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与时俱进
作者:沧海一细沙      更新:2021-10-26 08:40      字数:3080
  这对还没有签协议的人来说,真是个坏消息,能自己选择,当然会更好了,可以考虑自己喜欢那里,可以考虑自己住在哪里会更方便。
  又有传言说,工作组的人一点都不着急,知道为啥不?
  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到了,就撤走了,到时候就开始拆迁,没签协议的,到时候一样,进行强制拆迁,就不是你想怎么样了。
  有的人是不相信的,协议都没有签,凭什么强制拆迁。
  这是国家搞发展,土地本来就是属于国家的,农民也只有使用权,又没有所有权,现在要收回去,也按照规定进行了安置和补偿,你说不还就不还了?
  按照法律的规定,这土地的征收本来就可强制性的,到时候把你的房子拆了,该给你的安置房给你,该给你的补偿款给你,你还能怎么样。
  我就不信了,他就不怕事情闹大,就不怕新闻曝光。
  有什么信不信的,人家是合理合法的在办事,说起来,这临时搭建棚子,本来就不合法,到时候怕是一点补偿都得不到呢。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去签了协议。
  这件事情,说起来,村民们吃了亏,可是这并不是结束,下一批征地拆迁的,依然还有人会搭建棚子,依然还有人要吃亏。
  为啥呢,这事得好好说说。
  在这件事情上,农民是不相信干部的,因为地是政府要征收,而干部是政府那边的人,拿着政府的工资,更认为干部在征地中,是有好处拿的。
  所以干部的话不可信,因为他们说的话,都是在想大家签字,想大家拆迁,所以这更说明干部是拿了好处了,他们的话不能相信。
  作为村干部的何忠展,很委屈,为啥呢,着着实实在为村民们考虑,却被村民们怀疑、误解,被村民们说闲话,落谁身上都委屈。
  这事情,它实实在在就是这么回事,当初公告也给他家读了,讲了,后来看到有人搭建棚子,也跟这些人说了,划不来,要亏本,公告都写明白了。
  村民们自己不相信,非要这样搞,现在亏了,又说是村里的干部都不帮村里的人。
  农民不相信干部,那相信什么呢,他们更相信传言,平日里说话就是这样,说到什么事情,就说人家哪里哪里的又怎么样。
  还有,从众心里。用他们的来说,我没读过书,我不会也不懂,我笨,但是你看这么多的人都在搞,不会这么多的人都笨吧,总还有几个聪明的吧,是不是?
  这话好像挺有道理的啊。
  贪婪,听到人说搭了棚子可以得到多少补偿款,还可以得到房子,投入几千块,转手就能拿到几万甚至上十万,这诱惑,妥妥的让人心情激动啊。
  习惯,农民的生活,本来就是东一点西一点的积攒的,这边收几十斤高粱,那边收几斤豌豆,这样的习惯,让人觉得不管多少,能得到一点就是一点。
  搭棚子的人,有一些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是感觉能多得到一点也是好的,反正自己在家也没事做,弄一弄,力气使了还在。
  还有就是亲戚朋友,亲戚朋友来,或者是说起这事,他们会怎么说呢,他们会说这样好,多少能得到点补偿。
  是的,如果不计算成本,只是看补偿的话,确实,搭建了棚子,就可以得到一些补偿,这确实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事情。
  至于成本,除了自己家的人,谁又会来给你计算成本呢,谁也不知道你要多少钱进去啊。
  就是这些吃亏了的村民,照样还是说你看人哪一家的,搭了多少棚子,又赚了多少。自己已经吃亏了,也知道大家都亏了,依然还是会说别人家的赚了。
  这有点像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哎,别人家永远是好的。
  侥幸心,做什么都抱着侥幸心理,万一就成了呢。明明公告出来的方案讲得很清楚了,依然抱着侥幸心理,万一到时候就给了呢。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想着万一。
  盲从,比如某人搭建了个棚子,很大,种植蘑菇,占地的时候,得到了很高的补偿,这就让人羡慕嫉妒了,他那个棚子,也就这样烂垮垮的,我搭的这个,不也是棚子么。
  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的,人家搞公司企业什么的,那个厂房,看起来是不怎么样,但是性质却完全不同。
  企业的厂房之类的,不是看起来怎么样,他的经济价值是很高的,补偿的也多。
  农民自己搭建的这个呢,算什么?有多少经济价值?
  还有就是拿以前的事情来类比,很早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大公司租用占地等等,因为拆迁工作的经验不足,确实有的拆迁户占到了很大的便宜。
  传言就有,某大公司租用土地,某户人家不同意拆迁,最后得到了多少钱的赔偿。
  这些以前的很多情况,和现在根本就不一样了,事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是在农民心里,这事就是这么的,人家都可以这样,为啥我就不能这样呢。
  农民种庄稼,就是靠几十年的经验,他们就相信经验,以前发生的事情,可以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这样做,这算是有样学样吧。
  正是因为有着诸多的原因,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前仆后继的往这坑里踩。
  这个亏,吃了也就只能这样了,毕竟,这件事情村里的人,不占理。
  协议签订了之后,就要进行拆迁了,留给大家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租住的房子,搬迁财物。
  安置房现在还没有建,要过几年才能拿到手,当然,这期间是有过渡费的。
  一些人,早早的就开始寻找房屋,租用下来,开始搬家。反正是要搬迁的,早点租房子,也有更多的选择,这么多人要搬迁,租房的人也不在少数,到时候房子都被人租完了,就租不到好房子了。
  有一些人,却是不着急,租房是要花钱的,能晚一点租房,也能节省下来一些房租。有的人,也是不愿意离开,自己家的房子,是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建起来的,有感情。
  俗话说,落叶归根,那些离乡背井的人,有的甚至到了海外,老了的时候,还要寻找自己的故乡,死后,也要葬回自己的故乡。
  村里的很多老人,都不愿意的搬走,祖祖辈辈都在这个村子,好几代人了,家里的老人过世了,也是葬在这里的。现在,土地被征收了,连祖坟都要搬迁,以后,自己死了,又葬到哪里去。
  村里有人骂,这征地是要逼着人自己掘祖坟。每个坟墓,给的补偿款,只有八百元,请几个人帮忙都不够,更不要说新的安葬地了。
  这边靠山,有很多人来这里安葬过世的人,一个坟地,各种费用合起来就要几千元。
  关键是,这地都征收了,以后自己死了,葬到哪里去?自己也是想要落叶归根的,现在,根没有了。
  有一些,房屋被占了,土地却还在,就到自己家的地上面,去搭建了棚子,以后会在这里住下,方便耕种土地。
  何忠展一家,也要准备搬迁了,对何忠展来说,搬到哪里去,还真是件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柑橘园没有了,自己的这项事业也算结束了,就像当年跟胡理堂聊天说的,这片地区,现在开始抱西瓜了,他这样的芝麻,现在是挡了西瓜的路了,该被放弃了。
  是换一个地方,继续租地来种植柑橘,还是做别的事情,这需要一家人商议。
  何尚校俩口倒是没多少意见,去哪里都一样,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已经没有了,自己一辈子生活的地方,也不能继续生活下去了,搬去哪里,又有何区别。
  张开山也有些低落,自己老了,以前的公司也早就放下了,在农家乐搞起来以后,他算是过着颐养天年的日子,日子悠闲,风景也不错,又能和亲人相伴,这生活是十分的满意。
  现在要搬迁了,好日子算是到头了,以后,以后就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自己也做不了什么了,去哪里以后都会过悠闲的生活,只是可惜了这青山。
  这里的风景,挺好的,有山有水,村里的生活宁静悠闲,空气也很好,山上引下来的泉水,喝着也挺好,真是舍不得啊。
  何忠展夫妻俩考虑的事情,就比较多了。双方的父母都老了,活是做不了了,安排他们住在哪里比较好呢,肯定不能让他们单独出去住,人老了是需要人照顾的,去城市里,又担心何尚校夫妇过不习惯。
  还有孩子,孩子大了,要上学了,一个好的学校,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大家都孩子的教育,都看得很重要,跟当年何忠展上学时,大人那种可有可无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说何家有钱,但是何忠展夫妇也不能不工作,还是得想办法挣钱的,毕竟人还年轻,哪有这么年轻就不干活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