门瑶的脸色一点点变白。
  “我要先去查看水情,查明心中疑惑,再开祭坛施法,看能否挽救大楚国于神罚之下。”
  紫诀的话音一落,宋茗音便不可思议地瞪去:“一己之力开坛设法,耗费功力无数,紫诀,你这是找死。”
  “我家世代忠良,一人之死换百年和平,我死得其所。”紫诀望向宋茗音,说,“你宋家就你一人,国师还请珍重自己,不要步我后尘。”
  “皇上,臣心意已决,请皇上应允。”说完,紫诀重重叩首,一副你不答应就不起来的架势。
  西门瑶眸色微沉,几乎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和痛心,说:“圣姑,你放心去吧。”做皇帝,就不该有七情六欲,只要做最好的选择就够了。
  在她下令杀第一个人后,内心无比纠结,紫凌霜告诉她:只要事后不后悔,就问心无愧了。
  “陛下,臣也……”
  西门瑶打断了国师的话:“你就留在此地。”
  宋茗音比任何人都相信天命,紫诀于他而言,是挚友,是知己,是能说得上话,谈得了天的人,今日她的行为之诡异,让他心惊不已。
  他面带复杂地看向紫诀,企图问出什么来,可话到嘴边又什么都说不出口。要是南大司空在就好了,他一定能撬开她的嘴。
  “圣姑,国师,你们说……”
  西门瑶女皇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被叫到名字的两人同时回眸,便看到他们那位素来高高在上,清冷高贵的女皇陛下居然也流露出了困惑和挣扎的神情。
  紫诀和宋茗音同时回身,拱手道:“陛下但说无妨。”
  西门瑶神色肃然,道:“自朕登基以来,自问勤政爱民,未曾有过松懈,颁布的政令也是经过诸位大臣的一致认同,可为何有那么多的人不满朕坐上这个位子?之前就有流言说道:女主窃国、还昭江山?”
  她事后去调查过,事实证明这是眼前两位捣的鬼,但她相信这是一步权宜之计,给楚昭王扣上谋反的罪名,后来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对的,澄清之后,百姓们对她更加爱戴了,反而厌恶施法做鬼的楚昭王。
  然而,呼延人来犯,黄河水患,天灾和人祸并举,这一切都是在预示着,大楚国即将在她这一代终结吗?正是国师和圣姑的一句无心之言,让她找到了症结所在:“难道上苍都在怪朕,坐在这个位子上吗?”
  “皇上,万万不可这么想!”国师道。
  圣姑也是拧着秀气的眉毛,盯着她,不解地问:“您怎么会有这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