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李诫
作者:
本泽喵 更新:2021-10-24 12:54 字数:2092
赵佶决定采纳曾布的建议,为章惇迫害过的旧党人士恢复名誉。
经过与向太后和韩忠彦商议之后决定为范纯仁等人复官,诏其回京任观文殿大学士。苏轼也被召回汴梁养老。像司马光等已经故去的旧党尽数恢复名誉,其后代可蒙荫入仕。
这种完全对旧党有利的政策韩忠彦自然大力推崇,向太后本就是保守派自然也不会反对。
赵佶也没忘记曾布的利益,他同时也表示不希望再掀起新旧党争,要求韩忠彦把心思用在治国上面,而不是对新党的人反攻倒算。
韩忠彦得了便宜当然要卖乖,收拾章惇也不在这一时。等哲宗灵柩入了皇陵,章惇卸任山陵使时才是战斗的开始。
并且曾布提出恢复旧党地位名誉等提议,也是给他发出了一个和解的信号。新旧两党不宜再起争端,巩固赵佶的地位就是巩固他和曾布两人的宰相之位。
韩忠彦这点事情还是拎得清,于是也就坡下驴卖给曾布一个好。同意了曾布对几个小弟擢升的提案。
赵佶很满意两人的态度,合作共赢才能长远嘛。
不要觉得奇怪,大宋的朝堂就是这样的精英政治。宰相权力是非常大的,朝中的决议往往是由宰相和皇帝商议得差不多,再拿到朝堂讨论,很多时候只是走个形式。
此时朝堂正值多事之秋,无论新旧党都不愿意当出头鸟。因此只要协调好曾布和韩忠彦两个新旧党魁便可让政局稳定。赵佶也好渡过没有班底的新手期。
处理好朝堂的事,赵佶也闲不下来。此时他正在御书房阅读将作监送来的一本书<营造法式>。
这本<营造法式>是将作监少监李诫所著。分为名例、制度、功限还有料例和图样等五个部分。里面系统得介绍了建筑方法和工程制度,包括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彩画作、雕作、旋作、锯作、瓦作、泥作、竹作、砖作、窑作等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标准和基本操作要领。
赵佶看了相当高兴,他在大学学的就是大土木,对这本书自然是格外亲切。他没想到在大宋居然有这样一本已经接近现代建筑模块化数据化理念的先进书籍。
特别是书里用到的标准化作业和模数制设计方法,以及以“材”的品质作为设计依据的科学理念,可以说到了现代也不过时。
尤其是书中各个标准件都有文字和图纸两样说明,更是集合了工程制图学和大宋美术学的精华。
“著此书者当流芳千古阿!”赵佶感慨道:“这等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功绩居然少有人知,也不知是这李诫的悲哀还是华夏人的悲哀。”
赵佶拿着这书有些爱不释手,对李诫这人兴趣大增。于是命李宪去调来他的资料。
“有此等人才堪称大宋之幸,朕之幸啊。”赵佶看着李诫的履历说道。
李诫字仲明,郑州管城人。诗书传家,其曾祖李惟寅、祖父李惇裕都在朝中为官,他父亲李南公进士及第极有才华,为官六十载。只是生性反复名声有点臭。而李诫的哥哥李譿更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李诫本人是蒙荫入仕,一开始做官郊社斋郎,后在曹州济阴做过县尉。累功擢升,在元祐七年入将作监供职。主持修建龙德宫、棣华门、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开封府等等大型工程,是大宋少有的建筑工程人才。而且此人名利心不重,是个建筑科学怪,一心都放在对建筑和工程的研究上面。
此时赵佶并不知道真实历史上李诫以后的成就,再日后为徽宗效力的日子里李诫又陆续著作了<续山海经>、<琵琶录>、<续同姓名录>和<马经>、<六博>、<古篆说文>等书。
赵佶发现这个人才十分开心,有了李诫这个建筑专家,想来<土法水泥的制造工艺>有了真正的主人。建设水泥厂最为头疼的人才问题迎刃而解。
而有了水泥这个基建神器之后很多事情都可以进入快车道,无论是在军事和民用方面的的应用,对大宋的局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看到这里赵佶很激动,迫切的想要见一见李诫本人。但想了想又压住了念头。
人才固然难得,但赵佶也不想仅凭借纸面上的资料就草率的对李诫委以重任。
调查底细是皇城司的专长,赵佶把任务交给了杨禄。将作监少监毕竟不是什么大人物,秘密调查难度不大并不会引人注意。
赵佶安排下去之后等待结果就可以了,其实他这样做也只是求了个心安。如此稀有的理科人才就算是人品和忠诚稍差,赵佶也只能捏着鼻子用。
不过这件事也让赵佶有了别样的心思,大宋虽然开明但此时的理科人才也并不是文人的主流。朝廷埋没的人才有多少谁又知道呢。
华夏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在是个大坑。科学技术被歧视为奇技淫巧,可却不知道恰恰是这些奇技淫巧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提到大宋的科学技术就避不开一个名字沈括。沈括的能力和成绩自不必说,可以说他才是世界历史上最天才的人。
一个人能在知识贫乏的中世纪在文学、书画、音乐、经济、地理、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光学、声学、水利甚至军事和外交上都有建树那该是何等天分。
但遗憾的是,沈括因为家中悍妇的虐待身体垮掉,在四年前就已经故去了。
赵佶也只能感叹命运的无情,不过他知道沈家还有后人在朝中蒙荫为官。
吩咐李宪搬来沈家的资料,赵佶仔细查看。沈括的长子沈冲仅仅在扬州下属小县做了县丞。而又因为他父亲是新党之人,这次的起复却又与他无关。
赵佶看完了沈家的资料,也不得不感慨媳妇真特么不是随便娶的。沈张氏真是把沈家给毁了。
不过不要紧,真实历史上的徽宗不重视沈家学问。赵佶却可以改变沈冲的命运。
带着期许,赵佶立刻拟旨调沈冲一家来汴梁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