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寻找系铃人
作者:
咸鱼那些事 更新:2021-10-26 05:24 字数:2140
张家生听着李秀梅的话,发现他平时还真是小看了这个比自己小了几岁的丫头片子。
李秀梅说的这个问题,张家生不是没想过,但是没有往她想得这么透彻了想。
“秀梅不愧是高材生,这说话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有水平。看来我们这些人岁数是大了,只能做些循规蹈矩的事情,一些创造性的东西,就不行喽……”说话的是一名老编辑,邱江海。
邱江海是特殊时期上的大学,本来在其他报社工作,后来《共和国科技日报》成立之后,便被调了过来。由于经历过特殊时期,所以为人处事方面有些谨小慎微。
“嘻嘻,师傅,哪有那么夸张?有些事情,我也是看到别人说才想到的……”李秀梅被自己的师傅给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李秀梅大学毕业之后到报社工作也就一两年,在刚开始入职的时候,邱江海被指定为她的师傅。
平时邱江海都是比较严肃的一个人,很少对一件事情发表看法,今天却主动夸奖她,搞得李秀梅还有点不太好意思……
“师傅,这么多稿子要审,而稿子质量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我们要怎么判断和取舍才算是没有遗漏?”李秀梅以前经历这种事情比较少,这算是她第一次遇上这么大规模的征文活动。而她的师傅是一名老编辑,经历的也多,应该有好的办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其实,张家生也在为这个事情头疼,截止今天30号,这已经收到220份稿件了……相当一部分还算比较诚恳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当然提出来的建议和意见的质量是层次不齐,所以怎么判断它们是否真的有助于产业发展就成了问题。毕竟他们只是一名编辑,不是技术专家,更不是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决策者。
“其实这个问题吧,说难也难,说难也不难,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做……”
李秀梅听到师傅说的这句话,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这话咋感觉讲了和没讲一样嘛。
邱江海嘿嘿一笑,缓缓说道:“我们要做的最主要的就是把这些建议和意见都整理、罗列出来,相近的合并、相左的单列,然后找相关方面的专家去请教、判断就行了。你要记住我们报纸只是一个平台,平台提供给他们,就看大家怎么辩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很正常的,都没有问题,毕竟真理越辩越明嘛。刚才你不是也说了吗?促起这场大讨论,并引起各方面包括上层的注意和重视才是重点。”
“当然,还有一种最好的办法,‘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找到那个系铃人。”
“系铃人?‘姓崛名起’?”
“对,不光是他。”
“那还有谁?”
“制定产业政策的人和产业相关的人……最好就是吸引他们直接参与进来。”
“暂且不说他们是否会愿意参与进来,就是能够找到他们也不容易啊。制定产业政策的人不外乎行业内的那些个专家和领导,关键是‘姓崛名起’不好找啊!”张家生一旁郁闷的说道。
“姓崛名起”只是一个笔名,这个笔名背后的人,到底是是谁,他们也不知道。唯一的信息就是根据邮戳判断出这个人应该就在京城。
当初投稿的时候,在稿子里“姓崛名起”就直接明说了,如果决定用稿,有稿费的话,希望报社代为捐出去,捐给共和国红十字会就行。
“姓崛名起”这就是摆明了不想透露自己的身份。
想必“姓崛名起”也猜到了他的文章打击面有多广,所以决定不露面。现在从好多征稿中就能看出来,“姓崛名起”已经是千夫所指了。
“找不到?那还不简单,那就骂出来,借刀杀人,也不对,应该是谁挖的坑就该谁来埋……”
“骂出来……不错、不错,他挑起了事情,却又想躲清静,自然没有那么美的事情。我们可以从来信中挑出来几份有针对性稿件,当然言辞可以激烈一些。直接刊发出去,算是对于‘姓崛名起’的反驳,直接打脸,我就不信他会没有反应……既然是他提出了‘产业六问’,那么他怎么也得给出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听到邱师傅的方法,张家生点头赞同。
说干就干,张家生决定立马开始着手整理反驳的文稿来。
他这次的枪口和那些义愤填膺的人保持一致:目标就是“姓崛名起”。
当张家生忙着征文的事情,甚至摩拳擦掌准备讨伐“姓崛名起”的时候,余子贤却还什么都不知道。
半个月前的他,刚完成本科论文答辩。
余子贤论文答辩题目是《集成电路封装失效分析》。这个题目他早就准备好了,再加上返回学校之后重新又修改了一遍,对于一些细节做了修改和完善,所以答辩的时候还是很轻松的。
答辩老师中就有他未来的导师杨振华,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去刻意刁难余子贤。仅有的一个刁钻的问题还是杨振华提出来的,在余子贤顺利解答出来之后,大家都一直通过,还给了优秀的评语。毕竟余子贤的论文本身写作质量就不错。
本科论文答辩还是比较轻松的。
这个时候可不像二三十年后,网络一搜,啥都有。大家的论文基本上都是查询资料自己写,尽管在内容的质量上可能层次不齐。
这些老师也清楚,只要不是实在太差上不了台面,想通过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问题。
就余子贤知道的,有些院校专业哪怕是一晚上东拼西凑三五千字的东西,答辩时也有极大可能通过;甚至有些院校毕业答辩,可答可不答,答辩便是优秀,不答辩只能良好。
昨天他还听同学说过一个趣事。
隔壁院校的一个老乡同学照抄了一篇不知是哪个院校教授的文章,让答辩老师欣赏不已,最后托人捎话邀其答辩,吓得那个家伙东了躲西了藏的好几天没敢露面,最后却被老师知道了缘由之后满校追杀,毕业答辩恁是闹成了笑话。
当然,对于像京华大学这样的院校,老师对学生还是很负责的,基本要求还是严肃的,一般不会出现这样子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