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作者:瑞平在屏      更新:2021-10-11 02:43      字数:4136
  第八十六回
  承包单干求发展
  密谋回屏图大计
  话说张伟林的工人经过多日酝酿,有一部分人愿意实行单干,张伟林就和大家召开会议,讨论相关问题,让大家充分认识单干承包的优越及责任与风险,鉴定协议,他向大家解释道:“单干承包的面积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茶树基地投资成本总数在管家这里,经营好一点的不用多少年就富了,如果选择只管理不包土地、茶树也可以,由你们自己定,过几天管家就会核算出每亩土地面积投资多少,等公布后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管家这里报名,然后再签协议书。有的工人提出要举家进厂投资生意,问张老板意下如何。张伟林道:“茶叶基地承包到你的手里,生产自主权归你自己所有,只是茶叶都必须由我厂收购,所以要多少人、要哪些人投入生产是你说了算。众人都很高兴,少部分人担心连工资都干不够,所以持观望态度,这一部分人就由厂里照常安排工作。正是:
  单干首创不用愁,多干少干任你由。
  不用垫金来管理,最终效益多自收。
  一年后,张伟林这一举措收到了奇效,单干户不仅茶叶管得好,而且产量不错,工人们一算,比在厂里的工资要翻一番,辛苦一点,但能赚到更多的钱,何乐而不为。张伟林还承担了每年的税收,不久,没有单干的工人眼红啦,也想自己单干,但是茶树都不多了,张伟林道:“没有茶树,你们自己去开,没有钱和我借,只要是我租过来的山,如果还不够开发时,我又和土司商量再扩大茶地,但是你们得和我鉴定合同,一切按合同办事,空口无凭的事不能做。”
  不到半年的光景,张伟林只管制茶、销茶的两件事,相对以前,事情就少了许多,但是张伟林和管家道:“虽然我们和工人单干户只是利益关系,但是他们的成败和我们息息相关,所以要关心他们的管理,在技术上要予以帮助扶持,闲的时候去每家的茶山上转转,必要时做些善事。”管家道:“我们都是要求大家要团结协作,有钱大家赚,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吃的人嘛。”
  这一日,墨江的人带信来说,张伟林的丈母娘突然得了重病,叫他速去,不然就见不到人了,张伟林在易武熟悉一个山里的神医,于是就去把丈母娘的病情说了,抓了几副药就急匆匆地回墨江来,到家一看,老人只有出的气,于是把带来的药煨来小心地喂,第二日就出现了奇迹,岳母苏醒过来,还能吃一小点东西。张伟林等小心伺候在旁,一周后居然能下地走路了,老人的功夫不错,就自己练功调气,不久病就痊愈了。说也奇怪,连当地的郎中都说不能挽救,只能料理后事的人居然好了,被几付草药救了条人命。张伟林对两老和妻子道:“这里的气候比石屏差多啦,要不把家迁到石屏宝秀去,哪里是我们的祖根,无论什么都比较好,如果同意,我就叫兄长去石屏宝秀建一间房屋,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房子卖掉,你们看怎么?”“石屏什么都比这里好,你们那么多的石屏人还来这里干什么?你也不会来啦。”“我们来西头是来赚钱回去的,外边的条件比这里好是事实嘛。”妻子不服地道:“你们外边的不少人在这里安家,你满街数数去,从元江开始,一直到景洪,都是外地人在吃香,他们中不少已经是富户了,但是都没有把家搬回去,当然他们也有不少是把赚到的钱带回去建屋和买田地,供孩子读书求学,求官的。”丈母娘也道:“我女儿没有说错,俗话说的好,爬惯的山坡不嫌陡,我们几代人都居住在这里,这份家业是你父亲苦心经营多年才有的呀,怎么会舍得丢弃呢,你来和我女儿结婚前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的,我们就不去啦,要去就等我们到天堂后你们自己去。”张伟林道:“我是出于一片好心,你们不去我怎么会强迫,你们不要误会了我的一片好意嘛。既然你们不迁,我们以后都不会迁啦。”“为什么?你们自己不会迁吗?”“你们想想,我们迁回去,以后你们的坟山都没人打扫行吗?我们是要背着不孝的名声的。”大家就没有再争论这个问题,毕竟老人的病才刚刚好一点。
  这时,张伟林的妹夫从石屏进来,从缝着的衣服口袋里拿出一封密信,拆开一看,原来是父亲让他带着几个武功好的人速回石屏,有要事。张伟林知道是和吴三桂有关的事,于是直接和父母妻子商量此事,把信烧了,一家人都在为这件事发愁,张伟林知道,论武功岳父岳母都是一流的了,还有妻子也相当不错,但是丈母娘他们都年纪已高,即便愿意去,也是很危险的事,去了是否还能回得来都很难说,按父亲的信,他是必须去的了,这消息是不能走漏半点的,张伟林想,可惜地霸没有争取过来,不然他是一个很好的人选。老丈人道:“既然是这件事,我也是不会嫌着的,但是我不会和你们一起去昆明,我们有我们的组织。建议女儿和你一起去更好,夫妻俩好有个照应。你老母亲就在家带孩子当保姆。”老母亲笑道:“你们都去昆明游走,只留下我们老小在家里,你们好良心啊。”大家都笑开啦。张伟林对老丈人道:“原来父亲你们也是反清复明的组织中人,我一直还蒙在鼓里,你们的组织总部设在哪里?”“无可奉告,你我目的是一个,但是我们各走各的道。”张伟林对丈人道:“父亲,你这里有没有武功高的人,家父叫我带去几个。”“有也不行,你肯定他们不会出问题吗?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亲家是叫你带上我们一家子去的,你想想,这样保密而重大的事,能随便叫着人去吗?论才能,地霸是在挑选之列,但是他不一定和我们真正一条心,他愿去都不能叫着他去的,争取他还有个时间过程。”“那只有我和妻子去了,你们要走另一条道?”“当然的了,你们就准备上路吧!要小心谨慎,万不可逞能,骄兵必败的道理要永远记在心里,我的消息很快就会到的,我也要准备准备。”“父亲也要小心一些,据说那吴三桂好生了得,单是他的那把大刀都是几十公斤重,武功又盖世,好多高手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也许我们会遇在一起,到时照应着点。”“不要把吴三桂说得那么可怕,其实他早已是天命之年的人,是靠着兵多将广而已。”女儿在一旁插道:“要杀吴三桂谈何容易,这么大的动作万一有人走漏了风声,想必要有多少人头落地,千万要考虑再三啊。”父亲道:“这个女儿不必担心,上面的领导考虑是十分周全的,不是有十分的把握,是不会贸然行动的。”张伟林道:“按家父的意思,要我尽快地回去,我想在这里等上两三天,看看有没有路过石屏的马帮,如果等不到的话,我们就自己出发,不然耽误了大事。”“你放心,每天几乎都有马帮从这里经过,你们都可以和他们一起走,我会和你们联系好,你考虑好是哪一天出门。”父亲说。“后天就出门吧,妻子你看如何?”“我随你的便,我就去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好随时都可出发。”母亲又再三嘱咐了一番,不外乎是小心谨慎,互相照应,灵活一些等言。
  张伟林和妻子带着简单的必需品,和马帮一起直奔石屏而来暂且不说。
  只说少年和尚一边通知张伟林,一边又急令儿子张伟峰秘密去请他们以前认识的那两个高手大侠,就是护送张伟林他们一行人去上京科考的两位书童,他们曾经和少年和尚比武过。张伟峰知道此行非同一般,就叫上自己的随从快马加鞭,去找两个结拜的兄弟。到了晋宁寺,一打听,说他们都已出寺半年多了,没有回来,不知什么时候会回来。张伟峰和住持说有要事见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去向,还望大师指点一二。住持才道:“你们是他们的什么人,有急事吗?”“那当然,是十分紧急的事。”“听说他们往大理那边去了。”“我父亲和缘静大师是故交,现在他已经圆寂了,我和两位师兄都是好朋友,这是家父的亲笔信,请大师过目。”张伟峰递上父亲写的信。大师看过信道:“原来是这样,快楼上请。”张伟峰跟着大师来到楼上坐下,大师道:“客官从何而来,有什么要事,可否与老衲直说。”张伟峰说了身份,大师一听,道:“啊,原来是大名鼎鼎的临安张大人,多有得罪,阿弥陀佛。”张伟峰道:“如果大师知道他们的下落,我是感激不尽的了,只因事情紧急。”“真人不说假话啦,不瞒你们说,他们已经有要事在身,不能和你们见面啦,想必你家父也是知道的,没有必要说破。你回去和你父亲说,他俩已经准备上路到昆明去了,你的父亲就知道是什么事了,你也算完成了任务啦,你的父亲是不会怪罪你的,阿弥陀佛。”张伟峰想,既然大师说到这个份上,就没必要再问下去了,于是告别大师就回家来。真是:
  几位高师隐藏深,原来都是同道人。
  今日终得明真相,心潮澎湃信倍增。
  少年和尚听了儿子张伟峰的汇报,知道两位书童他们实际上是和自己同道中人,也就没说什么,喜道:
  英雄结义本有图,谁知皆为同道出。
  少年和尚只等张伟林的到来,看他带多少人来,万一人手不够时,就把秀山寺里的两个师兄一起带去。
  不过几日,张伟林和妻子就风尘仆仆地来到石屏秀山寺,少年和尚看到只有儿子和儿媳来,忙问道:“只是你们两个人来吗?”张伟林道:“岳父也要参加他们的组织一起去昆明的,没和我们一路,但殊途同归,都是一个目标,其他的人都不大可靠。怎么,你的人还不够吗?”“原来想请和你去京都的两个书童一起去,但是他们也是组织中的人,没有请到。我答应大师的人是五个,我们寺里的叫上两个就可以啦,他们的武功水平也不错啦,放心吧,快吃饭去,用热水好好烫烫脚,休息一天,我们就去昆明和大师汇合。”
  秀山寺里的和尚早都知道张伟林的,看见他的媳妇那么漂亮,都不好意思抬头看,私下都说,这么好的女子天下难找啊,师兄艳福颇厚。少年和尚知道儿媳的功夫非凡,从她的眼神及走路步态可以看出,但他的弟子们是有点小看儿媳。
  于是第二日的早上,少年和尚就把两个师兄叫来和儿媳比试几招看看,压压他们的傲气再说。儿媳知道父亲的意思,也就没有客气地给了两个师兄下马威,道:“你们两个一起上吧。”少年和尚害怕伤了人,影响去昆明,要他们都点到为止,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儿媳道:“父亲不必担心,我们会有分寸的。”比赛的结果,两个回合,两个师兄都拜倒在少年和尚儿媳的脚下,两个师兄才知道这女子非同小可,佩服得五体投地,儿媳笑笑不再言语。少年和尚脸上也有难堪,毕竟他们都是他的得意弟子,但是他们都知道,少年和尚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师父早已说过,要他们吃够苦,功夫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少年和尚的儿媳和他道:“父亲要带领这两个师兄去昆明吗?只怕是丢了父亲的脸面。”少年和尚道:“你的功夫是上乘的了,他们怎么能和你比呢,凭他们的功夫,对付敌人是卓卓有余的了,你不要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灭自己人的威风。”
  第二日一早,他们一行五人,化装成做生意的人,一起向昆明进发。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