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画师
作者:老广谈经      更新:2021-10-18 00:06      字数:2197
  五天以后,京城的最有影响力的几家小报不约而同的登出一篇署名”数据公”的文章,文章题目叫做“宁都之征军费数据解析”。整篇文章没有一个字指责宁都郡王,只表示“数据公”对数据最感兴趣,出于兴趣对宁都郡王率军出征的军费做了数据分析。
  这位“数据公”计算出这次出征,朝廷已经付出的军费在四亿两千万贯。如果考虑到大军班师、重建军队、伤病治疗和阵亡抚恤等等因素后,整个军费支出会是六亿贯。
  文章把这次朝鲜出征叫做“宁都之征”,透露出高祖建立的封桩库和官家的内库也因为“宁都之征”而基本耗尽,加上早就空空的国库,可以称的上是“三库皆空”。文章最后还探讨了如何把“宁都之征”引发的三库亏空补足,预测官家可能必须要提高税收。同时还请求读者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补上“宁都之征”的亏空。
  文章登出后,京城街谈巷议的热点立刻变成了“宁都之征”的军费,各类小报随后几天也纷纷登载自己旗下写手关于军费的文章。而京城最大的小报“东京日报”则干脆悬赏千贯,征文寻找补上“宁都之征”亏空的万全之策。
  又过了十天,“东京日报”上又登出了十个宋军家庭的专访,访问十名出征宋军的父母妻儿,重点在描写他们知道渡海失败后的惶恐不安,每篇文章都有配画,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宋军家庭的不安。每篇文章都占一个对版,一版文字,一版绘画。这绘画乃是武柳所画。
  赵勇小组里面没有绘画人才,所以大宋现在的绘画还是传统中国画沿袭下来的画风,武柳看了画师们的作品后觉得不够有震撼力。就自己找了根炭笔,对着画师们的绘画做了一番再创作,武柳用现代绘画技法画出的图画与当下大宋的白描技法不同,人物有凸出的立体感。武柳还把人像放大到极致,让人看了后震撼感极大。这十篇采访虽然都写得很好,但与这十幅武柳的绘画相比,说服力就差得远了。
  “东京日报”的采访登出后,只隔了两天,各类小报也开始跟风大幅刊载宋军家属的故事。京城排名第三的小报,“临安小报”的大标题就是“宁都之征”的代价。
  这股风刮了能有十天,十天后,第三篇文章出炉,文章的名字叫做:“宁都之征决策考”。里面罗列了大量的关于“宁都之征”前后决策的奏疏往来,突出了宁都郡王、徐能全、郭厚等人积极主张登陆的奏章和建宁郡王反对出征的奏章。
  在这第三篇文章出炉后,两天内,十几篇“宁都之征决策考”的导读在小报上登出,对“宁都之征决策考”进行解读梳理,对其中一些枝节细节作出反驳,巧妙突出了建宁郡王力排众议的形象。
  这三篇文章带动的“宁都之征”讨论热,一下子就把宁都郡王的人气从高点直砸到地底,而建宁郡王的人气则因为发对宁都出征而有了显著提高,宣扬建宁郡王先见之明的文章每天小报上都能见上一、两篇。
  市面上宁都郡王和建宁郡王风评人气的变化也体现在建宁郡王府内,前一段的抑郁气氛已经一扫而空,府里的上下人等只要凑到一起就议论今天这份小报发了什么宁都郡王的负面文章,那份小报又发了什么建宁郡王的正面文章。
  在建宁郡王独生女儿赵宜桐的院子里也是一样,几个丫鬟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最新的小报文章。赵宜桐并没有参加到丫鬟的讨论里,而是在仔细观看武柳的那十幅大宋军属的绘画。
  赵宜桐自己酷爱绘画,专门辟出一间主房作为画室,还给画室起名水墨轩。她自己极爱山水人物,尤工仕女画,对自己的白描颇为自负,但看到武柳的画后惊为神作,觉得和这十副画作相比,她的白描技法显得极为粗陋。这十幅画作上的许多技法,对于赵宜桐来说是见所未见,她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何画上的人物会如此写实,就像是从画纸上凸出一般。
  后来听小郡公说起,这十幅画居然是武柳所做,她先是不敢相信,被小郡公赌咒发誓说服后就缠着小郡公,让小县公去把武柳的原画借来观赏。
  赵宜桐正琢磨间,小郡公兴冲冲地走进门来,手里拿着一摞画作,正是武柳的那十幅绘画。从小郡公手里把画接过来,顾不上和小郡公交谈,赵宜桐就已经把画一幅幅地在画案上展开,每展开一幅,她都轻声赞叹一声,又忙用手捂住嘴,好像怕被谁偷听了去。
  “怎么样,武兄画的好吧?”小郡公面有得色地问道。
  “真是出神入化!妹妹我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画技,可以将人物画的如此写实!”赵宜桐赞叹道。
  “这算什么,武兄的本事大着呐。比起武兄在南京号和安平桥驿站内的表现,画画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同武兄的谋略相比,武兄在南京号和驿站的表现也只能是匹夫之勇。”
  “各花入各眼。你觉得武兄谋略最好,但小女子最喜欢的还是武兄的画。”
  小郡公指着那十幅绘画说道:“既然你最喜欢武兄的画,正好武兄说了,这十幅画就送给大姐了。算是感谢大姐的救命之恩。”
  赵宜桐听了后,脸突然变红了,说道:“武公子太客气了。”
  小郡公摆摆手,“咱不用和他客气,你确实救了武兄一命,武兄还总说什么时候要向你当面道谢呐。”
  “噢,一直说要和武兄要见一面,但一直也没见到。这回京以后就更是不方便了。对了,二哥,我想跟武公子学画,你看有可能吗?”
  “什么?”听到赵宜桐这么一问,小郡公转头看着赵宜桐,想着自己刚才一定是听错了。
  “武兄的画风很适合小妹,若是能拜武兄为师,我日后定然也可成为一个…一个好画师。”赵宜桐说道。
  “去去去,别瞎胡闹。你拜武兄为师?这个太异想天开了,爹爹肯定不同意!再怎么说,爹爹以贤德著称,咱建宁王府这男女之防必须是京城里最严的,我劝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如果你想多看看武兄的画,好临摹学习下,我到可以让武兄多画几幅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