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作者:瑞平在屏      更新:2021-10-11 02:42      字数:5136
  第三十四回
  伟峰夫妇游石屏
  伟林师父说寺庵
  话说吴营村一大户在秀山寺这块风水宝地上安葬父亲,突然见寨中火光冲天,为了救家产万贯,结果再没找到父亲的棺木,这富户气急之下撞树求死未遂,众人把富户救下山抢救及时得以安全脱险。师父接续讲道:“毕竟人家是大富户,不仅有钱,而且人头熟,几个儿子找来省内最好的郎中,慢慢地就医好了。富户在秀山上葬坟失踪这特大的新闻一时传开来,人们都知道,按风水的说法,如果没有厚德的人去葬在风水宝地上面会适得其反,因此谁家死了人都不敢去葬在秀山上面。过了数年,这位富户经人点化,知道要积厚德,必须心存善念,肯布施穷人。据说修桥补路,建寺庙,福报最厚,于是富户倾所有家产,请来能工巧匠,雕塑名家,在安葬父亲的地方建了一座寺庙,塑佛像,并由文人雅士根据富户建寺的来由把这寺取名为‘真觉寺’,意为富户真的觉悟开来。又请来外地高僧做里面的住持,富户让自己的小儿子已出家在寺里当了和尚,后来又来了两位和尚。富户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去寺里吃斋念佛,谁料这富户越来越富,后代子孙也相当聪明,读书考取功名,于是整个宝秀坝都受其影响,人们都不敢做坏事,左右邻里都很和睦相处,这真觉寺里从此香火很旺。”“师父,这‘真觉寺’后来为何更名为‘秀山寺’?叫‘真觉寺’还是挺好的,而且还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典故。”“这个就更有神秘的色彩了,要知道其中的缘由,只有以后接承我的衣钵的人才知道这一历史迷踪,恕我不能奉告。”
  住持向少年和尚叹息道:“寺里几位弟子,由于世道混乱,没有机会去深造,文化基础薄弱,有些经书内容他们没有能力理解,就是读也困难,唉,你又还不能决定出家接我的班,要是有你家张伟林这样的人才就好了,就有能力顶替我的住持工作,你看这么多经书,没有一点知识岂能轻易读懂,更谈不上传经了。”说完,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张伟峰劝道:“以师父的慧眼,一定能找到如意的弟子,佛会加持你的。”他父亲又道:“大师近来身体刚刚好一点,请注意保重,等我去墨江回来,我会来和你住些日子。”住持留他们父子在寺里住几日,他们只好留下,说明天一早要走,寺里添了人,厨子加了几个菜,有几个菜是张伟峰从石屏城里买来的,他们父子还带来一些干菜,香油,住持叫大家提前念完经,晚上可以和客人们谈谈讲讲,难得少年和尚一家来到秀山寺,大家都好高兴,特别小和尚谈笑风生。平时很少有人来秀山寺居住,即便白天游客也不多,来者便是亲。虽然大家顿入空门,但毕竟修炼有个过程,一下子要弟子们不食人间烟火并非易事。
  夜里,秀山寺显得格外清净,空气极度的清新,寺外树上传来几声鸟叫,张伟林推开窗子远望,但见:
  远处村寨鬼火游,近看竹枝探窗头。
  举头漫天星斗移,地下蟋窣足鸡瞅。
  一个和尚告诉张伟峰,要看宝秀坝子夜景,寺里只有上最高层楼去看,晚上看景在宝秀海,我可领你们去看。于是点上蜡烛走在前面,走过转阁楼,来到最高层楼上,里面有很多佛像,点上油灯,灯不很亮,安全的原因,只能影约看见佛像,和尚介绍道:“楼里面中央塑的是孔子,左边是释迦牟尼,右边是老子,张伟峰惊道:“这寺是佛教之地,怎么供奉儒释道三教主,天下少见,这偏僻的地方是否曾藏着高人,要知道,雕塑家是懂得教规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庙有庙主,三教合一这一理念,定是有高人指点所为。”和尚道:“如果要看个清楚,就明天早上来看,里外都一清二楚。”“那明天就起来看佛像和景色好了,我们就睡去啦。”和尚推开窗,眼前一片黑暗,宝秀坝子湖面上偶有几个灯火闪亮,和尚又解释道:“那远处火光是渔民们在海里下网捕鱼,今晚先下网,明早点着火把来拿鱼。”“好一个夜间捕鱼。”张伟峰道。
  第二日,少年和尚告诉住持,他最近结识了两个武林高手,在晋宁寺边讲经边习武,我和父亲与他们交过手,双方打成平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住持道:“你在外边容易结识他乡人才,但是要注意德才兼备,不可只看武艺。”“大师说的是,对这两个人,我还要进一步了解,据说他们的师父还健在,工夫十分了得,以后我要去会会他,认识一下。”他们边走边下山来,张伟峰等远远跟在后面。
  回到家里,又闲了几日,张伟林照样读书写字,无客人来访,平常无事。少年和尚父子在闲暇之余练练功,比试比试,相互交流,他们就在后花园一块空地上练功,外人根本不知道,就是家人也不知道,因他们都是在早晚人静时练,现在两个儿子都知道了,他们也不再隐瞒,有空就把儿子们也叫来一起练,对他们指点一二,特别是张伟林,先前在秀山就练了一段时间,而且他有一股忍劲,认准的事就一做到底,永不放弃,每天早晚都要抽时间练功,父亲认为他要走西头,练就一身武功对他很有帮助,所以对他的武艺特别在意。
  这一日,突然收到一封来信,是他当年的同考朱进士要回故里探亲,邀请所有当年的同考在昆明聚会,人家朱进士官已升至吏部左侍郎。张伟林想,当年一起上京朝考的人能来一起聚会的最多不过四五个人,有几位还在外地做官,不可能来,一提起这往事心里就不好受,一是自己没得考试,二是被大水冲走的仁兄,至今都没有下落,本想不去,过几天就和父亲去墨江提亲,但父亲告诉他道:“你应该去聚会,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不定哪一天有要得着人家帮忙,提亲一事急什么,快去和同学聚会,不要忘记带些礼物去。”“父亲大人教导的是。”
  张伟林计算着时日出发去昆明会朱兄。其实他的这位同考的故乡在会泽,他为了方便大家,聚会地点定在昆明会泽会馆,相聚的人只有五六个,朱兄仕途比较顺利,现官至吏部左侍郎。他们在会馆居住下来,久别相逢,大家感叹世事艰难,在座的人中,只有张伟林和一个仁兄没有供职,其余要么是县令,要么是知府,都成了家。因此话题重点落在没职业的张伟林他们俩人身上,朱兄道:“张兄,你们来京考试,到时我在家里等你们,凭你们的才学中个进士翰林没问题,不知你们现在作何打算?”“进京考试时日自然不多,但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游离了不少地方,了解了官场的险恶,黑暗,人生在世,难道只有走仕途这条道吗?我很可能不会去考试了。”大家一脸茫然,想当初,上京朝考,张兄像母亲一样照顾大家,特别是他带去的两个书童,为他们保驾护航,如今志趣不同,只有天各一方,不免悲从中来。其余那位仁兄言语中也有些沮丧,身为举人至今都没捞到什么职业,大家饮了几杯,朱兄道:“现在朝廷对云南非常关注,传说有人暗中组织反清复明的活动,且是打着佛教的旗号,队伍已扩大到几万人,朝廷已暗中派人到云南来暗访,还责成平西王吴三桂彻底清察,不得心慈手软,姑息养奸。张兄游离西头,可曾听说,你要注意自我保护啊,如果有亲朋好友参加这样的活动,要他们立刻退出,朝廷近期要有大的行动,这是秘密,各位千万不要泄露,不然要满门抄斩,对你我都没有好处。”张伟林道:“多谢仁兄关爱,不过我对什么反清复明不感兴趣,所以仁兄不必担忧。”其余在座也云。
  他们在省城逗留了两日,就告别各自回去。
  张伟林回到家,急忙和父亲说了朱兄透露的情况,父亲道:“这个消息可靠吗?”“当然可靠,这位朱兄已官至吏部左侍郎,消息绝对不会错。”当天夜里,少年和尚即刻修书几封,分别送到昆明武定狮山,通海秀山,阿迷州,大理、景洪等地。张伟林焦急地道:“你的信如果在途中出问题,怎么办?不行,写信太危险了。”父亲神秘地笑了笑,道:“你看我的信,能找到我说的真实内容吗?都是暗语,懂吗。”张伟林看了又看每封信,确实看不出什么来,他这才放心父亲寄信。张伟林通过父亲的这一举动,已证实父亲是反清复明的组织成员,于是道:“老父,你不会是反清复明的头目之一吧?可要千万小心啊。”“不要多话,我自己知道。”“不多话,你这消息怎么得来的?”父亲不语。
  过了几日,张伟林趋着父亲去墨江提亲,自己已准备好了礼物,只等父亲开口,爷爷道:“不知那地方的民俗,要准备些什么为好。”张伟林道:“听说她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彝族,和我们这地方的习俗相差不多,再说各风各俗,不知道的,可到了那里再问他们不就是啦,礼物要少一点,路上带着吃力嘛,他们会不知道?”“这样也好,省力。”张伟林的爷爷择了上路的日子,老人家十分高兴,儿子去定亲,听说外孙的媳妇好漂亮,亲家功夫又十分了得,当然早日盼着见见,人已老了,说不定那一天就去阎王老爷那里报到,因此几次三番叫他们快上路。少年和尚道:“不要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人家离我们这里十万八千里,不是说来就来,你不必担心,你要活一百岁呢,你天天念经,佛会加持你的。”说得老爷子笑呵呵的。少年和尚又道:“我们去到那里,可能人家一时不会让我们来,少则半月,多则一月,所以爷爷你要在家里耐心等待,我们会把那里好吃的给你带来。”
  话说临安至墨江的线路,实际上是走西头的茶马古道,较近的有两条,即要么入石屏宝秀关口进元江至墨江,要么入石屏宝秀新路村走铁索桥至元江再到墨江,但由于这两条路前一条要过大河,雨季不能去;后一条路可免过河水之险,但路绕得多。总之都很难行,风险大,人又少,经过分析,他们最后选择走由临安到曲江再到高大,又由高大至新平、杨武入元江最终抵达墨江,路是绕了不少,但相对安全些。一切行动都是保密的,张伟峰又顾了两个保镖相随,路上的艰辛自不必说,少部分时间是坐马车,有时也坐牛车,反正张家有的是钱,但人家就是低调,打扮都是平民化,坐车要讨价还价,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策略,让周边的人看着不惹眼,这样就可省不少麻烦,他们一路来到高大都风平浪静。
  这一日,他们来到新平县城,人困马饥,大家进了客栈,洗完脚手,天已黑下来,客栈里没有卖饭,只好到外边吃。他们分作两拨人马,少年和尚和张伟林分开守着,轮流去吃饭。客栈的主人想,这家人走西头又不像,走亲戚又没有必要这样谨慎,于是和少年和尚道:“客官,我家里很安全,你们尽管放心,我的客栈是老字号,历来都没有出过安全问题。”“我们不是不放心这里,而是小家寒气的,人少一点,饭店老板可能会便宜一点钱,能省一点是一点,让你老板笑话啦。对啦,老板,你们这里有没有寺庙,庙里平常有人住吗?”“附近有一个寺院,有和尚看守,但你们最好还是不要去了为好,听说最近有人来寺里暗中查访。”店老板压低声音神秘地说。“为什么连进寺烧香拜佛的人都要受到监视?”少年和尚问。“据说有人在暗中组织反清复明的活动,头头还是寺里的。”“那寺里住持被抓走了吗?村民们不保护?”“抓是没抓,客人最好还是不要去啦,少找麻烦。”“多谢指点。”“到我家来作客,就是我家的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店老板笑眯眯地走开了,又回过头来道:“客官,难道你们没听说民间有反清复明的组织吗?”“没听说过,我们家偏辟得很,与世隔绝,如世外桃源呢。”“你们不是与世隔绝,而是只知道做生意赚钱,不管天下事罢了。要是天下一乱,反清复明的队伍不知要有多少人参加呢。”“那你们这里您知道有参加的人吗?”“不知道,不知道。”正说着,张伟林他们已吃饭回来了,让父亲们赶快去吃,饭店不远。
  又走了几日,来到元江城,这元江地处河谷,河两面是高山峡谷,气候自然炎热,只因这里是交通要道,河边土地肥沃,人们在这里歇脚,人来人往的不少,做生意的人也不少,生意好,外地有的人还把家都搬来这里,久之,成了这里的居民,慢慢成了县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尽管这里条件差,但土地肥沃,热带植物也好种,来这里混口饭吃不成问题。夏季这里赶街要在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时,等太阳升起,就会热得要命,晚上睡觉大都是在露天下,屋里热得受不了,当然只是指夏日,少年和尚他们来的季节正是初夏,晚上热得一夜也没睡着,个个大汗淋漓,又不敢到户外睡,据老板说,地方的居民夏日晚上就用一床席子在户外睡觉。
  第二日起床,太阳已升起老高,只因天亮前气温下降,大家都睡着了,这时气温一下子又猛升起来,但少年和尚道:“躲在这里也是热,不如赶路走慢一点,出了元江恐怕会凉一点,到了气候好的地方,就早点休息,补补睡觉。”
  一行人因无车,只有徒步行走,速度很慢,周边树林里不时发出流水声,地下火冒金星,但他们都吃过苦,加之身体素质都不错,还挺得过去,只是那三匹马热得出汗,又驮着东西,这马真是辛苦,又不会说话。
  不知走了多少时间,他们终于走到了河谷的一个关口,据张伟林回忆,之后的路要上一段长坡,慢慢地向山上爬。渐渐地有了风,就仿佛吹风机在给打铁的人吹风扇一样的感觉,让他们喜出望外,“有风了!有风了!”张伟林如遇到喜事一样叫道。少年和尚道:“歇歇脚,我们吃点东西。”
  “你们吃东西,我们吃什么?”一个怪声音从路边林子里飘出来,大家吓了一跳,少年和尚本能地在前面护住。正是:
  举足维艰出火口,突兀林中出怪兽。
  贼声吹走好心情,少年健步护前头。
  要知是何方神圣拦住少年和尚他们的去路,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