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三篇文章
作者:老广谈经      更新:2021-10-18 00:06      字数:2075
  建宁郡王心里暗自赞赏武柳的计策,这位武公子虽然为人散漫且傲慢,但确实是一等一的谋士。建宁郡王又想起了安平桥驿站,正是凭借武柳当时献出的“明修栈道,暗度江西”之计,自己才那么顺利地回到京城。那是武柳的第一次献策,而今天武柳的第二次献策,更是直击宁都郡王的软肋。人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这三个幕僚,看着都很精明,怎么就比不了一个武柳呐?
  建宁郡王陷入了沉思,在一旁的小郡公问道:“武兄,具体该怎么做?”
  武柳说道:“我们要写三篇文章,来挑开这个脓疮。第一篇,直指军费问题。不知道大王可知这次出征军费花费是多少?“
  建宁郡王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愣了一下说道:“本王听说已经花了四万万贯。这次出征,水马步军几十万,开拔费就是天文数字。几十万人到了朝鲜,安营扎寨,人吃马喂,加上各类物资转运,以及战争花销,四万万贯应该差不多。”
  武柳点点头,板着手指说道:”这次朝鲜之征,四万万贯不过是已经花出去的数字。战败后擦屁股,收拾烂摊子的费用更是不少。水军几乎全军覆灭,对我大宋来说,海贸获利甚多,要保护海贸,重建水军是必须的。而要重建水军就要造船募兵,这些都是要耗费巨款的。水军光有船没有人也不行啊,水军官兵都需要重新招募训练,这些要用铜子去砸的事情。“
  卢斌拍着所做的椅子扶手说道:“宁都此败,真是祸国殃民。水军如此大败,将来恐怕大宋外海洋面要不靖了。”
  武柳向着卢斌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此役被消灭的马步军也要重建,重建费用虽比水军要低,但也是一大笔钱。我们还没有说阵亡将士的抚恤,伤残官兵的医护费用,把这些费用加进去。又是几千万贯铜钱。“
  赵良贵补充道:”对了,还有班师的费用,禁军班师回京,要安定官兵,封赏不能少,这恐怕也要上千万贯。“
  小郡公愤愤地说道:“打了这么大败仗,难道还有脸要官家封赏。”
  卢斌冷冷地哼了一声,“禁军打仗不行,要钱可从来不在乎脸面。而且就算他们没脸,官家又哪有胆子不给封赏啊。”
  赵良贵低声说道:“是啊,到时候禁军反了怎么办?哪个宰执敢冒这个风险?”
  武柳最后说道:”这一切的一切,统统加上去,整个出征的军费就会超过五万万贯,也许会是六万万贯。不知现在大宋每年岁入、花费各是多少是多少?”
  “去年的岁入是三亿五千万贯,岁出是三亿七千万贯。”建宁郡王说道。
  “也就是说大宋早已经是入不敷出了。那么这五万万贯军费,或者说六万万贯军费就是相当于二十五年或者三十年入不敷出的总和。这些军费不管宰执们怎么腾挪筹措的,最终可都是要大宋子民来付账的啊。“
  武柳说完,书房里一片寂静,几人都低头反复盘算着数目字。
  武柳接着问建宁郡王道:”大王,过去两年,这些军费是怎么筹集的呐。”
  “唉,这次出征,本来就没钱,宰执们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也凑不出军费来。国库早就入不敷出,实际是一分钱没有。为了出征,官家忍痛把高祖爷当年建的封桩库全部清空,弄出一亿多贯,官家还尽发内库出了两万万贯,加上国库寅吃卯粮,才凑齐了四万万贯军费。这次一战,封桩库和内库全空了,加上国库是三库俱空。大军班师,重建军队,抚恤死伤这几件事的经费来源到现在还都没有着落。不知道宰执们怎么做这无米之炊呐。”
  建宁郡王说到后来,全身微微地颤抖。他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武柳的意思,这些信息是被人忽略的信息,但一旦整理并让大宋百姓知道,那么对宁都郡王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能同时把封桩库和内库全部败掉,这个本事绝对不小啊。宁都郡王在大宋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必然成为天字第一号的败家子。
  武柳说道:“好,我们的文章就把这些事实简单的归纳整理出来,就是要传递给市井百姓一个信息,封桩库和内库全都败在宁都郡王手里。同时问百姓一个问题,宁都郡王捅了这么大一个窟窿,以后要把这个窟窿补上,大家觉得应该怎么补。我们可以来个征文,让大宋上下一起献策,怎么样才能增加财政收入,来填这个窟窿。名头可以就叫为宁都郡王补窟窿。”
  “好!”小郡公拍手叫了起来,建宁郡王等几人也都哈哈地大笑起来。武柳瞥了建宁郡王一眼,看得出来,建宁郡王这次大笑是发自内心的笑。
  等大家笑完,武柳接着说道:“第二篇文章,需要写的是宋军的故事。这次出征三十万马步军,十万水军,总共四十万大军,这些大军都是从哪里调来的?这次大军损失十几万,具体损失的都是哪些人?我们要搞到这些数字,把这些数字告诉公众。这样各个州军的百姓就知道自己的州军有多少子弟死在疆场。“
  “嗯,这没问题。本王可以从西府拿到数字。”
  ”除了把这些数字公布出来,我们同时要写宋军的故事。“
  “写宋军的故事?什么故事?”建宁郡王狐疑地问道。
  ”就是普通宋军的故事,四十万人出征,十几万人损失。那就起码有十几万个故事,牵扯到十几万家庭。我们要写这些故事,要专门组织写手。我们需要找到几个宋军家庭,让写手们去访问这些家庭,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要写他们的家人怎么惦念他们的子弟,写他们听到兵败的消息后有多么焦急,多么煎熬,写一旦这些子弟阵亡,对他们的打击。要把这些故事刊登出去,同时要找画师,给他们画像,争取画出几张像当年流民图一样的画来。”
  “流民图?”赵良贵问道。
  “对,流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