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新政 七
作者:
杨思大老倌 更新:2021-12-28 05:50 字数:2087
夏天,昌平靠山村的向家田地里,今年只种了玉米红薯两种。
玉米已经开始长胡子,红薯则长得郁郁葱葱,估计产量也不会小。
还是夏天,刘吉因为热感冒在家修养,一连两天都没来上朝,皇帝觉得机会到了,还派谢迁带了参茸等补品刘家去慰问。
还吩咐他,要刘吉在家好好休息,勿要挂念内阁劳务。
谢迁也是个七窍玲玲心,一听就明白皇帝话中的含义。
刘家,大门洞开,刘吉的长子还到门口去迎接。
在刘吉书房门口,谢迁还看到了刘吉的长孙,这小子看上去有五六岁的样子,扎这冲天辫在荷花缸边上玩水。
刘吉则坐在书房廊檐下,含笑看着。
谢迁觉得机会来了,还半真半假的和刘吉说,“阁老,我看您在家含饴弄孙很悠闲啊,比在内阁轻松多了。”
刘吉心里一惊,也听明白谢迁话中含义,不过他还以为这是谢迁自己的话,并没放在心上。
反倒笑嘻嘻的说“吾孙可爱之极,还很听话,他喜欢的不得了,将来于乔可要收他做学生哦。”
谢迁鼻子都气歪了,只能灰溜溜走了。
好像是在反击谢迁,刘吉第二天就上班去了。
不过有嗅觉灵敏的御史看到其中的含义,还上书弹劾刘吉,说他没啥大本事,成天就知道喊“万岁”属于尸位素餐,贪恋权贵,实际不配当此重任!
皇帝要做什么向青山是无法阻止的,而且赶走刘吉对自己也有利,还能再怎能加一个得力的助手,大家一起把弘治朝给治理好,让大明的老百姓都能吃饱。
尽管刘吉还在位,向青山已经当他是死人了。
离职那是早晚的事!
向青山也在心里暗暗琢磨,到底让谁入阁为好?
这个人选要有能力不说,还要和自己一条心,最好还不是和自己的同党,这样就有公信力。
向青山首先想到的就是远在南京兵部的田筑,不过他和自己关系极为深厚,光是这一条就被排除了。
再想到辽东巡抚李宏,他这人又不是翰林院出身,同样有被排除。
大明朝现在就有着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想要入阁,必须要是翰林院出身,不然你本事再大也不行。
那么剩下的只有一个人选,那就是陕西巡抚李东阳。
他和刘健一起当过弘治多年的老师,举荐他皇帝应该能接受。
不过要将他调到京城,这陕西巡抚就缺人了。
此时陕西地方广大,包括了后世的陕西;甘肃;宁夏全部,还包括了一小部分的青海,陕西巡抚还要兼对付北边的游牧名族,责任重大!
想来想去,向青山还是觉得再把田筑调到陕西为好,一来他担任过长安知府,地方熟;人头熟。
二来吗他还在纪太后上尊号事情上,在皇帝面前露了一小脸,举荐他应该没问题。
这份弹劾刘吉的折子并未受到皇帝的斥责,随后看准风向的官员就多了起来,又有十几份奏折被递上去,内容同样是弹劾内阁首辅刘吉。
皇帝还把这么多的奏折转给刘吉,意思是要他上书自辩。
可还没等刘吉上书,更多弹劾刘吉折子又上来了。
这回弹劾刘吉的内容就更厉害了,说他在先帝期间,还谗言媚上,进贡春药给先帝,以至于得了个“洗鸟尚书”的外号,像这种人哪里还能担当内阁?
刘吉看到这份奏折,他在也坐不住了,改上书自辩为乞骸骨,皇帝当即同意,还再次赠送了他不少的辽东人参鹿茸。
刘吉走了,皇帝让向青山底部为内阁首辅,现在他成了真正的阁老!
一位三十多岁,非常年轻的阁老。
向家阖家欢庆,赵同有心里更加欣慰。这还不算,皇帝还下旨封张子萱为一品夫人,荫向青山的大儿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
也就是说年纪才仅仅十一二岁的向前,已经开始赚钱拿工资了。
内阁走了一个还要在添补一个,向青山举荐李东阳。
“李师傅能入阁那是再好不过!”
皇帝当即批准,还要向青山赶紧下文要李东阳早日进京。至于填补陕西巡抚这个空缺,向青山就把田筑给推举出来。
皇帝果然想到了上书为自己母亲上尊号的田筑,觉得这是个大好人,也很爽快的就批准了。
入秋,靠山村向家大田里的玉米红薯大丰收,这次的收获足够,明年就能在顺天府小批量的推广。
昌平的老百姓可以早就知道这件事,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在自己家的田里,种上这两种新来的粮食。
弘治元年的冬天,这年财政审计算下来,结余钱财一百一十万两,满朝欢腾!
远在嘉峪关的向岳再次来信内阁,说西蒙古人又开始对关隘进行骚扰,他请求朝廷能同意他带兵惩罚,以彰显大明的威严!
同时商界也在积极鼓吹,说是朝廷现在财力丰厚,打一仗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有向青山在,就是把钱花完了,还能继续积攒不是。
再说了,占领了地盘也能收取税赋,并不是一无是处。
内阁商议后觉得不能冷了边关将士的心,好还是要给他们一点点希望的,不然他们就不会再下苦工练武整军。
下令向岳部全部推进到玉门关,前锋把手星星峡,扼守出西域的大门。同时修建仓库,从长安等地调运粮草军需,以备将来的需要。
又两年过去,朝廷财政一路向好,而且结余一年比一年高,有了三年财政结余,皇帝也终于同意和西蒙古开战。
经过一个春夏的鏖战,大明军队在火枪火炮等热兵器的进攻下,西蒙古的游牧民只能节节败退,无奈的让出西部草原。
战果汇报到京城,满城欢庆,报纸上还说这是在皇帝领导下的伟大胜利,先帝雄才大略开发辽东,新帝不畏荒野,征服漠西,彻底解决一直选在大明头顶上的,游牧民族的威胁。
这还不算,在皇帝的领导下,大明财政年年有余,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百业兴旺。
“这是大明的中兴!”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