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海:异兽集3
作者:帝王绝      更新:2021-10-12 12:16      字数:3305
  异兽鯥
  (lu)
  【原文】
  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1下,其音如留牛2,其名曰鯥,冬
  死而夏生3,食之无肿4疾。
  【注释】
  1魼:即“胠“的同声假借字,指腋下胁上部分。
  2留牛:可能就是本书另一处所讲的犁牛。据古人讲,犁牛身上的纹理像老虎的斑纹。
  3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蛰。一些动物在过冬时处在昏睡不动的状态中,好像死了一般。
  4肿: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译文】
  座柢山,山间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有一种鱼,形状像牛,栖息在山坡上,长着蛇一样的尾巴并且有翅膀,而翅膀长在胁骨上,鸣叫的声音像犁牛,名称是鯥,冬天蛰伏而夏天复苏,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痈肿疾病。
  异兽羬羊
  (qian)
  【原文】
  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1。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
  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2。
  【注释】
  1洗石:古人说是一种在洗澡时用来擦去身上污垢的瓦石。
  2腊:皮肤皴皱。
  3音,大羊之意。《尔雅》云:“羊六尺为羬“。据中国古代动物学史》注其为捻角山羊。
  【译文】
  钱来山,山上有许多松树,山下有很多洗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羊却长着马的尾巴,名称是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护理治疗干裂的皮肤。
  ————————
  梼杌(táo wu)
  别名傲狠,中国神话中上古时期的四凶之一。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他们部落图腾的四种怪物。
  ——————
  混沌是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神话名词,拼音是hun dun,其含义在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差异,在希腊神话中,混沌(chaos)则是孕育世界的神明。
  在许多神话中世界都始源于混沌,起初天地连在一起,即处于混沌状态,直至创世神将他们分开。
  ——————
  饕餮,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爪,大头大嘴。性格贪婪,比喻好吃之徒,常见于青铜像。为缙云氏之子而非龙九子(传说中是龙五子)。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
  饕餮为风水兽,它贪吃、暴敛。
  ——————
  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 zhi),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
  横公鱼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怪鱼。出自《山海经》,生于石湖,此湖不冻。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去邪病。
  横公鱼到了夜晚,跳到岸上,脱掉厚重的外壳,其样貌有点像人类。所以有了'夜化为人'的说法。
  异兽长右
  长右:或引做“长舌“,与狌狌、举父均属于猿猴类。长右山出此首,所以以山命名。
  【原文】
  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译文】
  长右山,没有花草树木,但有很多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四只耳朵,名称是长右,叫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任何郡县一出现长右就会发生大水灾。
  异兽狸力
  柜山,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1,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2。
  【注释】
  1距:雄鸡、野鸡等跖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这里指鸡的足爪。
  2见:同“现“。县:这里泛指有人聚居的地方。
  【译文】
  柜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小猪,长着一双鸡爪,叫的声音如同狗叫,名称是狸力,哪个地方出现狸力而那里就一定会有繁多的水土工程。见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测狸力善于挖土。
  异兽赤鱬
  (ru)在日本海曾发现类似赤鱬的海鱼标本
  【原文】
  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1,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2,
  食之不疥。
  【注释】
  1赤鱬:也叫鲵鱼,即所说的娃娃鱼,有四只脚,长尾巴,能上树,属两栖类动物。
  2鸳鸯:一种雌雄同居同飞而不分离的鸟,羽毛色彩绚丽。
  【译文】
  青丘山,
  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即翼泽。泽中有很多赤鱬,形状像普通的鱼却有一副人的面孔,发出的声音如同鸳鸯鸟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疮。
  ————
  陆吾即肩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神名,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注:“即肩吾也。庄周曰'肩吾得之,以处大山'也。“陆吾神掌管这“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
  又被称作开明兽,本是黄帝都城昆仑丘的守卫,他把自己化装成老虎的样子,这样便可以获得老虎的威严和力量。
  ——————
  异兽旋龟
  《山海经·南山经》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
  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原文】
  杻阳之山。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1,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2底。
  【注释】
  1虺:毒蛇。
  2为:治理。这里是医治、治疗的意思。底:这里与“胝“的意思相同,就是手掌或脚底因长期摩擦而生的厚皮,俗称“老茧“。
  【译文】
  杻阳山。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众多暗红色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称是旋龟,叫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佩带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底老茧。
  异兽巴蛇
  【原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译文】
  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蛊雕
  【原文】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
  外貌形态
  蛊雕
  蛊雕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有角,叫起来像婴儿啼哭。《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蛊雕为兽,有如雕、如豹两种形状:其一,鸟形,似雕独角;其二,豹形,鸟喙一角。
  蛊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旋龟
  【原文】
  旋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于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
  形态特征
  头大,呈三角形,且头背覆以大块角质硬壳,上喙钩曲呈鹰嘴状,眼大,无外耳鼓膜。背甲棕褐色,长卵形且中央平坦,前后边缘不呈齿状。腹甲呈橄榄色,较小且平,背腹甲借韧带相连,有下缘角板。四肢灰色,具瓦状鳞片,后肢较长,除外侧的指、趾外,有锐利的长爪,指、趾间有半蹼,既利于陆地爬行,又便于水中游泳。尾长,个别已超过自身背甲的长度,尾上覆以环状短鳞片。此龟的头、四肢均不能缩入腹甲,是我国已知龟类中较特殊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