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改变的轨迹
作者:
本泽喵 更新:2021-10-24 12:54 字数:2136
赵佶在听那说书人胡扯神怪之事后失去了兴趣。正好也休息的差不多了,于是便让白庆结账,一行人出了茶肆继续闲逛。
白庆知道那说书人所讲的故事肯定会让官家不高兴,但见赵佶也没什么表示,更猜不透他的心思。
其实白庆早有感觉,赵佶大婚之后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与以往心思单纯沉溺于酒色和书画的王爷早已判若两人,特别是登基之后心思越发内敛深沉。虽然不是喜怒不形于色,但也很难在他的脸上看出什么东西。
白庆深知作护卫的生存之道,官家的心思不能不猜也不能多猜。这件事与自己毫无瓜葛自然属于不猜的范畴。他只要保护好赵佶即可,至于官家的心情如何他可不想试探。
果然不出他所料,赵佶又逛了一会就觉得索然无味,便悄悄的回到了皇宫。
赵佶来到迎端殿,吩咐李宪取来秘书省的资料开始研究。
一想到报纸巨大的宣传和舆论作用赵佶就有些迫不及待。而且不但如此,以大宋发达的印刷术完全可以出版图书话本,甚至连环画之类的寓教于乐的读物。
以国家机器来宣传正能量,总比说书唱戏的来蛊惑百姓的好。不是说赵佶瞧不起艺人,而是这个年代的书和曲儿又几个不带点封建糟粕。最主要的是百姓还就爱看那些糟粕,这让赵佶觉得很不好。
百姓们遵纪守法做个良好国民才应该是社会的主流,也更有利于赵家的统治。更何况报纸、图书这些东西可是有利可图的。这种既能宣传自己又有钱赚的生意赵佶怎能不做。
秘书省掌管大宋的经籍图书,是个十分重要的部门。然而赵佶看了秘书省的资料却眉头紧锁,他没想到堂堂秘书省居然只有小猫三五只。
朝中有分量的大佬一个没有,只有一些低职位低俸禄的小官。看看资料秘书省居然堆满了一些无背景无门路的科举寒门弟子。
赵佶看了也不由得心中一叹,看来无论在那个朝代的华夏,出身的高低都决定了人生的起点。这些被打发到秘书省馆阁的进士们,如果不是有大机缘就很可能一辈子在里面著书修史,什么高官厚禄风花雪月都与他们无关,每天面对的只能是故纸堆。
赵佶看了一会就觉得失望了,资料显示此时的大宋秘书省真的是一个他听说过的历史人物都没有。看功绩也无非是某年某月某某修订了xx书籍又或者是某某在某年某月印刷了多少本xx书籍于文教有功之类。
这种记录政绩的方式赵佶根本看不出那个人有能力来承办报纸。他现在算是彻底的体会到了没有班底的痛苦。朝中官员的能力如何连个大概的印象都没有,只能事事与向太后、曾布、韩忠彦商量。
但没办法,赵佶只能捏着鼻子忍着,谁让他是“捡来”的皇帝呢。
颓然的把那些资料扔到一边,赵佶靠在椅子上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报纸这个主意有了,可主持办报纸的人却没有。
主持报社的人不能随便安排,一是要有编辑出版报纸的能力,二是要在朝堂中保持中立,三是能领会赵佶的意图。
这两点看起来简单,可实际上要求很高。第一条就不说了,没那个本事的也不会去接这个活,毕竟是直接为官家办事,没能力不是在找死。
就说第二条更让赵佶头疼,如今朝中新旧两党对立。以报纸这么巨大的影响力,一旦屁股坐歪文章中夹带私货只会激化矛盾。毕竟赵佶不能每期报纸都检查,尤其是这个时代的文人春秋笔法玩的一个比一个六。
倒是第三条没啥好担心的,目前他继承皇位的正统性这点谁都不能否认,想为他效力的人不知凡几。而且宣传朝廷自古就有,领会上意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三条合在一起筛选,赵佶确实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就在赵佶烦恼的时候,白庆忽然来禀报,说高俅送来口信已经带着几名小厮出发去了德州。
赵佶听到高俅已经出发,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就擢升王藻任登州知州一事与向太后打招呼呢。
提到高俅,赵佶忽然想起前两日那厮还求自己把苏东坡调回中原。忽然把桌子一拍,赵佶兴奋道:“我擦这大神怎么忘了。”
赵佶虽然是个理科僧,但他十分喜欢李白、杜甫和苏轼,经常自认为是他们的铁粉。他可是知道苏轼虽然是旧党但思想上并不保守,为官之时经常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带领百姓疏浚西湖修建堤坝造福了一方百姓。百姓感恩戴德将堤坝命名为苏堤更是传为千古佳话。而且苏轼到那里任职都会当地在留下美名,这些实打实的政绩是那些鼓吹新政的人所不能及的。
虽然苏轼政治情商不高屡次直言犯上惹的皇帝不高兴,但要说他为官庸碌政绩平平那也绝对是尬黑。
但赵佶最看重的一点是,苏轼身为旧党却并不反对革新,而且关心百姓的疾苦。可以从朝廷和百姓两方面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说话。
这样一看苏轼完美符合赵佶的要求。论能力苏轼绝对够,论政治立场他也能站在中立的角度,论忠心也不需要怀疑苏轼对大宋的说感情。
而且赵佶相信,自己把苏轼从海南解救回汴梁苏大神也必然会投桃报李,回报他的恩情。于是赵佶在心中拍板,就用苏轼出任大宋皇家报社的第一任总编。
苏轼并不知道冥冥之中,他命运的轨迹就这样完全改变了。
只是召回苏轼的影响很大,赵佶也要考虑如何去说服曾布。
向太后和韩忠彦都是旧党思想的支持者,苏轼得问题上不用担心他们会反对。
反而曾布和苏轼关系一般,政治思想又相反。如今有向太后的支持韩忠彦隐隐的压了曾布一头,若是再把苏轼这位旧党大神弄回来,赵佶也需要考虑曾布的感受。
赵佶不能让曾布觉得心寒,自他登基以来曾布就一心一意的辅佐,可谓在他的皇位之路上劳苦功高。
赵佶在想如何措辞的时候,忽然思绪飘散意识到自己似乎忽略了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