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十九】
作者:铅锋      更新:2021-10-24 03:41      字数:5589
  生活在继续,一切随着时代大环境前行,回眸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大环境就一直没有消停。大清国面对外寇船坚炮厉只有丧权辱国!大清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只有苟延残喘!大清面对新民主革命只有大厦崩塌!民国伊始军阀混战,清庭的残渣余孽结合东洋势力渗透在东北生了个怪胎‘伪满洲国’,多种势力顽存天下。苦难的中国没有喘息日寇的铁蹄踏遍大半个中国。都为中国人的国共两党在抗战中合作却在抗战胜利后又同室操戈,因为两个主义所以两种立场最后两地分治!新中国的家底是一穷二白还要勒紧裤腰带抗美援朝,当时大部分城市也是满目疮痍,国内建设工作百废待兴,可怜的中国又逢‘三年困难时期’真是天灾人祸,祸不单行!终于好似一切总算过去,这两年国家经济民众生计有所好转。静珍有所感受,慈雨也有所感受,生活总体变好,这变化在悄悄进行中,以后是变好还是变差不好下结论!是向上扬呢?还是会往下探?是不断起伏呢?还是螺旋行进?还是转圈圈?
  建国以来怎样建议社会主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总是犹豫和徘徊得,农民从获得土地到互助合作,‘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土地成为公有。‘大食堂’从成立的红火到最后的停办。农民想有点额外的自由‘三自一包’却又被否定!农民刚刚舒展的心又紧绷起来。社会主义公有经济是唯一正确发展的方向!一切私有经商交易是资本主义!这资本主义要是搞大了便是犯罪!是投机倒把罪!国家经济的这潭水刚泛起涟漪又被静若止水。这是1966年前,当然这一现象持续到1978年后才逐步松动,这松动来之不易,这是打破一种多年的思想禁锢,从松动到开放中国人忘不了一位伟人***!忘不了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东方中国经济腾起的开启。现在还是1965年盛夏,但中国还是在这样的禁锢思想圈圈里,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在中国劳动人民众志成城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下了许多惊世伟业!
  国家许多重大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石油、选矿、铁路、公路、水利、电力、机械、冶金等有飞跃发展,这是国家经济的有力保障这也是为军事隐蔽秘密大器的铸成提供保证。这一切便成为我们国家的定海神针。国家工业建设依照国家计划稳步推进,相比农业而言要生机许多。
  方师母家的衣农从军事工程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在沈阳的军工企业。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人才是宝贝,一般的县级很少有大牌大学的学生配备。沈阳这地方对于南方人说起来感觉太冷特别是冬天。方师母想要为儿子做个厚实的大袄可衣农来信说不用,军工企业啥都有发,大衣是羊毛的屋内有暖气,东北是干冷不像阳羡是湿冷,再说念大学在哈尔滨几年也惯了。方副局长见老婆担心的样子笑说道:“男儿志在四方么,这些大学生国家亏不了他们,放心放心!”
  方师母家大女儿乔乔也进入财经大学了,望望和明明在高中学习即将毕业,幼子龙龙也步入高中了。
  阳羡城的工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新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先期建成阳羡晨光机械厂后陆续组建了阳羡耐火材料厂,阳羡传动轴承厂,阳羡印刷厂,通用机械厂,交通机械厂,电子器件厂,食品厂,阳羡酒厂,绸缎厂等等国营厂。至于原规模小一点的工业作坊都组成了大集体单位。大大小小的集体单为都集聚城中而大型国营工厂都在护城河以外。能在国营厂上班在那个年代是一种骄傲。现在陈东升很骄傲,朱慈雨也想成为骄傲的一员因为现在有很多工作机会,因为慈雨己经十九岁了完全可以入职了,但那个年代大都要从城市临时工做起,国企转正临时工是有名额指标的,因为僧多粥少所以群众考评和组织政审很是严苛。
  作为慈雨而言最关心的是进入国营企业成为正式员工这样收入能提高工作能稳定,这也是人生走到如今的唯一方向。然而静珍的邻居们开始为慈雨做起媒来,静珍内心很矛盾,一方面慈雨这年纪也可以看看人家了另一方面男方是码头搬运工人。对于码头工人大家都知道月收入是比一般工人高些,但码头工人大都性情比较粗暴而且都喜欢酒肉生活粗枝大叶细节方面不太注重。静珍比较喜欢文静一点的人,慈雨也是同样的想法。要说多个八块十块一个月就是吃吃酒肉都不够,再说粗气的帽子是码头工人的标签。其实在慈雨心里有点喜欢陈东升,自东升主动帮自己家搭毡房起慈雨就对东升哥哥有好感。这忙帮的不小,自己和娘内心都很感激,难能可贵的是他这个人没有食言,一直以来帮着捡拾断砖铺垫着地面,如今灶房的地面总体差不多了。陈东升也确实讨静珍母女喜欢,静珍唯一的想法就是东升年长慈雨七岁。
  晨光机械厂的闵师傅不光技术好带着陈东升进步很大,闵师傅同时也很关心东升的个人问题,毕竟东升二十六岁了。顾真顺这个老师傅也很调侃陈东升只不过没有恶意都是满满的善意。
  朱慈雨在闵师傅的推荐下总算到晨光机械厂做临时工。目前慈雨的工作是做***像章,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特殊现象。阳羡能制作精美多样的***像章也只有晨光厂。
  慈雨和东升从此在一起上班但不在同一车间。顾真顺算是看出了端倪!经过各位热心师傅的催促陈东升和朱慈雨于1966年元旦结婚了。两人少年儿时相似的人生经历使得相互更为同命相依。东升的娘前些年又嫁了个老小伙子在喜得一子刘光明后又一次怀孕了!这是个复杂的家庭,因为复杂而且住房紧张所以陈东升结婚后就住在了慈雨家。这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入赘,因为以后两人所生的孩子都姓陈并没有随母姓朱。虽说老法式讲女婿入赘孩子跟母姓可静珍没有那封建思想,再说自己这边也不算招亲,两个孩子合拍是最大的心愿,再要说来东升自己比较了解现今退伍后又是正式工人也算满意了。
  陈东升用八十块钱买了张西式棕绷床,这是家里最豪华的家当,这也是一般家庭没有的式样。新房里添了一张两个抽屉的写字台一个小衣柜一个帆布箱,慈雨用积蓄添了两床被子,布票是几家凑借的。买来喜糖后两人坐在那新床上三粒三粒地数着。晨光厂是大厂能够三粒一位也算是不容易了。因为就一间平房所以后小半间做了新房前半间静珍搁了个小竹床连同吃饭的方桌子一起挤对着,中间用一张芦席把住房隔成两半真是艰难的很,芦席的两面糊上报纸朝大门算是中堂,中堂正中贴上伟大领神***的标准像,中堂一付红对联‘听***话,跟共产党走!’可以想象现在和以前真是天壤之别。不过大部分困难家庭都是如此一般。
  现在慈雨和东升开启了新的生活,他俩的婚礼也最简单不过,嫡亲挚友聚拢摆个酒就算把这事办了。虽然是个艰苦的开端但两个年轻人对未来充满着期待。静珍的心情也因慈雨的成家有了些许告慰,毕竟家里来了个东升有了每月固定的三十六块薪俸加上慈雨不太休假的话也有二十八块以及每月发粮票时的二块粪钱总算这生活有了初步着落。每月的那二块是静珍的零用钱,这规矩一直到静珍过世,不是慈雨东升不孝而是静珍从女儿结婚后到死为止就没有亲自用过一分钱!这情况听起来有点难以置信有点悲哀有点不合常理,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说真的静珍从那时起基本连弄堂都不出,除了一个月两次慢悠悠地去趟玉瓶家或去趟依楚家和每月一次出弄堂领个粮票外基本呆在家里。少了慈云后的她少了欢笑多了静默,静珍也老了性情也变了好似单鹄寡凫,她已经五十二岁了!一晃珍珩离家十九年了!朱珍珩也五十三岁了,这是民国55年,公元1966年。
  静珍提笔默默,依然是小楷行锋,应该向桂香去信了。
  桂香嫂,侄儿女们大家安好!
  今见信见喜!慈雨已于阳历新年成家,丈夫陈东升系城东人,他也是和慈雨一般人生,现退伍后在国营晨光机械厂做工人,小雨也进入该厂做临工争取今后转正。说来也巧,东升小时候和我拾柴相识此人也算实在勤劳之后生。
  桂香嫂请告知侄儿们请不要再邮生活费来了。多年来的援救无以言谢。今小雨成家也算是一种选择,现我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二十年到今天之状况也不知远方的珍珩是否满意!
  光阴荏苒珍珩去台近二十年了,我是从盼望到期望到希望到失望,如今真是绝望了!看两岸冰封僵冻一般丝毫没有生息松动让人心灰。
  青丝染霜我们这一辈不再年轻借此我也敬候嫂嫂你身体安康待等来日我去苏州拜谢拜谢。
  问新生及弟妹侄辈们好,你等兄妹多年支助只能待慈雨日后感激。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阳羡:静珍手笔
  1966年元月18日
  信飘入信筒寄往了苏州。静珍立在邮筒边思绪万千。“唉!依靠桂香家这么多年这人情以后怎么还?”静珍又喃喃自语道:“如今慈雨成家了这也是自己人生的一次结点,但愿一切都会好起来。”静珍默默地向家走去。
  农历新年即将来临,静珍等不到苏州的回信,静珍很疑惑,慈雨很疑惑!百般纠结之中除夕到了。慈雨没有放鞭炮的习惯东升也一样,大家都是节俭的人,都是平淡朴实不凑热闹也不喜欢这种形式。
  陈东升在这个年节心情也很复杂,这是他退伍后第一次离开他那个复杂的家,东升感觉自己如今的家很温馨。慈雨从帆布箱里取出那件东升结婚时穿的蓝卡其上衣,慈雨又把东升部队带回的深帮皮鞋擦擦亮准备新年的行头。
  东升看着这件蓝卡其上衣说道:“小雨呀,这件衣裳的布证票还是向战友童忠德要的。这双大皮鞋是我的副连长换给我的,他看上了我的皮靴,他是北方人,我们南方人深筒皮靴用不着。”
  “你的一帮战友真不错,大家退伍还换换有无也算是个念想。”慈雨说着又拎出东升的风雪大棉帽。
  “童忠德呢是新兵连时的副排长,他参军时就是中共党员,要不是我们部队老资格多童排副应该留下的。忠德是安徽巢县人,他们那儿种棉花所以棉布计划要松些。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战士先回乡退伍的会把旧军帽旧军衣换给战友,年复一年相互轮回,我这顶大头帽子呀也换了两次呢!”东升微笑着满脸的回忆对慈雨说着。
  油毡灶房里依旧是小瓶油灯,唯一的宅屋里是一盏带罩的煤油灯,这灯在旧社会叫‘美夫灯’这灯要比油瓶盏亮多了而且防风,可现今和寒林家四十瓦的日光灯相比那真是无法比拟。灶房的小瓶灯是每晚要拎来拎去的,慈雨和东升打算来年也要攒些钱装个电灯。其实这个家要做的事还有许多,有一样东西东升一直想拥有但他从没有和慈雨讲过,陈东升想拥有一把气枪,弄鱼捉虾打鸟结网是东升的最爱,这种勤劳也确实改善了这个家的生活质量。不过最多的收获也不能卖钱,私自买卖就是资本主义。这就是人和人的区别,东升和胜国的爱好完全不同,思想思潮也完全不同这在以后的日子里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陈东升和黄胜国差不多大。
  静珍家这个年就这样看似悄无声息地过着,不过多了个东升家里人气足了许多。
  自年前一段时间里陈东升抓鱼弄虾积攒下一些存货,现在咸的小鱼干大的咸鱼块和虾干极大地丰富了当下的生活。慈雨忙着年夜饭的菜静珍衬着手东升贴着门上楹联:爱党爱国爱生活,百姓百顺百事兴!这楹联是静珍所写,比起爱写爱画的邻居黄胜国静珍的字要大气得多。
  “东升呀,贴好了咱们就吃饭吧!”静珍招呼着又叹念道:“十九年了,慈雨她爸也没个信,想必他一个人也在过年吧!”
  “妈,社会终将会有所改变,我们要相信以后一定会有转机,到时爸回来了我也好陪他弄口酒呢!”东升应着岳母看看慈雨。
  慈雨笑道:“酒,爹是喜欢来一口的呀。妈,对吧?”
  “对,对!你爹呀,多也不多总想馋一口,他也是个节俭之人呀!对了东升,今天除夕夜你来两盅?”静珍擦拭着眼角问道。
  “妈,我不喝酒,平时也不喝我们就吃个饭吧。”陈东升笑着应道。
  静珍笑了,笑的很开心。这是三个人过的第一个年,其实每到年节时静珍的内心就很沉重,逝去的亲人远行的丈夫还有那曾经的幸福都会勾起她心中的思念,这思念是一种复杂的伤痛和心酸。
  静珍的邻居黄胜国恰恰相反,他是买了许多大炮仗和小鞭炮的,寒林从来不反对胜国的爱好,胜国许多时候的兴趣像个孩子。今晚的院子今晚的除夕今晚爆竹声声。寒林家的大门上的对联是胜国写的: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字迹弯扭但也是个对子。胜国手里夹着香烟一个人在园子里点燃着喜庆很是自娱自乐。寒林却像母鸡护小鸡一般和新萍莲萍金枝以及婆婆黄老太躲在屋里探着头观望。红菱一家老小在小年夜前就回乡下老家过年了。静珍家是早早掩上门一家三口品尝着年终的晚餐。今年总算各种年节计划票不用送人了,今年相对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不是奢侈,这是小夫妻新婚第一年到时要适当留饭和拜拜年节。
  年就这样过了,经济上的宽裕没能掩盖静珍内心的忧虑和伤感。苏州怎么没有回信?桂香她不会有什么事吧?这又是一年了不知珍珩他怎么样?慈云虽然过世近五年了但作为母亲难以释怀!常常的思念常常的哀伤!静珍一想到这些就很揪心!一天天地瞎想着正月开启了新春。虽然静珍的生活明显好了许多但静珍空闲之余还是会思量丈夫珍珩思念长女慈云思念曾经的过往,这过往有甜蜜有痛楚有一生的遗憾和终生的悔恨,静珍的心被痛苦萦绕人也明显忧郁寡欢,现在静珍想着想着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是不是自己神经质了呢?静珍心绪有点乱思绪有点莫名的惆怅!
  静珍在不安中终于接到了新生的信:细婶,新年好!
  接信获息吾妹小雨成家我们都很高兴。我娘携大家送上祝福!想必东升妹夫是个不错之人相信日后细婶生活会日日向好时运事兴。
  慈祥小妹年前随丈夫马一列从四川调到浙江省政府工作,我等兄妹携娘前些天在杭州一聚故信晚收晚复。见谅,见谅!
  慈祥小妹自小由国奇叔领去延安后二十多年里也只谋过一次面,现今定居杭州算是近了许多。新科及慈仪工作生活都很安逸稳定,我等特为恭贺小雨新婚备上礼数以表祝贺。
  以后方便的时候敬待细婶携一对新人来苏州相聚。借此祝愿新年新婚快乐!大家康泰顺利!
  侄儿:新生新科
  侄女:慈祥慈仪
  1966年2月5日
  静珍读罢此信长舒一口气道:“是好事,是好事呀!”
  中午慈雨念着苏州堂兄的信很高兴地对静珍说道:“妈,你就是瞎担心。桂香伯母一家好着呢!慈祥姐姐到杭州算来方便多了,这一晃在外也不少年了呀!”
  静珍笑了!笑的很安心!
  “娘担心是正常的么,一代人的情怀么!妈,以后待条件宽松点可以去看看二伯母么。”东升看着静珍说道。
  “是要去看看啊!要谢谢新生兄妹呀,这么些年来我也想桂香啊!天下哪有这么好的妯娌姐呀!天下哪有这么好的堂兄姐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