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谜
作者:
高秃压 更新:2021-10-17 19:36 字数:2336
在马里共和国未开化的图根族,至今流传着许多从祖先继承下来的口授神话。
其中最为重要的神圣知识是“天空中,人眼无法看到的一颗小星——波·特洛”以及“在夜空中,最明亮的是其主星”。
波·特洛星每50年围绕主星一周,在整个宇宙中是一颗色白、小而重、由多种地球上没有的重金属组成的星球。
而且波·特洛星的公转轨道被当作宗教祭典的神秘图形代代相传。
英国天文学家洛帕特·戴帕尔将它与近代的天文知识相对照,发现传说的波·特洛双星正是天狼星及其伴星白矮星。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人眼无法看到的伴星,他们何以能正确地说出来?
在撒哈拉的塔西里发现了公元前1万年到公元前6000年石器时代的入画的石壁画,从几百幅画中的数千动物和人像中,可以看到有些人像穿着雅致的短上衣,肩上搁着头盔,头盔用一种接口与躯干相连,头盔上的口、鼻部位有几条狭长的缝。
法国学者亨利·罗特给这个人像取名为大火星神。
类似的壁画,此后在瑞士阿尔卑斯的瓦尔·科莫尼克,澳大利亚的金伯利,乌兹别克的费尔干纳也有发现。
另外,在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地发掘出有同样姿势的泥人,在日本也发掘出称之为面罩泥人的绳文泥人等。
这些究竟是超自然的拟人还是巫师的像?
历来的解释难以肯定。
由此,我们可否说它暗示了当时地球人曾与高度文明人的接触?
许多世纪以来,在尼罗河流域耸立着举世闻名的巨大建筑物——埃及金字塔。
尽管人们对其作了详细的研究,但仍有些事实至今无法解释。
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这些巨大的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
如果把古埃及人的运输能力和建筑技术与用来建造金字塔的巨大石头重量相比,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
塔内存在的各种超自然力量更令人神往,如金属除锈、牛奶保鲜、水果保质、树苗催长、病人康复、意外死亡等。
更使人惊奇的是,其中库孚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用两倍塔高除以底面积等于圆周率π,塔的周长正好与一年的天数相吻合,即365.24米,塔的自重乘以1015,正好是地球的重量,这些数字仅仅是偶合吗?
要想全部搞清楚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人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秘鲁南部的一座小城纳斯卡附近蜿蜒50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一些神秘巨画。
这些巨画有带装饰风格的动物图形,以及直线、长方形、三角形、螺旋线、辐射线等几何图形。
动物图形,从山丘顶上就可以俯瞰而见,而几何图形,若不乘气球或飞机在空中俯瞰的话,难以见到全貌。
再者,所有几何图形都是在航空测量允许的误差内正确绘出。
最近,由兰德卫星从900公里高的太空又发现长达万米、宽200米的巨大十字图形。
这种只有从太空才能看到的超巨大图形的存在,为宇宙考古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
在玛雅遗迹帕伦克的地下墓室中,有一块石棺盖上刻着浮雕。
浮雕上的人坐着,上半身前倾,好像一个正在比赛的骑摩托车的人。
但是,他所骑的却像是一支火箭,头部尖尖的,后面逐渐变宽,尾部喷出一股火舌。
这个弯腰的人操纵着若干难以辨认的控制器,脚踏在一块踏板上,腰上束着一条宽皮带,现代日本式的开领上衣,手臂和腿部有紧箍着的带子。
根据我们掌握的知识,雕像中的这个人十分像宇航员。
当然,考古学家还不承认,认为这儿刻的是库库马兹神,也就是玛雅帝国崇拜的羽蛇神,但对整个画面的含意又无法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根据“棺中之王因受热风袭击而死,其魂被运送上天”的传说,不禁使人联想到宇宙飞船的发射。
奇钦的天文台是代表玛雅文明的最古老圆形建筑物。
甚至在今天,重新修复起来的这一圆形建筑物看起来仍像一座天文台。
这一有3层平台的圆形建筑高高耸立在丛林之上。
台内有一座螺旋梯子直通最上层的观测台。
圆顶上有许多对着各个星座的天窗,窗的方向或角度与月亮或太阳的季节造成的位置刚好一致。
从同属中美古代文明之一的托托纳科文化残存在埃尔塔欣遗迹的壁龛金字塔,可以发现它有与一年天数相等的365个壁龛。
中美古代文明的天文知识与历法远远超过了实用的水平。
当时采用的是20进制计算方法,换算成10进制,一年的天数为365.2430,这与正确的计算值365.2422天,只相差0.0008天。
除了这个太阳历外,当时还使用与自然和生活无关的260天为一年的圣历、5125年为一周期的历法等。
直到今天,要将太阳年和金星年的周期算到小数点后4位也需要极为复杂的天文知识。可玛稚人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
又是谁教给他们天文知识的?奇钦天文台至今仍藏着大量不解之谜。
在玻利维亚海拔4000米、空气稀薄的一片荒凉高原上,唯一残存的是蒂瓦纳科神庙。
它的发祥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属于南美最古老的文化,但却显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
例如,矗立在卡拉瑟瑟耶广场西北角的太阳门,高3米,宽4米,厚0.6米,用一整块10吨重的石材雕成,经成形修整后,偏差不超过半毫米。
门的上面雕有一个飞神,两侧有48幅神秘的图形。
此外,遗迹中还有重量超过300吨的神像,全是从1公里以外的采石场运来的。
这样精密的加工技术和搬运技术几乎是突然出现的。
不知车轮和铁器的人们,何以能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令人不解。
安第斯山脉中矗立于奥亚迪坦布城堡遗址上的祭坛石,由6块高4米,宽与厚各2米,重50—80吨的巨大花岗岩石与5块做成隔墙的厚石板拼接而成。
采石场离此10公里,途中需经过高330米的陡峭山崖、激流和平原,然后把它再立在高1509米的山顶上。
显然,要完成这项搬运工作,需要有与现代文化相媲美的高超技术。
这个遗迹的主要部分出自印加帝国之前,祭坛正面竖起的金色屏风,在太阳和月亮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灿烂光辉,激起了人们无限的敬仰之心。
但是,这种高超技术出自何人,后来为何又失传了?
人们却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