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者:瑞平在屏      更新:2021-10-11 02:42      字数:4949
  第二十二回
  朝考举子忧多喜
  酒兄苗家倩女欢
  上回说到,张伟林按朝考程序进入检查,检查官证实他的身份后很同情地告诉他因他母亲病故暂不得朝考,并拿出公函,话说张伟林看了公函,上面说的确是自己的母亲,眼前一黑,倒地不省人事,朱兄等人赶紧把他抬在一旁,官员等都来帮助,抬进太医室,太医号脉后道:“不要紧,是一时心血冲动所致,只要打了银针,一会就会苏醒过来的。”果然,没过多久,张伟林就醒过来了,大家都劝他要面对现实,不要急坏身子。
  回到旅店,大家都不说一句话,痛苦和忧伤写在满屋子里,现实是这样残酷,最终还是张伟林反过来安慰大家:“你们不要为我过分担忧,要加紧时间复习功课,不要因我而影响你们的考试,这是天意,谁也没办法的事。”
  第二日,张伟林道:“各位仁兄,你们需要我帮忙就不必客气,反正我闲着也没事。”众人都说,一路够辛苦你的了,考不成试,你就休想几日,我们一起回去,请你多保重。
  看官听说,考进士的程序有两关。第一关考试叫会试,会试后择优取三百人左右,这些人称为贡士,贡士的第一名叫会元;第二关为“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皇帝提问,贡士站着回答,旁有考官,内容为策论,考生面对皇帝不敢抬头也不能抬头答题,战战兢兢的答完退出考场。皇帝和考官们根据考生的表现划分为三个档次:一甲三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一般七八十名,赐进士出身;三甲一百多名,赐同进士出身。所以第一场就要淘汰千军万马,即便第二场殿试,也要淘汰一批,真是大浪淘沙呀。
  考场十分严格,单人单间,考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左右,进考场还要严格检查准考证,对人像特征,搜身,仅可带书具、灯具,蜡烛,对号入座后,门上好锁,考生答题晚上也在里面睡觉,不得外出。考中进士一般可派任官职,但为官也非容易,得有关系,且官也非高,有的进士仅八品官,甚至八品也捞不到的大有人在。总之,中了进士也得等有职位的空缺,中进士也得皇帝、考官们高兴。据说明朝建文帝时,胡广,王艮,李贯是一甲前三名,李贯才华出众,但皇帝说他相貌不好看,于是状元给了胡广,榜眼给了王艮,李贯只得了第三名探花。自隋朝建立科举以来,人们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买官,一条是参加科考。第一条路走得通的毕竟少之又少,多数文武官员都只有走科举这条道路,而这条路也非容易,要经过三个关口:考上秀才,考上举人,考上进士。秀才是基石,虽不能为官,但只有中了秀才方可考上一级举人,中不了举人就只能在乡下教教学,见了县官可免下跪礼,可免税,不懒惰的话,教教学混口饭吃不成问题,自古有“秀才没落,下乡教学”之说,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能中秀才者也非简单,单在县或州要过五关,才有资格去府上参考,府上要过五关,最终淘剩下的才算秀才。考秀才前府上要给下面的州县下名额,考举人、进士类似。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们会笑秀才没落,但社会国家还真少不了秀才,不少人就是在秀才的精心培育下成为举人、进士、大学士,做了大官的,可以说,任何做官的成名的人或有学问的人都不要、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启蒙老师秀才。秀才中了举人,身份就不同了,称为“一榜出身”,举人又考上进士,身份更高,称为“两榜出身”,两榜为同类,称为“清流”。一甲三进士可直接进入翰林,其余进士还要经过进修历练重新考试挑选出精英称为“庶吉士”,庶吉士就在皇帝身边,给皇帝讲经史书籍,起草诏书,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无权自然有势,迎逢之人多的是,庶吉士之上还有大学士,因此大学士一定是庶吉士,但庶吉士不一定能做到大学士的职位。在封建社会里,秀才、举人、进士之间形成相互拉关系的重要网链,势力自然强大,但凡中举,中进士,都要大力张显,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出名天下知。”因此可以光宗耀祖,可以挂牌,竖碑立传,诸如“状元及第”、“钦点翰林”、“一榜出身”、“两榜出身”、“丁寅举人”、“某县县令”等,当然如果有皇帝的封赐名更显贵了。那些中举、中进士的要大张旗鼓,甚至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地举牌招摇过市。
  众所周知,社会关系网一是师生,二是同学,三是亲戚。学生当了大官,老师就有了靠山,就是老师的后代也有了靠山,在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正统教育下,学子要崇拜、孝敬老师,不得有半点怠慢。特别是状元、进士、翰林等重要名份,主考官虽没有教过他们,但就是他们的老师,实际上他们的恩师在下面,但是主考官谁能得罪得起,论官职,尚书、侍郎都是不小了,但当时人们最羡慕的是考官,因为凡考中的进士或翰林都得是他的门生。因此那些主考官们往往就会在全国寻找出名的天才神童,举人中的姣姣者。足见朝考并非易事,有的人考几届都是圆不了进士梦,这也莫怪,诺大一个中国,浩浩荡荡几万人进京考试,只录取近三百人,比现在考博士后都要难多少倍。
  张伟林一行,除了他不能考外,共十一人,第一场下来,就被淘汰六人,有五人取得了贡士的资格,殿试后又四人中了进士,百分之三十六的升考率是相当不错的了。朱兄成绩最优秀,中二甲第十三名,其余都是三甲,酒仁兄也考中了,只可惜张伟林未得以参考,不然他决不会有问题。公榜之日,几家欢乐万家愁,张伟林对朱兄道:“你们中了的四人,得在京听侯委任,继续参加考试进翰林的选拔,不可能和我们一同回家了,我们在京城再呆也没意思,大家归心似箭,我们明天就启程回家了,你们有什么向家里说的就写好信,祝你们好运,有什么好消息时通报一下,今后互相常联系,苟富贵,勿相忘嘛,毕竟大家一同来京朝考,途中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实属不易。”一席话把大家都说得流下泪。天涯离别,还真有断肠人的感觉,谁知道这漫漫的回家路上还会遇到多少风险,五六个月后才会有音信。有的还可能是最后分别,将各奔东西,浪迹天涯。朱兄道:“我们进二三甲的,不几日就考试,能进庶吉士的,当然要留在朝廷做官,不中的就要回家等候朝廷的任用,既然耽误的时日不多,大家在京城再玩几天,游一游名胜风景,大家一起回家更好,免得互相牵肠挂肚的,更主要的是有两位书童保驾,我们就放放心心地回去。”酒兄非常赞同,最后意见统一,决定一起来一起回。
  隔了好几日,复考结果出来了,四人中只有朱兄中了庶吉士,于是休息了一日,朱兄请了客,大家备足了粮,马料,踏上回乡之路,朱兄送了半天的路程,仍不肯回头,说回京之路已熟,上任还早,就多陪师兄们走几日不妨。
  这一日,他们来到太湖边,大家说岳阳楼自古出名,就登上去一览风光吧,上了楼,果见气势非凡,湖水浩荡,上面楹联古今都有,他们一一品味着,此时此刻,张伟林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张伟林怕大家太伤感,就道:“我们去吃饭吧,朱兄就此止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酒桌上,大家起初都还冷静,几杯下肚,就控制不了内心的忧乐,考上者喜,落榜者忧,喜者劝忧者,劝着劝着,倒不知谁忧谁喜,但凡科考回家的举子都是重复着一样的故事,落榜的王兄最痛苦不堪,举起酒杯对酒兄道:“这次上京,你是双喜临门,既中进士,又得到一个漂亮的苗家姑娘,哪像我一无所获,我今日才真正领悟南唐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心境。”夜幕渐渐降临,他们就在太湖边一家客栈住下,这客栈地势有点高,一眼望去,湖面上灯火闪烁,那是来来往往的商船,天空中偶尔传来几声悲哀的雁叫,不知是谁用很低沉的语调朗诵起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更激起大家的忧伤,张伟林道:“人生就是这样,我们要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不中进士同样有作为,就看你如何去面对,张继名落孙山后通过努力最终考上了进士,但后来就再没有出过什么好诗,一首《枫桥夜泊》成就了他的名垂千古,正是他的诗道出了历来上京朝考落榜举子的心扉,相反,那些穿大红袍的不少状元,大多只是红极一时,不久就被历史所淹没。”酒兄道:“记得明朝状元杨慎被贬到云南保山,几十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但他并没因此倒下,在云南结识了很多朋友,最后写下的千古绝唱,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这时朱兄慢慢地吟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渚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酒兄接道:“在滚滚红尘中,我们不难于慷慨而难于从容;祥祺平和之境,不难于从容而难于淡泊;功名利禄之间,不难于淡泊而难于超脱。杨慎的这首临江仙,足见他最终把人生看得如此淡泊而又如此超脱,实属不易啊,要说我们这次来的人,伟林兄是够得上说淡定的了。”酒兄和张伟林的一席话,大家都得到些启迪,心情暂时好了一些。
  张伟林一行与朱兄分别后,沿着来路返回,路途已熟,酒兄归心似箭,当然是想他的苗家姑娘,但由于有好几位仁兄都没考中,自然心情特别郁闷,许兄的身体日瘦一日,张伟林让大家在一个城里住下,找了医生,开了一些药,医生道:“最好住下吃几日汤药,调养一下,不然要把身体搞垮的,如果在山路上风吹日晒,风雪侵袭,爬山涉水,只恐发生意外,那时悔之晚矣。”大家都统一了意见,就停下来给许兄调养身体几日再说,顺便大家也休息一下,反正迟早几天回家都不碍事。吃了三天的药,许兄的身体是好多了,医生道:“身体虽然有了好转,但这位仁兄是心病,思虑过甚,心里积郁太重,难免抵抗力下降,再三劝导学子们要开心些,自古科考场上要有多少失意人,何况你们都是举人了,有多少人考一辈子连秀才都无缘,《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你们看,那些红极一时的科举名人不少人最终灰飞烟灭,而出身低微举人都不是的吴敬子因写下的《儒林外史》名传千古,流芳百世。人有时就是要知足,不是我说,做官也是很累且风险很大的一件事,无官一身轻嘛,这样去想,你就心情豁然开朗了,这是任何药方子都比不上的。”大家都千恩万谢医生的教导如世上良药。张伟林激动地道:“医生,你是医治病人的高手,你不仅有精湛的医术,而且有良好的医德,难得,难得。”“过奖,过奖。”
  这日,他们来到贵州苗家山寨,那美丽的苗家姑娘听说心上人考上进士凯旋回来啦,高兴得跑进闺房梳妆打扮去了,小山寨沸腾了,苗家热情地款待了他们,酒兄中进士,虽然还不知道做什么官,但那是迟早的事,山寨的苗民们都认为酒兄很值得信赖,先前还以为人家拿他们的山妹子开刷,这回,酒兄很庄重地向苗家姑娘求亲,苗家人心直口快,按苗家的婚俗,杀猪宰羊,全村老幼,亲戚朋友吃喝了三天三夜,举子们个个吃得增加了体重,大家也凑了些钱,送给苗家老者,酒兄在京都时就买了金银首饰,苗家人最喜欢银饰,他就给娘子和岳父岳母献上重礼,苗家还的礼更重,单是苗家那件银饰衣服就价值连城,据说一件银饰服就要好多银才能做成,做工何等精湛是不用说的了。由于此去路程遥远,也就只拿了些衣服,首饰等有纪念性的东西回云南。
  离别之日,全村人都来送行,苗家姑娘穿上民族服饰嫁妆,更是楚楚动人,举子们更是羡慕不已。一路上,有新娘子和酒兄的丈母娘作伴,举子们如伴郎一般,走路也快活多啦。
  他们走走停停,这一日,来到曾被强盗拦劫的地方,还未上山岗,大家就议论起来时的险情,自然夸赞起两个书童来,猜测那些人还会不会来惹麻烦,但有书童参着,心里就踏实多了。书童道:“他们来了也应该知趣啦,大家放心上路好了。”太阳也升得老高,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些,有人建议:“在山脚下休息,吃点东西,喂喂马水和料,才有力气上这山岗了,上这山坡都要一个小时。”于是就休息了一趟。
  上了山路,树茂林密,时已初春,万物复苏,倒也不是多暖,路窄难行,前进速度缓慢,都不能骑马,几位举人平日里缺少锻炼,走得叫苦连天,还让那苗家姑娘来帮忙,来到山顶,四周阴森森的,仿佛闻得到血腥味,正是:
  朝考举子归家忙,身旁多了母女俩。
  高中娶妻得双喜,众友羡慕乐洋洋。
  先生脚困路且慢,女子来帮羞答状。
  险恶山峰路又转,心惊已到贼人岗。
  张伟林倒和大家的想法有些不尽相同,心想,酒兄的娘子打扮得这样美丽动人,要是土匪暗中窥见,起心动念;或是根本记不得他们是云南临安石屏州的;或是又一股土匪出现,难免一场恶斗发生,虽然书童他们俩的武艺出众,俗话说“强龙斗不过地头蛇。”所以要大家提高警惕,快快下山。要知张伟林他们是否安全过岗,且听下回分解。