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白莲教
作者:
清铜王者 更新:2021-10-19 03:52 字数:2050
郭毅坐在黄包车上回想着黄飞鸿电影中的情节和在电影中白莲教的所作所为。
在电影中,省城里面白莲教虽然肆意妄为,是一个反派角色,邪教组织,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经常可以看见白莲教的教众四处打砸洋人的一切事物,包括洋人他们自己。
像电影剧情刚开始的时候一样,黄飞鸿一行人才刚出车站,坐上黄包车没有走多远,就因为十三姨穿着洋装,被路边玩耍的小孩泼鸡血,被骂“假洋鬼子”,“妖人”。
还被白莲教的那些小孩那东西砸人。
还有后面十三姨因为看见白莲教摆坛烧电报局比较热闹,打算照几张照片,差点被白莲教的教众杀死,如果不是黄飞鸿来的及时的话,十三姨和梁宽可能会被杀死在哪里。
而且白莲教的教主九宫真人还是一个造谣诈骗,在胸口装上铁板,冒充天神下凡,拥有“神功附体,刀枪不入”的神棍。
虽然白莲教给省城的居民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因为仇视一切洋人的事物,所以有时候还会误伤到无辜的普通人,但是白莲教对于省城还是有许多贡献的。
虽然白莲教的许多做法比较极端,但是可以看出在省城里面没有好多洋人在大街上欺压百姓,街道上的洋人没有几个,或者说洋人根本不敢独自在街上闲逛,在电影里面根本就看不到几个洋人出现。
这个可是广东的省城啊,广东省最繁华的地方,居然没有几个洋人在街道上出现,使洋人只敢躲在租界里面,就可以看出白莲教对于省城百姓的贡献。
而且还有许多的老百姓拥护着白莲教,就可以看出白莲教还是对于省城的百姓还是有所帮助的。
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大大的帮助了省城的百姓,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受外国人的欺压,对于省城的百姓可以说是有功于他们,守扶着一方水土的平安。
只是手段过于极端了一点,完全看不起外国人的一切,认为外国的一切人都是妖人,一切物品都是妖物,是邪魔妖道,来祸害华夏民族的。
而且在电影中还打算杀死十三姨,结果对上了主角黄飞鸿,当然是反派,毕竟黄飞鸿是电影世界的主角,整个世界都可以说是围绕着黄飞鸿转,拥有着主角光环,对黄飞鸿一行人有敌意的,当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白莲教在电影中被打入了反派的行列。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它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镇压,但到了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与净土宗大致相同,崇奉阿弥陀佛,要求信徒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期往生西方净土。茅子元采用天台宗教理,绘制《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以佛像、图形和比喻解说佛土的高低;简化并统一前人制作的念佛修忏仪式,制作《白莲晨朝忏仪》。先前的净土结社,参加者之间只是松弛的社友关系,社与社互不相属。茅子元则将其改为师徒传授、宗门相属。他在淀山湖建白莲忏堂,自称导师,坐受众拜;又规定徒众以“普觉妙道”四字命名;从而建立了一个比较定型的教门。
白莲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为号召,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称白莲道人。因其“在家出家”,不剃发,不穿僧衣,又被称为不剃染道人或有发僧。元代由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数十,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堂庵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合称弥陀三圣)等佛像,上为皇家祝福祈寿,下为地方主办佛事,也有一些修路筑桥之类的善举。堂庵多拥有田地资产,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有些头面道人勾通官府,交结豪强,成为地方一霸。
明初严禁白莲教。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有的还建号称帝,均被镇压。明中叶以后,民间宗教名目繁多,有金禅、无为、龙华、悟空、还源、圆顿、弘阳、弥勒、净空、大成、三阳、混源、闻香、罗道等数十种,有的一教数名。它们各不相属,教义颇多歧异,组织、仪轨和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地带有白莲教的印记。统治者认为它们实际上仍是白莲教,民间也笼统地称为白莲教。
由于派系众多,信奉的神祇极为繁杂,有天宫的玉皇、地狱的阎王、人间的圣贤等等;而最受崇奉的仍是弥勒佛。从正德年间开始,出现了对无生老母的崇拜,又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所谓八字真言。据称,无生老母是上天无生无灭的古佛,她要度化尘世的儿女返归天界,免遭劫难,这个天界便是真空家乡。各教派撰有自己的经卷,称为宝卷,常对信徒宣讲。内容庞杂,但从中也可看到儒、释、道三家对它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