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论政杨风采(2)
作者:
凌南訫 更新:2021-10-23 04:20 字数:1083
地方上一批人多势众的宗族,挟经济发展之势,具有更强的实力。
豪强经济在社会经济成份中占主导地位在社会经济成份中,除了豪强地主经济成份以外,还有自耕衣经济成份。
自耕农则是国家编户的基础,向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徭役,是国家力量的源泉。豪强地主经济的发展,以吞噬自耕农经济为代价。
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做了豪强地主的宾客、徒附,脱离国家的户籍,不再向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徭役。于是东汉经济的发展,表现为地方豪强地主经济实力日益雄厚,国家越来越贫弱。
二、政治上称霸一方
豪强的上层,是所谓的大族、大姓、甲族、冠族。许多地方程度不同地形成了若千大姓,如冯翊郡有“甲族框、田、吉、郭“,天水郡有姜、阁、任、赵,吴郡有顾、陆、朱、张等等。
大姓通过所控制的宗族,确立了对于乡里的领导地位;不仅如此,还使其势力到达州郡.他们极力使其代表人物进入州郡行政机构,充当主要僚属。
在东汉后期,当地人充当州郡僚属成了惯例,朝,廷只任命各地的刺史、太守、县令,本地重要僚属任命的优先权则属于大姓。由于每那大姓为数有限,因此州郡大吏,总是由当地几家大姓盘根错节地把持着,形成世袭。
他们根据这-不成文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把持并同朝廷分享了地方政权。这与刺史、太守由于任满即离任,权力不能生根,是不一样的。当时的歌谣形容地方大姓的政治势力说:“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这反映出,大姓操纵的州郡文书在地方超过了皇帝诏书的权威.
地方大姓还通过名士操纵朝廷选举,影响国家政治。
名士是东汉后期重要的社会势力,以某种道德方面的表现超人一等而出名,大多出身于大姓,或者有可能发展为大姓。
名士主持乡里清议。品评乡里人物。当时朝廷选拔官吏,以乡里品评为根据,名土由此对朝廷用人拥有影响力。东汉后期,名土对于选举几乎起了决定性作用。大姓由于拥有名士,其政治影响力经常超出所在地方。
某些大姓由此上升为地方显贵,成为冠族;而那些没有名士的豪强,即使较有力量,如李乾、李通、许褚等宗族,只能算是强宗,不能列入冠族。由于作名士是仕进和取得政治权力的捷径,冠族都努力保持其较高的文化修养。其中有些家族,几世专攻一经,通过经学入仕,猎取高官,造成累世公卿的局面。如汝南袁氏,累世专攻孟氏《易》学。
从袁安开始,家族中四世作三公的达五人。他们招收弟子、门生,征辟掾属。
这些门生、故吏同他们构成终身关系。几代以后,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天下。他们成了具有全国性的影响的土大夫领袖,成长为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特重的门阀大族。在割据兴起时,拥有了超出本地方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