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后记:我与写作
作者:尽付阙如      更新:2021-10-26 04:22      字数:3004
  我是三十多岁才开始重新提笔写小说,这本书我酝酿了许久,无数的梦想都消磨在了其中,从第一稿到第二稿中间隔了十年,这期间我在福建泉州娶妻生子,忙于生计,平时留给写作的时间不多,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等待——这个完稿的时刻,都说等待需要时间,而时间却拒绝等待,我从来没有想赢过时间,我只是不想输给时间。
  我一直在想,我们还有多少个十年能做热血青年,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到的事,我却不可以做到,今天写完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也跟自己内心深处的另一个“我”和解了。
  做不到,那是因为还没有做好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准备,也包括在最好的青春时,付出最好的精力。
  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成功,我认为永远都没有这个时候,因为,当一个人把自己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一切时,他就已经开始走上没有边际的征途,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你征服了什么,你只是战胜了自己内心的寂寞。
  历史的长河,洗刷掉多少英雄豪杰,历史的战车,碾碎多少簪缨之家。君子之泽,尚且五世而斩,何况吾辈平民,穷其一生也只是茫茫沧海中的一粒尘埃,所以,今天我有幸抛开凡尘俗念,专心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吹嘘的,人活一世总不能白忙,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趁着现在的精气神,做一些别人一生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很短,短到猛然醒悟,回头连打拼的机会都寥寥无几,所以,人这一生至少要挑战一次才不虚此生,即使最后不能成功,你也要让汗水淌落征程,即使最后不能如愿,你也要勇于向这个世界呐喊,迈出前进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安逸的活着,也可以给自己换一个活法,人真正留给这个世界的东西,一定是精神的财富,这也是我写作的初衷。
  什么是写作,写作不是单纯的靠技巧,真正的写作寻求的一定是源源不断的灵感,这才是独一无二的才华,正如,萨特所说,天才无非是一种借贷,而你只需挥笔直书。
  我写作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内心所思所想去写,与风格、流派无关,没有完美的故事结局,也没有刻意的人物安排,我认为一个人写作最好的技法,就是还生活以本来面目,故事本身的叙述就是它的全部内容,小说的每一页都是同样的精彩真实。
  我总是在不设想尾声的情况下去写小说,这既是我的优点也是我的缺点,一方面是我习惯于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每个人物层层相扣,每段情节紧密连接,另一方面,我又总是期待着在我的作品中添加进更多的社会思想、更多的叙事框架,后者,让我在自我解读与人物剖析的把控上,又显得是略为局促和无力了,这也是我小说写到了一半,再回头看,最容易动摇信心的时候。
  什么是作家,我的理解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人,吃过苦,心地善良还经历过了爱的人,写作就像是条窄门,那门是窄的,走到了最后却是宽的,是通向永生的。
  正如《白鲸》的译者姬旭升,写在译序结尾的话,像是走完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人生历程,不禁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世上所有的被写进史诗的英雄,都有着同样的轨迹,为能和英雄为伍而**,而自豪。
  特此,向《白鲸》的作者赫尔曼·麦尔维尔、向《活着》的作者余华、向《天瓢》的作者曹文轩、向《沧浪之水》的作者阎真致敬,正是通过在他们的作品中发掘出来的那些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才使得我在同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与事,看得更深更远。
  我写《小石城》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希望我们家族中一大家子的人,无论是在地上的还是地下的,祖祖辈辈的血脉相连人,都可以在我的书里重逢,与君百岁终须一别,这辈子谁能在床前陪你走完一生,来过、活过、爱过,方知人生的宝贵。
  《小石城》写的是一个青少年走上社会的一段心路历程,他写的是一个人如何在极度虚无中重新认识自我,他写的是父母辈的青春与欢乐,他写的是曾经的勇气和社会价值观,他写的是生命的可贵与人性的骄傲和贪婪。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此生尽兴赤诚善良。
  在写作的一路,这种对灵感的苦苦寻觅与追求,在每一个兴奋难眠的夜晚,都汇总在了我的笔下与思想深处的交流撞击中。
  李白《江湖行》中吟: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我道:“大浪淘沙,淘尽英雄梦,青梅煮酒,煮遍世间沉浮。”
  赶稿赶到了最后一章,就是自己在心里对自己反反复复的说,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丧失信心。什么是完稿,完稿就是写到了你最后所能承受的极限,一定要相信自己,在这个世上,每个人坚持自我、展示自我的能力都是无限的。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终可见,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其实内心都在经历着你所不知道的煎熬,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我们在儿时,都曾用树枝在漫天大雪的地上,划下自己心中的梦想,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些儿时的梦想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我们都曾被生活所辜负,但都还在这路上坚持,希望沿着儿时记忆里的道路,总能找到通往梦想成真的入口。
  在心里,有的人二三十岁心就已经死了,正如罗曼·罗兰说的,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但有的人一生都在发现生命的可能。
  自然界里似乎只有人有中年老年,同一个星球里的动物却没有这个概念,因为大多数动物都是没有青春期,让人变得垂垂老矣的并不是身体的衰老,而是人自己给自己的设限。
  对于有的人而言人生的起点无处不在,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奋斗与激情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当然,成功也离不开志同道合的人相助,趋势再好不遇无缘之人,任何的机会都是从相信开始的,德行天下厚德载物,所以,做人千万莫说前路远,继续走朝夕可达。
  愿生活偶有花开,时有风来,生活带给我们的,不一定每一次都是惊喜,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直面自己命运的勇敢,不要等到时光老去、霜染白头时,才为自己过往的无为而感到懊悔,你永远没有办法,再给自己第二次再活半生的机会,我们必须为自己的今天奋斗,在那高山之巅,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海风吹蓝天,白云落大海,片片霞光终归故里。
  在历史的面前,我们都是无名之辈,带着各自对生活的理解,奔跑在平凡的世界中,宛如多年前划过天边的那股无名火焰,转瞬即逝。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愿在这浩荡的时间中,我们可以不被这个世界改变,愿每一次回忆人生,对生活我们都不感到负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感谢大学时期与我共创“旅商青年”文学社的王小山、张晓明、周莹、莫丹丹、桑建银、程佳、陶伟、吴志明、姚杰、曹昌文、熊为华、李兆考等同学,感谢“江浙闽”期间与我共事的黄林、陈海洋、田志华、李宁、颜汉军、张健、蔡锷、陆翔、牛书腾、余欢、康金彪、余斌、杨传生、张虎、朱亮、宋家波、吴通海、张荣平、彭佳、黄仕海、上官新亮、颜灯新、钱美清、杨峰、过建亮、朱铭雄、余涛、万志永、陈勇、叶晓斌、叶培钻、叶亚玲等好友,感谢儿时“长林子校”的阙丽莎、贾胡平、刘云、刘婷、王欢等发小,有些人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在一起,但是有一种感觉却可以藏在心里守一辈子,特别感谢qz市中晨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钟伟昭先生在我人生一路上的提携。
  最后,仅以此书,送给我的父母——陈海庆先生、谌登荣女士,我在新余、嘉兴、重庆、泉州等地的家人,以及,我的爱人——黄巧萍女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19-05-02
  泉州·阳光国际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